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059책 (탈초본 58책) 영조 26년 8월 4일 갑술 18/19 기사 1750년  乾隆(淸/高宗) 15년

○ 庚午八月初四日巳時, 上御時敏堂靈城君·守禦使·均役廳堂上引見入侍時, 左承旨南泰溫, 假注書洪亮漢, 記注官呂榮祖, 記事官鄭彦郁, 靈城君朴文秀, 守禦使李宗城, 吏曹判書金尙魯, 行副護軍洪啓禧, 以次進伏。上曰, 崔台衡, 何爲先出耶? 泰溫曰, 有親病, 故先呈後出去矣。文秀奉進正例魚鱗曰, 請賜覽。東宮侍坐。上曰, 卿積勞如此, 故使元良侍坐者, 欲使知之也。上披覽二冊子曰, 當使元良守之矣。文秀曰, 此冊子啓下, 然後可以奉行。上曰, 元良所講經書, 春坊皆已刊出云, 予之曾講者何在? 元良講予所講之冊, 則豈不貴乎? 講目畢講後, 宋鑑始可繼講, 而此亦已刋云, 甚迂遠矣。宣廟朝畢講綱目, 予則偶然重講矣。元良畢講綱目, 則將老矣。元良近覽通鑑纂要, 此則誰所達, 而刊出者也? 文秀曰, 殿下曾講冊子, 無一餘存, 而宋鑑則無草記刊出矣。上曰, 怪異矣。曾聞春坊年少之官分付甚嚴, 予欲使政院分付侍講院, 勿刊書冊矣。宗城曰, 不然。春坊廣刊, 元良博覽, 則豈不猗歟? 上曰, 不可不刊者, 草記刊出, 可也。文秀曰, 春坊書冊, 皆令外方刊上, 而自惠廳會減其價矣。上下詢弓角及燭正例事, 下敎曰, 正例所定者, 不復滲洩則幸矣。上曰, 此冊子將欲入梓乎? 文秀曰, 上下經用者, 每年不同, 不可永刊, 可以每年修整, 而大綱則不外乎此矣。上曰, 與洪憲輔同爲乎? 文秀曰, 修正後, 以示洪憲輔而書其名耳。魚鱗則團束貢人, 可以依此上下, 正例則百三十處酬應, 自二十七司爲之。今此參的, 必無緯繣之慮矣。上敎元良曰, 有朝鮮, 然後國可繼也。予不濟良民, 則將爲不善之君, 故幾次臨門臨殿, 乃行減疋之政。若無臨詢之擧, 深處九重, 予何知戶錢之不可行也? 度支正例, 裁減得宜, 允爲金石之典。若加經用, 則今之一疋, 將爲二三疋, 軍民怨咨, 國隨而亡矣。天命向背, 係人心從違, ·之亡, ·之興, 惟在順咈之間矣。予夙夜憂勤, 變通以遺汝, 汝宜深體。今番固多駭然者, 而聽若不聞者, 蓋出於黈纊之意在。人存而政擧, 不然則將復加徵, 以困良民, 無辜之民。雖欲籲冤於九重之邃嚴, 豈可得乎? 予之平生用力, 盡在於此。汝若不念予敎, 而孤負於他日, 則不可歸見予矣。夫禍亂必生於久安之餘者, 以其生長宴安, 忽於鴆毒故也。思之澟然, 繼體者可不念哉? 予雖性燥, 亦能轉回, 而汝則簡默太過, 諸臣皆將有齟齬之心, 予甚憫慮矣。且苟非靈城一心爲國, 則何能爲此? 安知無他日, 或引黨習, 小人讒毁靈城, 竝與正例魚鱗, 而有付丙之慮也? 予當書諸卷首, 以防此弊。上親書於正例曰, 所重旣定, 況他乎? 一依此例, 遵凡各司來報。其時判度支, 考正例擧行。其若違正例官員, 入啓重勘, 下吏自本曹, 施以徒年之律。闕內諸司及外各司, 定外或草記或筵白者, 大官外, 下金吾推考, 施以制書有違之律。親書於魚鱗曰, 是乃爲貢人也。幾月苦心, 專在於此, 永久遵行, 保有實效。