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752책 (탈초본 41책) 영조 8년 12월 14일 정묘 16/16 기사 1732년  雍正(淸/世宗) 10년

○ 十二月十四日申時, 上御別儲廂。忠淸道監賑御史金尙翼, 請對引見入侍時, 同副承旨嚴慶遐, 假注書鄭基安, 記事官宋敎明, 記事官金漢喆, 御史金尙翼進伏曰, 臣奉湖西監賑之命, 有稟定事, 故請對矣。臣才疎識鹵, 全未經事, 而付以重任, 揣量才力, 豈有一分堪承之望? 而義在急病, 不敢爲辭避之計, 畢竟僨誤, 必所難免, 極爲惶悶矣。飢饉之慘, 何歲無之, 而未有若今日者, 康津食屍之變, 尤極驚心, 聖上旰宵憂勞, 至誠恤民, 前後惻怛之敎, 溢於絲綸, 大小蠲減之政, 靡不用極, 臣雖無狀, 亦豈無竭誠仰體之心乎? 第湖西凶荒, 尤酷於諸路, 今見道臣分等之狀, 則所謂稍實·之次者, 絶無而僅有, 道內戶數, 則合左右道爲二十八萬九千餘戶, 而一道內所有穀物, 略知其大數, 左道則稍勝, 而米雜穀竝, 僅爲十五萬石, 右道則爲三萬二千餘石, 以此數而何能接濟此許多窮戶乎? 且此穀之準數捧得, 亦未可必, 豈不悶迫乎? 若有稍豐之處, 可有移粟之路, 而··兩南, 已無可爲, 關東三萬餘石, 已輸于京畿, 他無著手之地矣。以補賑資二萬餘石, 立本取利, 而計其利, 則不過爲六千餘石, 此何足賑民乎? 湖西列郡, 與邑相同, 守令月捧之外, 無他措手之物, 向以稅太一萬石及大同米二千石, 自朝家劃給, 而此亦非目下入手之物, 明年可以收捧云, 其盡捧, 固未可知, 雖令盡捧, 五十餘邑, 以此分之, 則其數幾何耶? 國家遣御史, 則遐土之氓, 不知國計之哀痛, 擧望其救活, 而臣以空手而往, 空言而慰之, 則民之缺望, 當何如耶? 臣若以古人矯制發倉之義, 留用京司上來之物, 則或可有爲, 而京各司亦必難支, 百計揣量, 罔知所措矣。昨聞湖南留大同, 初欲以關西穀償之, 而後因賑堂之陳白, 使之輸上, 故向者湖西廳郞下去, 裝載一萬石, 而其中二千石, 除以舡價, 一千五百石, 方來泊于富平石串津, 此則當給富平民云, 而其餘五六千石, 方住迫於湖中海堧云, 故臣昨見大臣, 請以劃給, 則大臣持難, 終不許施, 雖大臣及有司之臣, 亦豈不欲一視遐邇, 而每憂目前之所見, 不諒遐外之事情, 若是持難, 誠可悶矣。雖得其六千石, 亦何足救民, 而此外則湖西更無可圖之穀, 銀錢則得固不易, 雖得, 亦無貿穀之路矣。厥穀非久當上來, 若不速卽變通, 則恐有後時之歎, 玆敢求對矣。上曰, 大臣之持難者, 何也? 尙翼曰, 大臣以爲御史, 則惟當監賑而已。其言誠沓沓矣。若自朝家, 初不送御史, 則責在道臣及守令, 非御史所可知, 而旣任其責, 何可恝視耶? 前見奉命者, 每欲市恩慰民, 臣亦病之, 而今若以厄年必死之民, 非吾所知云, 則亦豈奉命之道哉? 古賢, 亦有勿令有司知之之請, 此則必須自上獨斷而特給, 然後可有藉手救濟之道矣。上曰, 郞廳已下去乎? 尙翼曰, 郞已上來矣。方今江路不通, 而海道亦能通之云, 此穀方在其道之內, 而若失此時, 則必爲後時矣。上曰, 賑堂亦爲持難乎? 