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15책 (탈초본 68책) 영조 39년 2월 8일 병신 20/20 기사 1763년  乾隆(淸/高宗) 28년

○ 癸未二月初八日午時, 上御景賢堂。大臣備局堂上, 次對入侍, 領議政申晩, 左議政洪鳳漢, 右議政尹東度, 行護軍洪象漢, 行兵曹判書尹汲, 行副護軍李益輔, 工曹判書申晦, 刑曹判書趙雲逵, 行副護軍具善行·李章吾·徐命臣, 吏曹參議朴相德, 行副護軍洪麟漢, 戶曹參議趙曮, 副應敎洪趾海, 持平洪亮漢, 正言李迪輔, 右副承旨權噵, 假注書柳知養, 記事官李東顯·李崇祜, 以次進伏訖。鳳漢曰, 日氣未解, 聖候諸節, 若何? 上曰, 一樣, 而但不善食矣。東度請進湯劑。上曰, 進之。上命書傳敎曰, 今覽嶺伯狀聞, 大丘判官李宬鎭, 受由上來, 尙不還官云, 此時守令, 豈可若此? 分付該曹, 今日內催促下送草記。出傳敎  又命書傳敎曰, 今覽海伯狀聞, 頃者, 關西問安中官, 冒禁乘轎云, 聞甚駭然, 何待稟處? 令該府處之。出傳敎  又敎曰, 薇垣長有闕代, 今日政備擬。出傳敎  上曰, 摘奸承旨入侍事, 及刑房承旨, 持放未放狀啓, 入侍。出榻敎 申晩曰, 此監市御史洪述海別單, 而其一, 開市時, 淸差渡江後, 不卽迎接, 奸弊層生, 自今年爲始, 使差使員, 卽爲迎接事也。其一, 慶興府設差庫之後, 民弊猶在, 大同布加利, 依他邑例擧行, 穩城正荒穀一千石, 移轉劃送, 竝與前日所劃, 通融取耗, 添給牛價與喂養之需, 回禮價, 旣屬差庫, 民庫且縮, 宜有軫念事也。其一, 慶源通事二人, 依會寧例, 付料習話事也。其一, 黃拓坡土卒, 盡爲流亡, 以傍近內奴數十名, 從便劃而本府陳田, 許其耕食, 限十年免稅事也。其一, 南北關親騎衛, 前後登第者, 依兩西例, 作隊成案置之, 親騎衛額外, 每於都試, 計劃狀聞, 自辟於邊將分屬之窠, 沒技者, 特施加資事, 使道帥臣, 陳其可否變通事也。其一, 北兵營軍需布, 民間殖利之弊, 永爲革罷, 各班軍校, 分作四番, 所納除番米四斗內, 一次納布, 三次納米, 而布則以四升定式, 輪回直捧事也。其一, 鎭堡土卒, 近因詳定改式, 柴炭鷄草, 從結出役, 故以戶納鎭, 以結納邑, 分付道臣, 嚴立科條, 毋得疊徵之意申飭事也。竝請令廟堂稟處矣。開市時, 淸差出來後, 不卽接待, 誠有奸弊之可慮, 不待彼人之催促, 卽爲接待, 實合於誠信之道。此後則勿拘舊例, 待其出來, 隨卽迎接之意, 依御史所請施行爲宜, 慶興差庫事, 大同布之加利, 穩城穀之移轉, 牛價之添給, 民庫之軫念, 事係變通, 分付道帥臣, 詳察其便否, 更爲狀聞後, 稟處爲宜。慶源通事給料事, 此不必煩諸朝家, 令本道, 從便處之爲宜。黃拓坡土卒事, 不必內州, 以附近無役民人, 參量定給, 陳田, 亦令許耕, 限三年免稅爲宜, ·北關親騎衛事, 御史所論, 雖似便好, 而邊將之自辟, 加資之濫施, 俱係無前之事, 今難創開, 置之。北兵營軍需布事, 亦令帥臣, 更爲詳審其利害, 狀聞後稟處爲宜。各鎭堡土卒事, 其所疊役, 誠甚可矜, 令道帥臣, 各別申飭各邑, 俾無疊徵之弊爲宜, 以此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內州劃給, 邊將加資, 古無其例, 加資邊將, 其路太廣之時, 其何創始? 此二件, 御史其涉疏忽, 從重推考。出擧條 曰, 三南·畿甸, 賑政方殷, 想已分給累巡, 而饑口之多寡, 賑穀之分排, 死亡之或有或無, 朝家無以知之, 可鬱亦可慮也。頃已筵稟申飭, 則爲道臣·守令, 必當盡心抄賑, 而亦必關由於廟堂然後, 尤可有惕念之道, 分付諸道道臣, 每於月終, 以某邑饑民幾許, 分賑幾巡及流亡有無, 詳細馳報於備局, 一以爲轉稟, 一以爲觀其勤慢, 隨事嚴飭之地爲好, 敢達。