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27책 (탈초본 69책) 영조 40년 2월 16일 무술 11/11 기사 1764년  乾隆(淸/高宗) 29년

○ 甲申二月十六日辰時, 上御景賢堂。大臣·備局堂上·原任大臣, 同爲入侍時, 領府事申晩, 領議政洪鳳漢, 工曹判書洪啓禧, 刑曹判書洪象漢, 護軍韓翼謩·李益輔, 兵曹判書李昌壽, 左參贊南泰齊, 禮曹判書趙雲逵, 護軍具善行, 戶曹判書具允明, 右參贊元景淳, 護軍李章吾, 吏曹參判徐命臣, 大司成元仁孫, 工曹參判朴相德, 護軍洪麟漢·沈鏽, 左副承旨閔百興, 副應敎李命植, 掌令沈瑴, 假注書尹錫烈, 記事官金煊·李奎緯, 諸臣以次進伏訖。都提調申晩曰, 聖體若何? 上曰, 一樣矣。曰, 寢睡·水剌之節, 亦何如? 上曰, 亦一樣矣。上曰, 藥房提調, 持湯劑入侍。藥房提調進湯劑, 上進御。上命注書, 召入禮曹參判徐命膺。上曰, 行護(護)李益輔, 右參贊元景淳, 竝罷職。出榻敎  禮曹參判徐命膺進前曰, 慶基殿影幀加褙時, 臣以禮官, 今方下往, 而後面全加褙, 則雖已奉承傳敎, 至於前面彩眉間, 右鬢邊離浮處, 何以爲之乎? 上曰, 事甚重難, 勿爲施糊可也。命膺曰, 上下兩傍繪粧, 何以爲之乎? 上曰, 此亦重難, 依舊件用之可也。上曰, 御史李壽鳳, 旣差都廳, 令政院催促上來。出榻敎  傳曰, 參覈使金鍾正, 其令今日辭朝入侍。傳曰, 忠義帿箭貫革入格人丁禧大·崔萬耉·李世煥·申聖權·朴世英各弓箭, 金世佐·宣翊麗·洪遇海·宋翼南, 各上弦弓一張賜給。傳曰, 動駕在近, 且有飭敎, 而判尹三度呈辭留院, 只遞本職, 行護軍韓翼謩除授, 左尹未差代, 行副護軍洪麟漢除授, 牌招察任。傳曰, 訓鍊院旣已揭板, 此後頹圮處, 三營合力修補事, 分付。上曰, 金吾坐起, 十八日爲之。出榻敎  傳曰, 漢文云, 珠玉, 飢不可食, 寒不可衣, 可謂知本之言, 故東平尉珠貝之屬, 自舂於臼, 不惜萬金之費, 禁其一人之奢, 聞嘗慕焉。噫, 米綿其食其衣者, 其價亦隨豐歉, 而國之定制劃一, 至於珠貝之屬, 其價無節。昔唐王涯, 以一釵十萬爲非, 近者奢風日甚, 故高價倍蓰。噫, 其雖盛粧, 若無窈窕之色, 何益之有哉? 予自幼時, 知此弊熟矣。頃者禁高髻之後, 聞筵臣所奏, 頭上所着, 亦有珠貝之費, 聞此心竊笑之。旣苦髢髻之費, 則獨不苦珠貝之費乎? 故珠非我國所産者, 則已有禁令, 粧飾粉華之中, 其目眩亂, 何辦金錫, 亦何辦珠鈿, 而非徒其奢之特甚, 若謂耗財, 尤有甚焉。若無賣者, 豈有其買? 宜禁其本, 而猶爲可矜者, 其所賣者, 非樂爲, 究其本則可矜。若禁於此, 珠貝藏於篋中, 粒米不爨釜中, 徒飢牖下, 此可矜者。且貨屬之甲乙, 買賣之理常矣。此亦難禁者, 而大抵輕價以賣者, 飢寒切身之類, 重價以賣者, 意在貪利, 可見公私之一端者。且從中商賈, 轉轉增價, 予所謂愚者, 慾動珠貝, 東貸西債, 不思衣食之重, 爲其父兄者, 又助其奢, 亦不禁戢, 獨不愧王涯乎? 若此之故, 其弊滋甚, 幼時所見猶然, 況今末世者乎? 方今要道, 禁其高價以賣與强以高價以買者, 則其弊自無, 而若問其本, 不過禁奢二字, 一粧飾之費用千金, 豈漢文禁珠玉之意哉? 先飭其本, 民所食之米, 民所衣之綿, 其猶定制, 況不緊珠貝乎? 此後一珠一貝之價, 過於十金, 有司隨現, 當該從中爲商賣者, 刑推遠配。東宮闋服不遠, 衮衣當有補子, 王姬下嫁亦近, 宜有禮衣。此亦已知金價, 比諸戊戌嘉禮時倍焉。此弊之由, 都是郞屬見欺於匠手, 次知中官生色求譽, 今則月加日增, 比諸戊戌過倍矣。予之所惜者, 非爲價也。