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診에 閔鎭遠 등이 입시하여 眩氣症 등의 증세가 있는 문제, 學問을 통해서 병을 낫게 하는 문제, 洪好人 등이 연일 나오지 않는 문제, 蔭官이 禁府都事가 되는 것을 꺼리는 문제 등에 대해 논의함
○ 丁未五月十七日卯時, 上御熙政堂。藥房入診, 黃海水使, 同爲入侍時, 都提調閔鎭遠, 提調沈宅賢, 副提調金取魯, 假注書鄭弘祥, 記事官閔亨洙·尹得和, 黃海水使具聖益, 以次進伏。鎭遠曰, 未寧之候, 今已數日, 似挾暑感而然矣。眩氣頭疼等諸症候, 何如, 而寢睡亦何如? 上曰, 寢睡安穩, 頭疼, 自昨亦似差減, 而眩氣則時或有添加之患, 至有惡心之症, 此爲可悶矣。鎭遠曰, 水剌進御之節, 何如? 上曰, 近日則比前有勝, 口味亦不至甚變矣。鎭遠曰, 腦後熱, 有時時發作之敎矣。卽今則, 何如? 上曰, 今日則差愈矣。鎭遠曰, 王世子症候, 恐有置簿矣。今聞凝縮之氣, 自數日前, 頗有差減之勢云, 而日熱如此, 或慮有添傷之患矣。上曰, 不爲大段, 而恐有隱熱是慮。鎭遠曰, 水剌進御之時, 不進肉味, 多進蔬菜云, 似有胃熱而然矣。上曰, 蔬菜之屬雖好, 每食蔬菜, 必有胃熱矣。鎭遠曰, 使醫官, 診察脈候,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權聖徵曰, 脈度左三部, 則無闊數之候, 而右三部, 雖帶闊數, 比前有減矣。方震夔曰, 左右脈候之闊數, 比昨有減, 而今猶帶數矣。金德三曰, 脈度左三部, 有數候, 而比昨有減, 右三部, 闊數矣。許信曰, 脈度左三部數, 而比昨有減, 右三部闊數, 而比昨亦有減矣。白興銓曰, 左右脈候關脊, 少爲闊數之候, 而往來度數調均矣。李徵夏曰, 脈候左右三部, 大體比昨有愈, 而今猶闊數矣。鎭遠曰, 製入湯藥盡於今日矣。上曰, 暑感則出於一時, 而眩氣尙苦, 三貼盡爲進服乎? 只服二貼, 而更議他藥乎? 聖徵曰, 眩氣根本, 乃是痰火, 以一時挾感之故, 致有添加之患, 此藥亦是治痰之劑, 限今日進御, 似好矣。震夔曰, 眩氣雖曰本症, 挾感而發, 此藥, 乃是解感之製, 加進一貼, 似宜矣。德三曰, 症候, 非但出於本症, 乃是挾感之致, 此藥仍爲進御, 似好矣。信曰, 眩氣有加, 蓋緣感冒, 此藥非但解表, 又是風藥, 加進一貼, 好矣。興銓曰, 感氣雖似有減, 姑未快解, 加進宜矣。徵夏曰, 今番頭疼之候, 挾感而發, 而今則感氣不至大段, 眩氣方劇, 此非解感, 而可以責效, 更議治眩之藥, 似宜矣。鎭遠曰, 醫官各陳所見, 而一醫官之外, 皆以加進爲達, 加進, 似好矣。上曰, 眩氣, 比感氣有加, 故欲令更議他藥矣。醫官輩所達如此, 當加進矣。鎭遠曰, 進五飮之湯之後, 效害, 何如? 上曰, 其時服此藥, 不無效驗矣。鎭遠曰, 王大妃殿未寧之候, 猶未快愈, 而以日熱停藥, 停藥之後, 本院, 無以奉承問安, 不勝鬱慮之至, 令醫女, 時時入診, 似好, 故與咸原府院君相議, 咸原, 亦以爲宜云耳。上曰, 近來一樣, 而久未入診, 予常爲悶矣。所達得宜, 當自內陳達耳。鎭遠曰, 疾病之來, 未有其期, 惟在愼攝, 不至生病耳。故語曰, 子之所愼, 齋戰疾。聖人愼疾之道, 此可見矣。聖上所患諸症候, 不比尋常, 惟宜克愼節宣, 毋致添損, 而近來累次三司請對, 連日酬酢之餘, 大昨又開晝夕講, 聖上好學之誠, 雖甚欽仰, 如是勞攘, 豈無感傷之患乎? 雖以學問工夫, 言之, 一時務多。自是學者之病, 必須沈潛優游, 體驗心身, 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然後, 方可以責其功效矣。是以子路, 有聞, 未之能行, 惟恐有聞。