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182책 (탈초본 66책) 영조 36년 6월 17일 기해[기축] 12/13 기사 1760년  乾隆(淸/高宗) 25년

○ 庚辰六月十七日辰時, 上御熙政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尙魯, 右議政閔百祥, 行判中樞府事李益炡, 行戶曹判書洪鳳漢, 行議政府左參贊洪象漢, 兵曹判書李昌壽, 吏曹判書韓益謩, 行副司直金尙翼, 刑曹參判趙明鼎, 行副司直鄭汝稷, 守知訓鍊院事具善行, 行副司直鄭弘淳, 行副司直金善行, 行副司直金陽澤, 行副司直元仁孫, 副校理嚴璘, 左副承旨安𠍱, 假注書任觀周, 事變假注書黃樸, 記事官尹師國·李在簡以次進伏訖。金尙魯曰,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中宮殿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王世子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尙魯曰, 當此盛熱, 連日將事, 聖體必有損傷, 事過後, 尤爲愼攝。上曰, 予則歸後頹臥爲期, 不然亦異矣。尙魯曰, 連爲得雨, 聖心似可小弛矣。上曰, 我國之人, 心燥矣, 雖待雨之時, 雨注小過, 則輒曰, 支離, 此非矣。一陰一陽, 尙未快焉, 予實澟然, 彼蒼知之矣。尙魯曰, 水剌·寢睡, 向日承有厭食之症, 爲敎矣, 今則何如? 上曰, 不過數匙, 輒厭矣。尙魯曰, 茶飮與湯劑, 續續進御, 而聖心切勿過用, 伏望也。上曰, 世孫當暑不健, 悶矣。尙魯曰, 沖年當暑, 生病可慮, 勸課之道小弛, 似好矣。上曰, 然矣, 而今日世孫所講之冊, 欲議定矣。大臣及諭善, 次第以奏, 可也。洪象漢曰, 向日朴聖源問于臣, 故臣有所答矣。小學旣已畢講, 熟讀則似好, 史略, 不可不早講, 以一二行式間日兼讀, 爲好矣。金陽澤曰, 小學, 旣盡熟習, 大學則似早矣。史記, 姑未學, 故人物出處未詳知, 此誠可悶, 史記兼讀, 似急矣。金尙魯曰, 當此盛熱, 兼讀恐難矣。閔百祥曰, 帝王家講學工夫, 宜循次第, 次讀大學, 似好矣。洪鳳漢曰, 不讀史則爲何如君, 爲何如君, 未能知之, 此誠悶矣。史記兼讀, 似好矣。上曰, 講學, 宜循次第, 小學熟讀後, 大學勸講, 好矣。予亦晩學, 而大學論語爲次, 先讀史記, 予意則爲非矣。比若史爲用, 經爲體, 小學次第讀之然後, 節目詳然矣。閔百祥曰, 左翊善朴聖源之特命久任, 臣誠喜其得人, 而此人本來貧窘, 再典外邑, 依舊窮餓, 其淸操亦可貴矣。近聞寄食水供, 亦難繼給云, 臣意則厚給食物, 似好, 故敢達。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金尙魯曰, 頃以司僕官馬事, 有所仰達, 而纔始釐正, 作爲節目, 然此等事, 如非啓下, 則行之久遠, 有未可必, 淨書一通, 卽爲啓下, 以爲永久擧行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閔百祥曰, 臣於頃日先農壇受香時, 承旨傳祝文二度, 故臣循例祗受, 而及到壇所, 奉來位版, 只一位, 祭物亦一位, 心甚怪之, 問于太常, 則在前竝祭后稷氏, 而今番則位版, 奉往于雩壇親祭所云, 太常吏又示傳敎謄本, 而傳敎中先農壇, 今番則只行一位犧牲, 以全體用之事, 分付奉常寺矣。臣始知一位之祭, 明白無疑, 故祝文一度, 則還納香室, 旣爲洗濯, 而承旨則政院奉承傳敎, 頒布該寺, 而祝文則循例以二度傳之, 終有不察之失, 當該承旨, 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金尙魯曰, 此濟州前牧使許瑬狀本也。