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384책 (탈초본 20책) 숙종 25년 5월 20일 무자 8/9 기사 1699년  康熙(淸/聖祖) 38년

引見에 崔錫鼎 등이 입시하여 在外의 여러 신하들의 召還, 成碩夔의 仍任에 대해 논의함

○ 引見時, 左議政崔錫鼎所啓, 國家雖當平常無事之時, 大小臣僚, 固宜聚會精神而後, 方可有爲, 況今饑饉癘疫如此, 國儲軍政, 莫可收拾, 而諸臣在外者甚多, 大臣則固當盡誠召致, 而至於諸宰中, 前判書李世華, 年齡雖老, 筋力未衰, 政當盡職之日, 乃有休致之請, 在外未還, 大司憲崔奎瑞, 以一時疾病, 受暇出去, 雖未知病勢之如何, 所帶憲長及備局等任, 俱係緊重。前判書鄭載禧·權是經, 右參贊宋奎濂, 或休官不來, 或因情勢難安而去, 諸臣雖老, 俱非長往之人, 皆宜召還, 以任職事, 或於疏批, 或以下諭, 責之以分義, 思所以必致, 則豈敢一向退在乎? 上曰, 李世華, 至高陽病重不來, 其後日字稍久, 舊患當差。權是經, 上年因臺啓不安而去, 二月問安後, 又去不來, 經年之事, 不可過嫌。崔奎瑞, 病滯畿郊, 今已日久, 想必差愈, 而宋奎濂, 每以老病爲辭, 實狀如何? 錫鼎曰, 奎濂, 年老有心火之症, 而此本非危急之病, 待其差減, 或可上來矣。上曰, 國勢如此, 義不當退在, 諸臣上來之意, 出擧行條件, 使之知悉, 可也。又所啓, 蔚山府使成碩夔, 赴任未久, 移拜掌令, 當初欲爲啓達, 而變通臺職, 事體未安, 以至于今矣。聞碩夔下去未久, 而官事有修擧之望, 及其移職之後, 因病未及登程云, 臺諫耳目之官, 變通雖難, 民事亦重, 此時迎送之弊, 不可不念, 曾前亦有仍任之例, 敢此仰達。上曰, 曾前或有變通仍任之時, 旱災如此, 民事可慮, 姑遞臺職而仍任, 可也。兵曹判書李濡所啓, 頃因中日直赴黃再道事, 有摠管及兵曹堂上論罪之擧, 而其所用情與否, 別無顯著之迹, 故參酌處之矣。科場事體, 至嚴, 差備官雖多, 其中監的最緊, 監的官不爲書標之矢, 許令載錄, 至蒙恩典, 大違法例, 不可仍置, 似當拔榜, 故敢達。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式年武科初試, 濟州入格三人榜目, 近纔上來, 以致未赴於會試矣。觀其狀啓辭語, 則榜目出送之船, 再三遇風漂失, 以至於過時云, 此則似當陳試, 故敢達。上曰, 依爲之。禮曹參判吳道一所啓, 小臣疏陳科事, 而大臣收議, 有登對時稟處之敎, 故敢達。上曰, 大臣之意, 則已於收議見之, 入侍諸臣, 各陳所見。戶曹判書閔鎭長曰, 修擧數百年曠典, 實是無前例之事, 故禮曹援引貞陵事, 請設別試, 而外議皆以爲追復與卽位無異, 宜設增廣, 吳道一之陳疏, 亦出於此, 朝令數改, 雖爲未安, 而以事體言之, 則無容別議。兵曹判書李濡曰, 數百年闕典, 至今日而追擧, 此實莫大之盛事也。其在稱慶之道, 固當設行增廣, 而大臣收議中, 以王世子痘候平復後, 設行庭試爲言, 此則蓋以無前慶科, 不容遲緩, 宜亟特設故也, 非直爲事力也, 惟在自上酌處。吏曹判書申琓曰, 今此慶禮, 實是前古罕聞之盛擧也。大臣收議中, 雖以宣廟朝以後, 始設慶科云, 而卽位之後, 每設增廣, 則復位與卽位, 豈有所異乎? 當初該曹, 旣不能詳審, 諸大臣收議, 以節損爲言, 而所謂節損, 則不過節目事爲間事也。事體所關, 他不暇顧, 設行增廣似宜矣。刑曹判書金構曰, 禮曹無亂前文書, 故只以貞陵事, 誤爲援例矣。厥後見國朝榜目, 有癸酉追崇增廣之文, 始知單慶增廣之例, 而考見政院日記, 則禮曹依大王卽位例, 請設增廣, 故外議遂以爲宜設增廣, 初則誤援, 今始考知, 則朝令數改, 非所當嫌, 復位與卽位無間, 而況今大王·王后一時復位, 事體尤有重焉。雖以事力言之, 別試則有講經, 與監試設行, 無甚懸殊, 而事體重大, 豈可以事力爲拘乎? 大司諫崔錫恒曰, 設科大小, 不爲慶事之輕重, 而當此饑饉癘疫餓殍載路之日, 應行不可已之事, 猶且務爲節損, 況今旱災如此, 秋事可知, 若於此際, 又設增廣, 則其貽弊之端, 有難毛擧, 此不但朝令數變之未安而已, 臣之淺見, 決知其重難矣。上曰, 端宗大王·王后復位, 實是莫大之慶, 而該曹乃於附廟禮成後, 誤爲援例, 予未能深思, 循例批下矣。頃見吳道一之疏, 始覺該曹之誤引, 疏辭之得宜, 蓋卽位後例設增廣, 而追崇時, 亦以爲與卽位無異云, 則今此大王·王后復位, 尤宜設行增廣。大臣收議, 雖以宜加節損爲言, 予意則以爲事體當行, 則不可以節損爲拘, 事體不當, 則雖非其時, 亦宜節損, 至於顚倒之說, 尤有不然者, 當初之定爲別試, 由於該曹誤援前例之致, 非所無端更改之比, 以增廣定行, 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