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118책 (탈초본 62책) 영조 31년 4월 18일 신유 32/33 기사 1755년  乾隆(淸/高宗) 20년

○ 乙亥四月十八日巳時, 上御崇文堂, 大臣·金吾堂上入侍時, 左議政金尙魯, 判義禁李益炡, 知義禁李成中, 同義禁趙明履·申晦, 右副承旨鄭光忠, 假注書申景濬, 記事官李興宗·權穎, 同爲入侍, 進伏訖。尙魯曰, 日來聖體, 若何? 三行刀割 尙魯曰, 莫重傳敎, 誤爲書出, 以致今日推鞫之差晩, 事雖出於聽瑩之致, 而以事體則未安矣。當該入侍承旨, 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鞫事旣至結末, 今日將盡爲酌處。尙魯曰, 罪人無多, 盡爲處分, 可也。上曰, 柱泰出於誰之招耶? 尙魯曰, 出於尙白之招。上曰, 昨見仁平, 形貌愁慘矣。十日不食云, 安得不如是? 尙魯曰, 渠旣與尙白有嫌, 其驚㤼必極矣。上曰, 許㻑不死, 則 東夏必自以爲冤矣。尙魯曰, 許㻑所犯至重, 不可以生。上曰, 許㻑之索劍, 何也? 若與之劍, 則果能伏劍而死乎? 尙魯曰, 此未可知也。上曰, 陽祚, 眞可杖斃者也。尙魯曰, 明祚, 亦甚奸毒。上曰, 明祚之奸毒, 似勝於陽祚, 決非純全人物也。尙魯曰, 昌翼。旣與光喆[光哲]連姻, 則渠必親與其姪, 往羅州矣。上曰, 其心可謂叵測。尙魯曰, 究其心術, 宜無所不爲。上曰, 匡師自比於蔡邕, 渠眞欲爲蔡邕乎? 尙魯曰, 匡師末乃願書國書, 以此求生, 誠可笑矣。上曰, 以初思之, 則亦甚陋矣, 尙魯曰, 柱泰, 臺臣旣已請訊, 不可不加刑。上曰, 然。命鄭光忠書傳敎曰, 今聞罪人金柱泰, 臺臣請訊云, 不可置一柱泰, 以代斗齡, 卽允臺請, 加刑取招後, 入侍以稟。書畢, 上曰, 卿等出去, 他罪人盡爲處置後入來。尙魯曰, 羅州掛書, 燒火,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大臣·金吾諸堂, 退出。上曰, 東宮入診後, 都承旨入侍, 景濬, 出來傳命。藥房提調李喆輔, 都承旨金善行, 醫官方泰輿·許錭, 同爲進伏。喆輔曰, 臣進奏于小朝曰, 昨因靈城之言, 大朝有此診察之命, 未審近來, 睿候若何? 如有不安之節, 願盡爲下敎, 則小朝曰, 頃以感氣, 少有不平, 今則已愈, 又無他症矣。五行刀割  上曰, 醫官進奏。泰輿曰, 小朝濕痰甚多, 故小有感氣, 則外寒內熱, 多用發散之劑, 必反有害, 且不可逐病進藥, 差觀症候, 更爲診察, 以定當進之劑, 似宜矣。曰, 臣診脈, 則脈道平常, 而大體小朝, 肥澤而調攝之節, 或有未愼而然也。上曰, 靈城之聞於外間者, 必有過焉, 而元良之 二行刀削  上命醫官退出。上曰, 大臣·金吾堂上·右副承旨, 入侍。出榻敎  上曰, 注書出去, 大臣·金吾堂上, 若已入來, 使之入侍。景濬, 出外傳命。上覽領議政李天輔疏曰, 領相方到何處耶? 善行曰, 到興仁門外云矣, 上命書傳敎曰, 此批答, 使偕來承旨傳諭。大臣·金吾堂上·右副承旨, 同爲進伏。上命書傳敎曰, 前御將趙東漸, 其令入侍。因命注書, 出去傳命。又命書傳敎曰, 板蕩識誠臣, 誠可謂前御將趙東漸, 兵使趙東晉也。東鼎, 不過亞將, 東夏未赴任, 而俱入其中, 而趙東漸, 則身爲將任, 趙東晉則方在閫任, 而超乎其中, 能免乎此, 恒日處身爲國之心, 因此昭然, 豈不爲寒歲松柏乎? 特示嘉奬之意, 以勵後之武弁。書畢, 上曰, 趙東漸·趙東晉, 其坐地高而不入於其中, 不亦貴乎? 尙魯曰, 趙東漸, 尙今待罪於闕外依幕云矣。上曰, 其亦善矣。 東夏目瞳纈亂, 有近於狂。喆輔曰, 東夏就拿之後, 都下之人, 皆曰 東夏, 曷不行刑乎? 以此觀之, 東夏之狂惡可知也。上曰, 東夏之失人心, 至於如是耶? 尙魯曰, 朴天遇, 已出於臺達, 此可以逆律論。