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250책 (탈초본 13책) 숙종 2년 1월 24일 정미 13/13 기사 1676년  康熙(淸/聖祖) 15년

經筵廳에 許積 등이 입시하여 물산이 부족한 濟州의 구휼과 漂船 문제 등을 논의함

○ 午時, 上御經筵廳。將晝講, 領議政許積, 特進官吳挺緯, 知事吳始壽, 參贊官閔黯, 侍讀官兪夏益, 檢討官金德遠, 假注書尹鼎和·李玄錫, 記事官崔錫鼎·李后沆, 入侍。方諸臣之未入也, 下直守令, 先爲引見事命下, 而領議政許積, 有定奪事, 因司謁微稟, 請於罷講後引見, 遂入。進曰, 瞻望玉色, 熱候似盛, 不審聖體若何? 上曰, 氣甚煩鬱矣。曰, 然則停講, 若何? 上曰, 停。始壽曰, 昨臣所達書劍齋事, 擧行條件中, 曲折不詳, 改書以入,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曰, 戶曹判書吳挺緯, 以特進官入, 當與經筵諸臣, 偕出, 而濟州牧使引見時, 有相議分付事, 使之留在, 何如? 上曰, 勿出。曰, 熱候, 午前爲甚乎? 上曰, 然。氣上則熱, 且或喘促。曰, 凡開講時, 自上勿讀前受音, 只讀新受, 似好矣。上曰, 輪對宗臣·武臣及下直守令, 竝引入。鼎和出, 引宗臣檜原君倫, 靈愼君瀅, 及武臣同知中樞府事李枝遠, 僉知中樞府事李鏶, 行副護軍KC03658, 濟州牧使尹昌亨, 慶源府使金阜榮等, 竝入。上曰, 守令一人先進, 餘各以次進。尹昌亨進。上曰, 爾年幾何? 對曰, 缺數字上曰, 耽羅一域, 越海而遠, 且飢缺數字善爲之, 如有欲陳之事, 陳達, 可也。昌亨曰, 臣以庸下, 叨此海外重地, 缺數字値凶年, 賑救之策, 非敢不慮, 而但濟州, 乃海中也, 其處所有之穀, 不足缺數字則更無推移拮据之路, 以是爲憫耳。曰, 濟州前牧使, 未嘗一報農事形止矣。今正月, 得見去年十月狀啓, 則始言凶年慘酷, 民事罔極, 開倉旬餘, 捧糴甚小云, 而又請以月課軍器價及耗穀牟麥等物, 救活飢民云。以此觀之, 則其處穀物, 似足以賑救, 而臣細聞之, 則萬無自給之勢云, 爲人迂闊, 全不著意於民事之狀, 據此可知。大槪海中飢氓, 得食之路, 與陸民之隨豐就食者, 懸殊, 故向在辛亥年, 先王, 深加軫念, 極力救恤, 使大臣及賑廳堂上一人, 專管其事, 此實莫大之惠政也。濟州人口, 三萬餘, 而未賑前死者, 已一萬餘, 其蒙活者, 二萬餘人, 莫不刻骨感恩, 雖不敢仰達天聽, 而有上京者, 必來訪臣, 故今年農事, 臣得詳知, 風災極慘, 失稔無前云。頃者尹昌亨, 亦語臣曰, 必有別例之賑救, 可以活民云, 前牧使所報, 雖極朦朧, 然豈以邑倅之不明, 不救望哺之赤子乎? 但兩西極凶, 三南穀物之在海邊者, 盡爲取用於賑救, 山郡所儲, 亦不敷, 無以那移, 此可慮也。然當料理磨鍊先給缺數字千石, 使之赴任時, 竝爲輸往, 則賑飢民, 以宣布德意, 似可耳。上曰, 缺數字穀給之, 可也。曰, 巡撫使李選書啓中, 有可行者, 有不可行者, 而至於戰船, 前後往來者, 皆言其不可用, 此果然矣。然戰船所泊處, 稱以防缺一字所, 別定將領, 著意警守, 似可矣。且海路瞭望, 不可不著實, 聞他國船, 或來泊岸, 而愚民隱諱, 切不告官, 雖自官問之, 亦不肯告云矣。上曰, 可怪。曰, 此乃鄭錦通倭之所經云, 瞭望尤爲著實。上曰, 以地圖按之, 果是台州相通之地也, 瞭望一事, 須著意擧行。曰, 吾東方屬國, 只此海外疲氓, 不可不盡力撫摩。且馬政, 重矣, 雜種則出之, 好種則養之, 可以蕃殖善馬矣。又大靜·旌義, 皆其屬邑也, 判官及兩縣宰黜陟之權, 在於牧使, 其實乃監司也。褒貶不可不公且嚴明, 而苟有誤事者, 卽加罷黜, 勿拘私情, 可也。上曰, 然誠異於他邑, 宜用心於殿最之課, 誤事者, 隨卽啓聞罷黜。