上曰, 予無他能, 而知民之弊莫如我, 汝當遵守而勿爲撓改也。上曰, 守禦使前伏。頃日慕華館參現時, 暫見而不復接矣。卿今老矣, 予且白首。今者引見, 非但欲見卿, 欲使卿見元良, 故使元良侍坐, 使卿入侍矣。宗城曰, 臣有狗馬之賤疾, 不能行步, 故宮賓之命, 松留之除, 俱不得承膺。旣命將任之後, 卽欲趨謝, 而實無拜跪祗肅之望, 遲回至此, 臣罪萬死。謝命之後, 豈無瞻天之願, 而無路登筵, 臣心耿耿。不意今有入侍之命, 獲近耿光, 又得瞻望小朝, 愚衷自激, 下懷難達矣。上曰, 彼臣老矣, 復難出入講筵矣。卿見守禦廳節目乎? 宗城曰, 臣以大臣命意出草, 屢次往復矣。尙魯曰, 此節目, 守禦使出草, 議于大臣而爲之。凡省減之際, 自當者每欲裕於己用, 而守禦廳之所省減, 猶有過於臣等之所料者多, 其心誠貴矣。上曰, 南漢用幾印耶? 宗城曰, 臣來聞禮曹新鑄南漢留守印, 自本廳給價矣。軍事則當用守禦使印, 民事則當用南漢留守印矣。上曰, 良役變通, 何如? 宗城曰, 臣雖病伏田畝, 而亦嘗經意於國事矣。臣之先臣嘗言, 良役無善變之策。臣意以戶布之不行爲緊務, 故頃日陳書時, 惟冀開廣聖心, 而卽爲轉回矣。今番減疋, 足以感動上天, 信孚豚魚矣。至於魚鹽, 不待人言而斷自宸衷, 出給均役廳, 此實卓然之德也。然今雖減疋, 而若不思鎭長之道, 則他日將有欺民之慮。臣不知均役廳之所經度者果如何, 而來年減布之代, 雖有經紀, 來年以後, 則亦何以充補乎? 卽今三公, 果有如故相臣金堉者乎? 平日無講究之策, 而猝然變更於數月之內, 此豈可爲金科玉條乎? 聞其節目, 無異聚沙。臣意則宜益加講磨, 得人而任之, 毫無後弊然後, 可以頒布, 以取信於民。御覽後勿頒八路, 更加縝密消商, 以爲可久之策, 然後頒布焉。文秀曰, 賜覽後, 不無闊狹之道矣。尙魯曰, 卽頒八路而後, 依重臣所達, 議于大臣而爲之, 可也。上曰, 節目不頒, 則二疋復出矣。當初意思, 入於戶錢, 而臨門臨殿, 偶然而善成, 此擧豈可持疑? 宗城曰, 守禦廳·京衙門, 今旣永罷, 本營許多錢穀, 將撤移於南漢矣。南漢倉舍不足, 前守禦使閔應洙·趙觀彬, 多所營作, 而軍餉尙多露積, 今不可不廣設倉舍, 而材木辦貿於山邑, 則輸運之際, 爲弊甚多。南漢城中樹木可堪作材者甚多, 擇伐以用無妨, 容待數十年, 則可以依舊長養矣。上曰, 因其勢而利導之, 先擇作倉舍基址, 仍伐其他樹木, 以爲材, 可也。京營速爲撤去南漢, 可也。若置之, 則日後恐生仍舊之議矣。宗城曰, 南漢經歷, 今將差出, 尹志泰·KC02603二人中, 臣欲自辟, 以此分付銓曹, 何如? 尙魯曰, 弘錄當前, KC02603, 不可外除, 許以尹志泰爲經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上曰, 卿欲速往耶? 宗城曰, 臣欲一參小朝次對後, 陛辭矣。明日次對, 聞已頉稟, 而今日瞻望元良, 臣當速往矣。上曰, 南漢事, 專恃於卿, 數日後卽往, 可也。文秀曰, 臣多見沿海邊曾經守令者而問之, 則皆曰漁鹽時有利不利云。隨處審察, 然後可以周知。以臣一人而遍往諸道, 則非但動費五六朔, 且有虛實相蒙之慮, 故臣議于大臣, 大臣以爲, 若得都事之榦才者則甚好, 而都事任輕, 得人亦難矣。