成中曰, 天遇, 宜施逆律, 而但捕廳罪人, 異於鞫廳罪人, 施之逆律, 未知如何。曰, 捕廳罪人, 論以逆律, 古所未有, 臣與李成中, 有所相議矣。上曰, 天遇愚騃特甚, 何足施逆律乎? 尙魯曰, 無論鞫廳與捕廳, 而只以其罪論之, 宜矣。其罪旣犯於凶逆, 則可施以逆律, 何可鞫廳·捕廳之有分乎? 且不可以其愚騃而有所寬貸也。天遇, 斷可以逆律論。上命書傳敎曰, 朴天遇事, 允臺請, 以逆律擧行。書畢, 上曰, 諸罪人當盡酌處。因命傳敎曰, 罪人金柱泰, 尙白所告, 旣無緊着, 頃者以待結末之敎, 意亦有在, 而臺臣之請, 不可不收殺, 故特允加刑, 今日所供, 亦無異言, 特爲參酌, 鍾城府定配。罪人 李明祚, 親密光哲, 其雖無狀, 旣是希喆之妻男, 則與他有間, 三次刑訊, 亦無端緖, 參酌巨濟府定配。罪人李昌翼, 與光喆[光哲]結婚, 心雖叵測, 亦無他執捉, 參酌鏡城府定配, 竝當日押送。捕廳罪人金鳳壽, 令秋曹, 端川府定配。上曰, 李聖望事, 何也? 尙魯曰, 李聖望, 以給債賊事也。上曰, 鄭錫敎事, 何也? 尙魯曰, 之子囚於富平獄中, 而錫敎爲其倅, 不能檢察, 使之徑斃也。上命書傳敎曰, 雖因備局草記, 仍囚, 律無襯着, 不可不特處。李錫望[李聖望], 給債逆, 雖在事前, 身爲營將, 與逆之子親密, 不可不嚴懲, 機張縣遠配。鄭錫敎, 身爲守令, 莫重檢驗, 欺罔以報, 唐津縣定配。尙魯曰, 假都事朴致厚, 不能檢察罪人, 以致中路自縊, 而欺罔以爲自盡以死, 此不深懲, 必有後弊, 嚴刑一次後定配, 何如? 上曰, 此實曾無有之事, 不可尋常處之, 嚴刑一次後, 三水府定配。上曰, 注書出去, 草紙多爲入持, 前御將趙東漸, 若已來, 使之入侍。景濬, 出閤外, 則趙東漸尙未及來詣矣。持草紙以入。益炡曰, 全羅監營羅州, 獄囚積滯云, 今當鞫事結末之後, 亦宜使之盡爲處置, 敢此仰達。上命書傳敎曰, 鞫事旣畢, 湖南諸囚分輕重, 酌處者酌處, 直放者直放, 卽爲擧行後, 狀啓事, 令該府, 卽爲分付道臣, 他道, 若此者, 亦依此擧行事, 一體分付。書畢, 上曰, 湖南, 雖今日之內, 分付, 可也。尙魯曰, 賊諸姪, 以賊出繼之故, 當初不入於緣坐中, 至今偃息自在於京鄕之間, 纔因京兆堂上之隨所聞往復, 始乃發覺, 而令京兆査出矣。失刑之大, 莫過於此, 龍鏡弘濟, 及庶子同伊, 九鏡彭命, 堯鏡有濟·寅濟, 及庶子大再等六人, 竝令王府, 分排於耽羅三邑,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注書出去, 金虎門留門, 趙東漸若已入來, 使之入侍。上命書傳敎曰, 入侍體重, 而當該中官, 往來頻數, 又有不潔之臭, 從重推考。上曰, 靈城所奏, 是矣。常談, 每以乙丙爲憂, 今年所可戒惕者也。京外浮費, 一切禁除, 以爲守穀之道, 宜矣。尙魯曰, 儲穀之道, 誠爲今年急務, 各別申飭, 可也。上命書傳敎曰, 今年異於他年, 儲穀先務, 宜惜粒米, 各道公穀, 令備局郞廳, 抽栍摘奸, 若有犯手者, 勿論公私用, 施以擅用之律。予亦遣御史, 當爲廉問, 而不謹摘奸郞廳, 一體重繩, 以此分付京外, 浮費一切嚴禁。雨雖今幸, 來頭水旱, 豈可預料? 申飭堤堰司, 儲水等事, 亦爲嚴飭。尙魯曰, 堤堰堂上有闕之代, 以備堂韓翼謩, 差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尙魯曰, 行司直趙明履, 備局堂上還差, 關東句管堂上, 亦爲差下, 何如? 上曰, 備局堂上趙明履還差, 江原道句管堂上, 仍爲差下。出榻敎 尙魯曰, 推鞫之命不下, 而參鞫臺臣, 徑先歸家, 使莫重鞫坐, 未免差淹, 事體駭然。正言崔台衡, 罷職, 何如? 上曰, 正言崔台衡, 罷職。出榻敎 尙魯曰, 武科初試, 雖非遠道, 一體追捧事, 命下矣, 而畿內亦有不爲許赴者矣。更爲申飭, 何如? 