曰, 他國船漂泊者, 甚多, 盧錠, 爲牧使時, 亦遇漂船, 不善處置, 幾至爲國生事, 彼漂來船, 捉留何用? 佯爲捕捉之形, 使彼得自引去, 此乃朝廷之意也。但濟州, 四面環海, 海中巖石, 大牙森立, 惟小船, 可以屈曲避石而行, 所謂戰船無用者, 以此也。漂船缺數字者, 必敗, 敗則其人處缺數字難若給船以送, 則恐或漏洩於缺數字不忍捉送于北京。先朝, 曾有如此事, 頃日尹鑴之斥缺數字此也。故臣語曰, 漂人善處之道, 惟故失一船, 爲可云, 蓋謂容彼缺數字佯若不知也, 而, 不悟此意。臣又語曰, 凡漂船事, 當密通廟堂, 切勿狀啓云, 蓋此事, 旣達上聽, 則信爲難處故也。, 又不從臣言, 到任後, 漂船有著岸而敗者, , 祕密狀啓, 而不通於廟堂, 故臣未得知, 累月後, 見其時監司吳始壽私書, 始知之, 而以前旣分付, 不必回啓之意, 答送, 則, 猶不思善處之計, 乃裝一船, 調發軍人, 欲爲載送之際, 漂人等, 乘機奪船而去, 濟州軍人, 或見殺, 或見載而去, , 又不告于朝廷, 前後處事, 俱極無形耳。今使昌亨, 依臣語之意, 臨時處變, 如何? 上曰, 密通于備局, 可也, 然狀啓, 亦可也。始壽曰, 濟州牧使, 例護本邑, 或不推惠於兩縣, 今雖給賑穀, 或不一體分給, 則大違朝家恤民之意耳。上曰, 一體給之, 可也。名雖牧使, 實則監司, 何可彼此乎? 始壽曰, 昌亨, 宜體聖旨, 以一體分給之敎, 言于兩縣百姓, 使知德意, 可也。曰, 穀物, 如不足用, 則急急狀啓。上曰, 隨卽啓聞, 以爲追後賑救之地, 可也。昌亨, 退, 阜榮, 進。上曰, 陳七事。阜榮, 歷數之。曰, 次第雖差, 七事則歷擧矣。但爲守令之道, 不出於此矣。上曰, 七事外, 亦有盡心處, 爾須著念。曰, 愛民而勿肥己, 則幾矣。守令, 仍罷出。始壽曰, 盧錠事, 臣心常痛惋, 大臣旣發言端, 臣請細陳。於其時, 抵書於臣曰, 漂人拘留後, 祕密狀啓, 已久, 而尙無皁白, 不勝憫鬱云。其狀啓上送, 在於臣到任前, 故臣亦不知曲折, 以私書問于許積, 則所答云云。臣卽通于, 及發船調軍, 幾致變生, 擧措妄擾, 誠可怪也。且伊時濟州人, 多賣唐物貨, 道內守令, 或有買者, 頗甚紛紜, 似聞, 亦染指云。果是漂船之物貨, 則啓聞區處, 可也, 而他國物貨, 私自掠用, 則極爲不可, 雖不能的知其詳, 而臣以此陋其爲人。頃日兵曹判書金錫胄, 欲遞, 北兵使時, 臣亦有所云云耳。曰, 此事, 人或言之, 往年吳始壽, 亦言之, 而臣答曰, 雖無狀, 而別無貪濫之稱, 恐或誤聞云矣。近詳聞之, 頗有可疑, 而已往之事, 不能十分的知, 故不得請罪矣。上曰, 不能明知, 則罪之似難。上曰, 李枝遠, 進陳所懷。進對曰, 小臣, 曾經統制使矣, 統營戰船, 甚大, 逆風則不能行, 龜船則輕捷, 故逆風而能行, 又能禦矢石, 譬如四馬矣。臣意, 則統制及虞候及三南兵使處, 各置戰船一艘, 以爲常時習陣之用, 其餘, 盡作龜船, 似可矣。倭國缺一字來, 則在我爲逆風, 惟多造龜船, 戰必得力。曰, 龜船儘好, 近聞缺數字亦如此樣云, 臣等, 當出外相議爲之耳。上曰, 出議廟堂諸缺數字則爲之, 可也。枝遠曰, 防牌船, 水營及僉使·萬戶等處, 多有之, 此亦可缺數字兵, 且賊雖投火具, 或震天雷等物, 而不能缺一字矣。左右安鳥銃, 而往來齊放, 賊不敢近矣。曰, 此事亦當出議。上曰, 同議爲之, 可也。枝遠曰, 統營無城, 易爲賊之所襲, 統制使, 若乘戰出戰, 則所留糧餉器械等物, 無以守護, 此甚虛疎矣。曰, 此言是也。聞柳赫然之祖, 代李舜臣爲統制使, 建占城基, 而尙未築城云, 可惜也。蓋兵船一出, 則不但糧餉器械之留在而已, 戰卒之妻子父母, 皆在焉, 賊若乘虛暗襲, 搶掠屠戮, 則船上之兵, 皆瓦解矣。申瀏在時, 臣言築城事, 而久無答, 臣復使人問之, 則答云, 基太大, 又有可築小城處, 而物力難辦云。蓋意, 不以城爲急耳, 且統營物力, 近甚疲殘, 蓋因魚産之稀貴, 而如此云。