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750책 (탈초본 41책) 영조 8년 10월 6일 경신 17/17 기사 1732년  雍正(淸/世宗) 10년

○ 壬子十月初六日申時, 上御熙政堂。右議政·戶曹判書·京畿監司引見。右議政徐命均, 戶曹判書金在魯, 京畿監司尹陽來, 同副承旨尹東衡, 假注書金錫一, 編修官尹世鳳, 記事官朴體素入侍。命均曰, 日氣猝寒, 聖體若何? 咳嗽等諸症候, 累日不差, 誠心憂慮矣。上曰, 大體已諭於朝者藥院之批, 而諸症雖不甚, 亦無減矣。命均曰, 失音之候, 猶未差勝矣。上曰, 然矣。命均曰, 一日萬機之中, 固難靜攝, 而聖上平日, 又忽於調將之節, 故或有違豫, 未易差復, 此甚悶切。且日昨庭試時, 仍諸試官之違牌, 以致徹夜出納, 丙枕不安, 是乃臣子之罪, 而憂悶不可盡達矣。上曰, 俄已諭於重臣, 而雖或有撕捱之端, 何至於是乎? 每每如此, 視爲循例之事, 其習誠怪異矣。命均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亦何如? 上曰, 安寧矣。命均曰, 近來中外, 事多因循。語未及卒。上曰, 予亦如此矣。如文廟初獻禮, 三年一擧, 乃祖宗成規, 而丙午後連値有故, 寢閣多年, 初欲於今年秋冬間擧行, 而科擧之稠疊可悶, 故未果。又欲合設於庭試, 而似於祔廟大慶, 不專, 故止之, 開春後, 當卽行之, 欲以此意, 一番下敎於筵中, 而因循未及矣。命均曰, 關東穀物輸送事分付後, 本道監司前後狀報, 或以爲姑無可送之穀, 或以爲秋捧後, 可知其實數, 而區劃上送, 遷就至今, 故自備局屢爲別關催促, 而或傳方以原州近處穀物二萬石, 先爲上送云, 故不送備郞矣。十餘日前, 成冊始爲來到, 而其所區劃, 多在金化·安峽等邑, 乃與所聞有異, 故又爲別關分付矣。上曰, 關東伯, 終爲非矣。以關東一境言之, 如嶺東諸邑, 雖曰凶歉, 豈至如畿內之甚乎? 頃日重臣言, 關東似當輸送矣, 予非不知連爲飭勵, 而事涉驟急, 故置之矣。須卽發送備郞, 監司帶率軍官, 使之嚴訊, 仍爲督運, 可也。在魯曰, 此則於事體, 恐不然, 方伯任重, 不可使備郞, 訊其軍官矣。上曰, 成王有過, 周公伯禽, 方伯有失, 而刑其軍官, 何不可之有? 命均曰, 與此異矣。備郞, 雖曰奉廟堂之令, 職卑人微, 何可使督方伯之過乎? 上曰, 近來藩臣, 常以不遵朝令, 自爲高致, 此甚無謂。雖予有所用處, 而使之輸送, 近密之臣, 或可爭執, 而道臣則其在事體, 宜卽奉行, 況此爲民之事, 何可如是乎? 道臣旣有過, 則雖使備郞治之, 豈至於傷事體乎? 在魯曰, 此是無前規之事, 備郞, 刑其軍官, 則爲方伯者, 豈可仍在其職乎? 命均曰, 方伯雖有過, 不以治之之道, 治之, 則事體有損傷者矣。上曰, 此則然矣, 而若以例樣催促, 則藩臣, 必不知朝令之嚴, 江原監司李普爀, 姑先從重推考, 氷凍前, 如未上送, 當爲拿處, 以此意分付, 可也。抄出擧條 在魯曰, 普爀, 聞此上敎後, 雖惶恐欲爲汲汲奉行, 而如未及措置, 則氷凍前, 必難上送矣。命均曰, 卽今民事之急, 又有甚於上年, 方秋已多流丐, 幼弱者, 間或死亡於道路, 所見實爲慘惻矣。令賑廳略加給饋, 而實有難繼之慮, 不可猝然爲之, 故姑爲置之, 而誠極悶然矣。上曰, 俄者有薄衣軍士襦衣題給之敎, 而此亦文具也。其適會上番者, 雖給襦衣, 外方之軍, 薄衣者幾何? 都下所見處, 顚連如此, 則八路所不見之地, 流亡者又幾何? 在上之人, 固不能博施, 而人皆念其同胞之義, 各隨所見, 收置廊底, 俾不至呼凍餓於街上, 則豈不好哉? 