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844책 (탈초본 46책) 영조 13년 3월 11일 기해 26/26 기사 1737년  乾隆(淸/高宗) 2년

○ 十一日未時, 上御熙政堂。輪對官·各司久任郞廳, 同爲引見時, 左承旨柳綏, 假注書尹尙任, 記事官李成中·林象元, 輪對官司錄沈益聖, 刑曹佐郞兪胄基, 歸厚別提趙倫, 西學訓導高命說, 中部奉事李萬增, 久任郞廳宣惠廳郞廳尹東卨·洪重寅, 司評徐宗遜, 學錄洪聖龜, 掌樂主簿鄭羲祥, 兵曹正郞鄭權, 戶曹正郞鄭錫範, 廣興奉事李光進, 軍資直長沈推賢, 司僕僉正金泰衍, 司僕主簿李弘佐, 入侍。上曰, 以次進前。益聖進伏, 上曰, 職·姓名。益聖達之。上曰, 履歷。益聖曰, 癸丑式年出身, 而分館時狼狽, 送之國子, 故自分廢棄, 其後大臣陳白, 槐院調用, 待罪本職矣。柳綏曰, 沈益聖, 履歷仰達之際, 以不緊剩語, 插入於語次間, 極涉猥屑,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職掌。益聖曰, 本府無米·布出入之事, 別無所關矣。遂退伏, 胄基進伏, 上曰, 職·姓名。胄基達之。上曰, 所懷。胄基曰, 別無可達之事矣。遂退伏。進伏。上曰, 職·姓名。達之, 上曰, 所懷。曰, 本寺掌管板材, 而卽今板材絶貴, 而價則以米出給, 故貢人, 不能支堪, 皆將逃散云矣。上曰, 之言, 無歸趣矣。遂退伏, 命說進伏。上曰, 職·姓名。命說達之。上曰, 本學科第, 盡爲之乎? 命說曰, 今年條則敎授任珽, 已爲之矣。上曰, 所懷。命說曰, 本學營建, 年久多有破傷處, 將至於頹壓之境, 故前兼官李周鎭, 以不得不修改之意, 陳達筵中, 則聖上, 以自戶曹物力, 優數上下, 趁卽修補事, 自政院申飭爲敎, 而尙無修補之事, 每當課製設行之時, 則輒移設他學, 非但苟簡之莫甚, 事極未安,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頃亦以此申飭, 而尙不擧行, 事甚不可。該曹堂上, 推考, 更加申飭, 可也。出擧條 命說曰, 各學奴婢貢, 災減之代上下事, 屢次論報賑廳, 而至今不爲題給, 以本學言之, 養士凡需, 與凡干雜物, 自官家不得上下, 專責於貧殘典僕, 事體實爲未安。辛亥·壬子·癸丑三年條, 奴婢貢災減之代, 依成均館例, 盡數上下事, 分付賑廳, 以補養士之需, 似宜矣。上曰, 所達, 出於擧職之意, 申飭該廳, 可也。出擧條 命說退伏, 萬增進伏。上曰, 職·姓名。萬增達之。上曰, 本部戶口, 幾何? 萬增擧數元戶, 男女各幾口達之。上曰, 所懷。萬增曰, 無可仰達者矣。仍退伏。上曰, 輪對先出, 可也。遂以次退出。上曰, 久任郞, 亦以次前進, 可也。東卨進伏。上曰, 職·姓名。東卨達之。上, 問遺在。東卨達之。上曰, 一年經用計餘, 則當餘, 幾何? 東卨曰, 一年應下魚鱗數, 二十一萬一千石零, 而近來米價至賤, 貢人, 不願受, 故米元數中, 逐朔以錢·布參錯上下者, 亦不貲, 其所羸餘[贏餘], 有難預度矣。遂退伏, 重寅進伏。上曰, 職姓名。重寅達之。上曰, 履歷。重寅歷數以對。上曰, 職掌。重寅曰, 兼察常平·賑恤兩廳矣。上曰, 所懷。重寅曰, 惠局, 卽三公所帶衙門, 又有兩堂上, 凡有變通之事, 自廟堂商確處之, 臣則別無可達之事矣。上曰, 爾知常平之意乎? 重寅曰, 常平之制, 始於漢時耿壽昌, 而以宋史觀之, 則穀賤則斂之, 貴則散之, 以平其市直, 而今日常平, 異於是矣。