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012책 (탈초본 55책) 영조 23년 1월 27일 을사[정사] 24/24 기사 1747년  乾隆(淸/高宗) 12년

○ 丁卯正月二十七日未時, 上御歡慶殿。大臣·備局堂上, 引見入侍時, 左議政鄭錫五, 右議政閔應洙, 漢城判尹金聖應, 行司直具聖任, 漢城左尹徐命九, 副司直金尙星, 左副承旨宋翼輔, 副校理韓光會, 假注書趙有臣, 事變假注書鄭弘淳, 記事官尹東星·鄭恒齡, 諸臣進伏訖。錫五曰, 日氣甚不適,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錫五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差勝矣。錫五曰, 王世子氣候, 何如? 上曰, 好過矣。錫五曰, 此乃咸鏡監司李宗城狀啓也。罪人申俊丁·沈太京·劉哲尙·林萬徵·鄭白興等犯越之狀, 在所難掩, 而渠輩雖以死中求生之計, 敢謂偵探賊事, 粧撰納供, 而所採人蔘, 亦已現捉, 道臣旣以按法正罪, 爲請, 則依狀請正法之外, 無他道矣。上曰, 渠之遲晩取招, 承旨讀之。翼輔讀之, 上曰, 稱以偵探, 則異於無故犯越矣。大抵習於犯越之人也, 若生疎, 則蔘葉, 何以知之乎? 錫五曰, 然矣。上曰, 諸臣之意, 何如? 聖應曰, 旣非官令而往, 則是犯越也。尙星曰, 旣無官令而往, 當用犯越之律矣。上曰, 邊禁宜嚴, 而左相兵判時, 宣傳官事, 有所言而尙不忘矣。錫五曰, 人命至重矣。上曰, 希功者, 與隨往者, 宜有分揀矣。應洙曰, 捧渠之無言, 拷音然後, 用大辟無妨矣。上曰, 狀啓中無遲晩者矣。錫五曰, 未定罪前, 地方官亦難罪矣。上呼寫傳敎曰, 雖捉賊, 乃是犯越, 而況假稱, 於此於彼, 俱是犯越, 梟示一律, 焉可逭也, 而但置人大辟, 宜乎審愼, 渠不遲晩, 而徑先梟示, 亦近罔民, 更令道臣, 具格遲晩取招啓聞, 而劉哲尙·林萬徵, 則渠之所供, 雖難準信, 旣曰俊丁, 稱官令而同往云, 則比諸俊丁等, 似乎差間, 此招眞僞歸一, 遲晩取招然後, 一體狀聞之意, 分付道臣, 自備局紙尾以送。抄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北兵使鄭纘述狀啓也。以今春巡操事, 狀請, 令廟堂稟處矣, 依狀請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咸鏡監司李宗城狀啓也。本道今年春操, 依例設行事, 稟旨, 分付事爲請矣, 本道南關, 上年年事失稔, 而其中三水·甲山, 被災尤甚, 自歲前已爲抄飢分賑, 本道應行軍操, 不可輕請停止, 而設賑之邑, 宜有各別賑救之道。且昨年, 已經春秋兩操, 待秋擧行事, 狀請, 依狀請施行, 何如? 上曰, ·則竝與巡點而停止, 其他則依狀請施行,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喬桐水使趙東漸狀啓也。兩道舟師, 依定式合操於本營前洋之意, 狀請, 而本府旣以災邑設賑, 且沿海屬邑, 亦多被災處, 民事不可不念, 姑令停操, 何如? 上曰, 今番則停止,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全羅兵使李景喆狀啓也, 只以巡點事, 狀請, 而無明白指的之事矣。上曰, 似是稟定春操事, 而不言春操二字, 何也? 錫五曰, 狀本春操, 不爲擧論矣。應洙曰, 渠於本職撕捱, 今方呈狀備局, 春操將不欲爲之, 故不爲擧論, 而似只以巡點爲請, 事體則極爲未安矣。上曰, 事異常規, 有違閫體, 從重推考, 狀本還爲下送,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忠淸兵使沈鳳陽狀啓也。本道春操, 依例擧行事, 狀請, 帥臣事體誠然, 而本道上年, 年事失稔, 昨年秋操, 旣已設行, 則春操則姑停, 而使營將, 只行巡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慶尙左兵使田雲祥狀啓也。