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28책 (탈초본 69책) 영조 40년 3월 23일 갑술 15/15 기사 1764년  乾隆(淸/高宗) 29년

○ 甲申三月二十三日未時, 上御景賢堂。編次人先爲入侍時, 編次人元仁孫, 右副承旨鄭運維, 假注書閔膺世, 記事官趙㻐·金煊, 以次進伏訖。上曰, 建功湯待令乎? 注書出去, 使之持入。運維曰, 注書方以傳命出外, 當以翰林替行矣。上曰, 翰林則不可使之傳命矣。運維讀左相不允批答。上曰, 誰製也? 運維曰, 朴師海所製也。藥房提調李之億進湯劑。上進御。藥提問候。上曰, 差勝矣。運維曰, 再明日傳香處所, 排設於何處乎? 上曰, 崇賢門外爲之, 而以此下敎矣, 中官誤傳, 當該中官推考。出擧條  上命戶郞趙德洙, 使之入侍後, 上曰, 碑役始之乎? 德洙曰, 石則運來, 而告由祭後, 當始役矣。上曰, 似是然矣。命編次人元仁孫進前, 親製祭文, 命仁孫讀之, 上曰, 吁嗟兩公, 奉詔而來, 宜遣近侍, 問安中道, 親酌後祭, 奚命禮官, 翌日宜擇, 告由何擇。明朝遣右副承旨致祭於宣武祠, 其命度支, 卽爲始役, 此異於他祭, 東征官軍祠, 其勿竝設。出傳敎  上曰, 下直守令, 使之留待, 而不傳當該中官推考事。出傳敎  上命召同副承旨李壽鳳曰, 今者濟州判官新迎下人, 必上來, 須出去建明門, 招致布諭, 勿出禁川橋, 有古規也。以予意布諭曰, 予雖無施惠之事, 其爲撫恤, 異於他邑, 而汝輩向國之誠, 曾於丁丑負土時, 知之矣, 不幸有翊周父子之事, 或慮延及無辜, 以致不安堵之患, 故纔已下敎於牧使矣。汝等適來, 故又命近侍, 玆以布諭, 自今以後, 勿爲驚擾, 安堵舒足之意, 申諭後還奏, 可也。壽鳳曰, 臣之使於本州時, 民人等, 皆請誅翊周, 以除島民害云矣。仍出去。上問德洙曰, 碑陰字數, 何以定之? 對曰, 行數十二行, 字數二十三字磨鍊矣。上曰, 畢役後, 印出一件, 作簇子以入。德洙退出。上命守令入侍, 使之進前後, 問豐川府使申胤洸曰, 汝於曾前入侍乎? 對曰, 入侍矣。上曰, 汝須下去, 善爲之。承旨曰, 長淵地民人, 壓埋汪濟屯別將事, 海伯狀啓上來, 而以齋戒, 不敢入留院矣。上驚怪曰, 此何變怪耶? 仍命承旨, 讀海伯狀啓後, 上曰, 如此事, 必遣御史査檢後, 可無誤錯之患矣。上曰, 領相入侍, 校理洪述海一體入侍。出傳敎  上曰, 今番新除之吏, 不可不別擇, 而不必問於政官, 在不遠地。仍命胤洸, 姑退以待, 上命濟州判官李珪進伏, 問履歷, 講七事後, 上曰, 今覽濟州判官李珪, 非擇差之意, 當該政官, 從重推考, 其令更爲口傳擇差, 使之今日內辭朝。出傳敎  上命申胤洸進伏, 使之聽宣諭後退去, 上曰, 未下直守令, 今日內辭朝。出傳敎 壽鳳入奏曰, 民十五人來, 故以聖意布諭, 則皆感泣百拜矣。領相洪鳳漢及校理洪述海入侍後, 上曰, 長淵之民, 豈不放恣乎? 高築其埋, 姑爲不諱矣。屯將雖卑, 亦一命吏, 安敢任意拍殺乎? 渠必曰, 長淵之民, 不可盡誅, 而昔宋太祖於犯罪者, 盡誅百餘人, 今此所犯, 不可容貸矣。鳳漢曰, 長淵有御營屯田, 多入於民田, 故昨冬金相瞻, 以屯將下去, 將欲査覈推尋云矣。以此之故, 致怨於民, 遭此變矣。上曰, 人命至重, 有難盡誅, 且有玉石俱焚之慮, 故欲遣御史, 卿意, 何如? 