上曰, 所奏誠是, 非徒報備局。噫, 運穀形止, 猶令連續, 而況賑政乎? 設賑邑, 自前月至今月, 抄飢數及賑恤次數, 餓莩有無, 此後麥嶺前, 依此隨問以啓事, 分付。出擧條 權噵曰, 橫城縣監尹勉矩所失洪川縣兼任兵符, 今始搜得, 江原監司上送矣。自本院, 依前例銷毁, 何如? 上曰, 銷去之, 可也。出擧條 趙雲逵曰, 向來關西民人之上言, 啓下臣曹者, 未知本事之虛實, 故曾已令本道査啓之意, 覆啓行會矣。今過數月, 尙不擧行, 事甚未安, 該道道臣推考, 卽速詳査啓聞之意, 更爲知委,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洪亮漢曰, 用履之投書情節謀議者, 宅履·德喜, 固宜嚴加窮覈, 當此復政之初, 不可以年久, 置而不問, 請宅履·德喜等, 更命王府, 嚴訊得情, 以正王法。上曰, 勿煩。亮漢啓曰, 罪人彦杓, 與賊親密之狀, 訊問之下, 綻露無餘, 陽祚, 以賊切姻之間, 綢繆之迹, 昭不可掩, 柱泰之名字, 緊出於尙白之招, 昌翼之情節, 莫逃於嚴刑之日, 當初酌處, 雖出於好生之仁, 而其在嚴鞫體正王法之道, 不可不各別嚴覈於復政之日, 請彦杓·陽祚·柱泰·昌翼等, 竝命王府, 更加嚴問, 以伸王章。上曰, 勿煩。洪亮漢曰, 罪人守仁·孝曾等, 締結賊之迹, 昭著於爲其寫手書給試文, 則其爲同一心腸之狀, 畢露無餘, 而特以凶頑之故, 忍杖不服, 輿憤未洩, 王法莫伸, 定配之命,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而當此復政之日, 不可不明示典刑, 請守仁·孝曾等, 竝命王府, 更加嚴訊得情, 夬正王法。上曰, 勿煩。亮漢曰, 罪人胤玄, 酌處之命, 雖出於聖上欽恤之盛念, 而胤玄之以妖言妄說, 呈狀濟牧者, 不無煽動遐氓之心, 今乃未究其情狀, 遽配遠島, 實有日後之慮, 請罪人胤玄, 更命王府, 加刑得情, 以正王法。上曰, 勿煩。亮漢曰, 今此諸罪人之中, 文鉉·世豪[世壕]之參聞弘範凶言, 與商弼·世珍初無異同, 大源·宅中, 與錫殷, 綢繆情迹, 旣露親問之下, 呑吐不盡, 均之爲必誅之罪難貰之律, 而竝酌處之命, 遽下意外, 此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而三尺至嚴, 不可容貸, 請罪人文鉉·世豪[世壕], 夬施知情之律, 宅中, 更加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上曰, 業已諭, 勿復强煩。亮漢曰, 罪人尙郁, 與有得, 偸出莫重禁器, 銷鋈分利之狀, 渠旣自服, 固當與有得, 一體正法, 而只以末後自首, 有此減等之命, 渠之自首, 若在於知情之初, 則固宜寬恕, 而及其端緖旣露, 譏捕方急之日, 欲以此爲圖生之計者, 究其心迹, 萬萬絶痛, 雖以好生之德, 特減一律, 而王章至嚴, 決難容貸, 請罪人尙郁, 亟命王府, 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亮漢曰, 慶尙左兵使金範魯, 前任忠淸水使時, 帖許禁招於江商海賈, 多造私船, 潛散軍餉於島中富民, 殖利肥己, 如此貪鄙不法之類, 不可付之以制閫之任, 請慶尙左兵使金範魯, 拿問定罪。上曰, 遠外風聞, 雖難盡信, 其在閫體, 不可置之, 依啓。亮漢曰, 金井察訪趙康逵, 年少妄率, 政多苛刻, 各樣徵捧之際, 不饒時刻之限, 笞杖狼藉, 毒楚肆行, 驛民不堪其苦, 至有自縊而死者, 怨讟載路, 聽聞驚慘, 歉歲驛民之命, 不可付之於如此殘酷之類, 請金井察訪趙康逵, 拿問定罪。上曰, 曾見其人, 到任屬耳, 無乃風聞, 雖然果若所奏, 關係人命, 依啓。