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575책 (탈초본 31책) 영조 즉위년 10월 2일 임신 22/23 기사 1724년  雍正(淸/世宗) 2년

藥房入診에 李光佐 등이 입시하여 大王大妃殿의 환후에 三和散을 進御할지의 여부, 大行大王의 諡狀을 찬술하는 일, 崔奎瑞에게 내리는 周急과 几杖에 관한 일, 告訃奏請使의 奏文에 大臣의 假銜을 쓰는 일, 蛇油丸을 進御하는 일, 鞫案을 속히 수정하는 일, 醫官 李時聖의 敍用, 閭家奪入에 대한 조사, 京外의 관리들을 久任하도록 하는 일 등에 대해 논의함

○ 十月初二日巳時, 上在無妄閣, 藥房入診時, 都提調李光佐, 提調李肇, 副提調南就明, 記事官李壽益·尹尙白·朴文秀, 醫官方震夔·許坫·吳重卨·許信·白興銓·玄悌綱·金壽煃, 奉朝賀崔奎瑞, 右議政柳鳳輝, 都監堂上趙泰億·金一鏡同爲入侍。光佐進伏曰, 昨今日氣頗寒, 聖體, 若何? 上曰, 姑無事矣。光佐曰, 手指麻木之候, 若何? 上曰, 日加寒, 則未知將如何, 而今則如常矣。光佐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上曰, 腰部·脚部皆爲膨緊, 向來或有浮氣矣, 去月初, 右足掌內疼痛矣。左邊足掌, 亦往來, 脚部膝下, 其疼痛之氣漸升焉。魚腹內邊堅硬, 右邊初有之, 左部亦然, 數日以來差勝焉。再昨腰間, 其氣有之, 屈伸坐臥不便, 背部亦牽引矣。玉音且似有重濁, 不無感氣爲敎矣。腰痛昨勝於再昨, 眩氣房屋如環之症, 勝矣。尙不無餘症, 三和散, 果合而好耶? 問諸醫, 可也。光佐, 以上敎顧諸醫。光佐曰, 寒縮之氣, 何如? 上曰, 再昨頗有之, 昨夕以後稍減, 而不無餘氣爲敎矣。震夔曰, 感氣不至大段, 三和散, 有蘇葉, 似好矣。曰, 寒縮之候, 無非氣滯而然, 三和, 卽行氣之劑, 而且入蘇葉·羗活, 宜於外感矣。重卨曰, 挾風痰, 有此症矣, 淸裏和解, 不可不爲之矣。曰, 三和, 亦能發表矣, 此藥三貼, 進御, 宜矣。興銓曰, 三和散進御, 宜矣。悌綱·壽煃之言, 亦同。光佐曰, 諸醫所見如此。上曰, 然則更稟後, 當請進御矣。光佐曰, 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蔬食仰請進御, 而罔極之中, 煩瀆是懼, 到今三朔, 但以粥飮進御, 何以扶支乎? 上曰, 到今三朔, 雖無形顯之病, 本來氣弱, 豈不傷損乎? 焦迫何言, 大王大妃殿, 累爲勸勉, 而不能回聽, 且予誠孝淺薄, 不能感動, 焦悶尤不可言。光佐曰, 使醫官診察聖候, 若何? 上曰, 姑徐之。奉朝賀進來, 奎瑞進伏。上曰, 向日肅謝時, 暫爲引接, 蓋慮冠服之必以爲難, 故暫時引接矣。其後氣力如何過耶? 奎瑞曰, 臣濫蒙兩聖罔極之恩, 今受敎書, 感泣之外, 夫復何言? 近來心安, 故本來火症, 亦似少勝矣。上曰, 今日有相議事, 而左相肅拜未及爲之, 故引接差晩, 闕中冷處, 得無有傷乎? 奎瑞曰, 本來火症, 冷處不曾有加, 而精神昏迷, 雖有下問, 不能仰對矣。又曰, 臣之私談, 亦有關於國體, 故仰達矣。以臣爲製述官, 此國之大事, 不可以望八老耗之臣差定矣。