上曰, 此在靑苗之前乎? 重寅曰, 常平廢而靑苗行矣。丙子亂後, 勅行頻繁, 而民散亡, 至絶站, 故其時廟堂諸臣, 鳩聚財貨, 以代民四站之役, 而卽今遺在之數, 銀爲四百餘兩, 錢爲一萬三千餘兩, 木爲三十八同, 米爲一萬三千餘石, 以前日支勅之費, 言之, 則僅爲一勅之需, 誠爲可悶矣。遂退伏, 宗遜進伏。上曰, 職·姓名。宗遜達之。上曰, 履歷。宗遜達之。上曰, 前於帳前, 以見之矣。宗遜曰, 臣以義禁府都事, 前後親鞫時, 累次入侍矣。上曰, 前任桂坊徐宗鎭, 於爾爲何? 宗遜曰, 臣之同生兄也。上〈曰〉, 職掌。宗遜曰, 本院別無職掌, 而三房郞廳, 分掌訟事矣。上曰, 所懷。宗遜曰, 本院無他錢·布出處, 只以訟事作紙給員役料布, 而卽今訟事絶無, 員役料布, 不能繼給矣。上曰, 訟事絶無云者, 使無訟乎? 宗遜曰, 奴婢訟事, 使刑曹移送事, 累次申飭, 而不能盡送, 以致如此矣。上曰, 前以此, 分付刑曹矣, 卽今院中, 比前, 如何? 宗遜曰, 卽今堂上, 逐日開坐, 皆四五年前稍勝, 而猶不成模樣矣。遂退伏, 聖龜進伏。上曰, 履歷。聖龜曰, 乙卯式年出身, 國子分館, 待罪學錄矣。上曰, 職掌。聖龜曰, 本館, 卽養士衙門, 而凡干上下等事, 專在於主管堂上矣。上曰, 無苟艱之弊乎? 聖龜曰, 本館物力殘弊, 凡養士之節, 裁之又減, 而太半不足之中, 年前賑恤廳災減木四同, 尙不差下, 無以補養士之需矣。仍退伏。羲祥進伏。上問職·姓名·履歷。羲祥以次仰對。上問所懷。羲祥曰, 本院工生輩, 辛亥·壬子保布, 以年凶災減, 自惠廳流來上下, 幾至於五分之四, 而卽今未上下其數, 尙有存者, 今若以本院弊瘼陳達, 則此爲可達之端矣。上曰, 樂工設置, 乃爲大小祭享之用, 則事體與他有異, 保布災減代, 分付該廳, 流伊上下, 可也。羲祥退伏, 進伏。上曰, 職·姓名。達之。上問時遺在, 達之。上曰, 爲久任不久乎? 曰, 鄭履儉以病遞, 臣則移劃此任, 纔十餘日矣。上曰, 鄭履儉, 有修擧乎? 曰, 本邑別無修擧者, 而吏胥幻弄之弊, 特甚, 爲郞廳者, 不過詳檢, 排番記一一收捧, 俾無漏失之弊而已矣。遂退伏, 錫範進伏。上問職·姓名·履歷, 錫範達之。上問職掌, 錫範曰, 版籍司前例房別庫矣。上〈曰〉, 遺在, 幾何? 錫範, 各數錢·木·米·布·太遺在之幾何, 仰對, 仍退伏。光進進伏。上問職·姓名·履歷, 光進達之。上問遺在, 光進, 各數米·太之餘數以對。上問所懷, 光進曰, 別無可達之事矣。仍退伏, 推賢進伏。上問職·姓名·履歷。推賢達之。上問職掌, 推賢曰, 次知米·太, 每朔放料軍兵矣。上問所懷, 推賢曰, 近來各司, 皆有弊端, 豈以本監而無一弊端乎? 然都提調·提調, 每事隨便變通, 臣則無別樣所懷之可達矣。仍退伏。泰衍進伏, 上曰, 見在何職? 泰衍達之。上曰, 掌何事? 泰衍曰, 掌馬政矣。上問所懷, 泰衍曰, 本寺專管馬政, 近來濟州馬種, 視前劣少, 小於駕轎馬, 太半以胡馬參用, 誠爲未安矣。臣考見本寺謄錄, 則宋廷奎濟州牧使時, 狀請貿易胡馬數十匹, 放牧取種, 而本寺物力不逮, 未卽擧行矣。海恩府院君吳命恒爲本寺提調時, 陳稟, 分付平安兵營, 貿得獺馬, 放牧于鐵山炭島牧場, 此場之馬, 自其後, 比他馬爲勝云, 可謂有救矣。上曰, 古者問國之富, 數馬而對, 馬政, 可謂重矣。頃以北道開市貿馬事, 有所下敎於大臣者矣, 近來駕轎馬, 多用胡馬, 誠爲寒心, 所達是矣, 自本寺着念擧行事, 各別申飭, 可也。出擧條 泰衍退伏, 弘佐進伏。上問職·姓名·履歷, 弘佐達之。上問職掌, 弘佐曰, 工房馬裝諸具及內外官舍修補次知。