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14책 (탈초본 68책) 영조 39년 1월 24일 임오 13/13 기사 1763년  乾隆(淸/高宗) 28년

○ 癸未正月二十四日午時, 上御景賢堂。晝講, 大臣·判義禁·編次人·政官·兩司, 同爲入侍時, 知事尹汲, 特進官洪名漢, 參贊官李翼元, 侍讀官朴師海, 檢討官李晉圭, 假注書李亨元, 記事官李東顯·李崇祜, 武臣趙載彦, 領議政申晩, 判義禁洪象漢, 編次人具允明, 吏曹參判朴相德, 持平朴大有, 正言金載祿, 以次進伏訖。上講中庸前受音第十五章, 師海奏講第十六章, 上講新受音第十六章, 上命陳文義。師海曰, 此章以鬼神費隱, 言道之費隱矣。鬼神卽陰陽之良能矣。陰陽包羅天地而無限, 鬼神之昭著, 可見於祭祀矣。曰, 若射則不可洋洋在上矣。上曰, 鳶飛魚躍, 徒言費, 而此章則費隱兼言矣。師海曰, 神之格思, 不可度思, 言祭祀之道矣, 而此亦一誠字底意矣。殿下於祀典, 極其誠敬, 雖於日用動靜之間, 常存此心, 則上可以對越上帝矣。上曰, 所陳, 好矣。古則無神主, 以尸童行祭, 而若以誠, 則尸童安坐云矣。下番亦陳文義, 可也。晉圭曰, 鬼神無形而極妙矣。以天道言之, 四時卽鬼神之功用所著, 祀時之洋洋, 卽神道之昭著矣。鬼神則不見不聞, 而以萬物之理見之, 可驗其微妙矣。天道若間斷, 不成化育之功, 人於日用事爲, 若不以誠, 則皆虛文應具矣。此誠字, 伏望留念焉。上曰, 可不體念焉? 曰, 風日不好,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 而風氣如此, 予氣亦難矣。曰, 寢睡·水剌之節, 亦何如? 上曰, 昔則無睡, 近則多睡, 此非春睡, 眞衰睡矣。曰, 春故然矣。上曰, 非草堂春睡矣。曰, 湯劑進御乎? 上曰, 姑未進矣。曰, 宜進御矣。上曰, 寶器非此玉環, 而到今見失, 是予不肖矣。鄭彦暹則不知所重矣。曰, 大抵其時守直中官, 甚無狀矣。上曰, 厥漢中官之奴, 故門之開閉, 往來任意, 爲之矣。曰, 伏見禮曹草記批答, 有親祭之命, 明年亦當親祭, 今年則攝行, 何如? 上曰, 今則坐臥慕先, 而至於百姓與皇明事, 實難任便矣。臣子之道, 不當謀避矣。今雖命親行, 而予之氣, 亦不可知矣。曰, 聖心如是至極, 雖不親祭, 當如親祭矣。上曰, 春來風雨不異, 而如是不從容, 甚可異矣。命兩政官進前, ·相德進伏。上曰, 近者, 壽職甚嚴矣, 軍資正贈職, 何如? 相德曰, 軍資正, 正中最末矣。上曰, 前贈左右尹者, 今降同僉知矣。曰, 知中樞府事, 卽正卿隆秩, 不可濫授, 而以學生爲壽職資憲, 而除知樞者, 有一二近例。今番推恩中, 亦多有無履歷之資憲, 此則何以爲之乎? 上曰, 所達, 是矣。堂下曾經實職者外, 一切防塞, 可也。出擧條 曰, 分兵曹參議尹坊, 在鄕有病, 上來無期, 分參知閔塾, 有病而獨直, 宜有變通之道矣。上曰, 在外人許遞, 口傳差出。分兵曹參議尹坊許遞, 其代, 令該曹口傳差出事。出榻敎  當該中官, 誤踏啓字, 從重推考事。出榻敎  上曰, 摠戎使家, 遣內醫看病。出傳敎  編次人, 使之入來日入來。出榻敎  藥房提調, 持湯劑入侍事。出榻敎  上曰, 明日次對相値, 晝講停。出傳敎  上曰, 右相家, 遣御醫看病, 訓將家, 遣內醫看病。出傳敎  上曰, 關西帥臣殿最中, 宜下居中者, 多於斯足矣之目, 奏語欠敬, 兵使金聖遇, 從重推考。出傳敎  上曰, 莫重告由, 仰瞻殿宇, 似涉不敬, 且非殿宇, 則下字不察, 仰瞻殿宇四字, 更以當室斑字付標, 當該知製敎, 從重推考。出傳敎  上曰, 再昨年四月, 各門不閉事, 非徒渠等之過, 時或戒嚴, 豈有此事? 況昨年六月, 更益戒嚴之時, 而慢忽莫甚, 十二月則不爲夜巡可知。噫, 雖尋常舊物, 予心若何, 而此則旣諭大臣, 思之心墜, 不可尋常處之。