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448책 (탈초본 24책) 숙종 35년 4월 21일 임술 12/12 기사 1709년  康熙(淸/聖祖) 48년

晝講에 趙相愚 등이 입시하여 宮僚를 선택해 春宮을 補導하게 하고 翊衛司 관원을 특별히 擇差하여 書筵에 출입하게 하는 문제, 尹植 등의 壽職加資, 生祀堂의 금지, 純褒純貶文書의 修正, 西路人의 등용 등에 대해 논의함

○ 午時, 上御宣政殿晝講時, 知事趙相愚, 特進官李基夏, 參贊官李世維, 侍讀官李世瑾, 檢討官林象德, 假注書洪尙寅, 記事官趙之重, 記事官洪啓迪, 武臣李漢章入侍, 上讀前受音, 將適舍, 求毋固, 至父召無諾一遍, 世瑾, 讀自侍坐於所尊敬, 至女子許嫁筓而字, 上受而讀之。世瑾曰, 男子冠而字以下三章吐, 上下文理, 不相連屬, 而欲爲强合, 改之何如? 上曰, 文理元不接續耳。象德曰, 此句, 觀其文義, 則父前子名, 君前臣名, 文理不屬, 上下文雙擧作句, 自爲一章, 古人, 疑此間於男子冠女子筓, 二章, 欲爲强合, 此吐似爲非矣。上曰, 吾意亦然矣。以此一章, 牽合於上下兩文, 則文理不屬, 以小學吐, 改之可矣。世瑾曰, 然則三章之末, 皆懸結辭之吐, 好矣。如此之處, 雖是先輩所定之吐, 進講之時, 陳白改定, 爲宜。象德曰, 此是前輩所定, 則不可以私見改之, 參訂古書, 改正好矣。上曰, 然矣。象德曰, 毋側聽以下四句, 與顔子四勿, 雖有大小之差, 工夫則無彼此之異, 其於修身之方, 可以體而行之, 不可以小節而忽之也。上曰, 所達爲好, 留意焉。世瑾曰, 內言不出於梱, 外言不入於梱, 治家之道, 先別內外之分, 宮壺之內, 以此留意, 嚴秘內外, 則好矣。上曰, 然。象德曰, 男女不同席坐一句, 此雖微細, 亦所以嚴分, 齊家之道, 一體留念, 合宜矣。上曰, 唯。象德曰, 男子二十冠而字, 蓋男子二十, 則充養氣質, 而成就學問之時, 故冠而字之, 責其成人之道。大凡二十之際, 長幼之序, 旣別, 愚智之分已判, 以古賢觀之, 年至二十, 則一生之規模已定, 道學之綱領旣立, 而日新之方, 時敏之功, 在於此時, 故古人於此, 勉勉孶孶, 罔或少怠, 而成人之道廣矣, 進修之方至矣。臣於丁亥年, 冒忝春坊之官, 惟我王世子, 春秋二十, 越至于今, 添加二歲矣。如臣魯劣無狀, 雖忝官僚之末, 其於補導之責, 豈能稱塞萬一, 而第觀春宮, 問學日將, 資質天成, 其於進學上工夫, 廣大規模, 堅定根塞, 而進修之功, 此其時也, 分寸之陰, 宜可惜矣。提撕勸勉之方, 宜勤燕翼之貽謨, 薰陶漸染之益, 可待鴻儒之宿德, 卽今賓師之位, 未有哲人之裨補, 講筵之上, 不見賢士之切磋, 此實今日欠典, 自上別爲留念, 敷求草野之士, 置諸左右, 且念儒相, 養德山林, 工夫篤實, 如或作師胄筵, 裨益儲聖, 則豈曰少補, 而累爲敦召, 終不造朝, 自上更爲敦勉, 以爲必致之地, 何如? 上曰, 儒臣之言, 最爲切實, 留意焉。