上曰, 遺在。弘佐曰, 臣邑則本無流來遺在, 分養馬上來時, 例有裝木, 以此作錢或作米繼用, 卽今遺在, 錢八十兩, 木一同四十疋, 米一百二十石矣。上問所懷, 弘佐曰, 姑無大段弊瘼, 前頭若有弊, 與提調相議, 草記伏計矣。遂退伏, 上曰, 曾經守令之人, 又爲進前, 予當問其爲治之要矣, 若金泰衍之純褒者, 治績已著, 今無更問其治法矣。鄭錫範·洪重寅·徐宗遜·李弘佐四人, 竝進伏, 上曰, 爾等俱經守令, 爲宰時治法, 以何事爲要耶? 各陳其要, 而居何邑時, 經幾考幾上, 亦爲仰達, 可也。錫範曰, 臣在聞慶則五考四上, 淸道則四考三上, 善山則三考二上, 黃州則在官七朔, 一考居上, 仍遭母喪而遞歸, 星州·錦城·金川, 皆未及赴任, 而治法則豈有他哉? 臣父厚蒙國恩, 以蔭路從仕, 而屢典州郡, 至陞方伯, 臣自兒時, 隨往任所, 習熟聞見, 故一遵臣父之遺規, 以守法奉公, 爲務, 而才識淺短, 豈能有一分報效乎? 重寅曰, 臣待罪鎭安時, 九考九上, 瓜遞時則道臣適新到, 未及封殿最, 而臣遞歸矣, 而爲治之法, 則平日自念于心曰, 近來白骨徵布, 實爲不忍之政, 雖有·之德, 徵布於塚中枯骨, 則無足可觀矣。上曰, 奚但徵布於白骨? 侵徵及鄰族矣。重寅曰, 旣骨者不得代定, 故乃有鄰族之弊矣。臣待罪鎭安時, 本邑納布軍兵, 多至二千四五百名, 而物故者·流亡者·身存而貧窮不能納布徵族徵鄰者, 殆至五百餘名, 前後代定者, 皆以稍實之民, 抄定, 數十年間則似無徵族之弊, 此豈足以報答萬一哉? 宗遜曰, 臣前任順安縣令五朔, 病重辭遞, 又任朔寧郡, 過三考居三上, 而與時伯, 有親嫌遞歸矣, 治民之法, 無他才能, 惟以不擾民爲主矣。臣曾任畿邑, 故深知畿甸民役, 倍於他道, 自朝家, 宜加軫恤, 臣三當陵幸, 四應支勅, 陵幸時植炬假家等事, 支勅時所用雖多, 自官措備, 而亦不無不用民處矣。上曰, 此等事, 出於民, 甚微而官吏及京司人, 從中浮費甚多矣。三人, 年各幾何? 錫範等, 各以其年, 仰對。上曰, 守令年限, 以幾年爲限? 柳綏曰, 堂上則六十七, 堂下則六十五矣。上曰, 俱未及年限矣。上謂錫範曰, 爾以要譽之政, 爲何如? 錫範曰, 臣平生, 以違道干譽, 爲深恥, 常以不要譽, 自勉, 而政令之間, 安保其必免於此乎? 上曰, 何等事, 爲要譽乎? 錫範曰, 民間科外徵斂革罷者, 則非要譽也, 如田稅大同及官家應捧之物, 或防納或蠲減者, 爲要譽之政也。上曰, 鄭錫範所達違道干譽之語, 實切於要譽之弊矣, 近來民習之不美, 國家之難支, 專守令之要譽衒能, 要譽之弊, 甚於貪吏矣。俄鄭錫範之守法奉公, 洪重寅之不忍徵布白骨, 徐宗遜之不撓民, 古循吏之治法, 無以加此矣。治民之要, 莫如循吏, 循吏之目, 亦無過此三人之言矣。弘佐曰, 臣則居任日淺, 才品庸鈍, 無一施爲, 而只以不虐民, 爲主矣。上曰, 汝則只經一邑耶? 弘佐曰, 只經一邑矣。久任郞廳, 又以次先爲退出。曰, 臣在外時, 聞兵曹判書金取魯, 與人酬酢之語, 遐方直赴武士輩, 意謂直赴於今別試·殿試, 或來或不來, 而以前例稀闊之故, 不得赴於今科殿試云矣。上曰, 增·式年則文·武科直赴, 例付殿試, 而庭試則文直赴, 雖不付, 武直赴, 近皆許赴矣, 今者別試, 近來罕有, 予亦未詳, 因禮曹草記, 文科旣已許赴, 而兵曹獨無草記, 其無前例之故乎? 若有例, 不可斑駁, 卽爲問啓。出榻敎  上曰, 慕華館武科命官, 以金判府事進去, 右相以讀券官, 卽爲命招。出榻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