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266책 (탈초본 14책) 숙종 4년 10월 3일 경오 10/10 기사 1678년  康熙(淸/聖祖) 17년

進修堂에 許積 등이 입시하여 北邊守令의 擇送, 사슴의 進上, 沈濡의 改差, 四陵의 享祀, 民役의 경감, 救恤 등에 대해서 논의함

○ 午時, 上御進修堂。引見時, 領議政許積, 左議政權大運, 右議政閔熙, 刑曹判書李正英, 副司直柳赫然, 兵曹判書金錫胄, 吏曹判書吳始壽, 左參贊吳挺緯, 大司憲李元禎, 大司諫沈榟, 禮曹參判尹深, 副提學李堂揆, 戶曹參判吳始復, 江華留守尹以濟, 左承旨鄭維岳, 假注書朴昌漢, 事變注書李彦綱, 記事官安如岳·洪萬朝入侍。大運曰, 今雖非盛寒, 冬日頗冷, 上候, 何如? 上曰, 無事。大運曰, 兩慈殿氣候, 一樣安寧乎? 上曰, 一樣安寧。大運曰, 仰瞻玉色, 頗有紅暈矣。曰, 眼睛亦有熱候矣。大運曰, 似是潮熱, 近日每如此乎? 上曰, 此乃常患, 而今日頗加於前, 故如是盡開窗戶矣。大運曰, 金錫胄·鄭維岳, 今方入侍, 使之診察脈候, 何如? 上曰, 兩人旣已入侍, 使之診脈, 可也。錫胄·維岳, 相繼而進, 診察脈候後, 錫胄曰, 脈候甚順, 而但左關頗數, 陽明經似有熱矣。維岳曰, 脾胃亦似有熱, 且有肝火矣。錫胄曰, 前所進御養血淸火湯, 更爲加減, 連服數十貼, 似爲合當矣。維岳曰, 此言, 是矣。上曰, 然則養血淸火湯, 劑入, 宜當, 而但服數十貼, 難可收效, 不如多服之爲好也。曰, 前日所上江都咸鏡道, 所當變通節目, 旣已御覽乎? 上曰, 已見之矣。曰, 西路繼援將, 旣已罷之, 其間多有變通事, 故今又書上節目, 下覽後, 與前所上節目, 竝爲還下, 以爲後日稟施之地, 何如? 上曰, 當依爲焉。曰, 聞摠戎使金萬基之言, 則今年乃是本廳軍兵改都案之式年也。若行改都案, 則當有逃故老弱代定之事, 當此畿內凶荒之日, 合有變通之道, 而事係軍務, 不可不稟定於廟堂云。故臣於今日備局之坐, 以此相議, 則群議皆以爲, 當此凶年, 不可行擾民之擧云, 而守禦廳改都案, 旣已停止, 摠戎廳改都案, 一體停止, 宜當矣。上曰, 停止, 可也。曰, 摠戎廳所屬京畿束伍軍兵, 在前有發遣從事官中軍巡歷鍊習之規, 摠戎使, 亦或親自巡審矣, 當此凶年, 此亦姑停, 似當矣。上曰, 依爲之。曰, 摠戎中軍閔暹, 頃日政, 移拜慶興府使, 而臣昨聞摠戎使之言, 則本廳中軍, 難得可合之人, 久未出代云。北邊守令, 雖不可不擇送, 摠戎中軍, 爲任尤重, 合有變通之道矣。上曰, 閔暹改差, 使之仍察中軍之任, 可也。曰, 鍾城乃是六鎭也, 當此陰雨綢繆之日, 每以文臣差遣, 恐不無武備墮弛之患, 故臣於頃日, 請以武臣差送, 而銓曹, 以張是奎擬差矣。今聞群議, 皆以爲, 鍾城爲兵使行營, 從前以文臣差遣者, 意實有在, 而今遽以武換文, 營下軍官以下, 將無以彈壓, 鍾城必有難支之勢云, 此言誠然, 臣不免有率爾陳達之失, 今以慶源府使尹趾善, 換差鍾城,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曰, 鍾城府使張是奎, 今當換差慶源府使, 第念是奎, 未經痘疫, 而卽今北路痘疫遍滿, 若患痘疫於絶塞之外, 則死生可慮, 其在體下之道, 亦不可無變通之道矣。