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706책 (탈초본 39책) 영조 6년 5월 10일 정축 18/18 기사 1730년  雍正(淸/世宗) 8년

○ 五月初十日巳時, 上御興政堂。藥房入診時, 提調尹淳, 副提調鄭錫五, 假注書金聲大, 編修官張斗周, 記事官李日瑞, 醫官權聖徵·金應三·玄悌綱·許信·李徵夏·玄起鵬入侍。尹淳進伏曰, 夜間問安, 略聞於啓辭之批, 而屢日親臨訊囚, 恐有傷損之候, 憂慮未已矣。此時有未寧之節, 臣民之焦煎, 尤切倍常, 而昨日只使醫官入診, 益不勝終宵耿耿之至。湯劑進御後, 惡寒肢節痛之候, 其已減歇, 而感氣益臻和解乎? 上曰, 日氣朝晝有異, 故有感冒之氣, 此不過暑氣所感, 而常有汗氣, 故感候少歇, 肢節痛亦少減, 而頭疼猶往來耳。曰, 外感異於他症患, 汗孔開後, 則引接之時, 觸風可慮, 而今日具冠服殿坐, 因此而或有感觸外風之事, 則亦甚悶慮矣。上曰, 予自樂此, 何可關係乎? 鄭錫五曰, 具冠服殿坐, 則自有勞動之節, 診脈亦難矣。上曰, 如昨日則爲難, 而今日則少歇, 豈可仍此而有傷乎? 曰, 日後則簡便殿坐, 使之診察, 何如? 上曰, 當依爲耳。, 請醫官入診。上曰, 依爲之。權聖徵, 診察後伏達曰, 今日則左邊脈候柔滑, 右邊脈候少帶數, 以脈候觀之, 則感氣似稍解矣。上曰, 昨已議矣。未入侍醫官, 入診, 可也。金應三, 診察後伏達曰, 脈候昨日則左右三部帶數矣。今日則少有數氣, 而調均和暢, 比昨稍勝矣。許信曰, 左三部沈而數, 右三部數而滑, 以脈候觀之, 則感氣不解矣。玄起鵬曰, 脈候與當時有異, 猶有微數之候。小臣昨日未及診候, 而以今日脈候觀之, 則感氣猶未和解矣。曰, 醫書有曰, 節脈觀色, 瞻望然後, 可以知症候矣。且外感之氣, 必著見於玉色, 使醫官瞻望, 何如? 上曰, 依爲之。聖徵, 瞻望後伏達曰, 瞻望玉色, 似有紅潤之氣矣。上曰, 時方有汗氣故然耳。曰, 臣聞侍衛諸臣之言, 則玉色, 不如陵幸時云, 或水剌厭進而然乎? 上曰, 寢睡煩轉, 而入睡常難, 口味猶不苦, 而水剌自然厭進矣。聖徵曰, 大便長利, 而腹部不平之候復常乎? 上曰, 不能如常, 而比前稍勝, 腹病不至復發, 而猶不忘于心矣。上, 又敎曰, 前有頭疼, 而痛勢無左右之別矣。近年來則聚于左邊, 爲偏痛, 又移于眉稜, 而牽痛矣。昨日則痛腦後, 而時方以此, 似有眩氣, 且心常在於痛處, 故不能進水剌耳。聖徵·應三等皆曰, 以玉色觀之, 感氣猶未和解, 進藥宜矣。錫五曰, 凡病患, 有朝晝之異, 卽今症候, 雖似稍減, 猶有惡寒之氣, 則感氣未盡和解也, 發散之劑, 進御好矣。上曰, 在前挾感之時, 果有朝晝之異, 而卽今朝時, 故稍有減歇矣。聖徵曰, 煩渴之候, 何如? 上曰, 煩渴稍歇矣。錫五曰, 水剌厭進之時, 以粥飮進御, 何如? 上曰, 粥則不嗜, 故以雜水剌進御矣。曰, 聖候未寧之時, 煩稟爲未安。然而近來次對未易, 而有數三件稟定事, 故敢此仰達。罪人之族屬, 在醫官之列者, 有數人, 此雖應坐之外, 在保護之地, 故渠不敢入來於問安之時, 而臣等與之周旋於藥院, 亦涉難處矣。上曰, 誰耶? 