今有數人之可以同事者, 金尙迪爲人多知, KC02539當官盡職, 亦甚周密, 皆可堪作事。海西·京畿則委於金尙迪, 湖西·湖南則委於KC02539, 而臣自嶺東爲始, 至於嶺南審察則甚好, 大臣之議皆如是矣。上曰, 得其人矣。金尙迪如卿矣。文秀曰, 先遣御史, 諭以爲海民除弊之意, 然後臣等下去, 似好矣。上曰, 輕稅, 可也。仍命承旨書之。泰溫承命書傳曰, 漁鹽均稅事重, 而通貫均役廳, 若前下敎, 不可稽滯。一人若兼諸道, 必有窘速之歎矣。今聞大臣之言, 正合余意。參判金尙迪, 參議KC02539, 與靈城君朴文秀, 令備局, 分差啓下, 竝稱均役使則與均稅廳, 名意相符, 以此擧行事, 分付。出榻敎  上曰, 大臣今日何不入來耶? 文秀曰, 頃日二將臣, 未及導達其意, 上敎至嚴, 故惶恐不入矣, 保事初無經意之事矣。上命承旨書之。泰溫承命書傳曰, 今日大臣命招不進, 心甚訝之。今聞以頃日下敎撕捱云, 誠是意外。兩大將筵奏時, 或不無辭不達意事, 予亦不能親聽大臣酬酢, 故慨然下敎矣。旣知其元無是事, 則於大臣, 予意釋然, 大臣更無撕捱之端, 而設或果若此, 一箚承批足矣, 再違命召, 若是撕捱, 誠意外誠意外, 明日元良次對, 其將頉稟云, 亦過矣。待朝, 三公·均稅諸堂, 先爲入侍, 仍行元良次對事, 史官傳諭。出榻敎 文秀·宗城先退出。傳曰, 當初大同設立之節目, 明日大臣入侍時, 持入。出榻敎  傳曰, 今者均稅, 專爲海民痼弊。噫, 海民亦吾民也, 而方在嗷嗷之中, 豈忍恝視? 均稅使今將下去, 咨, 道臣·帥臣與守令, 深體此意, 恪勤同寅, 拯濟海民, 若有慢忽, 其宜重勅。以此令備局, 分付諸道。出榻敎 文秀曰, 濟州榧子板, 每年二十立定數上納, 而國家所用, 則一年內不過一二立, 其餘十七八立, 則逐年蓄積, 實無所用。且聞此木之大者, 因此非但將盡, 陸運之際, 以大同儲置米給刷價, 故其費亦不少。此後則以七八立爲預備足矣, 其餘永減, 以此分付濟牧, 何如? 上曰, 減半。出榻敎 尙魯進尙衣院單子。上乙覽後, 親加點竄曰, 點下者, 年年依前擧行, 其餘或有貿易之事, 年年稟貿。此單子置之, 會計案修整以入。上親書于單尾。上曰, 均役廳節目已成否? 啓禧曰, 節目及別單已淨寫, 而大臣當進之矣。尙魯曰, 大臣欲陳箚而進之矣。上曰, 是進箋意也。今日翰林召試, 予以本朝均役廳進節目, 請永久遵行, 俾有實惠, 箋爲題矣。仍問頃日筵稟者外, 財穀有所加得者否? 啓禧曰, 錢木無加減, 米穀又錄湖南檢營米及北關賑餘米也。上曰, 所湊合者, 皆不完固矣。尙魯·啓禧對曰, 然矣。啓禧起伏奏曰, 臣昨年秋登對時, 以良役不可不變通之意, 反覆陳達, 而其時臣於戶結無適莫, 只請救弊, 殿下不以爲不可使之詢問後狀請。臣到營後廣謀博詢, 晝思夜度, 請行結布, 伏承更詢狀聞之命, 又爲詢問陳請。其後聞朝廷行戶錢, 此是素嘗講究, 而知其有弊者, 故又以狀啓爭之, 且以書議於大臣, 以爲戶錢則不可行, 結布有異議。無已則依肅廟初年裁減經費, 特行減疋之政爲宜云矣。未幾伏聞殿下再次臨門, 遂決減布之政, 非結非戶, 而可除生民塗炭之急, 實爲損上益下之政。