上曰, 然則張是奎, 勿爲換差於慶源, 而慶源府使, 別爲差出, 可也。曰, 摠戎廳壯哨軍, 勿爲立番, 其立番糧米之收捧於松都者, 自賑恤廳取用於賑救事, 曾已定奪矣。卽今摠戎廳軍兵之居在被災尤甚邑者, 已多流散之患, 最宜先救, 此米勿用於賑恤廳, 仍給總戎廳, 以爲自本廳, 分賑所管軍兵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曰, 畿內連歲失稔, 田稅所捧大縮, 以水原言之, 則不滿元結六分之一, 國家經用, 雖不可不念, 生民飢餓, 亦不可不救, 尤甚九邑, 則秋等收米六斗, 捧留各其邑, 以爲分給還上, 賑救飢民之地, 春等六斗, 則特爲全減, 之次二十邑, 減春等三斗, 其餘七邑, 雖曰稍實, 亦不免爲失稔之歸, 春等每結, 各減一斗, 以示朝家優恤之意, 而如是減之, 則比諸元結不足之數, 一萬四千三百餘石也, 不爲充數, 則以下六七字缺他無推移之道, 以訓局別隊及御營軍, 除番米五六字缺不足, 則自賑恤廳又爲充給以準, 何如? 挺緯曰, 以此以彼, 皆歸國用, 似無不可矣。上曰, 依爲之。錫胄曰, 自前若値凶歲, 則或有御供雉鮮裁減之時矣。曰, 御供裁減, 殊甚未安, 頃日有裁減之敎, 故臣等取考前例, 則日次生鮮元數五尾, 減二尾, 生雉元數十首, 減三首, 月令六十種, 亦爲裁減, 而皆纔復舊, 若用前例裁減, 則其所裁減之數, 幾近千石, 當以單子, 從後書入矣。上曰, 依爲之。曰, 京畿營需及官需米劃給之數, 本來零星, 若又減剋, 則將無以支過, 故上年雖値凶荒, 不爲裁減。卽今宣惠廳所儲罄竭, 斷無支撑之勢, 不得不行裁損之道, 依前凶年裁減例, 裁減,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曰, 戶曹多有稟定裁減事, 其中頒祿一款, 不可不趁今裁減也, 前年限今秋, 六品以上, 各減一石, 自十月等, 當爲復舊, 而今年失稔, 甚於前年, 非但不可復舊, 依辛亥年例, 罷頒祿爲散料似當。大運曰, 辛亥減祿時, 臣待罪戶曹, 力陳減祿之意, 先王黽勉從之耳。上曰, 忠信重祿, 所以勸士, 今年雖甚凶荒, 不至於辛亥之慘, 罷祿散料, 誠爲不可矣。曰, 旣不可散料, 又不可更減, 則依前年例, 仍減一石, 似當矣。上曰, 依爲之。錫胄曰, 黃海兵使, 以兼黃州牧使, 例爲挈眷, 而頃因御史書啓, 旣罷其挈眷之例, 則所當依他道規, 給節度使之祿, 而又不給之, 事體不當, 如此矣。赫然曰, 今若變通, 則不必創設祿窠, 仍挈舊率之家眷, 似宜矣。上曰, 黃海兵使, 使之挈眷, 可也。吳始壽曰, 高山察訪沈濡, 呈狀于本曹曰, 其祖年迫八十, 疾病深重, 渠以承重之孫, 旣無諸父, 終鮮兄弟, 其爲情理, 實所可矜。其在體下之道, 似當變通, 詢問大臣, 何如? 曰, 沈濡情事, 實難遠離赴任矣。上曰, 然則沈濡改差。