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029책 (탈초본 56책) 영조 24년 5월 10일 계사 19/20 기사 1748년  乾隆(淸/高宗) 13년

○ 戊辰五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興政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在魯, 左議政趙顯命, 禮曹判書李周鎭, 行司直金聖應, 兵曹參判李日躋, 左副承旨宋昌明, 應敎趙明鼎, 假注書柳思欽, 記事官李重彬·呂榮祖, 事變假注書李宜哲, 諸臣進伏訖。領議政金在魯起伏曰, 雨餘風日不和, 聖體若何? 上曰, 一樣矣。在魯起伏曰, 大妃殿氣候何如? 上曰, 差勝矣。在魯起伏曰, 王世子氣候何如? 上曰, 好過矣。左議政趙顯命曰, 湯劑連爲進御乎? 上曰, 連服矣, 數三日內停止矣。痰之往來無常, 自數日前臍上有凝結如鳥卵者, 此必流痰之凝留者也。顯命曰, 久未入診, 明日率諸御醫入診, 何如? 上曰, 此痰之流注, 元來如此, 或有而無, 或無而有, 當觀勢診之矣。顯命曰, 未入診前, 爲先召見醫官, 何如? 上曰, 召見醫官, 何益之有乎? 在魯曰, 凝結處, 雖非大段, 卽爲問醫用藥宜矣。上曰, 此症專是氣也。氣上則凝結, 氣下則消減矣。卿有所患矣, 近得快愈乎? 在魯曰, 尙未快愈, 而一向引入, 有所未安。卽今又有陵奉審之事, 故强疾入來矣。上曰, 今此獻陵奉審, 大臣進去耶? 在魯曰, 他餘執頉處, 則禮官進去, 而陵上及石物奉審, 則大臣進去矣。上曰, 此奉審, 禮判先爲進去, 可也。魂遊石一隅低陷云, 修改之時, 若盡撤下磚石, 則似爲重大矣。在魯曰, 上敎當矣。以私家言之, 五六月則墳上近處, 石物有俗忌, 不得動搖矣。差待七八月, 更爲奉審後修改,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而水剌間頹圮云, 此則不可不急時修改矣。李周鎭曰, 魂遊石修改, 誠爲重大, 依大臣所達爲之, 而水剌間曲墻面土, 當卽修改, 小臣今方下直出去矣。上曰, 明日出去好矣。在魯曰, 臣近聞校書校理呂光世之言, 則渠前後差祭各陵, 最多見其饌品及陳設, 有異於五禮儀者多。五禮儀, 則忌辰祭, 行於文昭殿, 而今則無文昭殿, 故雖行於山陵, 祭品似當一從五禮儀, 而五禮儀忌辰祭, 湯六器·餠六器, 今則變爲湯二器, 麪一器, 餠九器, 至載於續五禮儀。且五禮儀, 則只於山陵告由告安祭, 有飯羹, 四時俗節之祭, 無飯羹而今則四時俗節, 有飯無羹, 以麪代羹用之。其他亦多有違於五禮儀圖式云, 殊可訝也。未知中間, 自朝家或有變通之事耶? 抑偶一謬誤, 因循習謬而然耶? 宜令禮官, 詳考流來謄錄, 如果習謬, 則宜令釐正矣。上曰, 呂光世之能致察於此等事, 誠不偶然矣。忌辰祭則行之已久, 雖有若干差異, 一依續五禮儀行之爲可, 四時俗節告由等祭, 一依圖式行之也。在魯曰, 臣又聞呂光世之言, 各陵只有守僕輩所持陳設圖及笏記, 而或書於葉張而磨破, 或有以諺文略記者。祭官只憑守僕之言, 雖有訛誤, 莫之釐正。至於外山川·農蠶壇·城隍·厲祭等, 無主守之官者, 則只憑太常守僕之言, 尤爲鹵莽。今若以各陵祭及各外祀圖式祭儀, 作爲一冊, 分授於各陵及太常守僕處, 常時講習, 臨時按行則似好云, 其言亦誠然矣。太常則臣方兼提擧, 當令本寺官, 頻頻試講, 以此分付禮曹, 使之成送,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周鎭曰, 若刊印以給, 則似爲着實矣。上曰, 依爲之而就議於領相, 以成冊子, 可也。出擧條  上曰, 山陵四時俗祭, 同載於親享之下。圖式, 無親享攝行異同之事, 而今則不同, 無飯而有飯, 先告事由祭告安祭, 亦違圖式, 有飯而無羹云, 一從五禮儀圖式, 釐正。