今年春操, 依例擧行事, 狀請, 而旣經秋操, 亦依他道, 只行營將巡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錫五曰, 右兵使金潤所請, 與左兵使狀請, 略同, 一體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統制使李彦祥狀啓也。本營水操, 自甲戌以後, 不爲擧行, 故今年則必欲狀請設行矣, 第本營, 專管三道戰船, 邑在於沿海, 而兩湖則道里甚遠, 往來必費累朔, 五六月前, 有難作農。沿海邑昨年年事, 多有失稔處, 而今年又爲廢農, 則民事可慮, 帥臣狀請, 雖如是, 只令該道各邑, 合操於本營前洋, 兩湖則使於各其前洋行操, 似好矣。上曰, 右相之意, 何如? 應洙曰, 沿海邑, 皆是慘凶, 合操決難設行, 左右道則依狀請設操, 兩道則使於各其前洋, 習操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右相所達, 是矣, 依爲之。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江華留守韓顯謩狀啓也。今年春操, 所當循例請行, 而本府, 上年年事失稔, 各樣還穀, 艱辛準捧, 民間赤立, 當此春窮, 勢難行操。且以外四營言之, 前營富平, 入於尤甚邑, 而上年旣行合操, 則此與久廢有異, 今年春操, 則姑爲停止之意, 狀請矣。何以爲之? 上曰, 今年則依狀請許施, 而守臣似以邑弊之故, 如是狀請, 從重推考,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開城留守尹得和狀啓也。今春習操, 當爲設行, 令廟堂稟旨分付事, 狀請矣。依狀請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摠戎使朴纘新狀啓也。畿輔春秋巡操, 勿爲輕易停止事, 曾有定奪, 故今年春操, 令廟堂稟旨之意, 狀請矣, 畿甸失稔, 民事可慮, 且其屬邑, 有被災處, 而旣行昨年春操云, 今春則姑爲停操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昨春, 纔行習操, 畿甸又歉, 停止,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平安監司李箕鎭狀啓也。本道兵使李日躋狀啓謄報內, 今春淸南各邑巡操及三和防營別武士都試擧行當否, 令廟堂稟旨分付事, 爲請矣。本道詰戎之政, 視他路尤重, 兵使巡操, 當依例擧行, 而道內上年凶荒, 振古所無, 當此春窮, 裹糧赴陣, 萬無其路, 稍實各邑, 雖不得一倂停止, 其中尤甚陽德·孟山·寧遠·德川四邑, 及之次价川·成川·三登·江東·順川·隱山·慈山七邑巡操, 姑爲停止, 以爲專意救荒之地云。依狀請施行, 何如? 上曰, 巡操, 依帥臣狀請擧行, 而亦依道臣狀請, 抄其稍實邑爲之事, 分付,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忠淸監司徐宗伋狀啓也。本道失稔之故, 未捧舊還停捧事, 狀請, 而今則歲換, 封倉已久, 停捧與否, 無所可論, 置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京畿監司李命坤狀啓也。楊根移邑凡需, 東西取辦, 今方始役, 而本郡, 上年被災特甚, 方春民事, 萬分切急, 稍待年豐擧行之意, 狀請, 而移邑物力, 聞已劃給, 而道臣如是狀請, 此事誠爲難處矣。上曰, 右相之意, 何如? 應洙曰, 移邑便否, 臣未能詳知, 而歉歲民弊, 誠如狀辭, 以時屈擧贏之意。至於狀請, 則似難防塞, 而旣始之役, 旋命停止, 非但顚倒, 今春若停役, 前者劃給之財力, 易致消融, 停止之後, 更爲始役, 亦未易, 此實可悶矣。上曰, 諸臣之意, 何如? 