亮漢曰, 臣爲人庸疏, 言議巽軟,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任, 而適當常參次對之日, 不敢坐違嚴召, 黽勉承命, 而傳啓之際, 更命之命字, 誤以令字仰奏, 做錯之失, 在所難免,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令與命, 不甚異, 一字做錯, 其何所傷? 勿辭, 亦勿退待。正言李迪輔啓曰, 罪人天大之締結逆, 自掛凶書之狀, 渠旣自服, 而尙逭王章, 輿情咸憤, 久而愈激, 當此復政之初, 決不可不明示典刑, 請罪人天大, 依律處斷, 夬正王法。上曰, 勿煩。迪輔曰, 恒延·命垕, 負犯之陰凶, 情迹之妖惡, 畢露無餘, 而當初酌處, 雖出於好生之盛德, 當此復政之初, 不可不嚴刑窮覈, 以伸王章, 請恒延·命垕, 亟命王府, 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上曰, 勿煩。迪輔曰, 匡師, 以賊之從子, 綢繆光哲, 陰凶情節, 累出逆招, 來復, 以賊之親姪, 逆謀同參, 昭然難掩於六昌之招, 如此凶孽, 不可只施應坐之律, 請罪人匡師·來復, 更加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上曰, 勿煩。迪輔曰, 恒延·命垕, 負犯之陰凶, 情迹之妖惡, 畢露無餘, 而當初酌處, 雖出於好生之盛德, 當此復政之初, 不可不嚴刑窮覈, 以伸王章, 請恒延·命垕, 亟命王府, 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上曰, 勿煩。迪輔曰, 罪人胤玄, 當初濟州牧所呈狀辭, 萬萬妖惡, 及其推問之際, 辭語謊怪, 妖言惑衆, 罪在罔赦, 奸凶情跡, 未及究覈, 而酌處之命遽下, 此雖出於好生之至意, 三尺至嚴, 決難饒貸, 請罪人胤玄, 更加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上曰, 勿煩。迪輔曰, 罪人尙郁, 與有得, 通情誨盜, 分利爛用, 手鋈莫重禁器之狀, 渠旣自服, 則有得正法之後, 宜無獨逭之理, 只緣末抄自首一款, 特下酌處之命, 此固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而究厥情罪, 有得·尙郁, 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況其自首, 不在於知情之初, 而實在於事幾現發, 譏捕交急之日, 則不可以此, 輕貸王章, 請罪人尙郁, 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迪輔曰, 今以諸罪人所供觀之, 文鉉·世壕之參聞弘範之凶言, 的實無疑, 與商弼·世珍, 少無異同, 則知情不告之律, 烏得免乎? 宅中之與錫殷, 綢繆情迹, 綻露難掩, 而親問之下, 呑吐不盡, 情狀痛惡, 一倂酌處之命,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意, 而揆以鞫體, 不可徑先酌處, 請罪人文鉉·世壕, 夬施知情之律, 宅中, 更加嚴鞫得情, 以伸王法。上曰, 業已諭, 勿復强煩。迪輔曰, 御寶僞造罪人金良彩·朴世起, 酌處之命, 雖出於我聖上好生之德意, 而究厥所犯, 關係至重, 且已承款於捕廳, 則渠之末梢變辭, 不過爲死中求生之計, 而紅牌價, 旣與之分利, 則其符同僞造之跡, 昭然難掩, 其在重獄體杜後弊之道, 不可輕先酌處, 請御寶僞造罪人金良彩·朴世起, 亟令秋曹, 更加嚴刑得情。上曰, 此等之啓, 於臺體, 數啓足矣。其何相持? 勿復强煩。