殿下, 雖不鎭日開講, 有時引接經幄之臣, 俯賜詢問, 論難講討, 則必有開益之道, 而日開經筵, 惟務誦說, 不但有妨於調攝, 亦必有害於實效矣。且以調病之道, 言之, 學問工夫, 最爲良藥, 心經不云乎? 伊川, 謂張思叔曰, 吾受氣甚薄, 三十而侵盛, 四十五十而後完。今生七十二年, 校其筋力, 於盛年無損也。此實學問之力, 而先正臣文成公李珥, 每以學問愈疾之道, 陳達於宣廟矣。其時成渾, 有招, 以疾辭, 上下敎于珥曰, 卿每以學問則無疾, 爲言矣。今成渾, 學問而有疾, 何也? 珥曰, 非學問, 則渾死已久矣, 爲達矣。此無非先賢格言。伏望聖上, 常常體念, 毋致勞攘, 必盡愼疾之方, 千萬冀祝。上曰, 卿言好矣。子路, 有聞未之能行, 惟恐有聞, 此兼知行之工矣。予則晩乃始學, 未講者甚多, 而氣稟虛弱, 若過四十, 則必難勤學, 欲趁此時, 致力於講讀之工, 故自不得不如是矣。鎭遠曰, 照氷眞西瓜, 大有其害, 必須適中進御, 而以小爲務, 毋或過進, 爲望耳。上曰, 予之性稟, 與他有異, 世間, 豈有不嗜瓜果之人? 而予則類杏丹杏之屬, 自幼不食, 蓋緣不嗜酸物之致耳。至於眞西瓜, 則不難措節, 而夏月飮溫則實難矣。鎭遠曰, 夏月飮溫, 實是難事, 而茶飮之屬, 若不照氷則好矣。上曰, 辛丑以後, 飮冷則顯有其害, 故居常節愼矣。取魯曰, 以院中事, 有所仰達矣。諸承旨, 各有所掌, 如無一二人, 則不成貌樣, 而卽今左承旨洪好人, 左副承旨李鳳翼, 連日違牌, 今日欲請牌而未果矣。近來拘忌之疾, 紛紜, 故有所定式, 使之齋宿行公矣。朝者, 見洪好人疏本, 及其私書, 渠之子婦, 與幼孫, 相繼染痛, 親自救視, 以致薰染云, 事勢似然, 而疏本, 旣出於病所, 故纔已退却矣。上曰, 廊底奴僕, 有染痛之事, 則出避不難, 而孔子不云乎? 父母, 惟其疾之憂, 子與孫染痛, 則爲其父祖者, 其在情理, 何可不親自救護乎? 旣已親護則必不無薰染之患, 洪好人許遞, 可也。上曰, 李鳳翼則有何事故, 而如是違牌乎? 取魯曰, 鳳翼素抱危疾, 卯·申之役, 有所難强, 故必欲獲遞, 而非出於厭避之意矣。鎭遠曰, 臣與鳳翼, 居在比鄰, 故知其有實病矣。本有痰火之症, 一夜失睡則輒痛數日, 故有難供劇, 如是違牌云矣。上曰, 人有痰火, 則例有不睡之患, 而此則反常矣。一向牌招, 徒傷事體, 許遞, 可也。上曰, 金有慶·朴師聖之法外引嫌者, 誰也? 鎭遠曰, 有慶則避錫恒, 師聖則避弼夢云矣。上曰, 左承旨洪好人, 左副承旨李鳳翼, 許遞之代, 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仍卽牌招察任, 右副承旨申, 亦爲牌招察任, 可也。上曰, 李挺檏方爲京畿都事耶? 宅賢曰, 頃日政, 末擬於京畿都事受點矣。上曰, 李挺檏, 末擬於京畿都事, 故予果落點, 而挺檏, 每每引嫌於春坊, 終涉過矣。桂坊, 本非春坊屬司, 則豈有難安之端乎? 予雖未知挺檏之文翰, 而必有家庭之聞矣。輔導春宮, 此時爲急, 如此之人, 出補外任, 誠爲可惜, 都事之任, 今姑改差, 除拜春坊, 可也。鎭遠曰, 臣聞李挺檏, 每於東宮問安時, 以班次之有先後, 尤爲難安云矣。上曰, 此則不然矣。以朝廷班列, 言之, 子爲堂上, 父爲堂下, 則爲其子者, 其將不參朝班乎? 宅賢曰, 卽今春坊, 姑無見窠, 當隨闕擬差矣。上曰, 依〈爲〉之。宅賢曰, 近來承旨望, 極爲苟艱, 蓋緣從前出入銀臺之人, 多在外任故也。今後則啓請外任, 以爲漸次除內之至,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取魯曰, 承旨望, 外任竝擬, 本非美事矣。鎭遠曰, 肅廟朝, 如有承旨望苟艱之事, 則以特旨除拜者, 數矣。上曰, 今則實錄堂上, 似已竣事矣。鎭遠曰, 申昉·李秉泰所掌校讎之役, 尙未訖工, 有難供職矣。上曰, 廣州府尹, 想已交龜矣。