上命書傳敎曰, 頃者因畿伯狀啓, 雖非遠道, 一體追捧事下敎, 今聞大臣所奏, 畿甸, 亦有不捧者云, 此豈同慶之道, 亦豈下敎之意哉? 一體許赴事, 分付。尙魯曰, 今番七陵碑石, 分排擇日, 次第豎建, 則豎建之月與入刻之月, 有所差違, 事勢之所不免, 恐不可以此追改已豎之碑, 而營建堂上, 旣陳書引罪, 則所重有在, 當初不能詳愼之失, 宜有責罰, 竝罷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 而已豎之碑, 今不可爲此移動, 勿改, 可也。出擧條 尙魯曰, 各處願堂·寺刹, 曾因朝令, 一倂罷革, 而其中成均館所(見)屬之多率寺, 初不擧報, 以致見漏, 其後因事發覺, 自廟堂卽令一體罷革矣。當初不報, 已是本館之責, 且太學之有屬寺名色, 尤涉不正。故頃因本館之報請復舊, 嚴題不許, 則國子長之居然筵奏, 强爲還屬者, 其在事體, 萬萬未妥。大司成徐成臣[徐命臣], 從重推考, 見屬寺刹, 依前罷革,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景濬, 出閤外聞之, 則趙東漸, 擔舁詣闕外, 而病重, 難以入侍矣, 以此入奏。上曰, 可憐也。命書傳敎曰, 前御將趙東漸, 雖擔詣闕中, 難以强疾入侍云, 其令退去, 令醫司, 藥物題給。因命注書, 出去傳命。益炡曰, 今乙亥, 與他年有異, 永興濬源殿, 禮堂旣已奉審, 則全州慶基殿, 禮堂, 亦爲一體奉審, 似合事宜, 故敢此仰陳矣。上曰, 所達誠是矣, 禮堂, 進往奉審, 可也。出擧條 益炡曰, 永興豎碑, 碑閣已成, 而府使李邦綏, 最有功勞, 且其餘人員, 宜有賞施之道, 此有前例, 敢爲仰達。上命書傳敎曰, 今番永興豎碑, 碑閣營建時, 監蕫府使李邦綏, 熟馬一匹面給, 道臣, 豹皮一領賜給, 差使員李廷KC02330, 兒馬一匹賜給, 畫員·寫字官, 京工匠等, 令該曹, 米布分等題給, 鄕將校·工匠等, 令本道, 分等施賞。又命書傳敎曰, 永興前面旣御筆, 後面書寫官趙明履, 依松都碑後面書寫官例, 加資, 陪進郞廳, 上弦弓一張賜給。喆輔曰, 毓常宮, 凡結, 依四宮例, 擧行事, 命下矣。所謂四宮例, 不過稅穀之稅船添載一事, 故卽已行關各邑, 而各道各邑, 稅穀裝發狀, 連續上來, 今年則勢未及添載, 何以爲之? 上曰, 其勢似然, 未及裝發邑, 則依傳敎擧行, 已裝發邑, 明年爲始, 擧行, 可也。出擧條 喆輔曰, 王孫宮進排, 自今日依下敎擧行矣。乳母·閣氏, 春秋兩等衣資, 亦當依定例上下, 而春等則已過, 秋等則未及, 何以爲之? 上曰, 自秋等爲始, 上下, 可也。出擧條 喆輔曰, 和柔翁主出閤時, 物目單子中, 糙米五十石, 以三十石改下, 而禮曹啓單子, 則依前以五十石啓下, 何以爲之? 上曰, 三十石擧行, 可也。出擧條 喆輔曰, 日前國子長, 以昨年本館所請錢木, 或貸下, 或劃送事, 陳達蒙允矣。卽今度支形勢, 十分苟簡, 日前以關西錢穀請得事, 就議大臣, 其渴悶如此, 各司所請, 決難許副, 勿施, 何如? 上曰, 卽今度支形勝[形勢], 誠如所陳, 勿施, 可也。出擧條 喆輔曰, 冬至使齎來獤皮四百令, 釐正節目後, 每年直下本曹, 而今番則下尙方, 依定式, 移送戶曹, 何如? 上曰, 予忘之矣, 移送戶曹, 可也。出擧條 喆輔曰, 鞫廳時, 假羅將差送, 實爲貢人難支之弊。頃年惠政橋, 駐輦詢瘼時, 特爲革罷, 其後又復因循, 故朴文秀, 爲戶判時, 又陳達革罷, 此後則更無侵責之弊矣。今番親鞫時, 因禁堂所達, 二十名更爲差送, 貢人等, 縷縷呼訴, 而今番則事勢誠難推移, 雖不得不責定, 而旣罷之後, 今又還寢, 事極不當, 貢人之弊, 亦不可不念, 此後則依前革罷, 何如? 上曰, 予欲下敎而未果矣。此後則永永革罷, 可也, 出擧條  諸臣, 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