迪輔曰, 趙甲彬, 以泰億之子, 性旣黠猾, 跡又陰祕, 其父收牒之後, 固當屛跡息交, 縮首訟罪, 而不少徵[懲]畏, 自同平人, 偃處江郊, 出沒城闉, 且與尹光紹, 往來親密, 傳說喧騰, 隱然爲廢族之領袖, 識者隱憂, 固已久矣。今此載浩之計, 專在於收拾廢族, 而交結弘福光紹, 旣施竄謫之典, 則親蜜光紹甲彬, 豈可置之於輦轂至近之地, 以招方來之憂? 請趙甲彬, 邊遠定配。上〈曰〉, 再昨已諭, 此啓相持, 其涉過矣, 其勿强煩。上命書傳敎曰, 吉州牧使柳爀, 今日內一體辭朝。出傳敎  又敎曰, 忠淸監司放未放啓本, 放秩中, 方有采·林世茂, 所坐不輕, 仍, 稟秩中林德躋放, 王召史·熙氷, 竝減等, 姜泰耆·姜粲儒, 仍, 其餘, 禁堂·秋堂, 旣入侍, 竝依啓聞施行事, 卽爲分付。出傳敎  又命書傳敎曰, 畿伯放未放啓本, 仍秩中, 李友白減等, 江監放未放啓本, 仍秩中, 高天柱放, 林世望減等, 一體卽爲分付。朴尙泓·朴謙陽·朴光運·朴昌德等, 首倡雖漢配, 可謂同惡相濟者, 其時差等處分, 於渠可謂寬典。其若放焉, 奚異於放星州象呂? 今更命讀, 此政吳漢之愼無赦者也。非徒不放, 其申諭, 亦嚴堤防之意也。出傳敎  又敎曰, 黃海監司啓本, 稟秩中, 金致礪放, 仍秩中林夏弼·弓道旭·朱南允·林廷來·崔先·韓國昌, 私奴乭伊竝放, 奉天石·李光泰·趙希三·崔斗三, 竝減等, 其餘, 禁堂·秋堂, 旣入侍, 依啓聞施行事, 卽爲分付。出傳敎  又敎曰, 東伯放未放狀聞中, 仍秩中奇精一, 不過飭勵, 一體放送事, 分付。又敎曰, 今番放未放持奏, 判金吾·秋判, 入侍之命, 意蓋深矣。其時適仍事故, 只聞放稟秩矣。今於湖西·海西仍秩中, 旣已下敎, 則吁嗟, 畿甸·關東, 何忍異同? 其啓本, 今日更爲持奏。出傳敎  上曰, 湖西道臣狀聞入來, 明日大臣及有司堂上, 封裹後, 入侍。出榻敎  小退還入侍時, 承旨姜必履, 假注書柳知養, 記事官李東顯·李崇祜, 以次進伏訖。上曰, 入直吏曹郞廳入侍, 鄭景仁進伏。上曰, 汝往社壇, 摘奸祭官以來。上曰, 吉州牧使, 燕岐縣監, 入侍。出榻敎  上命書傳敎曰, 噫, 明年何年? 來月何月? 況從享位定之後, 今歲則初也。噫, 諸臣雖曰, 君年七旬有慶, 予心隨年一倍, 且今歲追慕之心, 隨月益切。來月初六日, 詣昌德萬安門入, 先爲展謁, 自泰秋門, 詣皇壇行望位禮, 省器·省牲後, 齋殿齋宿, 行翌日祀, 復由泰秋門入眞殿, 齋室留宿。八日, 詣毓祥宮, 先行望禮, 行祭而回, 初八日動駕時, 初九日回駕時, 以黑袍·烏犀帶磨鍊, 前後部鼓吹去之, 行祭時, 當黲袍, 而祭文當製下矣。東宮, 建明門內祗迎等節, 依例擧行。出傳敎  又敎曰, 來月初六日, 詣大報壇親祭時, 禁軍扈衛軍官各一番, 步軍三哨·馬軍一哨, 隨駕禁軍, 扈衛軍官馬軍二哨, 以隨駕軍入直昌德, 初六日夜, 禁軍齋殿環衛, 初七日夜, 仁政殿月廊入直, 隨駕步軍一哨, 北營大將領率入直, 一哨弘化門入直, 一哨廣智營入直, 隨駕馬軍一哨金虎門外馬軍營入直, 挾輦軍八十名, 初六日齋殿環衛, 初七日金虎門入直, 隨駕扈衛軍官, 依例本廳入直, 初八日詣毓祥宮時, 挾輦馬步軍扈衛軍官, 依此數替運, 隨駕七色標下軍, 除細樂手·搪報手·吹鼓手, 亦只金鼓手隨駕, 大五方旗·門旗·金鼓旗外, 不緊名色減之。初六初八日, 亦爲替運, 局將入直, 留營留陣置之, 守門將, 昌德宮金化·金虎·曜金門加入直, 初八日, 減省記事, 分付。初六日三嚴, 辰正三刻, 初八日三嚴, 辰初三刻, 初六日, 香祝, 盛龍亭, 詣敦化門後, 禮房承旨, 先爲陪詣朝宗門, 奉安香廳, 初八日香前一日, 禮房承旨, 陪進仁政殿, 奉安, 動駕時, 依例先行事, 令儀曹香室知悉。出傳敎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