翊明之族屬乎? 曰, 醫官崔聖任之子德齡, 卽翊明之異姓四寸也。金慶尹, 卽壽昌之同姓五寸姪也。辛巳年, 張哥族屬, 皆黜之, 而此則與張哥族屬有異, 然而旣是罪人之族親, 則置之於醫官之列, 似未安, 何以爲之? 上曰, 此則非應坐者矣。自中庶, 至于常漢, 如此者必居多, 若以罪人之親戚而皆棄之, 則世無完人矣。且非應坐者, 則法外施罰, 亦不可爲也, 而德齡, 又是聖任之子, 則聖任, 乃累朝有功之人也。何必以緣坐外異姓親之故, 而遽棄之乎? 竝置之, 可也。曰, 德齡則如此, 而慶尹則其弟爲壽昌之繼後云。渠則雖是緣坐之外, 其弟繼後於壽昌一節, 似涉重難矣。上曰, 渠欲自靖, 則可以許矣。以此勒黜, 未知其可也。曰, 昆陽世宗大王胎室欄干石竹石有頉處修改事, 因嶺伯狀啓, 今將擇日擧行, 而似聞胎室, 內封堅密, 安排石甕, 藏聖胎於磁器, 奉安於甕內, 覆以石蓋, 此則雖千年, 可無動撓之慮, 而卽今有頉處, 只是外面排設而已。昆陽, 道里絶遠, 擇日知委, 動民浮石之際, 必當六月潦雨之節, 事役難於就緖, 且當劇農, 役民可慮。修改處旣與封內有間, 則稍待潦雨後始役, 似不至大段未安。修改吉日, 以七月晦八月初推擇, 恐或得宜, 何以爲之? 上曰, 此與陵寢有頉有異, 且非封內, 乃是外排設, 則不但潦雨可慮。方當劇農, 擇日事, 依所達爲之, 可也。出擧條 又啓曰, 近來百隷怠司, 圖便成習, 雖以陵官事言之, 陵寢守直, 何等重大, 而厭其入直, 圖出假官, 得數三日許題於禮堂, 則私借於假官, 盡一望代直。假官守直, 不獨貽弊於陵卒, 樹木之不能禁養, 專由於此。今番陵幸陪從時, 見寧陵樹木, 幾於濯濯。此或由於陵官之不能檢察, 而亦未必不由於假官之每每代直故也。內摘奸申飭, 非不好矣, 而此亦不無弊端, 該曹之遣郞官摘奸, 亦不能無弊, 故近來下帖各陵官, 各別申飭, 假官請報, 一切防塞, 而若其他堂許題, 首堂無以知之。今後, 則非諸堂同議許題, 則毋得各呈於他堂, 其不得已差送假官者, 其假官差送日字, 隨卽文移於吏曹, 以爲計仕時憑考計減之地事, 定式施行。臣曹亦時時抽栍, 發遣郞廳摘奸之意, 出擧條 , 預爲申飭, 何如? 上曰, 近來百隷怠慢, 陵官多不擧職, 各陵樹木, 漸不如前。故今番節祀時, 發送內摘奸, 雖無頉處, 以卿所達寧陵事觀之, 洞口內, 多有木根, 此則陵官無形之致也。今此所達誠是, 依此定式申飭, 可也。出擧條 又啓曰, 祖宗朝培養人材之道, 靡所不周, 童蒙則有敎官焉, 幼學則有四學焉, 生·進則有太學焉。其訓誨課試, 各有其所, 四學太學, 猶有學製, 陞補通讀, 略存舊例, 而至於敎官, 則全無訓蒙之事。以臣兒時事觀之, 童蒙輩, 多有挾冊於敎官之門者, 近來風俗偸薄, 童蒙初不就學於敎官, 爲敎官者, 亦不着實敎訓, 每當禮講, 臨時求得若干童蒙, 塞責應講, 而四五年來, 則該曹禮講, 亦不能依例設行, 廢閣久矣。一月三講之規, 臣方欲申飭擧行, 而若無稟定之事, 則敎官輩, 必不動念。此後則每月三講, 依例設行, 敎官之不能多率童蒙, 與考講時不善應講者, 則當該敎官, 草記汰去, 以爲飭勵之地, 何如? 上曰, 此則曾已下敎矣。