不奏中官, 旣已永刊, 內府守直中官金德現·李斗器·梁得濟·宋始贊, 卽予之本也, 竝極邊定配。李時彬·朴重苾·李相萬·金仁國·盧聖郁·張泰翼, 十二月小宦中官柳春彬·朴尙郁·韓昌奎·方允海·張漢明·金益良·吳弼成, 竝邊地定配。徐後常頃者雖參酌, 今番則難恕, 而亦爲參酌, 亟施告身三等之律。小宦中官, 則此等之處, 莫知所重, 謂以便也。非衰老, 則尺餘幼稚, 苟然充差, 此後復如此, 時或摘奸其苟差, 承傳色當定配, 以此嚴飭內府。今番事見之後, 次知中官, 焉敢親奏? 欲奏令送, 若有內府, 焉敢不請? 視若尋常, 至於下敎處分, 事之可駭, 莫此爲甚, 而旣知原犯, 亦不以奏, 脅命來而自現, 尤涉無嚴, 伊日當該承傳色·中官, 竝罷職不敍, 諸承傳色·中官, 竝越俸三等。出傳敎  上曰, 判堂進前, 耳目在時, 當處分矣。經筵官則先退, 可也。上曰, 政令是, 則風氣豈如是乎? 西北風太吹矣。曰, 一風一雨, 如是過慮, 此是臣等不能奉承聖德而然矣。上命承旨, 讀徐廣修原情問目。曰, 問目該備矣。上命讀問目。上曰, 不可問公私, 旣是爲民之物, 則何可用於他處耶? 此是左相所請而許之矣。曰, 勸分他用, 尤爲無狀矣。大抵原情, 則無所粧撰, 可謂直矣。上曰, 瓜田納履之說, 可謂遲晩矣。士夫何可以賑民之資, 送于從祖家與子女處耶? 豈可以此等語上達耶? 紗帽下盜賊之說不虛矣。不可盡讀, 卽書判付, 可也。上曰, 坐起盡參耶? 象漢曰, 南泰齊有病未參矣。上曰, 莫重命査之後, 身爲金吾堂, 稱恙不赴, 其在事體, 極涉駭然, 知義禁南泰齊, 罷職不敍。出傳敎 曰, 原情之末, 賑穀則多聚矣。上曰, 雖聚鹽山, 難贖其罪矣。象漢曰, 同義禁金始煐, 昨日僅參坐起, 今日則似難進參矣。上曰, 同義禁金始煐許遞, 與知義禁代, 令該曹口傳備擬。出傳敎  上曰, 宗伋則甚弱, 而廣修則能矣。今日之風, 彼蒼指導矣。如是處分後, 風卽靜矣。上命臺臣進前。大有曰, 用履之投書情節謀議者, 宅履·德喜, 固宜嚴加究覈, 當此復政之初, 不可以年久, 置而不問。請宅履·德喜等, 更命王府, 嚴訊得情, 以正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罪人彦杓, 與賊親密之狀, 訊問之下, 綻露無餘。陽祚以賊切姻之間, 綢繆之迹, 昭不可掩。柱泰之名, 緊出於尙白之招, 昌翼之情節, 莫逃於嚴刑之日。當初酌處, 雖出於好生之仁, 而其在嚴鞫體·正王法之道, 不可不各別窮覈於復政之日, 請彦杓·陽祚·柱泰·昌翼等, 竝命王府, 更加嚴問, 以伸王章。措辭見上  又曰, 罪人守仁·孝曾等, 締結賊之狀, 昭著於爲其寫手書給試文, 則其爲同一心腸之狀, 畢露無餘, 而特以凶頑之故, 忍杖不服, 輿憤未洩, 王法莫伸。定配之命,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而當此復政之日, 不可不明示典刑, 請守仁·孝曾等, 竝命王府, 更加嚴訊得情, 快正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諸罪人之中, 文鉉·世豪[世壕]之參聞弘範凶言, 與商弼·世珍, 初無異同, 大源·宅中之與錫殷, 綢繆情迹旣露, 親問之下, 呑吐不盡, 均之爲必誅之罪, 難貰之律, 而一竝酌處之命, 遽下意外。此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三尺至嚴, 不可容貸, 請罪人文鉉·世豪[世壕], 快施知情之律, 宅中更加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胤玄酌處之命, 雖出於聖上欽恤之盛念, 而胤玄之以妖言妄說, 呈狀濟牧者, 不無煽動遐氓之心。