窮民無不踴躍懽忭, 而臣心與有榮幸。臣還朝後, 卽赴都監, 殫誠竭力, 冀有實效, 而終不免零碎湊合, 若一事緯繣, 則必至瓦解, 或遇水旱凶歉, 則又將若之何哉? 此若不能究竟, 而害又及於民, 則臣等任事者, 將在欺君誤國之科, 朝廷亦爲欺負小民之歸。大臣亦以此爲慮, 欲以釐正免稅, 勸耕陳田等項, 爲前頭預備之道。臣竊以爲, 天下之財, 只有此數, 此贏則彼詘, 此乘則彼除, 旣行減疋之政, 則是減其入也。必須減其出, 然後可以相當, 東搜西括, 以爲充數之計者, 終是成不得之事也。故臣以減軍門·省冗官·竝郡縣爲第一急務。臣於頃日, 以罷禁營一事累次陳達, 大臣以爲, 軍制甚重, 遽請革罷爲未安云, 故臣不敢得陳, 而省冗官·竝郡縣, 尙不能無望, 請勿以爲利之小, 而不爲也。如掌隷院·司畜署·平市署內贍寺·巡廳之屬, 最宜亟罷也。上曰, 宰臣於事流通, 不爲固執, 予甚嘉之。禁營事, 屢次陳達, 而今改前見, 論事當如此矣。卿還朝後, 卽爲仕進, 都監詳究其利害, 甚貴矣。啓禧曰, 臣曾見備局坐起, 不過霎時開坐, 題數張所志, 閑談而罷, 未見其有益於民國矣。今者殿下爲小民, 有此變通之擧。大臣卿宰, 逐日會坐, 盡日商度者, 無非民事國事, 卽此可見, 其大有益於國家矣。然臣竊恐此事, 草草了當之後, 則朝廷之恬憘, 又復如前, 必不能隨事隨處, 救偏補弊, 使之卒有成效。臣於國計關防, 政令施措, 見如此者多矣。若於此事如此, 則終恐惠澤之閼而不行也。倘殿下別下特敎, 揭之備局, 如太祖高皇帝之垂訓刻石, 則似不無所益矣。上曰, 聖祖之訓, 亦被魏忠賢撞碎, 有何益也? 啓禧曰, 卽今均役廳之所不足者, 爲十餘萬兩, 裁減某物, 然後可以充補。凡係省冗者, 勿以爲小而不爲也。積小成大, 可以彌縫矣。上曰, 有志者事竟成, 若假我數年, 則可成矣。尙魯曰, 損上益下之政, 可謂前古之所罕有, 行之長久則尤可善矣。尙魯·啓禧退出。泰溫曰, 試官收券, 來待于閤外矣。上曰, 注書出去, 入侍科次事, 分付。臣亮漢承命出分付。右承旨成範錫, 弘文提學元景夏, 知春秋申晩·金尙星, 同春秋洪鳳漢, 對讀官校理KC02603·金陽澤, 持試券入侍。泰溫退出。上曰, 崔台衡陳試耶? 景夏曰, 入場不製, 與見屈同矣。又曰, 先稟後欲科次矣。上曰, 稟達。景夏曰, 此是進題, 而以請規製入, 違格矣。上曰, 庚戌年李山培榜下, 亦有請規云矣。景夏曰, 其時臣亦參合考, 而不爲請規矣。上曰, 仍考之。KC02603, 讀二丈, 陽澤讀二丈。景夏曰, 又有稟定事矣。一人外, 無可取者矣。上曰, 取二人, 何如? 景夏曰, 欲取二人, 則苟艱矣。考訖, 進入格試券。上親拆曰, 朴正源也。朴正源誰也? 景夏曰, 朴師漢之子, 金昌協之外孫也。曰, 非時雨水, 連日不止, 將秀之穀, 受傷必多。祈晴祭欲啓請, 而中止矣。上曰, 姑觀之。曰, 連有日次問安事, 藥院提擧不備矣。上曰, 予欲下敎矣。産室廳, 似當非久直宿矣。曰, 産前則輪直, 産後則竝直, 而本院與産室廳頗遠, 移直於別軍直房, 何如? 槐院亦頗間, 此外無他可合處矣。上曰, 以承文院爲之。提調醫官直宿, 更待下敎。上曰, 承旨書之。