忌辰祭, 雖有文昭殿舊圖式, 行於山陵後, 其禮異焉。今載續五禮儀, 一從續五禮儀圖式擧行事, 分付禮曹太常。出榻敎  上曰, 倭國追送人蔘, 今已入去耶? 在魯曰, 已踰水宗云矣。顯命曰, 去三十日發船云, 似已入去矣。上曰, 今番則南北使臣皆大敗矣。顯命曰, 火燒之後, 旋卽追送, 彼必以爲望外矣。周鎭曰, 非徒爲彼之望外, 必謂我國有紀綱矣。上曰, 然矣。無事追及於使臣未到之前則好矣。顯命曰, 火燒之狀, 倭人已爲目覩, 而必通於關伯[關白]矣。追送之蔘, 非我人持去也。成文書授倭人而追送, 則發船後追及遲速·欠縮與否, 非我國所知也。上曰, 此則不然矣。彼旣知火燒而我又追送, 則追及於使臣未到之前, 充其禮單而備言其火燒追送之意, 則其在交隣以信之道, 尤亦有信矣。顯命曰, 上敎好矣。上曰, 副使衣服, 何以爲之耶? 在魯曰, 與追送之蔘偕送云矣。在魯曰, 此乃慶尙監司南泰良狀啓也。以爲本道倭供魚物之流害海民, 最爲酷毒。蓋海民生業, 全在於出入採鰒捉魚, 而京外誅求多門, 徵斂無藝。至於倭供, 則雖得巨魚, 無所用之, 必人人合錢, 輸納萊府, 而其價累倍。故一經分定, 破産逃移, 冤苦之氣, 足以上干天和。巡過時見其蝸屋鬼形, 驚心慘目, 問其由則皆言昨今年差倭, 大出原定之外, 別定無限, 逐月納錢, 實無生活之望云。臣旣目覩而不思變通, 則此豈奉承聖化之道哉? 每年八送使外, 別差倭·漂人倭, 相續不絶, 皆責海邑, 而留館頭倭三名日禮物, 則一從時留數贈給, 通計一年恒定別定之磨鍊分定, 無慮數十次。雖以常定物價論之, 各種魚價之錢, 至爲三千餘兩, 而價米上下, 不過爲三百餘石, 計折價不足者二千餘兩, 以此白徵於浦村窮民, 甚至於通融海陸, 逐戶收錢, 景色慘然。大抵宴享物種, 一自以錢代捧之後, 專爲萊府監色罔利之資錢, 則中間花消, 宴享草草辦備, 徒結海民無限之怨, 重失遠人接待之禮。至於日供魚物, 例以本價米入給, 而直與宴享魚物混同分定, 收錢海民, 納米倭館, 白地厚利, 徒歸萊人之囊橐, 尤極駭異。臣方計度變通之際, 府使閔百祥, 直以一魚代七升米, 依恒式入給, 永爲定式事報來, 而此外宴享禮物之分定, 必須盡罷然後, 方可永除巨害。故今方別設一庫於萊府, 名以巡營庫, 一年恒定禮物宴享魚價之以儲置米劃給者, 竝計駄價, 都劃釜倉後, 定送營監色。前期一年受出凡百物種, 預備於興産之時, 而待差倭出來上下船宴需禮物, 一從謄錄, 計給萊府。別差倭漂倭, 則隨其出來, 先以宿儲, 推移需用, 計劃價米, 以充先用之代, 則分定之弊, 自可永革, 而第朝所劃之米, 太半不足於所備之價, 故多方拮据, 鳩聚錢財, 出付該庫, 使之從取剩添補需用, 而儲置米之出入, 臣營有難擅便。戊辰條, 端午百中禮物·己巳條三名日禮物·己巳條宴享等價米, 合四百三十三石零, 駄價米三十一石零, 今年爲始, 預先劃送, 此後永爲定式事, 請令廟堂稟處。海民此弊孔酷, 不可不一番釐正, 而今此區畫, 誠甚得宜, 若能永遵善行, 則豈不幸乎? 依狀請許施,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顯命曰, 此事甚便, 所當許施, 而前頭若有加年預下之弊, 則不可不嚴防矣。在魯曰, 此後若有加年預下之弊, 則道臣·府使, 論以重罪事, 亦爲定式,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在魯曰, 都政, 新除守令, 尙未署經, 下直無期, 事甚極憫, 分付政院, 催促擧行, 何如? 上曰, 在外臺臣, 一竝遞差, 政官牌招開政。出榻敎 在魯曰, 進香使臣, 今月內使之擇日發行矣, 聞其擇日, 則六月十七日云, 似爲太遠矣。上曰, 然矣。在魯曰, 臣問其擇日之太遠, 則三使臣答言, 凡使臣擇日之規, 先見上命, 次看三使臣之命而擇日。故今月之內, 無純吉之日, 退擇於六月云。