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戌九月初十日辰時, 王世子坐時敏堂。大臣·備局堂上引接入對時, 領議政李天輔, 左參贊趙榮國, 右參贊洪鳳漢, 刑曹判書李鼎輔, 行司直李成中, 行司直韓翼謩, 同副承旨權抗, 副修撰洪梓, 假注書元仁孫, 事變假注書金德元, 記事官李海重, 記事官鄭光漢進伏訖。天輔曰, 近日耳痛, 若何? 答曰, 少愈矣。天輔曰, 大殿氣候, 若何? 答曰, 一樣矣。天輔曰, 大王大妃殿氣候, 若何? 答曰, 一樣矣。天輔曰, 中宮殿氣候, 若何? 答曰, 一樣矣。天輔曰, 司直閔堦上書, 臣雖未見之, 而今年誕日, 應行典例, 亦未得行。老病如閔堦者亦上書, 群情之抑鬱, 於此可知矣。臣等誠意淺薄, 不得准請, 邸下情禮, 亦未伸, 無非臣等之罪矣。答曰, 今年亦未爲之, 批答亦言之, 而抑鬱之懷, 更何言乎? 天輔曰, 今年動駕, 出於孝思, 而日寒如此, 憂慮甚多矣。答曰, 日寒如此, 憂慮不少矣。天輔曰, 眩氣非一時症候, 非湯劑, 不可得力。諸醫以爲, 前者進服橘半枳朮丸, 更爲進服, 則可以責效云。後日入診, 當仰稟大朝後, 更爲製入矣。答曰, 唯。天輔曰, 此則咸鏡監司金漢喆狀達也。枚擧禮曹關, 以爲各邑所在華人子孫及向化人等姓字, 多有雜姓之混入, 有難區別。而各邑, 㤼於該曹論責, 發牌鞭督, 一境騷擾, 多有疊徵身布者, 恐非朝家軫念之德意。徵布之令, 姑爲停寢, 更令各邑, 詳査其族派姓貫, 修案上送後擧行事, 爲請矣。狀辭誠然, 依所請施行。而各邑或故爲延拖, 不卽修報, 則有非明査覈實之本意。各別嚴飭, 其中慢忽不善擧行者, 從重論罪之意, 分付,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榮國曰, 壬辰倭亂, 至於十年之久。其時漢人之隨提督出來者, 有落留我邦者, 且毛文龍軍, 有流入者, 此謂華人向化人, 則乃是野人魯哈, 亦感後, 盡爲率入建州。而未及率去, 亦有落留我邦者, 至今六鎭空虛之地, 多有野人所居形地矣。天輔曰, 重臣所達, 頗詳悉, 而臣奏達未畢辭之前, 徑先噍說, 極爲未安。左參贊趙榮國推考,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天輔曰, 近來虎患特甚, 故頃以捉虎者, 分等賞格之意仰達, 而知委諸道矣。連見畿伯伏聞, 則捉虎相續, 可謂有效。而聞各邑不善擧行, 逐虎軍不爲定給, 故雖有砲手善放者, 無由捉得云。此後則逐虎軍優數定給之意, 更爲嚴飭,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天輔曰, 諸道年分, 分等狀聞後, 各樣蠲恤之政, 係是朝家恩典, 諸道只當區別災實上聞, 以待處分。而近來則凡於徵捧停退等事, 或不無直爲的定分數, 有若循例應行之事, 一邊論報, 一邊擧行, 比比有之。道臣事體, 不當如此, 此後則各別嚴飭, 不待稟裁而徑先區處者, 一切禁斷, 何如? 榮國曰, 大臣所達, 好矣。近來道臣之定分數, 直請災減, 誠爲非矣。而若當災年, 則尤甚邑各樣貢賦之大體請減, 烏可一切防塞乎? 明白出擧條, 使之擧行, 似宜矣。天輔曰, 道臣一邊請減, 一邊分給, 故臣有所仰達。而重臣所達明白出擧條云者, 誠是矣。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天輔曰, 外方官屬, 多食還穀與官債, 及其徵捧則遍徵隣族, 其弊孔酷。小民輩, 終歲勤苦, 自己徭役, 猶不能支當, 而又有此別般侵督, 則其失業散亡, 勢所必至。究其弊源, 實由於各邑守令, 不能嚴束下吏, 當其分糶, 假作名目, 惟意受食。一戶所受, 比之村民, 或至數十倍。而至於官債, 則此輩中間料利, 用如己物, 竝與本錢, 盡數偸食, 徵納之時, 輒皆隱避, 畢竟流害, 及於隣族, 申飭諸道, 痛革此弊, 使小民支保,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榮國曰, 還穀事, 旣出言端, 故敢達矣。各邑官廩田結作夫後始捧, 故未捧矣。