臣且精力衰落, 決不可承當, 欲爲辭免, 而疏批有曰, 捨卿其誰? 聖意似非偶然, 臣旣受大行朝罔極之恩, 上敎今又如是, 不敢以更辭爲矣。然自量氣力, 則國家大文字, 萬無製進之望, 今則日字已迫, 若不趁今變通, 則代以製述者, 亦難製進, 此非謙辭之言也。上曰, 向日疏批, 已言之矣。至於秘藏幽宮之文, 異於他年老之人, 豈不難製? 而觀卿氣力, 毋用過謙, 製進, 宜矣。奎瑞曰, 聖敎雖懇至, 而臣之病狀如此, 授國家重大文字, 決非愼重之道也。臣亦受之, 不能製進, 則徒費日字, 只增罪戾, 誌文何等重大文字, 摸天畫日, 決非八十衰老者之所可能也。上曰, 此非予强迫也。卿雖衰老, 老熟文字, 猶勝於年紀强壯之少年, 玄宮文字, 豈爲過辭? 依初下敎, 製進, 可也。奎瑞曰, 聖敎若是, 臣雖不能及時爲之, 謹當製進, 而大行大王幼時事·東宮時事, 外臣不能詳知, 自上親爲行錄, 下布, 若何? 上曰, 此則左揆曾請, 而予已言之, 卿未及聞知耶? 更欲下敎, 有不忍言, 須問於左揆。光佐曰, 臣更欲仰稟, 而未及矣。臣未及入思, 而狀德之文, 似涉埋沒, 大行朝沖年時事, 殿下未及詳知, 則老宮人, 似必有知之者, 中年以後聽政以來事, 殿下有知矣。段段記錄下敎, 則似好矣。上曰, 頃已言之, 庚子年, 先朝行錄, 不爲記錄以下, 如今日之不能爲而然也。雖有老宮人之言, 此何等文字, 而記錄以下乎? 且予文辭之拙訥, 大臣亦知之, 此非謙辭, 幼時事, 若能知之, 何可不爲之記錄以下乎? 泰億曰, 臣以大行大王諡狀事, 仰達矣。黑草査對, 昨已爲之, 而請諡之狀, 大臣晝則奔忙, 夜欲入思, 近日連處於備邊司, 而三都監酬應, 其他百責所萃, 無暇把筆, 一行文字, 尙未構出。明日, 卽政府査對之日, 使行, 且以初六日發程, 事甚急迫, 而大臣, 以加漆入侍, 藥房問安議藥事, 苦無暇隙。請諡文字, 至重且大, 他事似不可暇顧矣, 思量下敎, 若何? 元老右相, 方爲入侍, 下詢處之, 似好矣。光佐曰, 加漆時, 聖上旣已親臨, 臣之有無, 固無所關, 而梓宮加漆, 爲日幾何, 奉承上敎, 指揮諸堂, 申飭工匠, 卽臣之職, 不入難矣。至於議藥, 提調豈有不如臣之理? 而事體至重, 不可不備員爲之, 尤無變通之道矣。臣之初不以臣名分排者, 非但自書其名有所不敢, 且料職事之堆疊, 日不暇給如此故也。才若敏速, 則古人有操筆成章者, 而臣文思鈍滯, 雖尋常疏章, 必就耳目不煩處, 聚會精神, 方能構出, 況如此重大文字乎? 曉入藥房, 終日而出, 其間酬應, 又紛然, 時政記·日記謄來者, 亦未能統會要領, 耳目擾亂, 末由締思, 今日如是, 明日又如是, 遷就至此, 致令主管之人, 至有煩稟, 莫非臣罪也。上曰, 大臣事, 雖非承文提調之言, 予已知之, 如兵判言, 加漆入侍, 藥院議藥·問安, 大臣皆進參矣。諡狀撰述, 顧無其暇, 元老右相之意, 何如? 奎瑞曰, 聖敎誠是矣。鳳輝曰, 諡狀撰述, 非但事體至重, 使行期日已迫, 加漆及議藥時, 使大臣勿入, 似宜矣。上曰, 議藥時, 則必自藥院, 相通大臣, 入參焉, 問安及加漆, 限撰狀間, 勿入, 可也。出擧條 奎瑞曰, 向有周急之典, 而此非臣所當受者, 考見前例, 仕於朝者, 得遂休致之請, 則尤不當受祿, 而朝家不忍一朝絶其祿, 以四品祿給之, 實出於惠養老臣之意, 而此則載在國典矣。