柳赫然, 亦以築城爲可云, 臣欲相議爲之耳。上曰, 李鏶, 進陳所懷。, 進對曰, 小臣曾爲慶尙左水使矣, 釜山鎭處, 與倭館相望, 東萊府, 則十里, 水營, 則二十里, 而皆無城, 釜山, 則以倭所築之舊城, 爲依而已。倭之行商往來者, 或近千, 或六七百, 三四百, 若一夜間, 潛來搶掠, 則被害必矣。若築城巡還, 則可防此患, 水營浦口隘, 沙土積而水淺, 故戰船不能出入, 似當移鎭, 亦未得可合處, 此亦可慮。曰, 與倭咫尺, 而無城, 事固可虞, 然物力旣不足, 城基又不便, 且事之急於此者, 亦多, 而亦未暇焉, 似當觀勢爲之矣。上曰, 然, 事之可爲者, 非不欲盡爲之, 其如物力不足何? 曰, 水營藏船處, 則好矣, 而浦口泥沙, 常塞云, 賊若潛來放火, 則諸船必盡燒矣, 且防守最難矣。上曰, KC03658進對。KC03658進曰, 臣無可達之事矣。曰, 此人, 久置永興, 則必能收拾, 而今已無及矣。永興, 近以文臣差送, 而常患乏人, 亦未必得人, 以武臣擇送, 亦好矣。上曰, 言于吏曹。上曰, 宗室進對。進。上曰, 此睦族之誼也, 有懷則陳之。對曰, 賜對之擧, 聖恩甚大, 感激之外, 更何所達? 臣待罪廚院, 見各道進上, 食醢味變, 魚餒, 不合御供, 臣意各種食醢, 只和以鹽, 勿調飯而上送, 則可免腐傷之患, 亦可除各官一分之弊矣。但聞封進之際, 有斗量之數, 若除其飯, 則斗量必縮, 此事, 似當變通矣。上曰, 分付禮曹, 變通可也。出擧行條   上曰, 靈愼君進對。進。上曰, 陳所懷。對曰, 無所達之言。曰, 聖明以親親之義, 特賜召見, 瞻望天顔, 爲感已多矣。宗室及武臣等, 仍先罷出, 上每見宗室武臣, 必令起坐焉。閔黯曰, 庭試只日, 尙未出分承旨, 明日口傳差出, 何如? 上曰, 今日口傳差出, 之肅拜, 可也。閔黯缺數字以該房承旨·注書査出事, 取考日記, 則庚子四月十六日, 該承旨洪處亮, 在外, 李殷相, 以代房察任, 而注書, 則孟也。四月十六日, 承旨, 亦殷相, 而注書, 則權讓也。曰, 承旨, 固不得無罪, 但承旨檢察日記, 誠難矣。上曰, 承旨, 似當細察, 何謂難乎? 曰, 承旨於多事倥偬中, 僅考排日而已, 某疏之有無, 某言之落漏, 固難詳察, 且注書日記, 或於旣遞後修正, 伊日之當該, 雖是殷相, 而亦安知必在於察任之日也? 以此觀之, 則不無可恕之道, 且殷相, 方以庭試重臣, 在外, 若罷其職, 則科事, 亦可慮也, 注書, 則誠極駭愕矣。上曰, 承旨姑先從重推考事, 擧行條件中, 改付標以入。閔黯曰, 假注書李玄錫, 有失儀之事, 請推考。上曰, 事非大段, 勿推。許積曰, 分承旨, 初日承命而往, 畢試後, 來復命事, 有分付矣。但試場文書, 不可逐日來納於政院, 又不可持往其家, 又不可委之試所, 以經宿也, 分承旨, 仍爲直宿於試所, 似可矣。上曰, 依爲之。曰, 昨日李旰所達事, 擧行條件中, 以內奴婢及各司奴婢, 書之, 而其實, 各司奴婢, 盡爲軍也, 此則內奴婢而已。上曰, 改付標, 可也。曰, 外方擧子, 上來者, 極多矣。挺緯曰, 不但武士多來, 儒生, 亦多上來矣。曰, 箴·銘·頌, 句數雖少, 亦自成篇, 故以之試士, 則僥倖必多, 缺數字情者, 多乎? 曰, 非用情也, 科場課試, 偬擾之際, 過眼易迷缺數字或屈, 拙製或中, 而四字文成篇, 甚易, 故納券者, 亦甚衆, 而混看尤易, 誠難善擇矣, 以故僥倖尤多矣。表亦不無僥倖, 而不至於四字之甚, 多士衆會之日, 不可以箴·銘·頌出試矣。如此事, 非自下告達之事, 而旣有所懷, 不敢不達。閔黯曰, 臨時自上當量爲之, 何必豫講也? 曰, 前亦有臨時定奪之事矣, 且擧子旣多, 主客俱困城中缺數字云, 欲觀勢賣米矣。挺緯曰, 文科, 一日役也, 而武擧子則久缺數字當自賑恤廳, 賣以平市價矣。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