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019책 (탈초본 55책) 영조 23년 8월 2일 경신 29/29 기사 1747년  乾隆(淸/高宗) 12년

○ 丁卯八月初二日初更, 上御歡慶殿。儒臣入侍時, 右承旨金尙迪, 副校理魚錫胤, 修撰金尙喆, 假注書黃處浩, 記事官鄭恒齡·沈鑧, 以次進伏。上命錫胤, 讀資治通鑑自貞元八年, 至心甚重之。尙喆, 讀自韋皐遣大將, 至終篇。上曰, 陸贄, 是時必已老矣。錫胤曰, 不老矣。十九及第, 死時年不滿五十矣。上曰, 之事業, 勝於寇萊公矣。尙喆曰, 老泉之言曰, 陸贄, 智於子房而文則過, 辯如賈誼而術不疎。錫胤曰, 之言曰, 旣不廢法, 又不廢人, 人君所當體念矣。錫胤又曰, 不能言, 而秉筆則能書。盧杞雖藍面巧辯捷給, 苟非則哲之明, 鮮不以彼爲賢, 以此爲愚矣。上曰, 不能言, 故奏記多耶? 今始新聞矣。錫胤曰, 實王佐才也。上曰, 漢高能用乎? 錫胤曰, 必用作相矣。上曰, 吾不信也。如者, 漢之昭烈·宋之太祖, 能用之矣。德宗亦不可謂不用矣, 而用而不致三代之治, 則豈曰用乎? 上又曰, 惜哉, 李泌, 不薦而薦杜參也。錫胤起伏曰, 日昨趙載德處分, 臣有區區所懷敢達。人君用罰, 貴乎得中。而載德罪則不過違牌, 而罰則施以竄謫之次之律, 處分終似過差。且聞其老父篤老且病, 情理可矜, 孝理之下, 似宜參酌矣。上曰, 趙載德旣不行公於玉堂, 又復撕捱於耳目, 故有此處分矣。儒臣所達過差之言, 是矣。旣知其過, 則儒臣亦有耳目之責, 何可不從乎? 門黜則還寢, 可也。出擧條 尙迪曰, 趙載德之父, 不能眼視。載德左右扶護, 故親舊以瞽相譏之矣。尙喆曰, 載德嘗言其父, 以復錄故終不行公。渠亦復錄, 不敢與其父, 出處異同云矣。上覽秋曹文案曰, 許僩已死, 而以其妻無狀之故, 見拔於代數則殘忍矣。或者以許涵, 不能使其後母防閑爲尤。昔唐中宗, 不能禁武后, 魯桓公不能禁莊姜, 許涵亦將奈何? 尙迪曰, 許涵旣定人倫之後, 以行己蠢劣罷養, 則實關後弊矣。錫胤曰, 雖母事醜女, 旣有前母, 醜女則離移, 使母其前母, 而以其前母父母爲外祖父母, 則處分, 似好矣。上曰, 設使許涵, 爲醜女所生之子。而許家欲潔門宗, 請其罷養, 則予當不許之矣。錫胤曰, 親生子則聖人不得容其法矣。上曰, 向年人家, 有與許僩家所遭之變相類者, 而予不明言之矣。尙迪曰, 設令醜女生許涵, 則不可爲奉祀, 以此請於朝廷, 則豈可不許乎? 以近事言之, 李眞淳之子, 娶維賢女生子, 其子不得奉祀, 後娶所生子奉祀矣。錫胤曰, 幸而後娶生子矣。若不生子, 則豈以所生之不潔而廢承祀乎? 上曰, 儒臣之言, 經常矣。上曰, 頃日, 以唐制花冠事, 言趙明鼎矣。承旨先言。尙迪曰, 髢髮之弊有甚文段。文段, 或有不着者, 而髢則貴賤所同者矣。錫胤曰, 弊甚於文段, 一家三四女髢髮之價, 中人一家産。且其制, 貴賤上下無別矣。尙喆曰, 貴賤難別, 誠如上番之言, 禁之宜矣。而制度則卒乍間難定, 宜博訪矣。