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20책 (탈초본 68책) 영조 39년 7월 5일 경신 37/38 기사 1763년  乾隆(淸/高宗) 28년

○ 癸未七月初五日午時, 上御景賢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洪鳳漢, 左議政尹東度, 右參贊李益輔, 吏曹判書李昌壽, 戶曹判書趙雲逵, 行副護軍具善行, 兵曹判書李之億, 刑曹判書金陽澤, 行副護軍李章吾, 行副護軍具善復, 行副護軍黃仁儉, 吏曹參判洪獜漢〔洪麟漢〕, 兵曹參議趙曮, 正言安兼濟, 左副承旨李堣, 記事官李惠祚, 假注書金復休, 記事官李崇祜·金敍九, 以次進伏訖。洪鳳漢曰, 昨日勞動之餘, 聖體調攝,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及脚部牽引之症, 何如? 上曰, 一樣矣。上曰, 海伯作闕矣, 予意中有可人, 欲於畿伯擬望時, 下敎矣。忘不能思, 今始覺得, 乃申晦也。鳳漢曰, 臣等之意, 以其位在八座, 故有所持難, 未及仰陳矣。聖敎及此, 至公且好矣。上曰, 以八座而一不得。王若曰, 敎書誠異矣。鳳漢曰, 書狀官李仁培禁推, 故通信副使望昨政未得擬入矣。上曰, 今日政擬入, 可也。從事官誰可使也? 尹東度曰, 洪樂仁似好矣。上曰, 然矣。鳳漢曰, 聞歸而有資云, 是可欠也。上曰, 暮年信使合意矣。今日政盡爲差出, 可也。鳳漢曰, 內乘二窠, 一以南行爲之似好, 而李得濟可合矣。上曰, 得濟, 唱榜時使之乘太僕騎無妨耳。鳳漢曰, 此全羅監司元景淳狀啓也。以爲道內各邑鎭還穀元數九十萬餘石內, 除其白給付還應分與朝家所許五分一加分之數, 則應留爲三十萬石, 而時留爲十四萬四千石零, 其所擅許加分, 若是夥多, 分付有司, 亟繩臣罪爲請矣。向來廟堂所陳加分者, 湖南·湖西有異, 而湖南伯以湖西回啓, 誤認爲本道回啓, 有此加分之擧, 此雖非有意故犯, 而亦難免不察違越之科, 其在尊朝體杜後弊之道, 不可以道臣之不在令甲中, 置而不論, 元景淳特施罷職之典,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鳳漢曰, 護軍韓翼謩還差備堂,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李昌壽曰, 昨日政新除司諫元義孫, 未經四品, 而誤擬受點, 臣有昏謬不察之失, 惶恐待罪矣。上曰, 司諫望勿施, 而勿待罪, 可也。出擧條 昌壽曰, 三司備望極爲苟艱, 玉堂則違牌坐罷人例爲請敍, 而至於兩司, 則坐罷甚多, 實無排望之道矣。上曰, 今番現告外, 勿論坐罷·罪罷, 一竝敍用, 可也。昌壽曰, 當爲別單書入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具善行曰, 臣昨承下敎, 各別査問於政院使令, 則十三人中或出使或使役未及來待之致, 豈有逃走之理乎? 事實如此, 故敢達。上曰, 竝分揀放送, 可也。出擧條 具善復曰, 凡窺捕之道, 自古捕校非間人密探, 則何能知之? 今此犯釀, 或多以因緣買飮人之密通捉得, 而査治買飮者之後, 深處潛釀, 萬無捕得之勢, 雖買飮者, 密告捕廳之人, 以將功贖罪之意, 往復秋曹分揀, 則譏捕之道似好矣。上曰, 事勢, 然矣。依爲之。出擧條  上命李堣書傳敎曰, 今日其復若前, 當於勤政殿舊基未盡者決棍, 以此申飭。又命書傳敎曰, 昨日下敎時有不諭者, 削黜罪人宋文載其所可駭, 有倍於李心源, 其日擧措, 臣分掃矣, 大靜縣定配倍道押送, 又命書傳敎曰, 薦注擬望, 挾雜攻斥, 公意掃矣。況近日則特除之下百計傾軋, 以此觀之, 一隅靑丘, 有君乎, 有臣乎? 卽此一事, 君綱下墜, 太阿倒置, 此後其復若此者, 當施重律, 以示白首樹綱之意, 政院知悉。又命書傳敎曰, 噫, 昨日大處分之後, 幾年下墜君綱樹矣。幾年自行自止之習除矣。可謂混沌, 朝鮮復開也。曾前雖有所遭者, 焉敢復提於今日? 此後此等撕捱之章, 政院絶勿呼望。