尙星曰, 道臣旣以時屈擧贏之意, 狀請, 則朝家之督令擧行者, 亦涉如何? 臣意則惟觀移邑便否, 果是不得已之事, 則雖値荒歲, 古人有興役救荒者, 旣始之役, 不可遽停, 若或仍舊無妨, 則仍令停止, 似合事宜矣。上曰, 道臣更爲摘奸, 觀其便否, 而移邑一款, 若是不緊, 則仍爲停止, 其所劃給之物力, 還補賑資,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此乃江原監司趙載浩狀啓也。本道上年年事, 未免失稔, 尤甚四邑, 方今設賑, 其他之次邑, 民間切急之狀, 無甚異同。此時行操, 實有軍民貽弊之端, 而詰戎之政, 關係至重, 朝令, 申飭之下, 不可停止。淮陽·金城·楊口·狼川四邑, 則入於尤甚, 依乙丑年例停操, 其餘春川·鐵原·平康·伊川·安峽·金化等六邑, 入於之次, 依昨秋例, 分送敎鍊官, 與各該邑守令, 眼同逐邑行操, 三鎭都試, 依前例擧行事, 狀請, 依此擧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宰臣乃舊道臣, 先爲陳達, 可也。尙星曰, 本道昨年穡事, 又復荐饑, 旣行秋操, 決不可復行春操, 而道內戎政之抛棄, 誠爲可慮。新監司亦於交龜時, 以此酬酢矣, 今此狀請者, 出於參量事勢之意, 一依道臣狀請, 不可不許施。上曰, 竝依道臣狀請, 使之施行, 可也。出擧條 應洙曰, 城津僉使, 旣陞防禦使, 僉使南益齡, 又爲擇差下送, 使之設置凡百矣, 今者移拜慶尙左水使, 而以城津僉使之久未出代, 夫馬至今留滯。不但遠地夫馬, 累千里往迎, 其弊不貲, 南益齡赴任未幾, 卽爲移差城津事, 極爲可慮, 實非當初擇送之意。城津僉使南益齡, 姑爲仍任, 慶尙左水使更爲差出事, 分付西銓, 何如? 上曰, 右相所達, 誠甚得宜, 依爲之。出擧條 應洙曰, 趙觀彬之撕捱, 非泛然引嫌, 決不忍强迫, 其情勢, 苟不如此, 則日昨提學變通時, 臣等亦豈不請罪, 而此係倫理, 有難以此爲罪, 領相箚中, 所謂分義情理, 互爲輕重之說, 誠是矣。孝理之下, 此等事, 宜蒙恕諒, 不可爲罪, 旣已特寢其命, 則所帶守禦使之任, 事當依例請仍, 而將任體重, 以草記請仍, 似涉如何, 敢此仰稟矣。上曰, 胥命分義, 誠然, 其所引嫌, 斟酌而知之, 旣寢其命, 則仍任, 可也。應洙曰, 政院旣捧遞差傳旨, 則職名似當一倂遞免, 故今日備局座目, 亦爲拔去矣。上曰, 兼帶倂令仍任, 可也。應洙曰, 守禦使旣仍任, 則星州牧使, 亦當仍任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抄出榻敎 錫五曰, 臣待罪太僕, 敢此仰達。每年各邑分養上來馬六百四匹及濟州貢馬三百六十匹, 合近千匹內, 三軍門軍兵所給馬, 本寺邊立馬及各項出役馬除出後, 其中故失雜頉, 亦至數多, 以其餘馬, 欲分於各邑分養, 則其數不足爲三百餘匹, 而近年來, 各牧場所養雌馬數多, 雄馬甚少, 每年分養時責出, 極其苟簡。濟州元貢外, 式年則山屯馬二百匹, 捉出留養, 翌年上來者, 乃戊申年間豐陵府院君, 所稟達定式者也, 當此分養苟簡之日, 山屯馬二百匹內, 今明年分半驅來, 則各邑牽軍之弊, 自然除減, 在本寺分給軍兵, 分養各邑之道, 亦涉優裕, 而事甚便順, 以此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此後定式施行, 可也。出擧條 錫五曰, 都政過時, 兩銓撕捱太甚, 而至於亞銓, 亦無變動之意, 各別申飭, 何如? 上曰, 以中批事, 撕捱至此乎? 應洙曰, 尹鳳五疏如此矣。上曰, 可謂大挾雜矣。仍敎曰, 兵判有動靜乎? 錫五曰, 其亦引嫌, 甚矣。上曰, 何事? 應洙曰, 以向者金硡之疏, 有權勢等語, 而撕捱云矣。上曰, 金硡之言, 何足掛齒乎? 當申飭矣。上復曰, 丁喜愼疏語, 雖未能詳知, 而語云聞一而勉三, 自勉處, 當自勉, 而設倉事, 何爲則好云之說耶? 應洙曰, 此非經綸事, 只尾及之矣。上曰, 無經綸而爲國事乎? 旣以入倉爲好, 而更云慢藏, 其意不可知矣, 承旨讀之。