以爲, 島民種子, 專靠還上, 而其中豆太數小, 若値災年, 則每每請得, 今此移轉種太九百九石零, 會錄於本島常平倉, 糶糴取耗, 一以爲三邑種子之資, 一以除價藿徵送之弊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此則依狀請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金尙魯曰, 祈雨祭獻官, 若有遣重臣之特敎, 則以從一品·正二品通融塡差事, 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尙魯曰, 前參判徐志修, 有復差備堂之命矣。有司堂上, 亦爲還差,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尙魯曰, 移秧, 本來禁令至嚴, 而近來小民, 懶於農而貪於利, 爲其廣作, 逐歲增加, 今則遍滿諸道, 莫可盡禁, 而年年四五月之間, 輒値旱暵, 不得及期移種, 使許多田土陳棄, 以今年見之, 此弊不可不嚴禁矣。有水根有引水處外, 奉天高燥之地, 使之一倂乾播, 其中土性堅硬, 或山高水冷, 不合乾播處, 則作爲旱田, 隨起隨稅, 如査陳之例, 則自可無移秧愆期田土陳廢之患。自明年爲始, 各其守令一一親檢, 依此擧行事, 嚴飭分付於八道道臣, 兩道守臣, 何如? 上曰, 所奏誠是, 依爲之。尙魯曰, 此全羅右水使申光翼狀啓也。以爲, 梨津萬戶李命善, 謂以戰船改造儲置米之擅自那移, 多至二百十三石, 其所犯科, 不可容貸, 故爲先決棍罷黜, 而其罪狀, 請令廟堂稟處矣。戰船儲置, 乃是待變軍餉也, 事面嚴重, 尤有加於他儲置, 則該鎭萬戶之肆然擅用, 誠極可駭, 而此等事, 該廳在焉, 攸司存焉, 何可以一邊將應勘之罪, 至請廟堂稟處乎? 事甚未妥。帥臣從重推考, 當該萬戶罪狀, 令該廳稟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閔百祥曰, 臣有區區所懷, 敢達。有懷必陳, 臣之祖先傳來家法, 以臣之無似, 果被厚渥, 位至大僚, 常爲悚悶矣。向日太廟行祭時, 有口奏之擧, 太廟則異於眞殿, 皇壇則事體尤異, 口奏, 恐未得當矣。上曰, 所奏誠是矣。百祥曰, 前排之入於殿庭, 此乃列聖朝所未有之擧, 又有欠於貽燕之謨矣。上曰, 是矣, 當銘心焉。洪象漢曰, 向日疏決時, 以金煥之孫上言事, 陳達, 有問議大臣之命, 故就議於三公, 則左相以爲, 金煥事本末, 與光南君金益勳, 一般, 益勳伸冤之後, 不可異同云。領·右相今方入侍, 下詢處之, 何如? 金尙魯曰, 當初金煥廉察, 出於光南君金益勳之所指揮, 而居間敎誘, 雖不無罪過, 璽瑛之逆節昭著, 承款伏法, 乃是之功也, 朝家刑政, 當觀大體, 金益勳伸雪之後, 之獨未復官, 似未免斑駁矣。閔百祥曰, 臣曾聞故參贊金鎭商言, 則金煥之廉察璽瑛逆節, 蓋因光南君金益勳之所指使, 分明矣。己巳後金益勳被禍時, 亦同時被禍矣, 甲戌後金益勳伸雪時, 之獨爲見漏, 人多冤之, 而故相臣南九萬, 亦有稱冤之言云矣。上曰, 今聞予意亦如大臣之意, 特復官爵。上命書傳敎曰, 前縣令盧聖中以元良下答, 令該府拿問, 今已供辭云, 此則判義禁, 當稟於元良處之, 而其中饋遺侈汰四字, 此等末世, 果有是事, 與者受者, 不可不嚴懲, 果無是事, 於與於受, 不可置之黯黮之中。臺臣所聞, 其若風聞, 本事無可問, 若或眞問, 不可不嚴査。前持平李世孝處, 自政院問啓。上命書傳敎曰, 義城縣令金鍾正, 自經幄已知其人, 奚徒本縣? 此人此縣之後, 予自無憂, 而殿最之目, 稱以學士, 學士自學士, 守令自守令, 殿最嚴重, 則不可無飭。慶尙監司趙曮, 從重推考。上曰, 前參判徐志修備局有司堂上還差事。榻前下敎  上命書傳敎曰, 講書院草記, 命置而混下, 當該中官, 越捧一等。上命書傳敎曰, 宣傳官摘奸時, 捕捉潛釀人申益弘, 令該曹依法科法[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