在魯曰, 遺棄兒救活, 仍爲使役事, 外方則曾爲知委, 而京中無所頒布, 今若另飭各部, 使閭巷之人, 家家各爲率育, 則可免道路上流丐顚連之慘矣。命均曰, 六月間, 已令賑廳申飭各部矣。上曰, 更爲出擧條, 分付, 可也。出擧條 在魯曰, 雖然, 其流丐之輩, 容貌性情, 皆已失常, 往往入於人家, 受其救活, 稍有生氣, 則或偸主家什物而逃去云矣。上曰, 若以誠心接濟, 則必不然矣。陽來曰, 頃者聖上, 以今年分等後, 所謂稍實邑, 須勿以常年稍實, 視之, 而以之次邑例, 施行事, 當分付廟堂之意, 下敎於留待及晝停所入對時矣。及其分等之上聞也, 稍實邑秋大同三分之一, 特敎退捧, 移轉一半, 捧留本邑, 聖上優恤之德意, 至矣。第小民之意望甚多, 固難悉從其請, 故民人之到處齊訴者, 臣皆以不可許之意責諭, 而民情之稱冤, 亦不可謂猥濫矣。之次邑軍布·身貢·保米, 旣以特敎減三分之一, 稍實邑, 亦依此分數差等退捧, 則於民將爲莫大之實惠矣, 願下詢而處之。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命均曰, 今年稍實之爲冤, 誠如道臣之言, 故大同米, 旣以特敎, 量加退捧, 而民之所望, 無有限節, 又以身布之不減, 爲向隅之歎, 何可盡如其意乎? 然前例軍布, 或有四五分之一退捧之事, 而但退捧, 終爲未捧之歸, 毋寧直減之爲愈也。在魯曰, 旣云稍實, 則異於尤甚·之次, 身布軍布, 何可減之乎? 稍實邑上年還穀, 今年事目, 令捧三分之一, 此若停捧, 則好矣。上曰, 此則予不以爲然矣。頃者晝停所, 旣有下敎, 而歷路又目覩其農形, 王言當信, 故有所特減矣。然予常以減字, 爲不可, 民之所望, 常在於減, 而在上之人, 不能每減, 則其流之弊, 將歸於恩竭而慢矣。至於重臣之欲停捧舊還, 則是有司之臣之言也。外方之民, 豈不曰京納則不欲減, 而自本邑當捧者, 則許停耶? 還穀, 是民命之所係, 雖道臣請停, 予將不許矣。彼至愚而神者, 豈不知此意乎? 陽來曰, 臣於閤門外, 與戶判議此, 上年條還穀難捧之事, 將欲次第進達而未及矣。今年條, 則期於準捧, 而至於上年條, 雖三分之一, 亦難捧納, 與其末稍之終不得捧入而許令停止, 毋寧早許停捧, 以示德惠矣。上曰, 還上則終不可撓改, 今年身布, 五分之一退捧, 可也。出擧條 陽來曰, 海西關東穀, 外議皆以爲終當盡給畿甸云, 而自廟堂, 尙無明白分付之事, 故民人之齊訴請穀也。臣不能指的慰諭, 各邑守令, 亦皆罔知攸爲, 事勢極爲悶迫矣。上曰, 京畿賑資海西關東穀中, 當有所明白區劃, 而關東穀, 督令上送之本意, 蓋爲畿甸也。命均曰, 關東穀則當初本意, 專爲畿甸, 今當盡數劃給, 而但道臣, 累度頉報, 只以二萬石分排, 成冊上送, 殊未得當矣。在魯曰, 關東穀三萬石, 若準數上來, 則何必盡給京畿乎? 命均曰, 關東穀, 大抵皆皮雜穀, 而邑還穀本少, 故欲仍留作還穀, 何可謂太多乎? 陽來曰, 以卽今事勢見之, 關東穀, 雖二萬石, 恐難及時上來, 而此數亦何足以濟活今歲民乎? 命均曰, 海西米, 若盡數上來, 則不得已區劃者外, 又當量給京畿矣。上曰, 勿論海西關東穀, 當觀其先後而處之, 而關東穀之終歸京畿, 道臣已知之矣。海西米之又爲量給, 誠宜矣, 以此擧行, 可也。出擧條 命均曰, 海西米上送事, 新監司朴師洙狀啓, 以爲前監司, 無所區劃, 故到任後始爲分排, 僅辦二千五百石, 方將裝載, 而備局郞, 尙不下來, 船隻亦不來泊, 斯速送船輸運, 而其餘數, 則勢將待春云。今將覆奏, 而適爲入侍, 故敢此仰達。此是六月間所分付之事, 而前監司, 不爲擧行, 已極非矣, 而新監司之只以二千五百石充數, 而徑請待春, 又涉不當矣。