經費之耗損, 國儲之日渴, 何必更制, 一遵庚子以前定制, 非徒一物, 放恣以濫之, 工匠嚴刑遠配。苟且生色, 不顧經費之郞屬與中官, 以制書有違私律施行, 以示予禁奢恤費之意。掌令沈瑴〈曰〉, 今番翁主嘉禮, 一切應行等節, 特命減省, 務從儉約, 亶出於我聖上身先導率, 刑家御邦之盛德, 凡在群下, 莫不贊歎, 而仍念近來私家婚守[婚需], 多有侈靡之弊, 甚至於閭閻聘幣之物, 專以務勝爲主, 富者幾至千緡之費, 其次不下累百之財, 轉互倣效, 已成謬習。夫如是, 故貧窮之類, 無路辦備, 而廢倫者有之, 竭力蕩盡, 而敗家者亦多。事之可駭, 莫此爲甚, 若不嚴飭, 此弊難救。自今以後, 婚費華奢, 各別禁斷, 聘幣物件, 從簡定式, 更或有如前加濫之事, 則各其家長, 摘發論罪, 繩以重律, 則庶杜婚姻奢靡之風矣。今於筵中, 聖敎惓惓於禁奢之方, 臣尤不勝欽仰之忱而仰達矣。上曰, 所奏誠是, 依啓。左副承旨曰, 任希敎取招, 以十六日爲之事命下, 而以國忌齋戒, 不得開坐云, 何以爲之乎? 上曰, 過國忌後, 以十八日擧行可也。李昌壽曰, 在前經宿陵幸時, 挾輦砲手四百名擇定, 以二百名輪回替代, 而或因下敎, 二百名擇定, 以一百名輪回替代矣。今番則何以爲之乎? 敢稟。上曰, 今番以二百名, 分二運遞代, 除倭槍可也。洪鳳漢曰, 重修都監事役, 一時爲急, 而都廳李壽鳳, 以濟州御史, 聞已還渡海, 而尙不入來, 自政院催促上來,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洪鳳漢曰, 頃因濟州牧使李明運狀本, 羅里舖米三千石, 待本舖穀物有裕, 依節目卽爲入送事, 有所命下矣。目今時留米八千中[石]中, 除出今番劃送二千三百餘石, 則所餘亦不貲。就其中三千石, 依前定頉[奪], 預爲入送, 俾無臨急船運之弊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卽爲分付可也。洪鳳漢曰, 犯越罪人鳳城會査之時, 始自康熙庚寅, 而每因北京禮部奏本知道了咨文, 始爲入送罪人。庚午年則雖因盛京禮咨入送, 亦有奏本中知道了三字故耳。今此盛京禮咨, 連爲出來, 無奏本知道等字, 則只當依前覆咨, 不可遽議入送, 如前回咨撰咨, 而參覈使率諸罪人, 留待境上之意, 添入措辭, 定禁軍下送灣府, 使之傳給鳳凰城將處, 傳送盛京,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洪鳳漢曰, 頃因海西御史書啓, 申飭騎士之弊, 而北道親騎衛之不擇, 亦如海西騎士, 蓋此親騎衛, 異於諸道馬兵, 擇其鄕族與將校子枝, 平時則爲渠輩發身之梯, 緩急則爲國家得力之地, 眞是我國莫强之精兵也。當初設施之本意, 姑捨勿論, 年前加額時飭敎, 顧何如, 而挽近以來, 紀綱漸弛, 其所充定, 日漸淆雜, 故自中稍勝者, 羞與爲伍, 百般謀避, 卽今成隊者, 無異凡軍, 疲殘莫甚云。論其弊源, 則有形勢之人, 圖入於假率之致也。此若不別爲釐正, 所謂騎衛, 有名無實, 將何用哉? 自今爲始, 必以鄕族及將校子枝中好身手有膂力者, 依前擇定, 而前頭御史奉命之行, 備郞摘奸之時, 抽栍考案, 如有不擇苟充之事, 則當該守令與監司兵使, 從等級施以當律事, 嚴加定式, 而御史及備郞, 未知何時當去, 爲先出擧條指委[知委], 何如? 上曰, 騎士下敎之後, 臺臣纔啓者, 未能記有, 所奏果然, 依爲之。假率私也, 騎衛公也。豈可以私掩公? 此後若此者, 道臣·帥臣, 隨現重繩, 假率一切革罷, 守令所犯者, 令帥臣從輕重施以軍律。