尙翼曰, 數日前臣見朴文秀, 而宋寅明, 則未及往見矣, 聞下人輩言, 則寅明以爲, 京賑廳亦方蕩然, 難於許給云矣。都民與民, 固無所間, 而有司之臣, 常恤經費, 故不得已求對稟定矣。此穀若已上京, 或在湖南, 則勢無可爲, 而方來泊湖西, 實同天與之便, 玆欲請得矣。上曰, 湖西還穀本少, 他無生穀之道, 雖非御史言之, 予豈不知乎? 前後監賑者, 爲惠於民, 則實少, 而貽弊亦多, 夫自古監賑之責, 不過飭勵道臣及守令耳。若有賑資之不足者, 則又爲之稟啓而已。未有得穀而去者, 今則以監賑下往, 則民必以爲有所持來者, 故嗣服以後, 一送于北路, 而其後則不以監賑爲名而送之矣。此則欲以白給給之乎, 抑欲以還上分之乎? 尙翼曰, 臣意則非欲以還上給之也。必略有白給名色, 然後可以爲之, 臣亦以近來白給, 爲有弊, 而凡守令之有勢者, 多得穀物, 其無勢者, 全無所得, 臣若不去則已, 旣以監賑下往, 則其中殘邑之事力不足者, 不可無相補之道, 且於到界之後, 百姓必擁路號訴, 全無救活之資, 則將何副委寄之聖意乎? 上曰, 俄者送人, 下敎于政院矣。不能詳傳乎? 金尙翼, 若與大臣·賑堂, 相議而來, 則使之入侍, 不然則與大臣·賑堂, 同令入侍矣。承旨果聞之乎? 嚴慶遐對曰, 果得聞之矣。問于尙翼, 則以爲已見大臣及朴文秀, 而特未見宋寅明云矣。上曰, 文秀謂何? 尙翼曰, 文秀則語臣以無中生有矣。雖渠, 亦安能從無生有乎? 上曰, 文秀之言如此, 則宋寅明亦必然矣。慶遐曰, 湖西他邑, 則獨勝於畿內仁富, 而至於···等邑, 孔慘云矣。若欲使守令警憚, 則祗以暗行出沒, 猶或可矣。名曰監賑, 而未得給賑資, 則往亦何補乎? 上曰, 以白給及還上二者問之者有意, 豐原亦嘗言白給之弊, 而予則以爲國家, 以白給而將亡也。守令之怠慢以此, 民習之惡亦以此也。民食白給而後, 方以爲惠, 而不然則不以爲惠矣。大抵活民者, 實也, 悅民者, 文也, 務爲活民, 而不必以悅民爲心也。湖西事俄亦下敎, 而有同無麪不托, 固爲難矣。旣以慰諭·監賑, 爲名而送之, 則非但五千餘石, 雖近萬之穀, 有司設或恤費, 而予豈有愛乎? 靈城則其意每欲給民, 亦必非以恤費之心而然也。朝家之道, 一視三南, 若以此穀之在湖西地而給之, 則此後湖南·嶺南, 又有所請, 則將以何物給之乎? 兩南民, 亦必以爲何道御史, 得來賑資云, 而必有向隅之歎矣。若只送御史於湖西, 則予必不惜, 而凡人作事, 必當謀始, 若一許一否, 則民必怨之矣。白給固有弊, 而意在爲民, 亦何所拘乎? 但嶺南將何爲之耶? 湖南留賑大同, 渠輩知以口吻中物, 而奪給湖西, 則民必怨之, 非但民心爲然, 若使御史, 往嶺南, 而他御史往湖西, 圖得此穀, 則御史之心, 當如何耶? 尙翼曰, 前年臣以敬差官, 往湖南, 其地穀物, 優於湖西, 臣叔父, 方待罪嶺營, 而穀又優於湖南矣。臣亦每斥白給之弊, 而當此凶荒, 苟可活民, 則弊不暇論, 且無土之民, 顚連甚多, 故必欲得白給矣。上曰, 白給無土之人民, 則有土之民, 將何以爲之乎? 王者一視之心, 有土無土, 亦何間焉, 而有土之民, 反不得食, 則豈不冤乎? 必有向隅之歎矣。尙翼曰, 臣言雖若無識, 凡民之中, 有土者, 尤當各別軫念, 雖有若干土地者, 願入白給者, 亦多矣。