曾在先朝奉朝賀臣宋時烈致仕之後, 朝家以賓師之禮待之, 用廩人繼粟之意, 月給廩米矣。至于奉朝賀臣南九萬致仕之後, 以廩粟不可當爲辭而固辭, 則其時廟堂, 變其名目, 以春秋兩等及歲時, 有周急之事, 此是一時特恩, 非可以爲例者, 而該曹乃以應行節目, 循例擧行, 似未詳當初曲折而然矣。南奉朝賀, 則勤勞王家, 爲國宗臣, 朝家之所以待之者, 宜矣, 若臣, 則有何可受之事乎? 且臣於日昨入對, 以崇節儉, 仰勉于聖上, 而臣受如此侈大之典, 則此豈臣當初仰勉之意乎? 伏乞還收周急之典, 以安微分, 不勝幸甚。上曰, 頃日批答, 已言之矣。予不欲違元老之意, 許以致仕, 而追念兩朝恩顧之意, 今予不能以相職待卿, 尙且愧恧, 卿言南奉朝賀有勤勞於國, 而向所謂桐江一絲扶漢鼎, 豈獨以趨走供職, 謂勤勞乎? 今此周急之賜, 不必辭也, 安心領受焉。奎瑞曰, 聖明於微臣事, 洞察心事, 有所處分, 今此辭受之節, 聖明亦必體諒, 故臣於向日辭疏, 以聖明洞察臣心, 事必不待更瀆, 而快收成命, 故仰達矣, 今承上敎, 不勝惶恐悶蹙, 更乞還收。上曰, 元老有如得登對, 當有所陳之語, 故該曹草記, 以姑待爲敎, 此是慰安元老之意也。先朝名以周急, 意有所在, 此非予之所給, 卽先朝之典也, 安心領受焉。奎瑞曰, 有爵則有祿矣, 以四品祿給之, 亦優典也。今日之事, 與宋奉朝賀·南奉朝賀有異焉, 旣曰致仕, 而周急之需, 與大臣常祿無異, 此豈可冒受乎? 上曰, 兵判方兼度支矣。周急之需, 與常祿, 何如耶? 泰億曰, 二品以上致仕, 則給四品祿, 三品以下致仕, 則給六品祿矣。朝家以爲祿薄, 宋奉朝賀時, 令本縣計常祿, 給月廩, 而不受之, 南奉朝賀時, 周急之典, 亦辭而不受, 今玆元老, 又有辭焉, 此是特恩, 自上酌量賜給, 以安其意, 似或得宜矣。上曰, 予已知之。向日月致酒肉, 領受矣, 今以周急, 爲不安, 左右相意, 何如? 光佐曰, 宋奉朝賀, 辭月廩, 而受周急, 南奉朝賀, 以爲繼粟繼肉, 待賢者之典也, 不敢當之, 故其時相臣崔錫鼎, 以春秋及歲時, 給米十五石, 酒肉則逐月賜之事, 稟定矣。今用此例, 而元老以爲不安, 今番聖上之待元老, 許以軍銜入朝等事, 實是推赤心置腹也, 此誠曠世之擧也。今玆周急之典, 亦以安其意之道爲之, 則有勝於祿米之增給也。鳳輝曰, 今許致仕, 旣出慰安之意, 周急一款, 亦當酌量爲之, 以安其意, 似爲得宜矣。上曰, 左右相言, 是矣, 然予之缺然則甚矣。元老旣以此不安焉, 令該曹參酌賜給, 安心領受焉。奎瑞曰, 前疏, 已以當此國貧民飢之日, 雖升斗之穀, 亦當愛惜之意, 仰達矣。今此晏然承受, 非臣之本意, 春秋賜給則除之, 歲時有尊高年之例, 臣在鄕時, 守宰每於歲時, 以京司會簿穀, 除給米斗, 故臣則受之, 若於歲時, 賜給若干, 則臣不敢辭矣。泰億曰, 歲時, 則雖非致仕之人, 年老, 則例給食物矣。光佐曰, 元老巽讓, 雖如此, 國家惠養老臣之道, 不可無春秋賜給矣。上曰, 節省之道, 頃已勉予矣。今雖民窮財竭, 亦豈無待元老之需乎? 但於歲時賜給, 則此非惠養老臣之道也, 參酌賜給, 蓋爲慰安之意, 安心領受焉。奎瑞曰, 上敎至此, 臣不敢更有所達矣。出擧條  上曰, 承文院咨文, 領相書塡處, 虛而入之矣。