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826책 (탈초본 45책) 영조 12년 5월 23일 병진 9/11 기사 1736년  乾隆(淸/高宗) 1년

○ 丙辰五月二十三日卯時, 上御興政堂, 召對入侍時, 參贊官鄭彦燮, 參贊官徐宗玉, 檢討官趙明謙, 假注書金尙喆, 編修官吳命季, 編修官尹彬, 徐宗玉, 讀自綱目第四十九第一板唐穆宗二年夏四月, 至第四板初行宣明曆。上曰, 下番讀之, 趙明謙, 讀自第五板三年春三月, 至第二十七板太平可冀。上曰, 承旨讀之。鄭彦燮, 讀自第二十七板文宗太和元年, 至第三十四板上許之。上曰, 注書讀之。金尙喆, 讀自第三十四板三年春三月, 至三十七板貶元穎循州司馬。徐宗玉曰, 第一板, 卽韓愈論鹽鐵者, 而鹽鐵之利, 自古言之者甚多矣。始自管仲, 盛於漢時, 而韓愈之論鹽鐵最詳。雖以我朝言之, 壬辰以後, 國用蕩竭, 公私赤立, 其時諸臣, 多言鹽鐵之爲利, 而宣廟終不聽許, 此則載於寶鑑矣。向自辛壬凶歉, 鹽鐵之議復起, 嶺南·湖南·海西皆煮鹽, 其時臣在承宣。雖知鹽鐵之害, 而位卑不能言矣。今番在湖南時, 聞邊山船材之木, 亦盡於向來煮鹽之時云。雖以此言之, 鹽鐵之興, 豈不有害於國家乎? 趙明謙曰, 上番所達, 大體則好矣, 而但與韓愈之言差異, 蓋唐之鹽鐵, 意在利國, 我國鹽鐵, 意在利民, 則今之鹽鐵, 與古有異矣。上曰, 上番所達, 以大體而言之, 下番所達, 有意思而言之矣, 雖有弊端, 若値凶荒, 何可一切廢之也? 鄭彦燮曰, 歲或連凶, 國用蕩竭, 則煮鹽之外, 無他策矣。臣在東萊時, 亦嘗見之, 煮鹽之利, 足以救民, 而未見有大害也。宗玉曰, 臣於向來大誥後應旨疏, 亦陳鹽利之弊, 而六七年前, 豐陵嘗請採銅, 則自上不許矣。上曰, 有之, 此乃訓鍊都監事也。此等事每有甲乙之論, 雖以向來事言之, 專出於救民, 而畢竟利權, 自官主之, 故其間不無弊端, 然不可以此而永廢矣。彦燮曰, 古人言海可以煮鹽, 山可以採銅, 雖産於他國者, 尙可取用, 況我國, 亦自産銅, 豈可無採用之道乎? 若其民怨之興否, 惟在幹事者如何耳。宗玉曰, 承旨所達, 未詳臣本意而然也。若値凶荒, 國家雖不得不爲之, 而利歸於國, 則害必在民, 故臣竊憂之者此也。司馬光有言曰, 夫財者不在官則在民, 比若夏澇秋旱耳。自上更覽宣廟寶鑑及先儒鹽鐵論, 好矣。上曰, 意在榷則非矣, 意在民則是矣, 而此在得人, 向來靈城事, 出於苦心, 故予恃靈城而任之, 然, 後之人君, 若不得靈城, 則必將有害矣。徐宗玉曰, 十九板目, 有諸道常貢之外, 無得進奉之語, 而臣於今日肅謝後, 在政院見一擧條, 則乃濟州人獻馬事也。民人之私獻, 固已無嚴, 牧使之狀聞, 亦甚未安矣。大臣必以耽羅人, 自先朝眷恤, 故不請退却, 而其受之終甚無名矣。或於軍興時獻之, 未爲不可, 受之亦可也, 而今則實爲無端矣。人君之一擧措, 皆爲後世法, 臣於聖明之世, 決知其保無他慮, 而今若受其私獻, 萬一奸民輩, 妄探朝廷, 或不無援此例者, 漸啓私獻之路, 以爲無窮之弊, 則臣愚死罪, 殿下有以啓之也, 更問于大臣而不受則好矣。上曰, 十四板有獻馬百五十匹而有却之之言, 予於此, 心有所歉然, 文義仰達後欲下敎, 而儒臣先言之矣。此乃出於渠之誠意, 雖異於格外私獻, 此馬之不置牧場者, 予意有在矣, 副學所達是矣, 下番與承旨之意, 何如? 明謙曰, 唐時私獻, 輒歸私用, 此所以瓊林大盈庫之設也。上曰, 馬則豈置於大盈庫耶? 明謙曰, 上番所達, 大體則誠是矣。宗玉曰, 若獻於差備門外, 則眞是私獻矣。上曰, 定式外則無非私獻, 而今番事, 在面目終涉如何耳。彦燮曰, 雖以昨日擧條見之, 可見自上持難之意, 朝家之待耽羅, 有異於六鎭, 耽羅人之來, 或自差備門, 有招見之事, 蓋以耽羅人之所獻, 故有所受也, 然辭受之際, 雖閭閻匹庶之類, 亦所審愼者, 副學所達, 誠是矣。上曰, 若如壬辰時, 受之亦無妨矣。宗玉曰, 東人之罪李珥者, 專在於納馬, 而其事豈不好哉? 蓋以戎事在卽故也, 今番則終涉無名, 不受是矣。上曰, 承旨更達之。彦燮曰, 凡事在初面未安, 則終涉如何耳。自上持難之意, 已見於擧條中, 而大臣, 初何不以不可受陳達乎? 上曰, 大臣所達, 蓋以耽羅人所獻之故, 而亦有許受之前例而然耳。上曰, 儒臣之因文義陳達, 誠是矣, 而至於李祐之獻馬, 乃是嘗試之計, 與此有異矣, 當於後日次對, 問于大臣而處之, 擧條姑不頒布, 可也。宗玉曰, 肅廟朝, 差備門外, 有獻葡萄者, 臣父在修撰時, 以爲老人之獻, 朝家受之, 豈非好矣, 而但不可啓私獻之路云, 今番事雖異於此, 終歸於私獻矣。上曰, 旣是大臣所達, 故果以更問下敎, 而予已有料量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