又命書傳敎曰, 今覽關西道臣畢賑啓本, 其中殷山縣監洪樂純, 自備穀, 比諸守令, 非徒零星, 不若一任海鎭將自備者, 以經幄之臣, 宰百里之意焉在? 其若申飭, 宜先此人, 先罷後拿。又命書傳敎曰, 噫, 今日卽予白首初政, 雖西銓, 不必留窠, 兵判參政事, 分付。又命書傳敎曰, 今覽湖南道臣狀聞, 綾州牧使閔光遇, 以侍從之臣, 不能檢束下吏, 監色偸食, 至於六十餘結之多, 事之無據, 莫此爲甚, 道臣雖請, 令攸司勘處, 不可一拿處而止, 先罷後拿。又命書傳敎曰, 綾州·殷山代, 今日政擇差, 當日內竝令下送。又命書傳敎曰, 現告旣已御覽其代今日政卽爲擧行, 守令當日辭朝, 卽爲赴任事, 分付。現告中一人之名, 其雖疊在, 以一〈體〉擧行事, 分付。又命書傳敎曰, 二十一日當行崇政殿望拜禮, 分付儀曹。噫, 此亦有誠, 其在挈矩[絜矩]之道。今日臣子焉敢若此? 雖欲行禮, 尤切自恧。又命書傳敎曰, 都承旨許遞, 其代, 參判具允鈺除授, 三院副提調例兼, 閔百興代, 尹東昇除授, 未差代, 營將具顯謙除授, 竝牌招察任, 他房順房。同副承旨兵房正言安兼濟啓曰, 臣於年前重被人言, 身名謬辱, 雖荷聖明之俯燭, 昭晳無餘, 自來情地, 不宜更玷於淸朝耳目之列, 而諫省除旨, 適下於朝參之日, 賓對有命, 牌召狎臨, 臣嚴畏義分, 冒沒出肅, 而臺端一步, 鐵限在前, 今不可以歲月之稍久, 有所自恕, 晏然仍冒,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昨日下敎, 其時所遭, 亦由疑阻傾軋。噫, 初欲大更張, 而不過大處分矣。卽予白首暮年, 朝鮮開闢初也, 事在混沌前, 下何以復辭? 上何以復諭? 勿辭亦勿退待。又啓曰, 請罪人天大依律處斷, 夬正王法。上曰, 勿煩。請恒延·命垕亟命王府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上曰, 頃者下敎, 其所持難, 意蓋在也。于今初政, 其何靳允? 依啓。請罪人來復, 更加嚴鞫得情, 夬正王法。措辭竝見上  上曰, 頃者下敎其所持難, 意蓋在也。于今初政其何靳允? 依啓。又啓曰, 我殿下聖學已臻於緝熙高明之域, 臣等之所仰望, 殿下之所期待, 蓋不在於·之下, 故凡殿下一言之不若·, 臣等之恥也, 一事之不若·, 亦臣等之恥也。殿下卽一天耳, 上天造化自有風雪雨露, 今雖因群下之罪, 扶抑勸懲之際, 或不無軒輊緩急於其間者, 若或過於分數, 逾於中正, 則亦非聖人言行之至者, 初二日以後所下批旨, 多有臣子所不敢承聞, 而殊欠於大聖人中和之德, 王言一播, 不徒四方傳誦而已, 史臣書之, 垂諸簡策, 亦豈可以載在典謨, 爲萬世法程也哉? 群臣之不及·之世, 固已死罪, 而殿下之所自期, 何遽少遜於·之聖乎? 請初二日所下批旨之過中者, 一竝還收。上曰, 依啓。又啓曰, 禁酒一事, 實出於我聖上至誠慮遠之意, 大氏惡旨之德, 無以加矣。亦千古人君所不能爲者也, 況又大庭廣詢, 執兩用中, 酌定法制, 爲萬世無弊之道, 大聖人處分, 孰不欽仰? 第殿下於此, 憂之也深, 故處之也亦不得不嚴截, 而群下之所以奉承者, 則又往往過於分數, 日昨動駕時, 五部驅出市民於都城之外, 至不得往來道路, 都民雖欲仰瞻羽毛之美, 恭聽管籥之聲, 以展其欣欣喜悅之忱, 而亦有所不可得者, 殿下以昔年愛民之德, 推以愛民, 彼小民雖甚愚迷, 亦豈不以昔年之所仰事者仰事哉? 小民之中, 不遵國法, 恣意犯禁者, 固宜以法重繩, 不足爲惜, 而豈可以一人之罪, 延及十人, 十人之罪, 延及百人哉? 請令京兆申飭五部曉諭市民, 使之安意, 以示聖上匪怒之敎, 愛民之德。上曰, 昨日擧措, 意欲使民懲創, 道上莫見一民, 予亦若何? 事過之後, 欲召市民, 慰諭所請, 深得予意。依啓。又啓曰, 新除授正言高裕, 時在慶尙道尙州地, 請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上曰, 依啓。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