其日未有處分者, 待右揆出仕, 奉朝賀肅謝, 欲爲之耳。卽今左揆, 以爲假銜爲之爲好云, 大臣豈容假銜爲也? 元老之意, 何如? 奎瑞曰, 當備三公而爲之, 豈可以左揆, 使之假銜書送耶? 左揆假銜事, 臣亦以爲非矣。凡事, 本領一非, 則必有拘礙處, 卽今三公, 有一窠, 斯速出之似宜, 而三公之出, 非臣所可妄論, 旣承下詢, 故仰達矣。上曰, 向日左相言, 何可爲假銜, 草率出大臣? 予則以爲當爲誠實, 宜出大臣云矣。大臣草率出之, 與假銜一款, 事體孰重, 元老之意, 何如? 奎瑞曰, 不可假銜事, 臣在外時, 已言之矣。國有大事, 當備三公而爲之, 此非可疑之事也。光佐曰, 元老向於闕下, 亦言假銜之非矣, 而臣口雖不言, 心竊私語曰, 在他人, 則易言云矣。向者元老之欲遞相職, 其所引嫌, 無所不至, 今日則亦言其非, 他人事, 則如是易言矣。大臣不可倉卒出之, 此非臣嫌卜相也。事體不當如是, 爲彼中一事, 草率出大臣, 非置相之意也。假銜事, 臣豈以無稽之言, 仰陳乎? 臣先祖文忠公李恒福, 亦曾以此行之, 且冬至正使, 一品假銜, 謝恩奏請使, 亦假銜, 臣亦禮曹判書, 假銜而行之。卽今副使李眞儒, 亦假銜吏曹判書, 副使唯獨假銜, 他不可假銜乎? 首相則事體尤重, 不可草率出之。上曰, 君臣情志, 貴相交孚, 大臣假銜, 重於重臣, 元老言, 是矣。予亦有言, 左揆曾言, 雖新卜相臣, 當差送今番正使云矣。此則有儀賓前例, 而必欲差遣大臣者, 蓋所以重事體也。今則以假銜送之爲言, 元老若曰左揆責人則明云爾, 則左揆何以爲辭乎? 奎瑞曰, 聖敎允當, 此非可問於自己當之之相臣也。上曰, 欲問右揆, 而右揆亦必如左揆言, 故依元老言, 不爲下詢矣。光佐曰, 使諸醫診察, 若何? 上曰, 日已午, 元老必虛乏, 出送後, 診察, 可也。光佐曰, 加漆時, 臣仰瞻天顔, 而不敢詳矣。今方入診, 仰瞻, 若何? 上曰, 依爲之。上曰, 俄觀敎書而思之矣。古有賜几杖之規乎? 光佐曰, 古有之七十致仕, 而未致仕者, 賜几杖造朝矣。古[故]相臣李元翼·李景奭, 眞賢相也, 其時賜几杖矣。泰億曰, 大臣, 七十乞休致, 而國家不許, 則謂其老難入朝, 賜几杖矣, 賜休致·賜几杖, 條件各異矣。震夔入診後曰, 脈候如前矣。曰, 脈候比前似數矣。興銓曰, 三部往來調平, 右肺腑似帶數矣。悌綱曰, 度數調均, 而右脈似大焉。壽煃曰, 右三部似高矣。光佐曰, 日已晩矣。水剌想未及進御, 請略陳仰稟之事矣。都監堂上入之矣, 遺衣及衣帶有異乎? 取考庚子日記·己亥日記所錄, 未能該備矣。上曰, 遺衣, 則用於梓宮上者也, 玄宮明器, 今番又有之矣, 函見樣, 已爲之矣。光佐曰, 謄錄所記不詳, 故趙泰億·一鏡, 以爲平天冠一件埋安而已。臣則以爲平天冠不埋, 而惟粧飾埋安云, 而都監堂上, 以爲書吏言內, 平天冠埋安云, 到今年久之後, 書吏何能分明記憶耶? 服則不埋, 冕則獨埋耶? 臣意則衮服不埋, 而冠·舄常時所御, 非人間可留之物, 入埋無妨矣。一鏡曰, 服玩諸具, 皆自尙衣院新造, 而平天冠, 則以前之所御平天冠之玉梁, 移用於新造平天冠, 爲常時所御之赤襪等物, 埋安退擴, 似宜矣。光佐曰, 平天冠所飾, 豈可移用乎? 上曰, 向已言之矣。前日事不能詳記, 遺衣, 則梓宮上覆三重柩衣, 柩衣上覆銘旌, 銘旌上覆遺衣, 而衣帶書冊, 則先朝減用之, 珮玉·玉圭常時服御, 別爲下敎用之矣。