取魯曰, 今日交龜云矣。上曰, 海西之無方伯, 久矣。欲爲下敎牌招矣。承旨, 今日入侍出去後, 卽爲牌招, 使之不多日內辭朝, 可也。宅賢曰, 臣以職掌事, 有所仰達矣。蔭官出六之後, 必經三曹與漢城府·禁府都事·司諫·監察而後, 除拜守令者, 蓋爲其諳練於詞訟刑獄之務也。是以監察·禁都, 定以六朔, 刑曹·掌隷院, 定以十二朔, 大政啓請之外發政, 則未準限者, 例不得擧擬於守令望矣。近來蔭官自便之習, 漸成痼弊, 禁府都事, 以其苦役之故, 人多規避, 不爲行公, 旋卽圖遞, 履歷則亦皆用之, 除拜守令, 無所拘礙, 故不仕之弊, 極其紛紜, 此弊, 不可不嚴加防塞矣。自今以後, 除拜三曹及京兆·監察·禁都·隷院而未及肅拜, 旋卽遞改者, 勿許直除守令事, 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大政時, 未準數[準朔]啓請, 例也。此是苦役, 則雖難必使之準朔, 而不仕之後, 不除守令, 則已, 只用履歷, 見差守令, 殊無意義, 而如此之類, 圖避苦役, 自便成習, 則雖除守令, 必不盡心於治民矣。宅賢曰, 除拜此職之後, 亦有未及出仕旋卽遷轉者, 若此之類, 亦不可用其履歷矣。上曰, 遷轉一款, 在於銓官不在當之者, 此則與不仕有異矣。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鎭遠曰, 遷轉與不仕, 其不行公則同矣。上曰, 必經此職而後, 除拜守令, 雖未必有益, 祖宗朝定制, 意非偶然, 而近來則漸至解弛, 殊可慨然矣。不仕之後, 仍用履歷, 事甚無謂, 蔭官圖便之習, 誠爲未安, 今後則未肅拜不仕者, 竝勿用履歷事, 定式施行, 可也。鎭遠曰, 上敎誠然矣。近來士大夫, 專以自便爲事, 苦任則不仕, 好太守則圖得, 至於小各司之窠, 皆欲占得其閑便處, 而銓官, 亦不免爲顔情所拘, 有勢力者, 率多曲副其願, 以此轉相慕效, 風習皆然。且乘轎之弊, 自先朝嚴禁, 而外方之官, 勿論兩班中庶老少, 無不濫乘, 別星尤甚, 而臺諫及兼臺者, 是執法之官, 而不憚自犯, 臣爲監司時, 差出箋文差使員, 武弁則無辭稱頉, 文蔭則擧皆規避, 此不過陪箋文, 則不敢乘轎故也。其自便之習, 極爲可駭, 宜有別樣申飭之道矣。上曰, 近來以此首實, 圖罷其職者, 時或有之, 而不爲首實者, 亦不知其幾人也。在先朝嚴飭故, 此弊不至特甚矣。近來, 申飭不嚴, 漸至如此, 而至於臺臣, 則身爲執法之官, 先自犯法, 尤可駭然矣。鎭遠曰, 察訪則別星之犯法乘轎者, 或有現發轉聞之事, 而渠則亦皆乘轎, 如是而何可禁抑此弊乎? 老病不能跨馬者, 則以無屋單轎, 擔載作行, 其勢固然, 而至於偃乘有屋轎, 豈不寒心乎? 申飭監司, 使之隨卽啓聞, 則庶有畏戢之效矣。上曰, 以此知委諸道監司, 使之各別嚴禁, 而監司必無不知之理, 如有聞而不爲啓聞者, 當論罪監司, 別爲申飭, 可也。上曰, 黃海水使進來, 具聖益進伏。上曰, 海西水營, 乃是新設也。今方下去, 有可稟定者耶? 聖益曰, 臣旣未赴任, 弊瘼有無, 未能詳知, 下去後, 如有弊瘼之可以變通者, 謹當隨卽狀聞矣。上曰, 古語云, 安不忘危, 此言好矣。近來昇平日久, 軍政解弛, 已極可慮, 而至於西路, 則比他自別, 軍政凡事, 各別着念爲之, 可也。聖益曰, 臣以遠戚子孫, 世受國恩, 報答之心, 豈敢後人, 而年少才疎, 恐難免溺職之責矣。上曰, 黃海水使, 與禁軍別將具聖任, 何如間也。取魯曰, 聖任, 卽聖益之同生兄矣。取魯曰, 黃海水使諭書讀之, 使之聽受,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取魯諭書訖。上賜物。聖益跪受退出。諸臣, 以此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