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423책 (탈초본 22책) 숙종 31년 2월 6일 경오 18/28 기사 1705년  康熙(淸/聖祖) 44년

引見에 李濡가 입시하여 濟州試才御史의 差送 등에 대하여 논의함

○ 右議政李濡所啓, 濟州試才御史差送事, 曾於癸未年, 因本州狀啓定奪之後, 適値年事大歉, 且非時急之事, 故姑爲停止, 以爲觀勢差送之地矣。上年農事, 雖云失稔, 比之於其前, 則稍勝云, 而未及更爲稟定, 今不可一向遷就, 依江都例, 趁此時差送, 似當矣。上曰, 李衡祥時事耶? 右相曰, 然矣。左相曰, 昨年形勢, 實難送之, 而今亦値農時, 待農歇後發送, 似可矣。左承旨南致熏曰, 濟州試士, 則不必以農時爲拘矣。上曰, 曾於己未秋, 李增, 以御史下去, 至庚申春還來矣。南致熏曰, 尹深, 亦於甲辰秋下去, 翌年乙巳春復命矣。左相曰, 彼此往來時風勢, 春秋順逆不同, 三四月間, 則猶可以入往云矣。今秋農事, 亦未知其如何, 有難等待, 爲先差出御史, 似當矣。上曰, 御史差出, 可也。又所啓, 濟州物情, 曾有所聞, 今因御史事敢達。朝家之差送御史, 實出於慰悅島民之意, 而試才取人之後, 更無收用之擧, 則惡在慰悅之意乎? 前後文武出身之出來仕宦者絶無, 近年以來, 尤無收拾, 今雖試才, 又復如此, 則反有落莫之歎矣。臣於待罪銓曹時, 適値敎授之有闕, 欲爲陳達變通, 以本土文官差出而未果, 蓋自此差送敎授者, 不過微末文官, 未必勝於本土之文官, 而官況亦甚涼薄, 越海入去者, 例多厭苦, 且難得人, 則徒爲貽弊而無益矣。本土之人, 則旣不得遠來從宦, 得此敎授之任, 亦足爲慰悅之道, 而自本州各別擇差, 觀其擧職勤慢, 而殿最黜陟, 則必有着實之效矣。前頭待敎授有闕, 依此施行, 何如? 上曰, 依此爲之, 似好矣。又所啓, 昨日伏見備忘記, 有死囚外, 遭親喪者, 限成服保放之敎, 不勝感激, 我國家所以維持者, 在於士大夫, 而爲士大夫者, 若不仰體聖意, 作奸犯科, 則豈不痛哉? 在前被囚之人遭親喪則或以病重, 啓請保放, 不以實狀直爲啓稟, 今者聖明, 曲軫下情, 乃至於此, 實有光於孝理之下矣。頃於朝參時, 承旨有以金泰潤之歸葬其祖父事陳達者, 此等特施之恩, 出於上, 大臣或陳白, 以俟處分則可矣, 而承旨雖曰近侍, 續續奏達, 事體不當矣。向者朴泰晦事, 大臣陳達, 而臺臣防塞, 以國法之嚴論之, 則臺臣之所執, 是矣。泰晦, 卽先正臣朴世采之子也。其罪狀, 誠爲絶痛, 而朝家所以施恩者, 爲其親喪, 而非論其罪之輕重, 則或許或否, 事涉不均, 從前竄配之人, 許令歸葬者, 非止一二, 而此後亦未必其永塞此路, 則每因續續煩請, 以致恩歸於下者, 極爲未安。臣意則此事亦依日昨聖敎, 定式施行, 似爲得當矣。上曰, 除死罪外, 在謫在囚之遭親喪者, 許令歸葬事, 定式施行。左相曰, 朴泰晦事, 小臣曾有所達, 而非謂泰晦罪輕也。世采以平日禮待儒相, 其妻死而子與孫, 皆遠配, 無主喪者, 誠爲憫惻。古語云, 猶將十世宥之。其子之罪雖重, 爲其葬事, 暫令來見, 寧有所害? 雖是濟州仰役官奴, 厥父母, 在陸地而死, 則給由出見, 不是異事。泰晦之許見其母葬事, 豈在於緩罪撓法乎? 聞泰晦母臨死, 使勿永窆。以待泰晦云, 其言可矜。今若定式, 則泰晦亦宜自在其中矣。右相曰, 旣有定式之命, 則泰晦之許令歸葬, 亦自在其中矣。上曰, 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