上曰, 文章貴賤, 挈肘誠難矣。豐原以爲, 倡妓則戴頭爲宜云矣。錫胤曰, 不然, 去髢則同宜矣。上曰, 髢甚不潔, 而婦女不知其怪, 豈不知不潔, 急於用, 故不以爲不潔矣。尙喆曰, 尼山尹家, 以花冠成婚禮矣。錫胤曰, 兪命弘家, 有花冠矣。上曰, 以慕古之心, 必欲行之而實難, 甚於去文段。今番軟巾之制, 誠好矣。尙迪曰, 軟巾之制始創, 故猶不盡美, 漸次益好矣。上覽吏曹善賑守令回啓曰, 善山府使閔百男, 則請加資。朔寧郡守KC04077, 旌義縣監洪彦奭, 請相當職除授。善山大邑, 旌義彈丸小邑。奔走血誠, 無一民不濟云者, 分數雖過, 洪彦奭之一石, 可當閔百男之百石。法不可先於閔百男等, 閔百男加資過矣。以承旨書旨曰, 噫, 王者, 以一國之民爲民, 道臣以一道之民爲民, 守令以一邑之民爲民, 王者之濟一國之民, 卽當然之事, 道臣濟一道之民, 卽當然之事, 守令濟一邑之民, 卽當然之事也。其不然, 皆不能也。故昔鄒聖, 問齊王, 王皆對之。至於問四境之不治, 則王顧左右而言他, 非鄒聖, 何能善形容於七篇之中乎? 每覽于此, 自不覺歉然而瞿然。以此推之, 自上王者, 下至守令, 其所以濟民者, 皆當然之事也。然, 雖是當然之事, 齊威王卽墨, 齊國大治, 其無勸懲, 何以勵世若此也? 故自古畢賑後, 有分等施賞之事, 而然賞宜先於卑微, 亦宜先於遐遠。今番吏曹畢賑後回啓三張中, 旌義縣監洪彦奭, 以彈丸小島一小令, 能濟一縣之民, 何問賑穀之多少? 其人微, 其縣遠, 賞宜先也。而反下於嶺南雄府, 莫知曉也。凡畢賑後施賞, 必以賑恤民口爲重。而朔寧郡守KC04077, 善山府使閔百男, 其飢民之數, 無甚異同, 而自備之穀, 多少懸殊。其於分賑, 計口以給, 何若是懸殊參差? 而此則雖不査賑民之數, 無甚異同, 則或加資或準職, 有何所據乎? 其涉因循, 當該堂上, 從重推考。旌義縣監洪彦奭, 旣右下敎, 顧恤海島。昔年仰聞, 宜有特賞之典, 加資。善山府使閔百男, 朔寧郡守KC04077, 善治善賑, 爲一道之最, 宜加褒尙, 璽書熟馬賜給。高陽郡守洪鑑輔, 善治善賑, 其雖嘉尙。而道臣狀聞中, 萬餘口蘇活之說, 不過泛稱, 自備穀數, 不及朔寧, 則宜有差等施以陞敍之典事, 分付。又書旨曰, 文兼擇差, 曾有下敎。而此亦令久解弛, 今日政三望, 首望則不過曾侍從者, 而其下俱莫知其擇。此等之事, 四年之間, 又爲解弛, 宜有申飭。銓曹堂上, 從重推考, 旣不點下, 後日政, 其令更爲備擬。上命尙迪曰, 內醫玄載鼎, 見擬於同知望, 故姑命置之。而載鼎之待畿邑作窠差送之意, 曾下敎矣。雖大臣記室, 猶卽施行。況有傳敎, 且以待窠卽爲擧行之意, 亦已稟達, 則焉敢不卽擧行乎? 東銓不欲擧行, 而使西銓檢擬, 則予當推考警責。而今此西銓之擬同知, 若由於初有傳敎, 而吏·兵曹, 皆奉承傳之故。則姑非督過於東銓者, 故不以傳敎下敎。以此下敎, 使東銓知悉, 可也。諸臣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