近來怠官之中, 敎官尤甚, 名存實無, 至有公然在家, 準朔陞六者, 得不內愧乎? 誠爲寒心矣。祖宗朝設置敎官之意, 與大君王子師傅一體, 則其設官之盛意, 可以仰揣矣。不獨童蒙敎官, 雖以內侍敎官言之, 每月朔講考課祿職升降之規, 幾乎廢閣, 雖或時時入來云, 而未有實效。此則可以備忘, 而至於童蒙敎官, 旣是禮曹所管, 則依所達, 檢飭其不能擧職者, 直爲草記汰去, 內侍敎官, 亦爲一體申飭, 可也。出擧條又啓曰, 朝家致祭之規, 京外不同。內則禮賓寺致祭, 饌品器數, 自有定式, 而外方則初無一定之規。或觀主家形勢, 魚果之品, 窮盡水陸, 致祭時會減, 不過數石米, 而一經致祭, 則其所糜費, 殆至十餘石。如邑之七八石月廩, 尤無以支堪, 京外不宜異同, 自朝家, 似當有定式分付之道, 故敢達。上曰, 曰, 禮云禮云, 玉帛云乎哉? 朝家致祭, 豈在於祭物之豐薄? 而該司致祭, 薄略太甚矣。外方致祭, 自朝家, 定其器數, 似或未安。今後則參酌爲之事, 申飭, 可也。副提調鄭錫五曰, 朝家之致祭於臣隣, 已是盛典, 而祭物之一從禮享, 尤可以觀美矣。京外不可異同, 若無自朝家一定之規, 則各邑, 或憚中使之書啓, 或觀主家之顔面, 務爲豐侈之弊, 終不可禁, 似當有定制申飭矣。上曰, 陵寢祭享, 旣是素饌, 太常致祭, 亦皆素祭, 而外方致祭之獨用魚肉, 誠爲可異矣。自朝家, 定其器數, 事體未知如何, 而京外不宜異同, 依太常例, 素祭, 可也。曰, 五禮儀, 致祭明有定數, 饌品器數, 依京司致祭例爲之事, 定式分付, 何如? 上曰, 京外一體行之, 可也。出擧條  上曰, 禮官, 以致祭事, 有所陳白, 予亦有下敎者矣。近覽先朝寶鑑, 則崇仁殿·武烈祠, 有致祭之事, 而予未及知之, 嗣位後, 尙未致祭矣。一隅靑丘, 丙丁以後, 能免左衽之俗者, 賴箕子八條之敎也。依先朝舊例, 崇仁殿, 遣承旨致祭, 武烈祠, 遣禮官致祭事, 分付該曹, 擇日擧行,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然則從速擧行乎? 上曰, 從速擧行, 可也。上曰, 向來咸監之不去者, 以他人不去之故, 猶以爲嫌。然而江留則殊無引嫌之事, 而鎭日違牌, 極爲未安。江華留守兪拓基, 從重推考, 更卽牌招, 可也。又啓曰, 肅廟實錄儀軌, 已盡修正, 而尙未洗草之故, 未及磨勘分藏矣。當初修史之人, 非不多矣, 而或經罷散, 或在外方, 儀軌尙無主管之人, 而寶鑑纂集時, 開局於實錄儀軌廳, 故一體句管, 而今則寶鑑已奉進, 局亦隨罷, 實錄儀軌主管, 似當別爲差出, 而摠裁官, 今方在外, 不得循例啓下, 何以爲之? 敢稟。上曰, 實錄補闕時堂上, 誰耶? 曰, 臣與宋寅明二人, 而臣則曾已罪罷, 寅明則方爲外任, 故無他主管之人矣。上曰, 先朝實錄摠裁管領府事李光佐, 今姑勉副, 其代, 以景廟實錄摠裁官領議政洪致中, 兼察, 先朝實錄儀軌廳句管堂上, 使之差出, 可也。出擧條  上曰, 慶尙監司李瑜在京乎? 錫五曰, 臣之外從, 而臣未及見之矣。然而傳聞在京云矣。上曰, 卽爲牌招, 使之不多日內辭朝, 可也。諸臣, 遂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