上曰, 予向語朴師洙, 以爲卿亦下去, 則意思必與在廟堂時, 異矣, 今果如是矣。命均曰, 前後監司, 竝爲推考, 該米則已自備局, 發遣郞廳督運, 且送八隻船, 所當準定數裝送, 而未及輸置沿邊, 則恐有氷塞之慮, 所送八隻船, 足容七八千石, 限七千石爲先裝載上送, 其餘數則待解氷, 卽速輸送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陽來曰, 道內尤甚·之次邑, 當爲次第設賑, 而朝家所劃給賑廳錢及嶺南錢, 皆已以錢分俵, 而卽今賑穀辦出, 實無其策, 必自朝家, 區劃以給然後, 庶可有濟。至於尤甚邑, 則尤當急時軫念, 尤甚所捧三軍門保米, 雖未知的知其幾許, 而今若盡數請得, 則三軍門, 必以爲難, 若量宜除出許賣, 則似好矣, 下詢而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陳所見, 可也。命均曰, 今年三軍門保米, 尤甚邑則折半減捧, 之次邑則減三分之一, 所減如此, 則收捧之數, 比前必少, 卽今諸軍門, 皆患其匱竭, 而自前本道之貿取保米, 每減其價, 諸軍門之持難, 蓋以此也。今若與本軍門相議, 量其餘數而貿取, 則宜矣。陽來曰, 守令, 與軍門大將相親, 則例有相議貿取之事, 而或得或失, 若自監營, 請得而分俵, 使之貿取, 則無論親疎, 將爲均得矣。上曰, 如是則似便好矣。陽來曰, 若定其分數而施行, 則可矣。且糧餉·守禦·摠戎三廳屯穀, 前者狀請, 旣有許賣之令, 而田政未畢, 姑未知數, 故監營, 則以依朝令知數貿取後, 許其輸去餘數之意, 行關各邑, 而本廳則以勿爲執留, 斯速上送事, 直關催促, 各邑守令, 難於奉行, 臣意以爲雖未知某邑某屯穀物之多少, 而若就元數中, 劃定分數, 許其貿取補賑事, 明白分付, 則自臣營, 亦當酌量分俵於尤甚之次等邑, 其外則本廳, 卽當輸去, 可無彼此相持之端矣。在魯曰, 糧餉廳, 每患新舊不繼, 而前此雖或有若干邑請報貿用之事, 未有自朝家, 直爲分俵許賣之擧矣。今春始創此規, 卽今廳儲竭乏, 實由於此, 新稅, 督令上送, 而以其無酌定之數, 故京外相持, 全不擧行, 毋寧就其元數中, 或許貿三分之一, 使監司分俵, 則於本廳雖悶, 事則均平矣。上曰, 諸軍門形勢固難, 而今年邑, 尤爲切急, 三軍門保米, 則只其尤甚邑所在者, 令本邑貿取三分之一, 三廳屯穀, 則摠計一道元數, 自監營貿取三分之一, 以爲補賑事, 分付, 可也。出擧條 陽來曰, 水原, 以萬餘戶之大邑, 今年入於尤甚, 許多賑資, 無以爲策, 而槪聞本府所在摠戎廳軍需米, 爲二千餘石, 府使尹涉, 上年賑政時, 請得五百石, 留補賑資, 今年若又得此, 則稍可周旋云, 故敢達。上曰, 大臣之意何如? 命均曰, 摠戎廳需米之□邑者, 水原爲最多, 如有不時之用, 輒爲取資, 便是摠廳府庫也。戊申年, 宋眞明爲府使, 留置此米, 以爲軍糧, 其於緩急, 所賴如是矣。然上年旣已留賑, 今年又若有餘地, 則許之無妨, 而但不可酌定其數, 問于本廳後, 量勢許之, 爲宜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陽來曰, 稍實邑還上, 不許代捧, 而今年禾穀·豆太之不成, 少無之次·稍實之異, 故各邑守令, 急於收捧, 似不能悉遵朝令, 今若依尤甚·之次邑例, 亦許代穀, 則似可易捧矣。上曰, 此則重難矣。命均曰, 頃者關東所請, 亦爲防塞, 而臣今於鄕行, 略聞民間事情, 若只以大米及租捧之, 則似難準捧矣。上曰, 若許代捧, 則必以最劣之穀, 代納之矣。在魯曰, 所謂稍實邑捧糴, 至及於上年條三分之一, 朝家旣如是出令, 則又當察其民力, 容使可爲然後可以督捧矣。