梁及黈纊, 移用乎, 新造平天冠則已, 若依甲寅年例用之, 則卽今只有平天冠一件而已。庚子年則件數多, 而今則只有一件, 移用粧飾後, 以元冠埋安, 於義, 何如? 一鏡曰, 雖移用粧飾, 其元冠, 卽平日所御, 埋安無妨矣。光佐曰, 此等事, 稟于慈聖, 下敎, 若何? 上曰, 摠護使言, 是矣。稟于慈聖後, 當下敎矣。上曰, 蛇油丸進御事, 仰稟, 則以無妨爲敎, 忠勳府都事, 亦爲仰陳矣。卽今痰候, 兼進三和散可乎, 湯劑盡服後, 始爲進御乎? 問于入侍醫官, 可也。光佐曰, 以痰候下敎, 卽今明有痰候乎? 震夔曰, 蛇油丸進御, 諸醫皆以爲可, 而此非湯藥之比, 少少進御, 好矣。若以米飮則似好, 而薏苡, 亦好矣。曰, 蛇油丸, 非疏通之劑, 且醫書無見焉, 但俗方云, 利於連珠等瘡, 雖不有害於本症, 三和散進御十餘貼後, 進御非晩矣。若以薏苡木麥茶進御, 則似好矣。重卨曰, 卽今感冒未解, 蛇油丸, 以甘酒進御, 宜矣。曰, 蛇油丸, 不見古方, 俗言利於痰病, 卽今症候, 氣鬱痰滯之致, 感冒尙未和解, 三和散進御後, 利氣道而進御, 似宜, 以薏苡進御, 宜矣。興銓曰, 蛇油丸, 卽臣叔父光顯, 屢用之屢見效, 卽今症候, 經絡未疏之致, 若進此丸則極好, 米飮若難, 則以木苽茶進御, 宜矣。悌綱曰, 蛇油丸, 實合於卽今症候, 三和散兼進, 宜矣。米飮若難, 則以薏苡呑下, 好矣。壽煃曰, 蛇油丸進御, 甚好, 而湯劑兼進, 宜矣。上曰, 進御蛇油丸事, 未入侍諸醫之見, 皆同耶? 震夔曰, 聖徵, 亦以爲進御, 宜當云矣。光佐曰, 人見不同, 許坫以爲不全好, 卽今感冒未解之前進御, 未知若何? 上曰, 感氣今不大段, 蛇油丸封入後, 當觀勢進御, 封入可也。光佐曰, 服法, 亦當書入矣。上曰, 服法, 雖書入, 未必盡如其法, 第爲書入, 可也。上曰, 蛇油丸, 與淸不忌乎? 問之震夔以下, 對曰, 無忌矣。光佐曰, 今日封入乎? 上曰, 今日封入, 可也。光佐曰, 服法, 何以爲之? 上曰, 以稍勝法書入。曰, 服法, 退與諸醫更議後, 當書入矣。上曰, 唯。光佐曰, 今日雖封入, 姑觀數日, 進御, 宜矣。上曰, 進御時, 當下敎醫女矣。光佐曰, 聖候脈度, 常多帶數, 甚可悶矣。上曰, 脈有時變矣, 此何關乎? 今日不必許入診, 而爲言慈殿氣候, 許之矣。光佐曰, 手部麻木之候, 若何? 上曰, 未知前頭如何, 而姑不發作矣。光佐曰, 臣昨以鞫案未修正, 史官別入直於侍講院, 將鞫案逐日修正各張以納, 尋其日字, 合部於本冊事, 仰達矣。今朝與右相柳鳳輝同坐時, 當該史官, 監司宋寅明, 校理申致雲, 委來請見, 臣等以爲諸賊招辭外, 亦有臺啓及筵說之已入時政記者, 必見本文, 統合首尾, 爲一文字, 而隨加褒貶, 然後方成史體, 今若只謄文案, 張張合部, 則一院吏足矣, 安用史官? 此非他人所修, 乃我等所修, 出示似無所嫌, 前日已呈之時政記, 出給當該史官, 合本文與鞫案, 彙作一編, 爲宜云。臣問于僚相, 則亦以爲其言是矣。其所修正之時政記, 各給其人, 使之逐段添入, 兼行論斷, 方可成一統云矣。臣等入來時, 時任史官三人, 又齊來言, 已納時政記今將添修者, 只是二人矣。時政記, 不可出藝苑一步地, 勿用侍講院, 直令來會于藝文館, 推移房舍, 修正, 爲好云。