世瑾曰, 卽今儲宮春秋鼎盛, 成就之道, 補益之策, 亶在選擇宮僚, 而今爲宮僚者, 未有山林之宿德, 率皆科臼之賤士, 儒相及贊善, 屢爲敦勉, 而尙不造朝, 其他林下之士, 亦或有之, 而未能召致, 可勝嘆哉? 且念翊衛司官員, 別擇山野之人, 出入書筵, 則必多所益, 卽今官員, 令吏曹隨闕移差於相當之窠, 分付西銓, 各別選擇, 自今定式, 使入講筵, 似好, 故敢達矣。吏判, 今爲入侍, 此一款, 商議稟定何如? 上曰, 其言好矣。翊衛司諸官, 別爲擇差, 仍入書筵之意, 書出擧條, 分付吏兵曹, 可也。象德曰, 許多諸員, 難以一時精擇, 隨闕差出, 好矣。上曰, 數多官員, 盡數差擇, 非一時可爲, 隨闕隨補, 漸次精簡, 好矣。此意, 吏兵曹, 同爲知悉擧行, 可也。知事趙相愚曰, 以漢唐史觀之, 翊衛司官員, 不爲泛擇, 我朝, 亦以蔭官中, 有才學者擇差, 而近來揀選之方, 不如古, 故前後疏章, 以此陳白矣。今於上番下番中, 區別賢否, 出入書筵, 則彼此難安, 皆不行公, 自今以後, 定其規例, 書筵時上下番中一員, 勿爲區別, 輪回以入, 則銓曹之擇選, 自不泛然, 而渠輩行公, 亦無難安矣。象德曰, 吏判所達之言是矣。一司僚員中, 書筵官, 區別以入, 則彼此難安, 終不行公矣。卽今一司諸官, 雖非山野之士, 亦皆家世之人, 非不擇差, 而參下則, 率皆家世子弟, 參上, 年老蔭官, 上番尤爲精擇好矣。相愚曰, 上下番輪入書筵事, 旣有定式, 則雖不申飭, 申飭之意, 自在其中。上曰, 吏判之言然矣。缺三行參贊官李世維曰, 此一款, 出於榻前下敎乎? 上曰, 唯。相愚曰, 頃日交河縣監尹植, 奉常僉正李行道, 幼學白而章等疏本, 下於該曹, 欲爲回啓, 而草草文字, 似爲泛然, 故今當筵席從容之時, 敢此仰達矣。觀此三人之疏, 尹植則其師折衝李世胄所敎門徒中, 及第三人, 生進五人, 李行道, 則其師前縣監鄭斗平門徒中, 登第三人, 生進六人, 白而章, 則其師前正郞趙弘璧所敎門生中, 登第者三人云。法典則京敎官所訓儒生中, 及第三人, 或生進十人以上, 及外方訓導所敎儒生中及第二人, 或生進五人以上, 竝許啓聞敍用, 其他私敎官, 敎訓童蒙, 多有成就者, 亦有敍用之典, 而今此三人中, 年或八十或七十, 已經顯職, 則無他賞典之可施, 如此之人, 隨其年限, 以授壽職則似爲得宜, 而此非該曹擅便之事, 上裁, 何如? 上曰, 以壽職加資, 可也。擧行條 相愚曰, 濟州敎授有闕之代, 差出之後, 連爲遞改, 迎新官屬之久滯京中, 極爲可慮。新除授李龍徵, 旣在本道便近之地, 除朝辭赴任之意, 敢啓。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相愚曰, 近來外方州郡生祀堂之弊, 極其紛紜, 爲官長則近於要譽, 爲下民則涉於諂諛, 故曾前州縣立碑之事, 已有朝家之禁令, 而今此生祠堂之弊, 有甚於此, 群議多以爲病, 從今以後, 分付中外, 一切禁斷, 宜矣。上曰, 頃年因儒臣所達, 已有禁令, 此而不禁, 則多有濫雜之弊, 此後各別痛禁, 可也。出擧條 相愚曰, 頃日純褒純貶文書, 有修正以入之敎, 而前後本曹堂上, 常患不備, 姑未得擧行, 前冬數朔, 堂上始乃備員, 純褒則僅得修正, 純貶則頃年上敎, 以貪虐罷軟爲題目, 而守令或被臺臣之論劾, 或入御史之書啓者, 行査之後, 皆歸淸脫。