始壽曰, 頃日登對時, 推恩加資人中, 加年冒錄及不入籍之流, 加資, 勿爲成給事, 定奪矣。今考其文書, 則黃海·咸鏡·全羅三道及京中·濟州, 則臣未忝本職之前, 不待考籍, 已爲成給帖文, 此事未知何以處之。曰, 加年冒錄及不入籍之類, 固當罪之, 豈有加資之事乎? 上曰, 如此之類, 則雖已成給帖文, 還收, 可也。赫然曰, 近年以來, 人心巧詐, 紀綱解弛, 謀免軍役者, 冒屬於忠義, 紛紜之弊, 有不可勝言者。曾有忠義帖姑勿出給之敎, 而臣意則以爲, 限十年勿給, 可以杜此弊矣。曰, 冒占軍案, 口傳頉下於軍案者, 紛紜之故, 不但軍額多闕之難充, 每每頉下之際, 軍案又從以胡亂, 無以整頓, 上年冬所出新簿, 使兵曹竝爲封置, 未及査覈之前, 姑勿分給, 以杜後弊, 似可矣。上曰, 依爲之。錫胄曰, 坡州坡山書院, 卽故先正臣成守琛之書院賜額處也。庚午年間, 與道峰書院, 一體賜給沃溝田畓, 春秋俎豆, 多士藏修, 皆賴於此穀, 而常漢崔崑者, 累年次知矣。頃年盜賣於明安公主房, 有自其宮, 送道掌打量之事, 此若非崔崑之盜賣, 則必是其邑奸民弄計之致。祖宗朝賜給書院之田畓, 一朝見失, 不得辨正, 極爲冤抑, 不可不査覈矣。上曰, 自該曹取考前後文書, 明白査覈, 果是書院田畓, 則出給, 可矣。大運曰, 南陽大富島, 仁川紫燕島, 在前則居民鮮少, 而産鹿頗多, 故有臘鹿進上之規矣。今則居人漸盛, 鹿幾絶種, 故兩邑之人, 聚米貿得於遠地, 艱難進上云, 旣非地産, 重價貿物, 雖有其弊, 此係享上之物, 自下不敢煩稟矣, 而當此大侵之年, 自上姑爲許減, 則庶或有一分蒙惠之道耳。上曰, 旣非地産, 重價貿得, 則極爲有弊, 兩邑臘鹿, 永罷, 可也。曰, 京畿尤甚被災邑中, 水原·南陽·仁川三邑爲特甚。水原則卽今人民流散者, 已至二百九十二名, 軍士則八十四名云。此是國家重鎭, 緩急所恃之地, 而軍民之事, 至於如此, 自國家不可無別樣救恤之道。水原軍士, 令賑恤廳, 爲先自歲前分賑, 仁川·南陽軍士, 亦次第料理賑救,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以濟曰, 本府兵船, 限十年一改色, 而未及十年, 皆朽敗不可用, 若得泰安眠串松木七十餘株, 則可以改造矣。且念別造一隻大船, 以備臨急之用, 似好。上曰, 大船一隻, 別造以置, 可也。以濟曰, 本府磨尼山下, 築堰作畓, 前有廟堂之議而未果矣, 今若築堰, 則民利誠多, 臣意以爲, 稍從上頭水淺處, 築之, 可矣。·赫然曰, 臣等之意, 亦欲築此堰矣, 趁開春築成, 似宜。上曰, 從其易築處趁開春築城可也。沈榟啓曰, 頃日筵中, 聞禮曹判書睦來善所達, 咸興本宮, 則四王位版及太祖大王位版奉安, 而每當享祀, 內需司別坐, 獻爵行事, 永興本宮, 則太祖大王位版奉安, 而內奴稱以祭監, 獻爵行事, 此豈非非禮之甚者乎? 漢朝原廟, 先儒尙且譏之, 況此事之未安, 又不特原廟之比。宗廟饗之, 禮儀旣備, 則先王祭享, 豈宜私辦於內司下輩, 而至令別坐內奴主之乎? 揆之情文而大乖, 論以事體而甚舛, 決不可仍因襲謬, 請博議於儒臣·大臣而處之。