臣又言每年節使之擇日, 不過一旬之間, 而擇之則一月之內, 豈無可擇之日乎云矣。今番使行, 異於他時, 今月內擇日發行事, 催促, 何如? 顯命曰, 以晦初間擇發無妨矣。上曰, 以彼人倍道往來觀之, 則我使之急送可矣。明鼎曰, 彼之山陵, 定於八月云, 而今此皇后之喪, 皇帝過哀, 群臣中, 若不痛哭, 則罪之云矣。上曰, 然則尤爲急送, 可也。必於今月內, 更爲擇日, 速卽發行事, 分付, 宜矣。出榻敎 在魯曰, 所送祭物, 三使臣, 必爲請對稟定, 而臣今有所達者矣。祭物中, 生梨極爲難處矣。此時生梨, 廛人則未知藏置之如何, 而買來後經宿, 則腐傷無餘, 況萬里之行, 其所腐爛, 勢所必矣。以蓮實代送, 卽今乾柿, 外雖粉白, 內多生蟲, 以柏子胡桃中代送, 何如? 上曰, 生梨若精裹持去, 則豈至腐傷乎? 顯命曰, 禮曹宜有稟處之事矣。在魯曰, 不問禮曹而其腐傷必矣。上曰, 然則從便爲之, 可也。上曰, 彼中亦有蓮實·柏子·胡桃耶? 顯命曰, 有之矣。上曰, 彼中何果最好耶? 明鼎曰, 彼中之果, 以土軟之故, 皆無味而其中柚柑之味, 酸甘且香, 爽口射鼻, 極爲好果矣。上曰, 與濟州之唐柚子同耶? 明鼎曰, 貌樣則相似, 而味勝於唐柚子矣。上曰, 唐柚子無乃柚柑之移種耶? 顯命曰, 或不無其然, 而似聞柚柑之種, 移種我地, 則及其成實, 如撑子樣云, 名雖似而種則各異矣。在魯曰, 新榜未分館, 至於連三榜五十人之多, 故累度申飭, 使之擧行, 而槐院官員, 或有以京人而下鄕者, 或有以鄕人而未上來者, 無以備員擧行云, 在外人一倂拿處, 以爲斯速擧行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在魯曰, 翰圈亦尙不擧行, 催促斯速擧行之意, 何如? 上曰, 吾國將無翰林矣。鄭恒齡之失硯, 非渠罪, 申飭入來, 備員擧行, 可也。仍呼書傳敎曰, 左右史閱月不備, 李德海還付史局, 鄭恒齡敍用。翰圈命下之後, 尙不擧行, 其涉寒心, 在外翰林竝拿處, 其令卽爲擧行。出榻敎  上曰, 備局堂上事, 左相旣已陳箚引咎, 而予亦責躬下敎矣。今日使之日次者, 有意而又如是不進, 豈不寒心乎? 在魯曰, 今日出令之後, 單子中懸進者, 六七人矣。懸進之中, 又多不進, 竝與其他不進人員而更爲推考警責, 何如? 上曰, 予覽左相疏之後, 經宿而推考者, 蓋有意焉。今日則意謂必多進參而又如此, 國事無可言者矣。顯命曰, 臣仰瞻天顔, 龍髥皤皤, 而猶且勤勞, 爲臣者, 未衰老之前, 圖報國恩, 不過奔走筋力, 而如是怠忽, 臣實爲之慨咄也。上曰, 百隷怠官, 專由於紀綱之解弛, 相箚其欲重勘, 而爲先重推, 非特爲位著, 其亦三令禮使之意, 而其批責躬, 今雖齋日, 特命次對, 意蓋深矣。則堇備三員, 事之寒心, 莫此爲甚, 不可尋常處之, 公故老病應頉外, 竝下義禁府推考。出榻敎  上曰, 直爲拿處, 事涉重難, 故下義禁府推考者, 此予禮使之至意, 而諸臣必以予爲得用新出文字云矣。下禁府推考者, 乃昔年下敎之事, 而非近來所用之律也。今番勅使勸留之時, 兩勅自相語曰, 龍髥皓白之君, 如是勤懇, 不可不聽云。彼雖尊我之言, 而予聞來不覺自愧矣。彼人則猶以予爲老, 而我國之人, 不以予爲老, 甚怪矣, 卿亦聞之耶? 顯命曰, 臣往館所聞於譯輩矣。日躋曰, 此亶出尊敬之意也。上曰, 戶判事, 何如? 顯命曰, 臣方欲請罪而未及矣。戶判來待之命, 有異牌招, 而累度催督之下, 終不承膺, 不但分義惶悚, 雖非軍門事, 將兵之臣, 事體尤不當如是, 似當有拿處之罰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金若魯兄弟, 曾經翰林耶? 在魯曰, 若魯則翰薦而敗薦, 尙魯曾經矣。上曰, 往者所遭, 開釋無餘, 幾番飭勵, 無動意。噫, 竭心事君已幾年, 凡人雖於敵, 其若知己, 以此報之, 況知遇於君? 