臣意則許之爲宜, 而大米代, 則小米外, 使不得納他物, 其餘雜穀, 亦以精實者, 從分數代捧, 則似爲便好矣。上曰, 然則稍實邑還穀, 折半代捧事, 分付, 可也。出擧條 陽來曰, 南陽亦是尤甚邑, 賑政拮据, 誠爲時急, 而新除府使成殷錫, 方以中軍, 在北道, 前府使, 以病曠務已久, 新府使, 又自遠來, 則其遲滯可悶矣。上曰, 南陽府使首望李守身, 予不識其何狀, 而濟州事, 其已脫空耶? 在魯曰, 時未査究矣。上曰, 予未知成殷錫之在遠而落點矣。今姑遞改, 其代口傳差出, 可也。出榻敎  上曰, 京畿守令上來者幾何? 命均曰, 他人則未有所聞, 而長湍府使李眞淳, 以山訟事引嫌, 方爲上來矣。上曰, 時未結末乎? 命均曰, 然矣。在魯曰, 三南守令, 爲赴擧上來, 而留連者頗多。忠淸監司私書中, 亦言其催送事矣。上曰, 今旣過科, 催促下送, 可也。命均曰, 都政尙此遷就, 諸道貶遞及瓜滿守令, 不得差送, 其曠廢可悶。且如珍島之人, 爲迎新官, 六月上來, 至今留滯, 每於臣等出入之時, 呼訴於道間, 其弊不貲矣。上笑曰, 李潝補外之命, 若不還寢, 則可無此弊矣。都政, 今難等待, 明日政官牌招, 貶遞及瓜滿之代, 差出, 可也。命均曰, 今則都政, 無他罣礙之端, 而但當爲銓郞之人, 以撕捱玉堂之故, 方被禁推, 以此不得擧行矣。上曰, 然則禁推諸臣, 姑爲放送, 銓郞卽爲口傳差出, 都政, 不多日內爲之, 可也。陽來曰, 敬陵案山沙汰處看審, 則非對案也。於大王陵, 爲左邊, 於王后陵, 爲右邊, 而非拆裂致然也。乃夏潦時, 客土漂覆, 而長可六七十步, 廣可五間許矣。若是大段切急處, 則雖如此之歲, 豈以煩民力爲慮, 而不爲封築乎? 此則旣非正案相對, 拆裂有害者, 而量其功役, 則當用萬餘人, 此時興役爲難, 姑使本陵守護軍七十名, 漸次爲之, 何如? 上曰, 纔令禮官, 與地官更爲奉審, 還奏後議處, 可也。命均曰, 左相之病, 初似一時感疾, 而喘症則是常所有之者, 意以爲偶致添加矣。□今於鄕行回還後往見, 則諸症皆重, 昏昏不能酬酢, 國事多合商量, 而不得與之語矣。聞夜來又爲頓加, 送言于臣, 以爲病勢至此, 只有一弟, 將不得面訣, 情理慘怛, 要令陳達於筵席, 其辭語, 甚悽楚矣。上曰, 俄者疏入, 而姑未及見, 以醫官, 書啓觀之, 則數日前, 似稍間, 今則又似有加, 其浮脹尤怪異, 見者亦以爲不輕耶。在魯曰, 諸醫, 皆以爲重症而不無深慮者矣。上曰, 然豈至於是乎? 蓋其平日持身, 過於謹愼, 性雖堅固, 而亦或有太動之時, 今之動心, 又似過矣。在魯曰, 以疏辭見之, 則不書官衙, 若無餘地, 症勢則姑不甚急云, 而其動心, 蓋過矣。命均曰, 其兄弟, 本四人, 年來凋喪, 只餘兩人, 相依爲命, 到此情理, 誠甚矜悶。道臣之不待交龜上來, 雖非法例, 自先朝或以特恩許之, 如故判書金鎭龜海恩府院君吳命恒, 近日李匡德事, 皆出於體下之盛意, 今此左相, 則異於他大臣, 國家之待勳舊, 自別。且新方伯, 旣在道內, 與在京未下去者, 有異, 或以特恩處分, 何如? 上曰, 父與兄何異, 而亦不無些少間隔, 此路漸開, 後弊甚難, 故予不欲許之, 今可促令交龜而來見也。在魯曰, 誠如上敎, 此非數日可爲之事, 急須以禁軍撥馬 分付, 使之交龜後上來矣。上曰, 禁軍撥馬, 亦不可用於此等處矣。在魯曰, 禁軍撥馬, 不必於軍務用之, 若有時急分付之事, 皆用之, 故昨年遷陵時, 亦用之, 今以特命用之, 亦何所妨乎? 上曰, 不須如此, 自廟堂罔夜分付, 申飭新方伯, 不日交龜, 可也。諸臣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