上曰, 流來已久, 不可猝罷, 已令四陵參奉行祭矣。又啓曰, 獻納金海一, 受由還朝, 卽尋長單, 正言裵正徽, 承召上來, 無端呈告, 疾病輕重, 雖未可知, 其所呈辭, 或出於肅拜後翌日, 或在於肅拜後數日, 則其在事體, 俱涉未安, 請金海一·裵正徽, 竝命遞差。又啓曰, 守令之潛奸邑婢, 邦有禁令, 雖無弊端, 已極不當。陽德縣監任萬紀, 到任以後, 無一善狀, 蠱惑邑婢, 一聽其言, 詞訟不公, 貽弊多端, 不治之聲, 傳播遠邇。請陽德縣監任萬紀罷職。上曰, 風聞未必盡信, 更加詳察處之。上曰, 凡命令傳通之際, 必以標信爲之, 而常時無爲標信立待之軍, 今後則軍士二名, 待令於差備門外, 以爲不時所使, 可也。許積啓曰, 開城府, 有摠戎廳束伍軍千餘名, 而本府之民, 以商賈爲業, 若令在家待變, 則無以爲生, 故從自願除其操鍊, 歲捧米各一石, 以爲他邑壯抄軍京中立番之限者, 例也。頃者開城留守鄭榏, 以本府年事失稔之故, 狀啓請罷所納之斗數, 而臣等, 以未及秋成, 先請蠲役, 爲太早而不施矣。今聞松都, 果不免凶荒云, 自前如此之時, 則或減五斗, 或減三斗矣, 今年則減四斗, 似宜矣。上曰, 依爲之。曰, 司僕寺伏馬五匹, 邊馬二十匹, 曾前權減, 而伏馬及邊馬十匹, 頃纔復舊矣, 今亦依前減之, 何如? 錫胄曰, 曾前權減時, 自本寺拮据喂養而仍留之, 今亦依前, 自本寺喂養乎? 曰, 司僕之穀, 亦是國穀, 何必仍留喂養乎? 伏馬雖自本寺喂養, 而邊馬則減之, 宜矣。但邊馬多有用於不緊之處者, 今若不用於諸宮家雜物載運, 則雖減匹數, 本寺立待之卜馬, 無不足之患矣。上曰, 然則邊馬, 依前減之, 可也。曰, 頃日吳挺昌疏中, 所陳營將, 雇工兩件事, 旣入於前日所陳節目中, 而至於咸鏡一道之所蓄積, 皆是皮穀, 脫有事變, 軍糧猝難辦出云者, 此言誠然。臣等欲爲參酌作米之意, 敢達。上曰, 依爲之。赫然曰, 兵車已爲待令於軍門矣。錫胄曰, 李《缺》爲北道兵使時, 所造兵車, 亦已修補待令矣。曰, 諸兵車旣已待令, 則宜臨時入之耳。上曰, 依爲之。錫胄曰, 嶺南戊午條收米, 未及上來, 京衙門各廳所在米太貸用事, 曾己定奪矣。御營廳·戶曹·常平廳米太及銀貨, 先爲貸用, 何如? 曰, 戶曹米二千七十石, 太三千八百石, 常平廳銀子五千兩, 今姑貸之, 自宣惠廳一一還償, 事甚便當矣。上曰, 依爲之。曰, 頃日引見, 臣以針灸, 不得入侍, 其時自上有兩西北道, 欲遣巡武御史[巡撫御史]之意, 然乎? 上曰, 唯。大運曰, 頃日李夏鎭引見時, 自上有此意, 而臣以此非其時爲達矣。曰, 兩西北道之軍器, 尤甚虛疎, 至於久遠, 留庫弓箭, 無一可用。若於此際, 發遣巡武御史[巡撫御史], 則列邑怯於生事, 外加修飾, 以爲苟免之計, 則用工雖多, 而終無實用, 此弊不可不慮, 莫如先爲申飭列邑, 使之精加考閱, 擇其可以修補而用之者, 修補之, 雖修補而不可用者, 則改備事, 兩西北道監司·兵使·水使處, 自備局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錫胄曰, 聞黃海兵使李鏶之言, 則鳥銃一千柄, 自朝家有造給本營之令, 而放銃之人, 無以辦得, 本營所屬雜色人一千名, 抄出除番, 以敎放銃, 其代, 以各邑兒學·武兒軍官充定, 似便云, 依其言施之, 何如? 