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149책 (탈초본 64책) 영조 33년 10월 4일 계해 25/25 기사 1757년  乾隆(淸/高宗) 22년

○丁丑十月初四日午時, 上御居廬廳。左右相, 修撰洪景海, 備局文郞廳, 未下直守令同爲入侍時, 左議政金尙魯, 右議政申晩, 同副承旨南泰著, 副修撰洪景海, 備局文郞廳洪良漢·徐有良, 金海府使鄭純儉, 龍川府使卞至英, 利城縣監李德耉, 開寧縣監李憲鎭, 假注書尹勉憲, 記事官李鎭恒·李東泰以次進伏訖。上曰, 鄭純儉進前。純儉進伏, 上曰, 金海年事, 何如? 純儉對曰, 不至凶歉云矣。上曰, 爾以近侍而去, 着念爲之, 可也。純儉曰, 臣親承聖敎, 敢不竭力爲之乎? 上曰, 金海, 是大處乎? 金尙魯曰, 自失明智島之後, 邑況不如前矣。上命進李德耉曰, 年幾何? 德耉對曰, 六十四矣。上曰, 利城農形, 何如? 德耉對曰, 雖免凶歉, 亦不可謂豐登云矣。上曰, 下去之後, 欲何以爲治耶? 德耉對曰, 欲竭力於七事矣。上曰, 農桑盛之義, 何在? 德耉對曰, 欲勤於勸農矣。上曰, 汝爲利城田畯, 可也。爾年旣多, 盡心國事, 不亦可乎? 命進卞至英曰, 汝與卞至健, 爲誰? 至英對曰, 四寸也。上曰, 龍川農形, 何如? 至英對曰, 沿海, 故未免凶歉云矣。上曰, 不至於設賑云耶? 至英曰, 不至於設賑云矣。上曰, 前倅, 誰也? 至英對曰, 朴銑也。上曰, 昨日已諭於濟州牧使, 而爾下去之後, 令民有一日之飢, 是汝使予飢也。命進李憲鎭曰, 汝久爲戶曹郞矣, 吾欲試汝, 勿負也。命誦七事, 憲鎭誦對訖, 上曰, 農形, 何如? 憲鎭對曰, 稍豐云矣。上曰, 金陽澤之出補豐德, 有意存矣。流散之民, 可能還集乎? 金尙魯對曰, 豐德則可謂得倅矣。金陽澤, 必善爲之矣。上曰, 如洪景海丹陽, 然後可以內移矣。金尙魯曰, 觀其疏, 則其情亦慼矣, 此人地處, 異於他人矣。上曰, 此則然矣, 而出補適中其願矣。上曰, 淸安·安集, 趙重選其可能之乎? 洪景海之意, 何如? 景海對曰, 其能與否, 臣亦未能的知, 而弊邑, 終似不能堪當矣。上曰, 不可不更遣御史, 而何時下往, 則好耶? 金尙魯曰, 農作前下往, 好矣。上曰, 洪景海將過勞行役矣。金尙魯曰, 雖似賢勞, 聖意旣有, 在渠, 安敢言勞乎? 申晩曰, 洪景海下去後, ··安集之民, 更爲審察而來, 好矣。上曰, 甚好矣。如此然後, 可謂實政, 而·之民, 亦知朝廷之不忘矣。命書傳旨曰, ·兩邑, 頃者安集後, 聞其時御使所奏, 淸安之弊, 無異·, 而又問縣監, 二千餘戶, 存者千餘戶云, 旣聞之後, 視若尋常, 是豈王者一視之道? 果若所奏, 或安集或否, 博施濟衆, ·雖難, 本縣之民, 亦豈無徯我后之歎? 初意則曾經·安集人, 旣知其弊, 給儲置米, 其令下往安集矣, 大臣非其時之說, 亦是。修撰洪景海, 爲淸安安集御史, 預先往復道臣, 善爲區處, 歲飜後下往, 安集勸農, 而兼察縣監勤慢, 上來時, ·安集之民, 其能着根作農與否, 詳察以來。上曰, 濟州事, 朝廷宜有別樣軫念矣。予於白首暮年, 豈欲要譽於民乎? 昔年眷恤之意, 不敢暫忘, 今番陵役時, 亦見其至誠, 羅里舖[羅里浦], 又不可不遣御史摘奸矣。金尙魯曰, 民爲國之誠, 臣等亦不勝感歎, 聖心, 安得不然乎? 上命書傳旨曰, 昨已下敎, 而旣聞之後, 此心豈解? 副司果洪良漢爲督運御史, 下往湖南擧行, 兼察羅里舖[羅里浦]以來。此乃爲海島不得已之事也, 運穀時, 沿海之民, 亦爲顧視事, 分付。上曰, 御史若是奉親之人, 則似以越海爲難矣。金尙魯曰, 不必越海, 審察羅里舖[羅里浦], 好矣。洪良漢進伏曰, 臣旣親承聖敎, 軫恤島民之盛意, 丁寧懇惻, 臣敢不殫心竭力, 奉以周旋, 而運穀之際, 各邑守令, 或有慢於擧行者, 所運穀物, 或有不能精實者, 則亦當狀聞論罪乎? 上曰, 所奏是矣, 依爲之。以此意出擧條, 可也。出擧行條 金尙魯曰, 吏判事, 非矣。金吾待命, 則可矣, 而日前下敎之後, 豈可不入來乎? 事關紀綱, 故臣箚請拿推矣。上曰, 吏判事, 非矣, 卿之箚請, 得體矣。金尙魯曰, 翰圈召試, 雖不在於目下, 而昨旣命下之後, 弘文提學李鼎輔, 掃墳下直單之捧入, 殊涉未安。當該承旨, 從重推考。李鼎輔, 令政院催促上來,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行條  上命書傳旨曰, 命下之後, 其在事體, 不可遲滯, 令春秋館, 翰林被圈人, 申飭及期上來, 若過限, 新進小官怠慢之習, 不可以長, 拿推。又命書傳旨曰, 元孫輔養, 豈可一日曠焉? 前師傅南有容, 復授前任, 其令着意輔導, 敎傅相見處, 旣已定焉, 勿踰課程, 亦令敎誨。金尙魯曰, 南有容方有母, 而家事至貧, 菽水不繼, 同朝之所共愍也。日昨陳書乞郡, 得蒙許施, 以其情理, 則何可難之, 而元孫輔導之任, 自上前後下敎甚勤, 專責於此人, 今此特授前任, 尤可見聖意有在, 則此時此人, 有不可出外矣。其乞郡一事, 勿施。在前卿宰, 乞養而不許施, 則多有食物題給之例, 食物, 令該曹從厚題給, 何如? 上曰, 所達是矣, 依爲之。出擧行條  傳曰, 政事, 當日爲之。出榻敎  上曰, 大提學, 何以爲之耶? 朝鮮將無大提學矣。都堂會圈, 前例, 如何? 金尙魯曰, 曾有會圈之事, 而此乃三百年所無之事, 何可復爲之耶? 申晩曰, 舊圈, 只有尹鳳朝矣。上曰, 尹鳳朝, 何可起來乎? 金尙魯曰, 以之接續文衡命脈, 則好矣。上命書傳旨曰, 文衡, 曠已久矣。有此人然後, 方可薦望大提學, 前望單子入之。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