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894책 (탈초본 49책) 영조 15년 7월 20일 갑자 20/21 기사 1739년  乾隆(淸/高宗) 4년

○ 己未七月二十日辰時。上御興政堂。大臣·備局堂上入侍。右議政宋寅明, 行司直兪拓基, 戶曹判書金始炯, 刑曹判書金聖應, 副司直具聖任, 吏曹參判鄭錫五, 右承旨曺允成, 校理趙明履, 假注書權祐, 事變假注書嚴瑀, 記注官宋時涵, 記事官愼龜重, 入侍。宋寅明曰, 日氣蒸鬱, 聖體, 若何? 上曰, 無事矣。寅明曰, 捕廳罪人上來後, 意謂奸狀畢露, 而一切變辭, 何足取信? 見文案則李馨遠關係甚重, 令本府設局嚴問, 宜矣。上曰, 此非所望於卿也。意謂今日可了當矣。所達如此, 爲之慨然? 雖關係綱常者, 亦有參酌之道。今此所達, 誠以草草了當, 恐有後日之議而然耶? 寅明曰, 臣豈動於嘵嘵之說乎? 李濱等所招, 比而委之馨遠指敎, 此與逆獄誣告, 有異, 而馨遠若以急功名之心, 誑惑一世, 有此指敎之事, 則其罪當殺無赦, 而此則賊情, 亦有不可信。卽今言者, 皆以爲馨遠始此, 今若酌處, 而有臺言, 則豈易收殺耶? 上曰, 其亦過矣。漢高仁厚立國, 而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 罪名重於殺人, 而殺人之金潤國, 亦已酌處, 則今者馨遠之罪, 豈重於殺人乎? 昨見文案後, 雖用極律, 無所不可, 而更加細思, 得三條焉。一則渠意臆慮, 有誰人入其中, 以急功名之心, 鍛鍊鑄張, 以此梟示則過矣。一則鐵瓮城, 非馨遠創出也。在於鄭鑑錄, 而出於北人之口傳, 而馨遠欲鉤得實狀, 送軍官密誘李濱, 此亦軍法炯察之意也。此不過見欺於李濱也。權卨雖極妖惡, 無設鞫之事。馨遠雖無狀, 其罪, 浮於乎? 寅明曰, 上意以設鞫爲過重, 則令本府, 只鞫問可矣。上曰, 入侍諸臣, 各陳所懷, 可也。兪拓基曰, 馨遠有敎誘之事, 則其罪重矣。金始炯曰, 上敎三條諭之者, 可謂深察矣。此事虛謊, 若成獄, 則有爲朝廷之羞矣。金聖應曰, 所謂鐵瓮, 已脫空, 固無可言, 而馨遠, 必有敎誘之事。一番設鞫, 然後渠亦當暴白, 其在明罪之道, 設鞫似不可已也。始炯曰, 伊川上西面, 業先, 其有無, 行査於伊川官, 則可知矣。寅明曰, 若輕先了當, 雖至濟州圍籬安置, 人心必不服矣。臣豈有別樣所見, 外言皆在疑信間, 一番鞫問, 斷不可已。上曰, 以馨遠事觀之, 不有甚麽時象矣。曺允成曰, 此事非關於時象, 人心皆然矣。上曰, 然則一番鞫問, 斷不可已。李馨遠, 令王府鞫問, 而與李濱一體面質, 可也。寅明曰, 雖無委官, 問郞非循例爲之者, 使鎭日開坐, 宜矣。上曰, 依爲之。寅明曰, 金業先, 年纔五十六七, 非老昏之人。而稱以老昏, 有若前忘後失者然, 極爲妖惡矣, 不可置之。上曰, 然矣。寅明曰, 令禁府考出金同知文案, 送捕廳覈出, 何如? 上曰, 安知此人, 果是其金同知乎? 捕將方入侍, 持其文案, 而施威嚴刑, 可也。而捕廳罪人僧極明, 則放送, 可也。出榻敎 寅明曰, 金時粲, 元景淳, 今方拿處, 放送後牌招乎? 上曰, 拿處時, 將酌處矣。寅明曰, 旣已就囚, 直爲勘處, 似逕庭矣。