俄者少退時, 申致雲又來言, 宋寅明當修者一朔, 渠所當修者五朔也。藝館上番房屋稍廣, 障塞中間, 則僅容主客二人, 使寅明先入修正, 四五日可以畢役, 渠又繼入而修正, 則爲好云。修正先後, 則以此爲之似好, 使春秋館堂郞開坐, 出給兩人所納時政記, 使之分藝館上番房而入處, 速爲修正鞫案以納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光佐曰, 其餘全未修之史官, 一人在喪, 無故者二人, 今不當別往侍講院, 就藝館近處, 得公廨兩房, 修史以納, 爲好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頃年李時聖事, 其時臺啓, 如何爲之乎? 光佐曰, 任舜元, 以時聖議藥狂妄, 論之矣。上曰, 予於其時朝紙見之, 而今又下問者, 愼重之道也。伊時臺啓, 以時聖之守己見爲罪, 今番臺啓, 以醫官之不守己見爲罪, 豈不斑駁乎? 言事之道, 不當若是, 時聖先朝待令時, 予亦見之矣。其人愚直, 先大王溫幸時, 渠言溫幸若有效, 則請囚繫受罪云, 此亦可見其愚直也。至於議藥, 則藥院自當取捨裁擇矣, 醫官李時聖敍用, 還屬藥院。出擧條 光佐曰, 山陵都監募軍, 計其所當立數, 與堂郞十分商量, 比前稍減, 定送九百六十名矣。得聞數日前, 自陵所, 加募其近處軍丁一百八十名云, 而了不關通于臣, 事涉駭然, 昨日招問書吏, 則果如所聞矣。蓋山陵來龍及穴傍補土處, 出於初料之外, 役軍之添入, 事勢或然, 而近二百之人加募, 亦非細事。臣旣總護, 則郞官所當來言其委折, 郞官如或多事, 則使都廳爲稟目, 亦何不可, 而略不關由, 直爲加募, 殊失事體, 不可無警責之道, 山陵堂上及都廳, 竝推考, 何如? 上曰, 誠爲率爾, 推考, 可也。出擧條 光佐曰, 爲治之本, 莫急於立志典學, 爲治之要, 莫先於擇人久任, 申飭三者矣。立志典學之說, 固是聖上之所日夜孜孜, 臣亦屢次陳達, 擇人之說, 前日次對, 亦旣略陳, 有分付兩銓之事, 而久任之道, 必須別爲力行, 然後可有實效。戶曹判書, 先朝最不數遷, 而卽今自壬寅, 至今二年半, 戶判已閱五人, 數遞如此, 何事可做? 戶判重任, 尙如此, 他尙何說? 兵曹二軍色郞廳, 戶曹板籍司別例房別營郞廳, 乃是要任, 卽今風習, 爲兵郞半年, 不遷正郞或兩司, 則輒以爲支離歉餒, 必遞乃已, 戶曹郞半年·一年, 不得郡邑, 則亦以爲大不堪。朝除暮遷, 百事不成貌樣, 誠極寒心。各司中, 米布詞訟郞官, 曾有久任定式, 令該曹就議廟堂, 更爲定限啓下, 各別施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向日槪言久任事矣。戶判不爲數遷之說, 誠好矣。予當留意, 兵·戶郞外, 可以久任者, 一如大臣言, 會于廟堂, 商議爲之, 而如不久任, 則掌銓之官, 難免其責, 申飭, 可也。光佐曰, 兩銓今方入侍, 親承聖敎, 宜矣。曰, 各司有久任之規, 如爲久任, 則移文吏曹矣, 今則無一司移文之來矣。泰億曰, 非但移文而已, 指名入啓矣。光佐曰, 吏判之言, 不當矣。各司移文, 若不來, 銓曹卽當推問其由, 不此之爲, 只曰, 無移文可乎? 上曰, 旣往之事, 何可追責? 此後如或循情數遷, 當有罪責矣。