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760책 (탈초본 42책) 영조 9년 5월 13일 계사 16/17 기사 1733년  雍正(淸/世宗) 11년

○ 午時, 上御宣政殿, 晝講入侍時, 知事金在魯, 特進官李春躋, 參贊官金尙奎, 侍讀官兪最基, 檢討官趙尙命, 假注書蔡慶承, 記事官金漢喆·李鼎輔, 宗臣鶴城君楦, 武臣行副護軍許樑, 以次進伏。上讀前受音畢, 侍讀官兪最基禮記王制篇, 自司寇正刑明辟, 止齊衆不赦過。最基曰, 此章, 自初至終, 皆以刑罰言之也。附從輕赦從重者, 其實皆從輕也。金在魯曰, 此所謂與不辜, 寧失不經之意也。上曰, 此下注, 亦云然耳。最基曰, 以聽獄必三刺者, 乃三問而後, 罪之也,。此刑罰適重適輕之時也。在魯曰, 此死罪而初無輕重之可問者也。上曰, 然矣。最基曰, 郵罰, 麗於事者, 凡有罪而當誅者, 必使罰與本事相附也。棘木云者, 大司寇, 是九卿之列, 故曰, 棘木, 卽槐棘之義也。其曰, 三宥然後制刑者, 是聖人欽恤之意也。上曰, 是有若我國三覆者然矣。在魯曰, 王者好生而惡殺, 故雖罪之當死者, 必三宥之矣。金尙奎曰, 三宥然後有司行刑者, 在上者, 有愛下之仁, 在下者, 有守法之意也。上曰, 猶我國所謂依律者, 亦必三經宥, 然後行刑也。最基曰, 輕無赦者, 雖輕不貸之謂也。在魯曰, 侀者, 一成而不可變云者, 言獄體之不可不具, 猶人形體之不可不備也。上曰, 昔緹縈以爲, 死者不可復生, 刑者不可復贖, 刑法所當審愼, 而講學之道, 當鑑古而戒今矣。我國討捕營治盜之法, 不能審愼, 每以嚴訊承款爲主, 而全無惻怛之意, 以致嚴杖之下, 玉石難辨。故前後以擇差營將之意, 累加申飭, 而近來則漸不如向來之擇人矣。自今必經營將, 然後始擬閫帥事, 更爲分付西銓。而至於治獄之道, 以京獄言之, 承款於捕廳者, 移送於刑曹, 考覆而後行刑, 則京外豈有異耶? 自今以後, 申明舊典, 自捕廳就服後, 監司更爲究問而處之, 可也。出擧行條件 尙命曰, 近來滯獄不斷之弊, 尤可變通也。上曰, 非但滯獄也。各衙門之有拘留間者, 實爲流來謬弊, 故向以革罷之意, 分付刑曹, 未知刑曹果已革去。而雖以直囚衙門而言之, 如司憲府, 亦不無其弊。至於捕廳, 則强竊盜外, 因他事而亦有先爲拘留者, 事甚未安, 此則自政院該房, 各別申飭。凡係直囚各衙門之或有拘留者, 察推, 可也。出擧行條件 在魯曰, 行僞而堅, 言僞而辨者, 死罪也。孔子正卯之罪, 亦以此言之, 此所以不以聽者也。最基曰, 作奇技奇器者, 其違禮悖法則大, 故亦在當殺之科矣。上曰, 不以聽者, 何也? 在魯曰, 其罪雖不至於必死, 而蠱君心則大, 故不復聽審而殺之, 聖人防微之意也。上曰, 然矣。最基曰, 不赦過, 亦是輕無赦之意, 而示人以不可犯之意也。在魯曰, 聖王令行禁止, 而或有犯於死罪, 則必三覆而罪之, 而至於赦處, 大辟亦赦, 此王者參量情法之意也。最基曰, 禮記之講, 舊有抄出之規, 何以爲之? 上曰, 不甚緊者, 抄之亦可, 而月令篇, 不可不爲之也。舊所抄, 誰所抄也? 最基曰, 故相臣崔錫鼎抄出二十篇, 其後, 嫌其太少, 又加抄十一篇矣。上曰, 如射儀·燕儀篇, 不緊乎? 在魯曰, 推義不深, 似不緊矣。上曰, 先朝有加抄之例, 而小儀篇則似緊, 又加之, 可也。在魯曰, 臣以本曹職掌事, (事)欲仰達矣。本曹正郞尹得載, 通敏善於幹事, 故本曹事, 方欲委任責成矣。昨日政, 除授文化縣監, 本曹郞廳, 六朔前不許遷移, 乃是定式。而得載之爲正郞, 不滿三朔, 不當遽然移除, 依前月洪禹集例, 仍任, 何如? 上曰, 六朔旣有定限, 而尹得載, 仕不滿朔, 則仍任, 可也。