上曰, 待其供辭, 當爲處分矣。寅明曰, 此乃黃海監司柳儼狀啓也。以爲今年農事, 始則傷旱, 後被風水災, 田畓各穀, 無一可收。依前荒歲例, 水操陸操城操, 竝請停止矣。海西, 聞有水災, 至於風災, 諸道所同不免, 而被災者不過早穀而已矣。湖西水操, 旣令行操, 則有不可異同。春操可停, 而秋操則一體使之擧行, 何如? 上曰, 昨聞使臣之言, 黃鳳山果然, 而此狀啓則太過, 依所達爲之。出擧條 寅明曰, 全羅監司李周鎭, 日前連爲辭疏矣。聞承批之後, 一向引入廢務云。前頭秋務漸殷, 不可任其曠職, 推考, 申飭, 使之行公, 何如? 上曰, 豈因前事而然耶? 寅明曰, 非但以前事而已, 聞有疾病云矣。上曰, 然則依爲之。出擧條 寅明又啓曰, 此乃公洪監司尹敬龍狀啓也。以爲本道風災以後, 沿海一帶, 田穀受傷偏酷。今年水操, 勢難擧行, 請爲停止, 而近來水操, 連以凶年停止, 今年海邊田穀, 誠被災云, 而以一道農形全體言之, 別無凶荒之慮云。如此之年, 何可每每停操? 春操則當爲合操, 此則固難設行, 而秋操則使之擧行, 爲宜矣。上曰, 今不設行, 而窮春爲之乎? 此狀啓勿施, 可也。出擧條 金聖應曰, 全羅監司李周鎭狀啓, 錦山使令金厚文殺子事也。其子素行甚惡, 處處偸竊。其被偸之人, 頻頻來侵, 多般叱辱。厚文不勝羞愧憤怒之心, 結縛其子毆打, 以食刀亂刺, 至割左右脚跟, 仰合面無一完處, 似當依例同推考覆, 結案取招啓聞。而律文中毆殺子者杖一百, 故殺子者杖六十徒一年, 而甲子受敎, 罪主杖徒, 乙卯受敎, 如有情節痛惡, 不可不別樣處斷。此則有司之臣, 隨時稟定。丙寅受敎, 用意凶慘者, 雖斷一罪, 本律不至於死。亦當入於啓覆, 隨其情犯, 有臨時啓稟之敎, 故狀請稟處矣。子有不美之事, 則笞罰警責, 則可也。而今此厚文, 不思父子情理, 有此亂刺, 終至致斃, 究其情節, 誠極絶痛。雖置一律, 少無所惜, 而前後受敎, 如是丁寧, 不可直置之死辟, 下詢大臣而處之宜矣。宋寅明曰, 臣亦聞之, 厚文終非可殺之律矣。上曰, 律則輕矣。聖應曰, 大明律則父殺子條, 毆殺杖一百, 故殺杖六十徒一年, 而受敎有曰, 其中情理絶痛者, 則使其時有司稟達, 置之極律者, 有之矣。上曰, 雖出於憤其所行, 而殘忍則甚矣。大明律扶上抑下, 故律雖輕, 而受敎之意, 至矣, 大矣。此則議大臣, 稟處, 可也。出擧條 寅明曰, 工曹判書徐宗玉, 備局堂上及槐院提調差下, 而知義禁朴師洙, 今如許遞, 竝與曾前知義禁有闕之代。政官牌招, 開政差出,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榻敎  上曰, 事雖尙不收殺, 罔上惑衆, 自有其律, 因事倖功, 亦有其律, 而況拔之於傳命之中, 置之於最近之列, 於渠之道, 公心報答, 小心其職, 義理當也。而於此於彼, 雖不知至何律, 別軍職之任, 決不可也。李馨遠, 爲先汰去。上曰, 王者用武之道, 抑其濫用其氣。前別軍職吳泰麟, 往者之事, 極涉無據, 而其人則可用, 旣懲其濫於武, 其若芥滯, 何者能爲國進前乎? 依前差下事, 分付。諸臣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