今乃未究其情狀, 遽配遠島, 實有日後之慮, 請罪人胤玄, 更命王府, 加刑得情, 以正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罪人尙郁有得, 偸出莫重禁器, 消鋈分利之狀, 旣已自服, 固當與有得, 一體正法, 而只以末後自首, 有此減等之命。渠之自首, 若在於知情之初, 則固宜寬恕, 而及其端緖旣露, 譏捕方急之日, 欲以爲圖生之計者, 究其心迹, 萬萬絶痛。雖以好生之德, 特減一律, 而王章至嚴, 決難容貸, 請罪人尙郁, 亟命王府,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又曰, 新除授掌令南彦彧, 時在全羅道井邑地, 持平元啓英, 時在京畿陽川地, 請竝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上曰, 依啓。出擧條 載祿曰, 罪人天大, 締結逆, 自掛凶書之狀, 渠旣自服, 而尙逭王章, 輿情咸憤, 久而逾激, 當此復政之初, 決不可不明示典刑。請罪人天大, 依律處斷, 夬正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恒延·命垕, 負犯之陰凶, 情迹之妖惡, 畢露無餘, 當初酌處, 雖出於好生之盛德, 當此復政之初, 不可不嚴刑窮覈, 以伸王章。請恒延·命垕, 亟命王府, 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匡師以賊之從子, 綢繆光哲, 陰凶情節, 累出逆招。來復, 以賊之親姪, 逆謀同參, 昭然難掩於六昌之招。此等凶孽, 不可只施應坐之律, 請罪人匡師·來復, 更加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趙甲彬, 以泰億之子, 性旣黠猾, 迹又陰迹[陰凶], 其父收牒之後, 固宜屛迹息交, 縮首訟罪, 而不少懲畏, 自同平人, 偃處江郊, 出沒城闉, 且與尹光紹, 往來親密, 傳說喧騰, 隱然爲廢族之領袖, 識者隱憂, 固已久矣。今此載浩之計, 專在於收拾廢族, 而交結弘福光紹, 旣施竄謫之典, 則親密光紹甲彬, 豈可置之於輦轂至近之地, 以招方來之憂? 請甲彬邊遠定配。措辭見上  又曰, 今以諸罪人所供觀之, 文鉉·世豪[世壕]之參聞弘範之凶言, 的實無疑, 與商弼·世珍, 少無異同, 則知情不告之律, 烏得免乎? 宅中之與錫殷, 綢繆情迹, 綻露難掩, 親問之下, 呑吐不盡, 情狀痛惡。一倂酌處之命,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意, 而揆以鞫體, 不可徑先酌處, 講罪人文鉉·世豪[世壕], 夬施知情之律, 宅中更加嚴鞫得情, 以伸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罪人胤玄, 當初濟州牧所呈狀辭, 萬萬妖惡, 及其推問之際, 辭語謊怪, 妖言惑衆, 罪在罔赦, 奸凶情迹, 未及究覈, 而酌處之命遽下。此雖出於好生之至意, 三尺至嚴, 快難饒貸, 請罪人胤玄, 更加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措辭見上  又曰, 罪人尙郁, 與有得, 通情誨盜, 分利爛用, 手鋈莫重禁器之狀, 渠旣自服, 則有得正法之後, 宜無獨逭之理, 只緣末梢自首一款, 特下酌處之命。此因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而究厥情罪, 有得·尙郁, 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況其自首, 不在於知情之初, 而實在於事幾現發, 譏捕交急之日, 則不可以此, 輕貸王章, 請罪人尙郁,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