而以一時遭讒, 望望然去, 以潔身爲上策, 不思報效之道, 此何分義? 其中以儐使往來, 復命屬耳, 旋爲尋鄕, 亦涉過矣。行司直金若魯·金尙魯, 竝爲先從重推考, 有下敎事, 其令卽爲上來。出榻敎 顯命曰, 尙魯不可推考而止, 請拿處, 若魯受恩如何? 而堅臥不起, 亦不可例推而止, 各別飭勵, 何如? 上曰, 傳敎中爲先推考, 爲先二字有意矣。若此而不動, 則當有次第之事, 姑置好矣。上曰, 李箕鎭在京乎? 在魯曰, 在京矣。李箕鎭敦諭事, 臣欲仰達而未及矣。上曰, 予然故, 俄者聞其在京, 當申飭敦諭矣。上曰, 八金旣已酌處, 則匿名投書之人, 猶在不捕捉之中, 而頃者重推之下, 尙無皂白, 王者處分, 豈先嚴而後忽? 左右捕將拿處, 從事官, 竝決棍汰去。出榻敎  上曰, 捕將誰爲兼察乎? 聖應曰, 捕將則異於軍門, 無兼察之人矣。顯命曰, 李義豐, 以捕將纔已拿處, 而俄又擬入平安兵使望矣。仍爲遞差, 其捕將之代, 差出, 何如? 上曰, 注書出去, 捕將前望單子·承旨前望單子, 入之。出榻敎  上曰, 新除授右邊捕將元弼揆, 牌招傳授命召, 仍令兼察左邊。出榻敎  上曰, 禁營都提調摠察事, 分付郞廳, 御營廳令訓將兼察, 摠戎廳令守禦使兼察。出榻敎  上曰, 江界人上言, 何如? 在魯曰, 此輩以此事累呈備局, 留連圖囑, 而臣嚴斥不許, 則今又至煩上聞, 誠痛駭矣。顯命曰, 已見之, 極爲無狀矣。渠輩以爲銀脈甚大, 可以取利, 欲爲開店, 而金若魯爲平監時, 牢塞之矣。今聞渠輩, 多載銀貨而入都, 處處行賂, 必欲開店, 其習誠極可駭。令攸司各別嚴治, 何如? 上曰, 上言爻周, 上言人, 令攸司, 各別嚴治, 可也。出擧條 在魯曰, 都監把摠, 長番於重地各處, 其爲役之勞苦, 無與爲比, 此實擧世之所共知, 而都監則與兩營有異, 元無把摠自辟之邑窠, 且俱是曾經三品有履歷之武弁。故每都目, 兩銓遷轉, 旣載於續大典, 前後都提調大將, 陳達申飭, 非止一二, 而銓曹全不擧行。雖以今番都政言之, 一無所擧擬, 兩銓堂上, 竝推考警責, 今後雖散政, 另爲收用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在魯曰, 故領相洪致中諡狀, 頃因本家之推去, 未得同爲議諡, 其後諡狀來到已久, 而玉堂無東壁, 尙今遷就, 他家諡狀, 亦多積滯矣。今則東璧[壁]已出, 斯速擧行之意, 另加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在魯曰, 前江界府使金濰, 以信使禮單蔘之過期不送, 至被削職之罰矣。聞纔身故云, 宜有給牒之道, 故敢達。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在魯曰, 臣聞古鍾閣建立事, 有所下敎, 甚盛德事也。上曰, 覽其廟號及端廟復位及御製御筆, 尙今不知而露置路傍者, 心有懍然, 故使之建一間閣覆之矣。予覽其鍾文, 則於崇佛事, 直書御諱而承旨代押矣。今則雖使承旨代押, 承旨決不爲之矣。昔在太宗朝, 有金佛自中朝出來, 而使之拜佛。太宗曰, 予惟知拜皇使, 而不知拜佛爲敎云矣。在魯〈曰〉, 臣似聞南大門內, 又有古鍾云矣。上曰, 然耶? 使部官往審, 而若有鍾刻之文字, 則謄入, 可也。聖應曰, 北一營及西營, 年久頹圮, 故欲令該監修補, 而有九營繕停止之命, 不敢擧行矣。昨見入直哨官所報, 則頹圮益甚, 所見亦極危急, 若當雨水, 則必至頹壓之境, 軍兵未免露處, 請令斯速修改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上曰, 續五禮儀齋戒條, 永禧殿享禮上俗祭, 誤書中祀, 嶺營所上印本中, 中祀以俗祭洗補以入板本中, 亦爲一體改補之意, 分付本道, 出榻敎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