範錫承命書傳曰, 産室廳直宿, 不知何日將爲, 心雖愴焉, 其在事體, 三提調不可不備員。都提調有闕代, 後日政備擬。出榻敎 尙星曰, 年分乃國家之重事, 而朝家之差送敬差官者, 法意固好, 然近來便作文具, 而亦無實效, 癸亥以後, 則不爲差遣矣。今年各道農形, 雖或有山峽被災處, 統而論之, 則畿內·三南, 可謂無前大熟。此等之歲, 豈有災名之可論者乎? 然而初不付種·川浦覆, 則係是每年應有者, 而川浦則乃永頉之災, 尤不可不十分査實, 而臣意則比摠之法, 最爲民國兩便之道。參量農形優劣, 而許令比準於年摠, 則勿論某樣給災, 道臣自可以推移彌綸。如是比摠之後, 則雖或有中外狀奏之請災者, 一切嚴防, 然後朝令可行。臣以此意, 亦爲相議於大臣,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敬差之名, 初出於爲民之意, 而今則便作文具, 依所達勿爲差遣, 而比摠之法果好矣, 依爲之。出擧條 尙星曰, 臣待罪本曹者, 不過屬耳。凡於曹中事, 姑無經意者, 而目下外監一事, 最爲切悶, 故敢達矣。曾前外監主人, 公私負債之數, 殆過屢萬, 渠輩無以支保, 故外監已爲革罷, 而此事最難善變, 雖欲新募設契, 而或慮舊債之侵及, 新契皆不願入。外監一款, 則必得其變通之道, 然後可以筵稟擧行, 而卽今國用木物, 無他責出之處。若係萬萬不得已者, 則自本曹, 給價貿用於外都庫主人, 而此非可繼可久之道, 誠爲萬萬可悶。凡係營繕等役之限秋停止者, 論報紛然, 無以責應。其中永禧殿祭器庫, 則事體至重, 方欲某條經紀, 以爲待晴營建之地, 而至於不緊修改者, 則外監未復設之前, 萬無擧行之勢。日前訓將所奏慕華館·訓鍊院修改事, 雖有成命, 而事勢如此, 故敢達矣。上曰, 永禧殿祭器庫, 則不可不修建, 而其他營繕, 則依所達擧行。慕華館·訓鍊院, 則訓將有所陳白, 故雖已允下, 而置之, 可也。出擧條  上曰, 金堉大同節目, 纖悉可見云。明日入侍, 持入, 可也。景夏曰, 節目持入時, 貢物加出數, 亦當同進賜覽, 爲宜矣。範錫曰, 領監事入侍, 則召試被選人, 陳達付職, 而領監事不入, 何以爲之? 上曰, 書之。傳曰, 左右司不備, 召試被選人·翰林違牌人敍用, 令該曹口傳付職, 仍卽牌招察任。又傳曰, 宗廟提調, 急急口傳備擬以入。竝出榻敎 KC02603曰, 臣有所懷, 敢達矣。增之當初安置, 極爲寬典, 而又復放恣。守臣狀聞之後, 朝家尙無處分, 海外之民, 豈知國有法乎? 宜命加罪。上曰, 濟牧過矣, 元良非矣。陽澤曰, 臣於頃日次對, 亦同達是事矣。增當初荷聖上寬大之典, 貸死而置之海島, 在渠之道, 自處可也, 而放恣無忌, 至於如此。守臣之狀, 雖論之罪狀, 而是實增之罪也。臣亦見濟牧, 其爲人非浮薄, 而與人務勝者也。上曰, 予以元良爲非矣。不知其父之意, 故予責之矣。稟于大朝四字, 每每書下乎? KC02603曰, 守臣之狀, 實非過矣。陽澤曰, 非渠之不善處罪, 則狀辭決不至如是矣。上曰, 本官若不薄其接待, 豈有此等事耶? 敎元良曰, 初以不從下答, 則豈有縷縷之達耶? 諸臣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