李昌壽曰, 今此陵幸時, 布城只於健元陵齋室, 大駕經宿所排設事, 命下, 故發遣事知兼司僕, 審察排設處所, 則健元陵左邊之當爲排設處, 與顯陵甚近, 不過爲數十步云。事甚未安, 故敢達矣。上曰, 自健元陵·顯陵, 至穆陵皆爲之可也。洪鳳漢曰, 臣有欲仰稟申明者, 而遷就未果, 今因言端, 敢此仰達矣。自前京外民人之移來移去時, 必有公文者, 爲考其往來行止也。若無公文, 則待以亂民, 故民無任意遷徙之弊, 官有照數管束之道。挽近以來, 此法蕩然, 如衿川民移往果川, 而兩邑倅皆不知, 不但治體與民習之俱爲虛疎, 設令行止殊常之人, 恣意接跡, 何以覺察乎? 自今以後, 另加申飭, 此邑民人, 如欲移居於彼邑, 則呈本官受公文後, 始爲移去, 而彼邑則考其公文有無, 始爲許接, 如其無公文者, 査其來歷, 嚴加懲治, 而里任之掩置, 守令之慢忽, 從次序嚴繩事, 分付諸道, 使之成節目報備局, 永久遵行, 亦以此一體申飭於京兆, 何如? 上曰, 所奏誠是, 依爲之。李昌壽曰, 今此陵幸時, 留營置之事, 下敎, 而今則陵幸, 旣以經宿爲定矣。在前經宿陵幸時, 各軍門標下餘軍, 量宜作隊, 各其本營留待入直, 而隨駕外禁軍, 亦爲留營矣。今亦依例節目中磨鍊, 何如? 上曰, 依例爲之。申晩曰, 今番陵幸時, 加平郡守李泰遠, 朔寧郡守李以楷, 使之別隨駕,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李昌壽曰, 陵幸時駕前前排, 以各五雙擧行事, 下敎矣。依前例分兩運替代之意, 節目中磨鍊,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金鍾正啓曰, 今行入去時所把馬, 以兩西驛馬, 依例帶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洪鳳漢曰, 今番備郞, 海西下去時, 堤堰一體摘奸以來,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金鍾正啓曰, 軍官, 當以訓鍊副正元厚鎭帶去, 而方帶實職, 何以爲之? 上曰, 帶去可也。李昌壽曰, 經宿陵幸時, 城門外屛門把守軍兵, 大駕過後, 入來留都營, 還宮時, 還爲出去把守, 曾有定奪矣。今番亦依此擧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洪鳳漢曰, 頃因關東伯狀聞, 有本道春操與營將巡點停止, 都試依例設行, 而飢郡武士, 若有難便者, 量勢狀聞之敎矣。卽見監司成天柱狀啓則以爲, 原州·江陵兩鎭所屬邑中, 願試不過四五邑, 不願試則至於十二邑之多, 春等都試, 今姑停之, 待秋合試。鐵原鎭所屬邑, 雖無災邑, 都試節目, 例取一道優等一人, 則獨爲設行, 不成科規, 竝請廟堂稟處矣。當初下敎旣出軫念飢民之盛意, 到今道臣所論, 事勢卽然, 依狀請, 待秋退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金鍾正曰, 盤纏, 以鳳凰城盤纏受出, 而如或會査於瀋陽, 則多有掣肘之端, 何以爲之? 上曰, 以瀋陽盤纏給之, 可也。金鍾正曰, 管運餉庫銀八百兩, 依例齎去, 以備不虞之意, 頃已稟達蒙允矣。會査如在鳳城, 則似無大段用銀處, 故擬於竣事後, 還下該庫, 而又或在瀋陽, 則例入公費, 固自不貲, 勢將以此銀, 量宜用之, 故敢稟。上曰, 依爲之。洪鳳漢曰, 凡山陵都監時, 或狀啓或草記, 今番重修都監凡事, 皆以草記爲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趙雲逵曰, 健元陵丁字閣及碑閣有頉處, 曾因道臣奉審執頉, 今寒食祭, 兼告修改之意, 已爲啓下矣。