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見에 金構 등이 입시하여 討捕使의 討啓 가운데 의심이 가는 治盜 문제를 査問하는 일에 대해 논의함
○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刑曹判書金構所啓, 討捕使狀啓中, 有疑端者, 覆啓行査, 而還付討捕使, 故終無得實之道, 雖以前日李夏禎事見之, 外方治盜文書之眩亂可知, 其中情節之大段可疑者, 自該曹査問時, 令本道定査官推覈, 何如? 領議政柳尙運曰, 討捕使之於守令, 乃是上官也。上官之事, 以守令定査官行査, 事體未安, 令都事行査, 則似可矣。右副承旨洪受疇曰, 臣忝按湖西時, 賊情之最疑亂者, 或拿致營下, 親自査問, 爲愈矣。兵曹判書李濡曰, 以都事定査官, 亦未得宜, 令兵使査覈, 似可矣。尙運曰, 査事若係大段, 則臨時稟定爲可, 而兵使之定査官, 曾無規例矣。濡曰, 討捕使, 爲任不輕, 朝家固當擇人以送, 而處事之間, 雖或未盡, 續續行査, 事體未安, 必爲大段, 然後分付兵使, 査覈, 似可矣。尙運曰, 李濡所達, 大體好矣。上曰, 其中大段差誤處, 令兵使別爲査覈, 或爲論罪, 而雖有一二疎漏處, 何可數數行査乎? 李寅燁曰, 使監司行査, 亦可矣。上曰, 兵判所達, 是矣。事係大段者, 令兵使行査事, 臨時稟定, 可也。又所啓, 近來諸道討捕使, 捕賊狀啓, 連續入來, 故數三年來, 以此加資者, 至於累百人之多云, 其間冒濫混雜, 亦可知矣, 頃因兵曹判書李濡所啓, 措捕論賞之類, 明査啓聞事, 分付矣, 此則一時別樣處分, 而非每每應行之事, 後雖有致疑欲査之事, 討捕使啓本中, 指示捕捉名下, 元無居住懸錄之事, 故有難査問, 今後則令討捕使, 指捕名下, 詳錄居住, 以爲憑考之地事, 行會各道, 何如? 上曰, 依此分付, 可也。兵曹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