鳳漢曰, 好矣。上曰, 長淵府使當別擇, 而初欲以豐川府使移除矣, 熟視則小不滿予意, 故宣諭出送矣。鳳漢曰, 今番則以文官送之, 好矣。且有可合人矣。上曰, 誰也? 對曰, 鄭光漢也。上曰, 其爲人雖緊, 恐不振, 且爲宰臣, 未知何如。鳳漢曰, 分數分明, 何任不可? 上曰, 此外, 又有可合人乎? 對曰, 李聖檍, 足當此任矣。上曰, 李壽鳳, 何如? 對曰, 纔爲濟州之行, 又命此處置人命事, 則連任至難之處, 終涉如何矣? 上曰, 是矣, 御史予已得置, 洪述海, 何如? 鳳漢曰, 善得矣。上命述海曰, 宋祖垂統長遠, 而猶誅百餘人犯罪者, 今此長淵之民, 已得八十餘人云。所當盡誅, 以礪末俗, 而此則有難, 故特遣御史, 汝須下去, 着實究覈, 俾無有罪無罪橫罹見漏之弊。上曰, 李基敬若在, 則可任此邑矣。鳳漢曰, 曾經該道方伯矣。黃幹, 何如? 上曰, 其爲人, 頗雅精, 予於心, 甚器之矣。述海曰, 摘發, 莫如潛行搜問矣。上曰, 然矣。今覽海伯狀聞, 此曾所未聞者, 長淵之民人, 眼有國法, 焉敢若是? 此亂民也, 不可尋常處之, 校理洪述海, 按覈御史差遣, 倍道馳往, 嚴加究覈狀聞後, 所犯者, 大張軍威, 一竝梟示海邊, 本府, 勿限年, 降爲縣監, 限十年, 置於諸縣監之末, 使一道之民, 知有國法, 而以狀聞觀之, 囚繫者, 已八十名, 若此之際, 無辜之民, 其或橫罹, 亦豈王政之所爲? 此已諭御史, 而其後事在守令, 此時何循常例? 行司果黃幹, 長淵縣監除授, 當日辭朝, 給馬下送, 其令一體倍道赴任。出傳敎  上曰, 宣傳官入侍。宣傳官田益顯入侍進伏。上諭述海曰, 長淵人心極獰惡, 潛行時, 不無危懼之慮, 軍官不可無, 以宣傳官田益顯, 定軍官, 使之率往。因命入馬牌授送, 因命小退, 夜三更, 復殿座後, 他承旨與長淵縣監黃幹, 同爲入侍事。出榻敎  同副承旨李壽鳳黃幹入侍進伏後, 上謂黃幹曰, 御史旣已下送, 此實前古所無之變, 須務懷保安之道。對曰, 臣才識短小, 不能堪百里之任, 聖敎至此, 敢不竭盡心力, 以盡鎭安之道乎? 上曰, 曾以侍從, 久使之矣。今則意謂可使, 特簡以命, 須體此意, 善爲焉。上命編次人元仁孫入侍事。出榻敎 仁孫入侍後進前。上製警民編, 使之讀訖, 仍命退出。壽鳳曰, 臣纔已御史, 往來濟州, 竊有所懷, 而未及陳達於復命之日, 今適因言端, 敢此仰達矣。康津·海南, 爲濟州往來之都會, 而近來水道屢變, 海南之館頭, 古則爲發船之所矣。今則不由館頭, 而皆自梨津古達島發船, 梨津古達島, 卽靈巖地也。距海南爲五十里, 三邑公行, 欲於梨津候風, 則海南謂以他境, 而不爲支供, 靈巖謂非都會, 而不爲支供, 故不得留滯於海南邑中, 待風而往五十里, 則風勢中變, 每不免還留海南, 以致其失風遲滯。前後御史書啓中, 以靈巖復定都會爲請, 而臣意靈巖, 距梨津古達島一百三十里, 去津頭絶遠, 而定爲都會, 亦甚難便。若以梨津古達島所付面, 劃付海南縣, 俾爲候風支供之地, 則事極便好, 而不然則自梨津古達島倉所支供後, 使靈巖郡, 照例會減, 俾免公行失限遲滯之患, 似宜, 敢達矣。上曰, 令廟堂稟處。出擧條 壽鳳曰, 海伯狀聞中待罪事, 何以爲之? 上曰, 勿待罪事, 回諭。出傳敎  上曰, 濟州判官沈垙先入侍後謝恩。出傳敎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