向日備忘, 亦以擇守令爲敎, 而此實方今之要道, 苟是賢倅, 則穀物雖少, 猶能活民, 穀雖多, 而不能善用, 則多致死亡矣。以近日事言之, 守令全不擇差, 而臺臣亦不以駁論, 其有勢力者, 則顧瞻而不敢論, 其罷軟者, 則以軟地插木爲嫌, 而不欲論, 異己者, 則有攻異之嫌, 同己者, 則有阿好之心, 故無一人以守令爲言者, 守令下去時, 臣亦多見其不似者, 有庳之民, 亦獨何罪? 誠能擇倅而送, 則勝於送御史矣。向日試士, 亦以祛文務實命題, 送御史, 則文也, 送御史之心, 實也, 以此實心, 飭勵諸臣, 則好矣。向以康津事驚動, 而多少蠲減, 若使廟堂諸臣, 能於平日, 如在榻前之時, 則豈不能有爲, 而下殿一步地, 則雍容暇豫, 無異豐歲, 何事能做乎? 以御史言之, 其暗行時, 則守令輩少有謹飭, 而出道之後, 則復爲如前, 故臣則以爲要道, 莫如擇守令也。上曰, 所達切實矣。厥穀必於冬前上來乎? 尙翼曰, 方急來云矣。大臣亦不牢塞, 以爲觀勢議之云矣。慶遐曰, 形勢似急矣。白給與還上間, 此則或與廟堂議處, 而若欲許給, 在其境時許給, 似可除弊矣。上曰, 經費已耗, 京外匱竭, 堂堂千乘之國, 有若寒乞兒貌樣, 以常年言之, 則雖無此五千餘石, 豈憂他日之賑資乎? 昨年旣不能料今年之凶, 又安知明年之何如耶? 是可慮也。御史所達, 則是湖西形勢, 終難於嶺南, 此則許給焉。御史下去後, 有土者則以還上, 無土者則以白給, 而此亦不可預定, 御史便宜行之, 可也。慶遐曰, 當以傳敎書出乎? 上曰, 以擧條則猶緩乎? 慶遐曰, 書出, 似好矣。上曰, 書之, 口呼以敎曰, 湖西還穀之極少, 他穀之難辦, 異於兩南, 雖遣御史, 若無穀物, 則監何賑哉? 今聞湖西御史所達, 湖南留大同之上來者, 幾到湖西云, 其中已到畿甸者外, 竝留本道, 以補賑資事, 令備局卽速, 分付于道臣, 亦爲知委於穀舡所到之邑事, 分付賑廳, 承旨書畢。上曰, 何時當下去乎? 尙翼曰, 節目啓下, 則卽欲辭朝矣。上曰, 承旨書之, 口呼以敎曰, 差遣御史於三南者, 名旣監賑, 仍兼慰諭, 則不可少緩, 故頃者備忘中, 有不數日辭朝之敎矣。齎去節目, 今已數日, 尙不啓下, 若此而焉能催促御史, 申飭備局? 書畢, 慶遐曰, 聞湖西御史之言, 則湖南監賑使李匡德, 未及入來云矣。上曰, 令政院催促, 可也。出榻敎 尙翼曰, 今年風落木, 嶺南·湖南, 皆有報備局者, 而湖西獨無所報, 姑未知有無之如何, 而所謂火枯松·自枯松·風落木, 亦必有之, 毋論多寡, 一竝劃給於本道, 俾得煮鹽, 則可爲一分賑救之助矣。論其價, 則固甚零星, 而大抵朝家, 每以犯斫, 有所持難, 此則惟在嚴禁, 而爲此之慮, 一任朽棄, 亦甚可惜, 此時補賑, 恐或得宜, 故敢達。上曰, 嶺南·湖南, 皆已給之乎? 尙翼曰, 聞已劃給, 而猶有未盡區處者云矣。上曰, 令廟堂, 問其有無于本道後, 同爲區處, 可也。出擧條  上謂慶遐曰, 日見濟州狀聞後, 其所請穀物, 旣已劃給矣。卽今島中形勢, 想一日爲急, 令道臣卽速入送, 而擧行形止, 使之狀聞事, 令備局, 分付于該道道臣之意, 書出榻前下敎, 可也。出榻敎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