出擧行條件 在魯曰, 向者濟州所封進上蔈枯, 品雖不好, 海外遠物, 有難退送, 故臣於筵席, 仰稟捧納。而在本州之道, 則莫重上供之物, 以品不好者封進, 事體極爲未安, 推考警責, 今後則各別擇封之意, 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行條件 在魯曰, 諸道銀店, 專屬戶曹事, 前後朝令, 非止一再, 而外方不肯擧行。以咸鏡道言之, 咸興·定平, 有松洞·寶市兩銀店, 而自監營收稅以用, 故曾以移屬本曹之意, 累次行關, 而一不回報, 事甚未安。一番稟定, 然後自本曹當送人收稅, 故敢達, 以此分付監營,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行條件  上曰, 此武臣初入晝講耶? 許樑進前伏曰, 臣曾前一入晝講矣。仍曰, 小臣十分惶恐, 而有所懷敢達矣。臣於頃年待罪北漢管城將時, 累次巡審城址, 則東南西三面, 地形絶險, 有一夫當關之勢。而至於西北間, 所謂西門處, 洞口闊大, 地勢低陷, 若當亂守城, 則初頭必難支吾, 不無陷城之慮。今若前退數里許, 圓曉·義城兩峯之間, 更爲作門築城, 則外賊莫敢窺見, 其勢足爲金湯。且移舊門舊城木石, 則物力亦不大段耗費。若使北漢謂非可守之地而棄之則已, 不然則不可不急時移築。且城中水道甚不足, 而從前所鑿之池, 多有湮廢者。今宜修築舊池, 復鑿新池, 以爲儲水之地, 似爲合當。小臣曾經七道中軍及湖南營將, 見軍政而多有慨然者矣。曾前納布作隊軍兵等逃故, 使旗隊長頭目面任輩, 互換所居面里, 相與秘密望納, 故其所充定, 擧皆着實矣。中年, 欲知軍兵等逃故眞僞, 逃故之類, 使各其里中代丁事, 定式, 而終無摘發奸僞之效。里中着實人, 可合軍保者, 則里任輩, 慮其作隻, 不敢代定, 或以流乞無依之人, 給價充代, 或以形影永無之人, 虛名望納。甚至於所納錢布, 自里中收合備納, 其弊實無異於白骨侵徵。且軍保子孫衣食稍裕者, 則每當式年, 冒錄輒增, 必以久遠帳籍, 考出渠輩祖曾役名, 而別爲抄錄, 隨闕充代。自今以後, 革罷里代定之規, 而依前使旗隊長頭目面任輩, 換面望納, 而守令親自置簿, 推捉査實, 必得着實人充定事, 永爲定式, 似宜矣。上曰, 武臣姓名爲誰, 而時帶何職也? 曰, 小臣姓名許樑, 時無實職, 隨行御營千摠矣。上曰, 所達北漢事, 姑難移築, 置之, 軍政事, 是矣。自廟堂更問委折, 發關於監兵營, 以爲變通, 可也。出擧行條件 金在魯曰, 臣以職掌事, 欲有所仰達矣。湖南丙午留賑穀物, 自本曹以米當捧者, 至於二萬六千九百餘石, 而前日已捧者, 只是二千二百餘石, 其餘各邑遷就不納矣。今年春間, 本道監賑使, 以高山·泰仁兩邑所在米一千二百三十餘石內, 折半以賑資取用, 折半從市直作錢, 待秋成貿米還報之意, 移文本曹, 而秋後累百石, 不如卽今一百石。故折半則, 分付各邑, 爲先上送, 已用之折半, 則待秋卽爲還報次, 分俵之邑名石數, 區別成冊, 上送之意, 回移, 而成冊尙不上來矣。當初全不往復, 相議於本曹, 直爲取用, 稱以自給, 殊涉未安。卽今米價極貴, 以其折半作錢, 待秋貿米, 則其數必過於本數。監賑使分俵之數, 亦令各邑, 待秋還報, 卽爲上納, 毋或更有虛疏之弊事, 各別分付於監賑使及本道爲宜。今以高山·泰仁事觀之, 丙午留賑之穀, 他邑捧留者, 亦必多矣。而守令專事掩藏, 不卽上送, 誠可寒心。令新監司, 一一査出其捧未捧之數, 已捧者, 待秋卽爲船運上送, 未捧者, 另加督捧, 明春稅船添載上送事, 另加嚴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