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07책 (탈초본 67책) 영조 38년 6월 1일 임진 14/16 기사 1762년  乾隆(淸/高宗) 27년

○ 壬午六月初一日午時, 上御思賢閤。承旨持臺啓入侍, 同副承旨·秋曹三堂上追後入侍時, 右副承旨鄭光漢, 假注書具㢞, 記事官李致中·洪檢, 刑曹判書金尙翼, 參判沈鏽, 參議趙曮, 同副承旨尹東昇進伏訖。上命光漢讀奏三司合啓。上曰, 悖子亂臣四字, 可謂轉入深境矣。繼使讀奏金養心所啓。上命秋曹三堂曰, 方當初政, 先要平獄。獄囚中必有可結案·可杖配者, 須思審愼, 毋或放過也。卿等當此之時, 不可以循例治獄矣。卽今時囚幾何? 判·亞堂齊達曰, 合爲四十七人矣。上曰, 其罪名何也? 判堂曰, 御寶僞造·印信僞造, 及賊人·殺人等罪名矣。上曰, 人於捕廳之杖, 孰不承款乎? 予常於京外治盜之杖, 極爲慘然矣。況御寶僞造則罪及妻孥, 尤豈不矜惻乎? 卿等必留意細看, 可也。上曰, 判書則已老矣。參判則往事勿說, 非予所期於卿, 故有所警飭, 而知卿確矣, 必須勤勵也。沈鏽曰, 小臣以墓所堂上, 明將下直矣。上曰, 然乎? 曰, 都監節目中, 有除肅拜往來之語, 而聖敎縷縷至此, 臣或因事入來, 則當赴坐矣。上曰, 依爲之。答持平任瑎疏曰, 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往護焉。上曰, 上直承旨入侍。出榻敎  上曰, 他承旨入侍。出榻敎  上曰, 長番內官金德九下問之下, 昏孱特甚, 從重推考。出傳敎  答院曰, 勿煩。答三司合啓曰, 昨已諭。其勿更煩。答府曰, 不允。韓光肇事, 回駕之時偶見, 而心有爲駭者, 卽於道中, 欲諭泯默。今聞此啓, 噫, 一隅靑丘, 旣有北面其君之心, 今番頒敎, 何敢不參? 參以見聞, 其心一也。班行之所見何巧? 光肇不參頒敎, 亦何? 光肇事雖偶然, 可見乾道之昭昭。今因此啓, 復何默乎? 旣諭之後, 不可此律而止。大靜縣島配。答避嫌曰, 今下敎之事, 臺臣其何知矣, 而以本事言之, 復政頒敎不參, 律何止此? 不請則已, 其旣請也, 義理森嚴, 臣分截然, 不爲詳審, 大壞臺體。今於初政, 其何例批? 依啓。上曰, 禮曹判書 洪象漢削職, 前判書韓益謩罷職。出榻敎  上曰, 湖西畢賑啓本, 今己來到, 而其中三邑, 不無可尙。此乃職分內事, 亦非鬼運神輸, 不過廉其自奉, 爲民賑濟者。雖然比之貪吏, 不啻霄壤。今當復政, 賞不可過濫, 令該曹參量回啓, 回啓到後, 承旨持奏。出傳敎  上曰, 禮曹多有擧行之事, 判書有闕代, 前判書金陽澤除授, 牌招察任, 都監堂上原單子中付標。出傳敎  忠淸監司尹東暹狀啓, 韓山等官居李㐘同等渰死·燒死事。上曰, 一邑三名然後恤典, 卽是古例, 而今當復政, 昨日覽此狀。況一道之內, 老弱四人, 相繼虎囕, 聞極慘忍, 令本道特爲恤典擧行。出傳敎  忠淸監司狀啓, 保寧等官居幼學金光秀景道等爲虎囕死事。上曰, 噫, 復政之日, 虎囕已慘焉, 又覽此狀, 人物殞命, 一何多乎? 此中一邑三名處, 令本道恤典擧行。出傳敎  上曰, 事雖微細, 其若宰牛於祠中, 關係不細, 或若末端下敎, 噫, 當今之時, 爲士大夫者, 自羞不暇, 何區區於此等事乎? 亦礪風俗之一端故也。今覽供辭, 二事果驗。噫, 此事非徒爲皇將, 所揭板者, 何等至重, 而敢於此中, 若是放恣乎? 所犯人及不禁庫直, 嚴刑一次後海島定配。果有是事, 則當草記, 令該曹依法勘處。先差庫直, 必欲遂事, 末乃以此關文, 若此而民何所措手足, 亦何自服? 言於該曹者, 非爲所重也, 卽私也, 聽言處事者, 非爲重也, 私乃先, 若此而綱豈擧, 法豈行乎? 該堂施以削職之典。請囑人·受囑人, 俱涉無狀, 而因此事現參酌, 勿爲懲贖[徵贖], 杖一百後, 定配關東。幺麽庫直, 何甚關緊, 而身爲宗伯, 完文成給, 一何多事, 亦何損體? 其時該堂罷職。出傳敎  上曰, 中官金相澤處分, 在於歲抄前, 而遺漏於歲抄, 無乃已修正而然乎? 一體敍用事, 分付。出傳敎  上曰, 噫, 倫紀何等重也, 而徒流案中, 以不孝爲名者居多, 事關不孝則不可流配而止。不然則其所律名, 不可輕施, 故已示微意, 而其時判義禁所奏誠是, 故有此査問之命矣。今覽湖西伯狀聞, 爲字牧之臣, 視不孝一何輕乎? 星州牧使李仁三, 噫, 渠亦人也, 豈忍爲此? 其所流配, 於渠寬典, 今無可論, 同牧裵弘彦, 被誣於刑吏無疑。噫, 不孝之名, 何等重也, 而若是輕加乎? 弘彦特爲放送, 其時牧使拿處。洪州南萬億, 渠母所爲, 可謂不測, 而於萬億之道, 雖不效壽昌, 亦何至此境乎? 決不可全然無過, 而亦不可循例放釋, 減等。朴召史行己無狀, 比諸弘彦之母, 不可同日而語, 令本牧使, 決杖後, 施以淫奔之律。居昌表光績, 若無此査, 何時見放? 其涉可矜, 特爲放送事, 分付。噫, 一貫之道, 忠恕而已。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其亦此義, 而凡爲官長者, 容易視律, 不顧其名, 一任無形檢律, 若是勘律, 若讀命爲司徒之義, 則豈至於此乎? 關係倫常, 壞亂法律。此後若有此等所報, 道臣親執詳査其果也, 依律勘處。不然, 當該守令, 啓聞重勘事, 分付諸道。而噫, 此特命者, 故靜攝中若是下敎, 此後道臣若不着意擧行, 是豈宣化之意乎? 一體嚴飭。出傳敎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