光佐曰, 堂上以上, 則不當定限, 而六卿中, 禮·工判外, 則無非當久任者, 判決事, 雖非名論所重, 其任則重, 至於承旨, 爲任之緊要, 實無與比, 決不可數遞者也。在昔必以極望擇差久任, 至有爲都承旨數十年者矣。苟得其人, 可以號令百司, 夾贊治道, 諸司草記與回啓之不是者, 或退或請罪, 上命之有過不及者, 一一論執, 則豈不大有補於國政與君德乎? 廟堂雖重, 諸曹·各司直啓之事, 全不知之, 政院則皆知之, 可以隨事救正, 其爲樞要, 有過於廟堂矣。近來政院, 百事解弛, 都承旨暫爲行公, 旋入辭單, 下位莫敢誰何, 諸承旨亦累月行公, 則人或指笑, 朝夕遞改, 如傳舍, 尤何望擧職乎? 臣, 向以院相, 留政院時, 目見懈怠之狀, 若干節目, 揭于院中, 遵行與否, 固未可必也。臣以爲承旨不可不久任也。上曰, 其言是矣, 予當留念。又有一說焉, 生民休戚, 係於守令, 守令之數遞, 實非久任責成之道, 近日政, 有以守令竝擬者, 如或望乏不得已, 則猶可竝擬, 不然, 決不可數遞。落點時, 予當量擇落點, 此後望中, 懸入年限之意, 分付, 可也。曰, 故相臣崔錫鼎, 以三司出入人爲守令者, 二年爲限矣。其後未準限者, 亦爲竝擬, 故近日政, 又有竝擬此事, 臣欲於筵中, 更爲仰稟定式, 而未及爲之矣。光佐曰, 旣有定式, 則固當遵行之不暇, 何可更爲稟定乎? 定式之後, 全不遵守, 乃是痼弊, 頃年故判書閔鎭厚, 以各司吏隷有闕勿補事稟旨, 略據大典本數, 兼觀本司閑劇, 酌量定額外, 有闕勿補矣。厥後額外有闕, 一倂差出, 極爲不是矣。雖自下仰達之事, 旣得上旨定式, 則便是金石之典, 何可公然不爲遵行乎? 至於三司出外人, 旣定年限, 則今何可更爲定式乎? 上曰, 依爲之。光佐曰, 各司吏隷, 亦依定式, 額外有闕, 斷勿差出, 使之漸底於定限, 違者別爲論責,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曰, 玉堂備擬, 每患苟簡, 玉堂之出爲守令者, 亦用二年之限乎? 上曰, 漢武帝, 置汲黯淮陽, 十年不召, 此則厭而黜之也。經幄出入之人, 則似當進定其限, 且量其可行而定限, 然後方可責銓曹, 此事, 何如? 光佐曰, 朝令不可數定, 玉堂人員出爲守令者, 如有不得已內遷事, 則銓曹稟于榻前後, 竝擬, 似好矣。一鏡曰, 此有不然者, 未擬之前, 先爲擧名稟達, 則殊非三望備擬之意, 恐啓日後之弊矣。光佐曰, 政曹, 自政席直請竝擬, 此何獨不可乎? 一鏡曰, 只請竝擬而已, 何嘗有擧名爲請乎? 泰億曰, 經幄之臣, 出外甚難, 故乞養老親, 則始許出外, 而肅宗大王朝, 故參議朴泰遜, 贈判書朴泰輔, 以家貧親老乞郡, 則不許之, 只給米豆。大槪儒臣, 雖有乞郡者, 上不爲直許之, 令該曹稟處, 該曹亦不敢直爲外補, 必請上裁者, 蓋所以重經幄也。近來或有無端出補者, 事涉未安矣。光佐曰, 漢時用人, 先試民事, 周知閭里艱難, 然後召用, 自郡守, 有直陞御史·丞相, 此漢治之所以隆盛也。我朝, 只以白望用之, 故或有全不習民事, 而至拜相職, 所以治不古也。玉堂爲親, 則固可許, 而雖非乞養, 間試外邑, 極是好事矣。古者玉堂, 白雪滿山時入直, 夏葉方濃後始出, 傳爲美談, 少有國綱, 則設使玉堂, 一半出外, 豈有苟簡之患哉? 