翼輔讀之, 上曰, 此鄕人耶? 錫五曰, 丁道復之一家也。上曰, 年多乎? 錫五曰, 雖未知其年歲之幾何, 而鬚髮盡白矣。上曰, 疑者闕之, 不必消詳也。仍命承旨, 書批答云云。應洙曰, 再明日, 卽次對日次也。今後則依例取稟乎? 上曰, 依爲之。聖應曰, 臣以軍門事, 有所仰達者。連歲荐歉, 每以災減代煩請, 極涉惶悚, 而今年砲保, 入於災減者, 至於一百九十餘同之多, 夏等衣資甚不足, 誠爲悶慮, 敢此仰達。下詢大臣而處之, 何如? 上曰, 左相之意, 何如? 錫五曰, 出而相考後, 可以爲之, 倉卒, 何可爲之乎? 上曰, 令廟堂, 從長善處, 可也。抄出擧條  上曰, 前原伯進前。尙星進伏, 上曰, 嶺東, 何如? 尙星曰, 上上年, 年事凶歉, 本道被災尤甚, 而以朝家善處之故, 僅免大段捐瘠, 上年稍勝於上上年矣。上曰, 何邑最甚乎? 尙星曰, 淮陽·金城·楊口·狼川其四邑尤甚, 火田亦失稔, 以此之故, 多有離散, 之次邑稍勝, 而民力已竭於公私債還償, 與尤甚邑, 無甚異同, 然而朝家無慮念之深矣。其中抄鰥寡孤獨而賑之, 其餘給還穀救活, 則庶無捐瘠之患矣。上曰, 民心形勢, 如何? 尙星曰, 民心勝於他道, 自前臣習知其嶺東民心, 猶有躋公堂稱兕觥之厚矣, 今則比前不無澆薄, 此無他, 貧賤害之, 然不至於兩南之詐薄矣。關東, 民多爲流散, 而其後詳聞, 則非盡關東之民, 他處之民, 聞其處之好而入去, 耕食火田後, 觀勢出來云, 其外別無他事矣。上持政事望筒, 下詢曰, 金養浩·李思述·崔尙馨, 此三望, 何如? 聖任曰, 李思ÿ述, 卽李思觀之從弟也。上曰, 金養浩, 精乎? 聖任曰, 精矣。上曰, 永興, 難治之邑耶? 錫五曰, 然矣。上曰, 尹彬, 何如? 錫五曰, 爲人從容矣。上曰, 鄭匡濟, 善於爲治矣。弘濟, 勝乎? 應洙曰, 兄弟俱以吏治, 有聲績矣。上曰, 文川, 何如邑? 韓宗濟·韓濟依俙相雜矣。全命肇, 此松都人, 予知之矣。其爲人, 極其從容, 而不得伉厲矣。韓宗濟, 左相以爲如何? 錫五曰, 曾無經歷管下之事, 未能詳知矣。應洙曰, 文川, 別無難治之事矣。上曰, 金城縣令李存中, 誰耶? 錫五曰, 故相臣李濡之孫, 爲進士壯元, 極佳矣。上曰, 不下於徐宗璧乎? 應洙曰, 李存中, 非下於徐宗璧者矣。上曰, 李時沆, 誰耶? 錫五曰, 戊申間, 爲兼春秋矣。上曰, 知其貌則可想, 而無由憶其人矣。諸臣皆曰, 鏡城, 物衆地大, 難治矣。上曰, 韓濟, 質野矣。若平常之邑, 則予欲試之, 而鏡城則不知其人, 而輕付之如何, 當下敎矣。上仍敎曰, 禮判與吏判, 同時陞資, 而其時, 予亦有鄭羽良剛方正直, 金若魯勤國奉公之語矣。仍命承旨, 書傳旨曰, 禮曹判書鄭羽良, 判義禁除授。出榻敎  又命書傳敎曰, 鏡城判官, 更以曾經侍從人中擇擬。出榻敎  上曰, 禮判則一番撕捱, 亦未爲不可耶? 錫五曰, 其前以被罪爲限, 昨日卽出行公, 而其人品, 素不聽人勸, 此後, 未知其將如何。上曰, 臣旣守分, 在上者, 使伸廉隅, 亦君使臣以禮之道也。以文任伸之, 可乎? 人人而如此, 則都監事, 難矣。昨日診筵, 工判不入來矣。禮判, 遞吏判後, 初職乎? 翼輔曰, 然矣。上曰, 金城縣令, 給馬乎? 應洙曰, 雖不給馬, 催促則渠自下去矣。上曰, 金城縣令, 除兩司署經, 不多日內下送。出榻敎  守禦使趙觀彬仍任, 星州前牧使鄭觀河仍任。出榻敎  大臣·備堂, 先爲退出, 上曰, 儒臣, 見破陣樂出處乎? 光會曰, 唐太宗爲秦王時, 破劉武周作, 此曲使百二十八人, 被銀甲執戟而舞之也, 名曰神功破陣樂, 貞觀七年, 改以七德舞, 蓋取左傳武有七德之義也。上曰, 然乎? 光會曰, 臺臣疏陳, 雖略, 大體則好矣。近來山林讀書之士, 不爲無人, 名實已著者外, 經明行修之人, 別爲抄選, 時時出入經筵, 則有勝於科墨出身, 必有所裨益矣。上曰, 入抄選, 則自入經筵官耶? 翼輔曰, 未通淸之前, 雖入抄選, 不得入於經筵矣。上曰, 大臣入侍後, 當下詢而處之。諸臣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