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360책 (탈초본 19책) 숙종 20년 7월 23일 기축 11/16 기사 1694년  康熙(淸/聖祖) 33년

引見에 南九萬 등이 入侍하여 李喜龍의 擬薦을 허용하는 문제, 閔鼎重의 禮葬을 거행하는 문제, 李孝源의 석방 문제 등을 논의함

○ 引見時, 領議政南九萬所啓, 前濟州牧使李喜龍, 曾任濟州時, 以罪人稟啓事被罪, 尙未蒙敍命。當此乏人之時, 備局, 則例或以罷散人擬望, 而此人, 則自下不敢知罪, 亦不得議薦, 惶恐敢達。上曰, 李喜龍, 在濟州時事, 雖甚無據, 已經累年, 擬薦無妨矣。又所啓, 故相臣閔鼎重, 被竄絶塞而卒逝, 故其時, 例加恩數, 皆不得擧行矣。今方遷葬云, 初雖未行禮葬, 今此禮葬時, 宜卽擧行, 故敢達。上曰, 令該曹依前例擧行, 可也。吏曹判書柳尙運所啓, 戊辰年間, 前江界府使李孝源, 以府民採蔘事, 置對被謫, 臣於伊時, 以李孝源供辭爽實之意, 有所陳達, 以臣所達, 爲孝源罪目, 臣曾任本府, 略知事狀, 故雖有所陳, 其時事狀, 必如臣在任之日, 亦不可必, 而因此在謫, 已至七年之久, 臣心常不安, 敢此仰達矣。南九萬曰, 李孝源論罪時, 適當常參, 旣承聖問, 故臣引翟黑子陳達, 仍以飾辭之罪定律, 非以尙運之言而論罪也。天道亦與時推移, 孝源在謫, 今已累年, 自上裁處, 似當矣。上曰, 當初勘律, 本不過重, 而已過累年, 且經大霈, 特爲放釋, 可也。領議政南九萬所啓, 謁聖擧子隨從之弊, 自上別爲嚴禁之敎, 故與備局諸臣, 議定事目, 以啓矣。政院, 又以難便啓稟, 有更議之命, 而事目中前一日早朝云者, 只言設布帳作門之時, 非欲使士子, 早朝入門也。士子自前一日夕時始入, 至駕出集春門時, 始畢, 必不如他科場之一時而入, 四館, 點士子許入後, 始入門, 則作門軍士, 在於四館點視之後, 似無與軍士相鬨之弊。左議政朴世采曰, 防禁隨從之弊, 固無不可, 而第近來士子風習不美, 必欲冒法而圖便, 則朝家法禁雖嚴, 士子, 亦思所以自便防閑之道, 殊無善策矣。卽今作門考牌等事, 雖有新令, 然許多士子, 冒夜而入者必多, 士子則必欲入, 軍士, 則必欲其不入之際, 似不無相格之事, 不惟有傷於國體, 士習益將由此而不美, 臣意以爲只依兵判所達, 算員·三醫司及各司書吏, 一切嚴禁, 且別樣申飭於四館, 入門時, 必須十分嚴明許入, 此外無他策矣。上曰, 朝家爲科場之濫雜, 纔令廟堂稟處, 旋卽還收, 初不如不爲之爲愈, 別爲分付軍兵, 俾無與儒生蹂躙之弊, 似無所妨, 以此分付都監, 可也。上曰, 左右史, 連以兼春秋入侍, 事體未安, 宜有變通之道矣。南九萬曰, 臣方欲以此事仰達, 而未及矣。臣招問春秋下人, 則已經翰林六人中, 二人, 則在喪, 其餘四人, 則或被論, 或誤薦, 或參李玄齡疏, 皆不得行公。又有被薦未及應講者二人, 而其一人, 則又參玄齡疏, 一人, 則同是被薦之人, 被論, 故亦不得應講云, 此是翰苑流來古規, 亦難驅迫, 使之應講。以前規言之, 先生, 在於罷職中, 則敍用, 使爲新薦, 例也。卽今事勢, 除在喪二人外, 曾經四人, 未應講二人, 竝無行公之勢, 或陞六或削職, 然後可以出〈六〉別兼春秋議薦, 而削職與陞六, 皆無名難行。或曰, 此六人, 皆是不可行公之人, 朝家, 別立新規, 使兼春秋議薦, 亦或一道云。而翰苑, 從前以古規爲重, 無前規之事, 朝家雖勒令爲之, 必以奉行爲難, 被薦者, 亦將不肯, 終必有難處之患, 無已, 則雖曰無名, 此六人, 竝命奪告身後, 使該曹差出, 別兼春秋議薦, 而新薦旣成之後, 還收諸人已經翰林者, 雖不得復爲行公, 自該曹次次陞遷, 仍出六品, 其未應講者, 亦自該曹, 以他歧除職陞遷, 似可矣。上曰, 翰苑, 例守古規, 若無削職事, 而更爲新薦, 則被薦者必不出仕, 不無掣肘之患, 雖無舊例, 削職變通外, 無他道矣。南九萬曰, 然則在喪二人外, 其餘, 則竝姑奪告身, 使之新薦, 可也。吏曹判書柳尙運所啓, 京各司, 有外方營門, 別卜定之事, 而內局之鹿茸, 戶曹之鹿皮等物, 是也。各營門分定鎭堡, 則鎭堡, 收斂土卒, 其來已久。丁卯年間, 因全羅監司啓聞, 自備局覆啓, 令常平廳, 給價貿納, 廢分定各營之規矣。上年間, 本廳, 以爲凡常平廳應行之役, 至於陳達, 又革其給價之規, 分定各營, 使之備價上送。咸鏡監司, 以無物力可以辦出之意, 論報到廳, 此事前後罷復之際, 皆經稟定, 故敢此仰達, 下詢大臣而處之, 何如? 九萬曰, 丁卯年間, 臣待罪本職時, 因全羅監司李濡狀啓, 有此定奪矣。大同磨鍊之時, 凡內局所納鹿茸, 鹿皮, 軍器寺所納魚膠·正筋等物, 皆有定數, 磨鍊其價, 而數外別卜定, 時或有過於本數, 分定於外方各營門, 故營門無他出處, 又分定於各鎭堡邊將, 收斂殘弊土卒, 以價本上納該衙門, 以爲防納之地, 其爲難支之弊, 冤痛之狀, 不可勝言, 以此革罷各營之分定, 使常平廳, 給價貿得以納矣。頃者常平廳堂上, 更爲啓稟, 以爲貢物數外別卜定, 非常平廳所當逐年擔當之事, 還爲分定於各營門矣。常平廳, 本爲科外民役策應之役, 則別卜定之擔當, 未知其不可, 各鎭堡殘弊處, 別爲徵斂, 其爲無據, 不特常平廳之給價而已。別卜定, 如不可廢, 則似當依丁卯年定奪施行矣。上曰, 依丁卯年定奪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