上曰, 只在其人之如何耳。黃覇入相, 功名損於治郡時, 豈盡治郡而可爲相耶? 玉堂人員乞養之外, 不可輕易出外之意, 申飭銓曹, 可也。刻印銷印, 古雖稱美, 國家命令, 何可輕改乎? 曰, 北評事, 亦以守令例, 限滿後內遷乎? 上曰, 此事, 何如? 光佐曰, 北評事, 在前則一往準瓜, 不許受由, 厥後, 名官厭避, 不得已開受由之路, 近來則乍往乍來, 在官或有僅旬日者, 向者還復防塞受由, 今則只有內遷之路, 而到卽內遷, 則不是矣。泰億曰, 吏郞, 例爲評事矣, 都政時, 不可無吏郞, 此或爲窒礙之端也。光佐曰, 使不得容易內遷, 宜矣, 而銓郞, 則何可不擬乎? 上曰, 然矣。出擧條 泰億曰, 臣方與金一鏡, 以閭家奪入人事, 當赴金吾坐矣。其中前茂朱府使申轂, 死於任所, 纔已返櫬, 而其家在於城內, 故停柩於城外閭家, 而則身死且無子, 此與勢力奪入之類, 有異矣。一鏡曰, 京居士夫, 客死於外, 則喪柩不欲入城, 自東來者, 住于往十里, 自西來者, 住于西小門外, 以國事在外身死返櫬者, 似不可以閭家奪入之類處之。上曰, 此非可疑者, 客死返櫬, 豈可露處乎? 當部初置于査報中, 亦異事矣。特爲分揀, 後勿如是之意, 亦爲申飭, 可也。出擧條  上曰, 先朝禁令至嚴, 而部官初則以無爲言, 京城咫尺, 欺蔽如此, 外方字牧, 何可言乎? 就明曰, 兩重臣, 以閭家奪入分揀事, 陳達蒙允矣。臣亦有所懷敢此仰達。今番備忘之下, 閭家奪入之類, 一一査出, 庶有懲戢之道, 而外方, 則甚於都下, 邑底人家及鄕村民舍, 任意奪入, 祁寒暑雨, 失所愁怨之弊, 不可不念。因此備忘辭旨, 使該府知委外方各邑, 如有奪入之類, 則論報巡營, 依律施行。守宰如復慢忽, 不爲擧行, 亦爲從重勘罪,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光佐曰, 近日百隷怠官, 各司坐起, 草草塞責, 間有公然不坐, 不能充定數者, 實爲無據矣。自今別定勤仕之制, 各司之坐, 皆令平明卽赴, 申時乃罷, 則雖無大段事務之處, 堂·郞終日在衙, 自有所益矣。曾見故相臣南九萬文集, 玉堂, 以司憲府之久不坐, 請竝罷諸臺, 其嚴可知也。今所陳達, 別爲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就明曰, 喉司, 國家出治之本, 而近來凡事, 漸不如故, 大臣纔經院相, 目見其懈弛之狀, 抄出政院古事, 書付壁上, 又此陳達于筵中, 臣不勝慙悚之至, 如臣不似, 忝居首席, 實爲濫冒, 何可望絲毫之補乎? 大臣, 以久任責成爲言, 此則有所不然者, 近密出納之地, 異於該司, 若有一誤, 不敢晏然在職, 何可論其久任乎? 第臣出入本院, 亦久矣。粗習常行之規, 曾在肅宗大王朝, 凡公事, 限三更出納, 故三更前, 本院堂郞, 不敢脫冠帶, 吏隷亦不敢離次矣。自末年違豫之後, 事多省簡, 至夜深, 文書不得捧入, 故凡事漸不如故, 誠如大臣所達, 振其頹弛之習, 惟在申明故事, 敢此仰達。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諸臣, 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