赫然曰, 之意以爲, 立番於營門, 難以習放, 旣令習放, 則又難徵布補用, 以成軍門貌樣, 欲望變通矣。臣意又有可達者, 各邑校生, 厥數太多, 以安岳一郡言之, 至於八百餘人云, 莫如嚴其考講之法, 落講者, 一切定軍, 可矣。曰, 我國西邊, 與敵爲隣, 又無險塞, 固難守禦, 而海西地勢, 多有阻阨, 實是用武之處, 兵政虛疎比他道尤甚, 最可慮也。曰, 聞黃海前後監司之言, 黃海一道, 民役甚繁, 軍兵甚少云, 脫有緩急, 何以守禦? 自朝家別樣優恤, 收拾人心, 可矣。錫胄曰, 海西一道, 果是要害, 而收拾人心, 又爲守禦之本, 所達, 誠是矣。曰, 丙丁之亂, 虜騎長驅, 深入無礙者, 以西邊之不能守也。上曰, 放銃人事, 依鏶言施行, 收拾人心之道, 亦宜隨事變通矣。以濟曰, 臣屢次上來, 今始入侍, 敢有所達。本府築城, 廟算已定, 更無所達, 第其周遭四百餘里, 本府之軍兵甚少, 只二千六百名。以二千六百之軍, 難以守四百餘里之城, 摠戎廳軍兵在近邑者, 常時操鍊於此, 以爲臨難防守之計, 未知何如。曰, 以摠戎所屬之軍兵, 只爲操鍊於此, 則是二將也, 若欲割與江華, 則摠戎軍元數不多, 勢亦不可, 惟在臨時處分, 以南陽·通津等傍近邑雜色軍兵, 使之入守, 可矣。上曰, 然矣。曰, 臣曾爲江都暗行御史時書啓中, 留守與廣尹無異, 宜有密符之意仰達, 而其時廟堂以爲, 留守無軍兵調發之事, 覆啓不施矣。卽今江華形勢, 又異於前, 密符給之, 是矣。元禎曰, 留守有邊將褒貶, 是主將也, 何可無密符乎? 上曰, 江華留守, 定其名號後, 給諭書密符, 可也。錫胄曰, 尙州營將李漢雄, 除授之後, 來言于臣曰, 老父年過七十, 而獨子無兄弟, 以近例言之, 當爲呈狀請遞, 而內地營將, 與邊上將領有異, 不得不先以情勢而言云, 而且其情勢之外, 土疾頗甚, 手臀全然不仁, 以此情病, 決難赴任, 何如? 上曰, 然則改差, 可也。正英曰, 臣亡父外高祖臣高守謙, 於中廟朝, 參靖國勳, 封開城君, 其奉祀孫處明, 登武科階堂上, 曾經僉使而無子, 以其弟處顯之子振翼爲後, 未及成出繼後立案, 而振翼身死, 以下缺丈維岳曰, 聞近侍中, 以越等不得受祿, 故不能留住, 將還故鄕云。閑雜有役之流, 皆付料, 而以近侍, 不得受祿, 事體不當, 不可不付料, 以示優恤之意矣。上曰, 不得受祿之人, 誰也? 維岳曰, 乃校理金聲久也。曰, 儒臣付料, 事體亦不當矣。上曰, 今聞筵臣之言, 校理金聲久, 以越等不得受祿云, 侍從之臣, 不可無優待之道。金聲久, 越等盪滌, 諸臣以次罷出, 獨承旨·史官未及出, 上召承旨至前曰, 今下表題, 使承旨·史官·玉堂·兵曹入直郞廳製進, 且令大提學, 出詩題以入。維岳曰, 詩格頗多, 有古詩, 有行詩, 有四韻律詩, 有二三十韻律詩, 當出何詩題乎? 上曰, 出四韻律詩題以入, 可也。皆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