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767책 (탈초본 42책) 영조 9년 10월 27일 을해 27/27 기사 1733년  雍正(淸/世宗) 11년

寅明曰, 觀黃海監司朴師洙狀啓, 則兵使韓範錫之所爲, 未知其得當, 而今之痼弊, 只在於軍役, 若不變通, 則國將亡矣。軍額漸廣, 人戶漸縮, 而外方無法制, 故奸僞日滋, 幻弄無比, 而逃故無數, 軍額之數大縮, 充定之際, 百弊必蝟興, 民無保存者矣。方今之務, 軍政若不大變通, 則百事無可爲之勢矣。上曰, 今則諸務講究之策, 廟堂亦已遺忘矣。寅明曰, 朴師洙之所區劃者, 多有變通之事, 而巡營所管納布之軍, 旣皆罷定, 則兵營所屬, 亦宜一體罷定, 共濟國事, 理所當然, 則因革更張之際, 兵使以其所見, 消詳往復於監司, 以爲從容善處, 可也, 而不此之爲, 直報備局, 語多侵逼, 揆以事體, 決不當若是矣。此等事, 若或因以置之, 則諸道使之變通者, 必皆錯誤不成, 關係大矣。次對時下詢處之, 俾得成事, 宜矣。兪彦通曰, 曾以四學陞製事, 有所申飭, 而卽今冬月已深, 尙不得擧行。大司成宋眞明, 卽爲牌招, 使之擧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曰, 臣極知惶恐, 而有所懷, 敢此仰達矣。山陵三年後, 陵官賞典, 蓋出酬勞之意, 而至於前山陵參奉李東賓, 九朔行公, 中間因事呈遞, 未蒙陞敍之典, 而曾於庚子山陵時, 參奉KC02603, 數朔行公, 無故作散, 其時因宗臣陳達, 有陞敍之命矣。李東賓之九朔行公, 無故作散, 不無向隅之歎, 而其時守陵官海興君橿, 以其至親之嫌, 不敢陳達, 故適當入侍, 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KC02603例陞敍事, 分付該曹, 可也。出擧條 明謙曰, 臣有所懷, 故敢達。各墓守衛官, 以名家子弟擇差, 準朔後遷轉事, 曾有所定式矣。自其後, 皆以士人擇差, 而準朔之後, 銓曹一不遷轉, 故見差之人, 莫不稱冤, 而其中或有不仕者云, 其所稱冤, 不無所據, 似當有申飭之擧矣。上曰, 當初定式, 豈非知事在銓曹時事耶? 寅明曰, 守衛官變通事, 果在臣待罪銓曹時。初以守衛官, 旣以士夫差出, 則不可無遷轉, 仕路太廣, 難便之意, 屢次仰達, 終以除職, 奉承傳後, 自吏曹次次收用事定式矣。雖不直爲遷轉, 吏曹間間收用則固好, 而各處守衛官仕滿出代之後, 全無收用, 不能無缺望矣。上曰, 士夫之以無陞遷之路, 或有不仕之人, 則是皆以利祿爲心, 殊非爲國之道也。爲士夫者, 當盡其職而已, 何可以利祿爲心乎? 寅明曰, 聖敎至當矣。士夫之道, 此固然矣, 而朝家事體, 元無任之以職事, 而仍不收用之事, 旣欲以士子差出, 則收用一款, 恐不可已。且守衛官, 曾前不過中庶之職, 而今以士夫差出, 若終不遷轉, 則將沒身爲守衛官而已。渠輩之以爲切迫, 不是異事也。上曰, 守衛之官, 非爲中庶輩設置, 則以守衛官稱冤, 亦非在渠自處之道, 然旣以兩班擇差, 而旋以中庶輩差出, 則仕路漸益淆雜, 各處守衛官仕滿者, 每都目一人式遷轉事, 申飭銓曹, 可也。出擧條 吳瑗曰, 臣昨年往北京時, 聞通官輩言于譯官曰, 會寧·慶源開市, 爾國若欲罷, 則大國必當罷之云, 蓋開市, 或爲農器及鹽, 而今則寧古塔, 能鑄農器煮鹽, 故大國亦不以互市爲關緊矣。臣雖聞此言, 旣無朝旨, 不敢酬酢矣。今番外補時, 聞開市之弊, 罔有紀極, 非但六鎭之民, 以此至于倒懸, 咸鏡道二十三邑, 均受其弊, 人皆以爲, 若罷互市, 則民可以支保云, 而凡事當思末後。古語曰, 利不可不變法, 此非臣所敢獨斷之事。然臣旣聞彼中之言, 且見北民之苦, 不可不一聞於朝, 故敢此陳達, 詢于廟堂, 議其可罷與否, 似宜矣。上曰, 開市之弊, 予亦聞知矣。故豐陵亦有所達, 而具樹勳會寧時, 有所下敎矣。今番金是瑜手本, 亦有開市欲罷則可罷之言, 此事其名不正, 而予則以爲不然矣。此是自前所有之事, 而且爲利竇, 則今雖革罷, 必生他弊, 莫如仍舊矣。儒臣旣聞彼中之言, 且自北路還, 固當以所聞陳達, 而自我不可請罷矣。寅明曰, 辛亥年, 臣以伴送使往來時, 得聞譯官輩之所言, 則以爲, 開市當周旋圖罷云, 而臣則以重難之意, 酬答矣。然在彼國, 必有難堪之事, 亦似有欲罷之意, 若自我先請, 則要以德色於我, 此則置之, 可也。曰, 此事, 其名苟非不正者, 何可先自干請乎? 臣亦非欲直請移咨也。然罷後設有弊端, 若不至如今日民罹害之甚, 則請罷亦可, 似當較量彼此便否而爲之矣。上曰, 彼若請罷, 則在我之道, 何可辭也, 而自我先請則不可矣。曰, 臣曾前奉使時, 多有生梗事端, 故敢達矣。歲弊綿布尺數, 年年減縮, 以至於每匹減縮, 幾至四五尺, 而以白綿紙言之, 剪頭太廣, 故紙地長廣, 比古紙見樣, 亦不及焉。臣之奉使時, 幾乎生事, 僅得彌縫, 而其後亦如此云, 前頭生梗可慮, 申飭戶曹, 紙布長廣尺數, 準準備送, 宜矣。上曰, 戶判旣已入侍, 此是非難之事, 申飭, 可也。兪彦通曰, 非但歲幣爲然, 雖以歲米言之, 間或和水, 以致腐傷云, 此尤大段矣。凡和水本是死罪, 我國所用米和水者, 厥罪當死, 則況外國所送, 關係不輕者乎? 且白綿紙非但見樣之不足, 每束皆有鑿紙落張, 每於使行回還後, 傳說如此, 而朝家一無科罪之擧, 故每年如是, 今不可泛然申飭而止, 此後若復如前, 則當該官員及下吏, 各別科罪, 何如? 上曰, 承宣所達, 是矣。以此意各別申飭于戶曹, 而若有如前不謹之弊, 則書狀官還來後, 卽爲啓達, 當該官員及下吏, 從重科治, 可也。出擧條  奏辭訖,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