丁字閣今將修改, 則碑閣有頉處, 亦爲一體修改, 故敢此仰稟。上曰, 自都監爲之, 可也。金鍾正曰, 今番帶去罪人, 當以咨文中七人爲定, 而第今元犯二人, 在於瀋咨所謂背包子四個之外, 會査時, 彼若按數徵問, 則似有違錯之慮, 所謂背包人, 未入咨文者, 竝爲捉去, 以爲應變之地, 恐宜矣。上曰, 以預備一體帶去可也。洪鳳漢曰, 今二月望月蝕咨及靈光漂民出送咨文, 鱗次出來矣。此兩回咨, 依例撰出, 至於漂人出送之事, 例有無方物謝表, 今亦依前例, 前頭使行, 別伸謝悃之意, 添辭撰出, 別定禁軍, 下送灣府, 使之傳給鳳城將處, 以爲轉送燕京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洪鳳漢曰, 瀋陽咨文, 又爲來到, 皇旨之前, 罪人雖難入送, 以參覈使, 領率罪人, 留待境上之意, 旣已回咨, 參覈使使之從速辭朝, 待於灣上, 何如? 上曰, 使之今日下直可也。金鍾正曰, 罪人所供戕殺日字, 與瀋陽咨文相違, 到灣上後, 罪人更爲取招, 以爲歸一之地, 何如? 上曰, 往義州後, 取招以去可也。金鍾正曰, 今雖辭陛發去, 而北京咨文尙不來, 雖於中路, 得見咨文, 勢將姑留灣上, 以待朝家越江指揮及回咨下來後, 方可入去矣。上曰, 依爲之。李昌壽曰, 經宿陵幸時, 留都營循例狀啓, 則付撥以送, 如有時急狀啓, 則別定京驛馬以送事, 曾有定頉[奪]矣。今番亦依此擧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洪鳳漢曰, 閤外班列, 事體嚴重, 而今日引見命下之後, 臣等齊待於閤外, 而備局諸宰, 一齊起去, 殆不成樣, 臣累次申飭, 而了無便動, 其最晩或有强出者, 或有終不出者, 莫非臣不能動率之致, 而揆以朝體, 誠可寒心, 其中終不出者竝罷職, 當初起出者, 亦竝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此後申飭可也。鳳漢曰, 今此瀋陽入去咨文撰出之際, 自致遲延, 參覈使雖先去無相妨, 待其撰出, 追後啓下, 下送,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鳳漢曰, 北道外貢, 皆已都納宰監, 大口才又作貢, 而其中繕工納條所, 太常納柏子之獨爲直納者, 非但事甚斑駁, 數亦無多, 以今番惠廳餘布, 從長變通, 以爲均一釐正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上命注書, 持入全羅道殿最狀啓, 仍命承旨讀之。傳曰, 全羅都事尹錫周, 與新除有異, 其若不來, 宜置中考, 而置諸上考, 當該道臣, 從重推考。頃者任希敎, 旣已下敎, 則道臣當限備殿最, 而偃臥不來, 其涉可駭。尹錫周以下考施行, 令該府拿處。傳曰, 此等之目, 曾已申飭, 而湖南道臣殿最中, 全州判官金尙默, 稱以名士, 當該道臣推考。茂朱府使徐耆修, 洗前斥用此任, 則殿最題目, 其何至此, 若爲申飭, 非此人誰? 令該府處之。樂安郡守尹珖, 旣有申飭, 則何敢若此, 以下考施行, 亦令該府處之。咸平縣監尹光國, 守令終怠之弊, 尋常惡之, 不可下遞而置之, 令該府拿處。新官到任狀聞來到後捧供, 以勵他人。閔百興曰, 卽伏見全羅左水使金光白去秋冬等褒貶啓本, 則邊將無一人居下, 殊無嚴明殿最之意, 推考警責,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以上出擧條  諸臣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