禁府以此勘罪, 當初罪名, 非不重大, 而旣已行査有脫, 則不當仍置於純貶之科, 此不可不十分詳審抄出, 故尙未修整, 欲待堂上之備員, 更爲商確抄啓之意, 敢達。上曰, 純褒文書, 先爲啓達, 入於純貶者, 若不能詳爲區別, 一依當初題目, 則不無稱冤之端, 追後修整以入, 可也。相愚曰, 純褒文書, 雖已修整, 待堂上備員, 更議入啓之意, 敢達。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謂吏判曰, 西北人物, 所當一體收用, 北道則旣有臺侍閫帥之除, 而西路則不然, 事涉不均, 必有稱冤之端, 西路之人, 亦依北道例, 抄擇收用, 可也。出擧條 相愚曰, 西北, 似當一體收用, 以爲激勸之地, 而不無先後之序, 西土人心, 無不鬱抑云矣。下敎如此, 可以奉行矣。上曰, 全百祿之啓, 出於諫院, 而予未知其合宜也。百祿, 曾經閫任, 則摠管之除, 自不猥濫, 而觀其啓辭, 則以拔自遐裔爲題, 吾未知其可也。相愚曰, 臺臣, 不知朝家錄用之意, 有此論啓, 臣意亦以爲過矣。上曰, 旣經閫帥之後, 以遐方之人而論斥若是, 則豈不冤痛乎? 諸臣以次退出之際, 上曰, 武臣進來。武臣李漢章進伏, 上曰, 達其履歷。漢章曰, 以宣傳官陞六, 歷訓鍊主簿御營將官, 出守旌義縣, 丁丑, 自上特爲加資, 其後歷千摠營將五衛將, 卽今待罪禁軍將矣。上曰, 有何可達之語耶。漢章曰, 小臣, 十餘年前, 作宰旌義, 而無大段弊端, 厥後不爲外任, 故無所達之語矣。講官及武臣, 以次退出, 承旨·史官, 仍爲入侍, 上曰, 輪對官·史官招入。假注書洪尙寅, 出召輪對官中樞府經歷吳時翊, 敦寧府判官柳昌運, 軍資監判官洪禹采, 東氷庫別檢崔尙鼎, 中部主簿李萬枝入侍, 上曰, 以次各陳所懷。中樞府經歷吳時翊進伏, 上曰, 爾今何官, 時翊曰, 待罪中樞府經歷矣。上曰, 有所懷耶, 時翊曰, 本府, 以大臣衙門之故, 無大段弊端矣。上曰, 他官以次進來。敦寧府判官柳昌運進伏曰, 臣待罪敦寧府判官矣。上曰, 本府雖是無事之府, 有可達之弊端耶? 對曰, 本府凋殘特甚, 而弊端則無矣。軍資監判官洪禹采進伏曰, 小臣, 軍資監判官洪禹采也。上曰, 判官所掌何事耶? 禹采曰, 一監官員, 分四所掌, 掌米穀出納矣。上曰, 留庫之數幾何耶? 禹采曰, 米一萬四千五石, 太一萬一百六十四石, 田米一千六百十三石矣。上曰, 本監無他弊端耶? 禹采曰, 雖有些少弊端, 這這變通, 故無可達之弊矣。氷庫別檢崔尙鼎進曰, 臣待罪東氷庫別檢矣。上曰, 有何弊端耶? 尙鼎曰, 所掌, 藏氷一事, 故無緊急可達之弊矣。中部主簿李萬枝進曰, 臣今待罪中部主簿矣。上曰, 中部所掌民戶幾何耶? 萬枝曰, 民戶三千七百七十八戶矣。上曰, 人名數幾何耶? 萬枝曰, 人數二萬五千七口矣。上曰, 有何可達之語耶? 萬枝曰, 本部爲漢城府屬司, 故無弊端矣。諸臣以次退出。以上燼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