或有還穀貸用之事, 且當冬末, 還穀未及畢捧, 則又有出給還捧之弊, 事極無據, 一體嚴禁之意, 申飭諸道,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天輔曰, 備局副提調金致仁, 特令申飭之下, 終無變動, 分義道理, 極爲未安。從重推考, 令政院, 牌招察任,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天輔曰, 以次對之備堂數少, 大朝曾有申飭。而今日備堂進參者, 只是五人, 今日不參備堂, 在外公故應頉外, 竝從重推考,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榻敎 天輔曰, 兼弼善兪漢蕭, 無他情勢, 而屢違召令, 方在禁推, 似以春坊兼官, 卽玉堂所兼而然也。臣曾以趙曮事, 有所仰達, 館錄中人, 若皆如此, 則無行公者矣。其所引嫌, 極涉無義。今聞金吾議處, 已解職云, 特爲付過放送, 申飭行公,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鼎輔曰, 本曹, 乃是京外刑獄所關衙門也。諸道各邑囚推罪人, 則罪人名數, 刑訊次數, 逐朔修達, 達下本曹, 故本曹察其闕推, 推考警責。而開城府則罪人之栲訊, 與立訟決等, 每年四季朔修達。而至於江華·廣州府, 則全不擧行, 罪人之罪名, 決等之有無, 本曹以主管衙門, 非但無路憑據, 亦有乖於法意。此後則江華·廣州府, 一依開城例, 每年四季朔, 使之修達事, 永爲定式施行之意, 分付, 何如? 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翼謩曰, 臣方待罪金吾, 事關法典, 便是職掌, 故敢達矣。國穀糶糴之際, 奸弊兩端, 誠如大臣所達矣。近來紀綱解弛, 吏習濫滑, 準捧入庫之穀, 亦多虛留。雖以咸平事言之, 四五年之內, 邑倅遞易, 至於三四人, 而各人所當虛留, 俱不下四五千石, 寧有是理? 續大典, 有反庫不以實, 限年定配之律。咸平吏雖無狀, 四五官交遞時, 如果一一反閱, 則必無此弊。臣謂從今以後, 申飭法意, 各邑遞易時, 反庫不以實之差員, 如法勘罪然後, 庶可懲勵, 而無虛留之弊矣。令曰, 大臣之意, 何如? 天輔曰, 臣以咸平事, 欲爲陳達而未果矣。以本邑前後守令供辭觀之, 柳顯章則以無逋欠白脫, 而顯章遞歸, 不過四五年, 則其後虛留, 豈至萬餘石之多乎? 分付道臣, 更爲反庫嚴査, 狀聞處之, 而反庫差員之不以實者, 從今依法典勘律, 爲好矣。榮國曰, 今若更査, 則參考前後守令之供辭然後, 庶有憑覈之道矣。令金吾, 書送本道, 使之別定剛明官, 嚴査處之, 似宜矣。天輔曰, 重臣所達, 好矣。翼謩曰, 顯章作宰時, 臣爲道臣, 其時虛留, 幾至萬餘石。臣使顯章, 囚禁監色, 準數徵捧, 作奸八吏, 一一定配矣。趙德濬與顯章交承, 而供辭, 亦以爲顯章則無逋欠云。厥後四年, 遞易三邑宰, 交遞時差員, 果皆信實反閱, 設有虧欠, 豈至於此數乎? 近來奸吏, 盜用國穀, 無異私物。臣之所達, 非但指咸平一邑, 此後各邑, 如此虛留現發者, 不以實之反庫差員, 亦必依續典定配, 爲先以此意, 嚴飭諸道, 似宜, 故敢達矣。天輔曰, 宰臣所達誠是, 以此申飭諸道, 好矣。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梓曰, 本館書籍落卷塡補事, 曾因副提學臣趙明履陳達, 有依施之令。而其後明履與臣, 有往復之事, 待後日入對, 將更爲稟定擧行。而今筵明履不入對, 故敢達矣。落卷板本之在外方者, 則已發關各邑, 使之印送矣。其無板本者, 當自芸閣印出, 而活字開印有弊, 物力多而事功遲, 不若謄書補缺之爲簡便, 從前亦有此例。招致寫字官及能書書吏, 趁卽書塡, 恐合事宜, 敢請睿裁。令曰, 依爲之。出擧條 天輔曰, 活字印出, 事役浩大, 不如書塡之簡便。而外方之有板本者, 印出上送時, 自然多有弊端, 只落卷精印上送之意, 申飭諸道, 何如? 令曰, 依爲之。諸臣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