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38책 (탈초본 69책) 영조 41년 1월 2일 무신 16/16 기사 1765년  乾隆(淸/高宗) 30년

○ 乙酉正月初二日午時, 上御景賢堂晝講。兼行次對入侍時, 同知事沈鏽, 特進官鄭光漢, 參贊官韓必壽, 侍講官尹勉憲, 檢討官朴盛源, 武臣徐宅善, 假注書金光岳, 記事官李亨元·李東遇, 領議政洪鳳漢, 左議政尹東度, 右議政金相福, 知事洪啓禧·李昌誼, 行判尹洪象漢, 行司直韓翼謩, 知事尹汲, 判敦寧金陽澤, 右參贊李昌壽, 行司直具善行, 戶判金尙喆, 刑曹判書沈鏽, 工曹參判鄭弘淳, 開城留守金器大, 副司直元仁孫, 吏曹參判朴相德, 副司直洪麟漢, 右尹徐命膺, 左副承旨韓必壽, 大司諫KC01300, 應敎尹勉憲, 事變假注書康文祥, 以次進伏訖。上曰, 武臣, 誰也? 鳳漢曰, 徐宅善也。上曰, 身手, 好矣。上讀前受無羊章後, 尹勉憲, 讀奏節彼十章, 上又讀新受音後, 諸臣陳文義, 上曰, 經筵先退, 可也。朴盛源·徐宅善退出, 鳳漢與左右相進伏曰, 歲色維新, 昨日又浸夜還宮, 聖候若何? 上曰, 粗伸情禮, 而追慕則一倍, 氣則一樣矣。鳳漢曰, 世孫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鳳漢曰, 中宮殿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鳳漢曰, 惠嬪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鳳漢曰, 嬪宮氣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鳳漢曰, 小臣昨日, 見東宮隨駕, 則甚愈於前矣。上曰, 還宮時, 欲送之矣, 見其祗迎時, 則移時仰瞻, 而隱然有耿耿之意, 故使之隨駕矣。鳳漢曰, 小臣又從後詳見, 則其步行之狀, 與殿下正相似矣。上曰, 其然乎? 鳳漢曰, 少無異同矣。上笑曰, 怪矣。鳳漢曰, 日氣甚冷, 湯劑進御好矣。上曰, 苦哉苦哉, 進之可也。賤臣光岳, 承命出去, 與藥房提調李之億, 持湯劑進伏, 上進湯劑後, 之億退去, 鳳漢曰, 此平安監司黃仁儉狀啓也。以爲宣川左峴植木養藪, 以淸江僉使定差員, 而今則淸江, 移置蕀隅, 禁護齟齬, 鐵山密邇, 左峴以西則鐵山主管, 東則宣川主管, 南則淸江主管, 各定信地, 夾力禁養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一, 淸江移鎭之後, 左峴養護之道, 極爲疎虞, 廟堂之上, 已有變通之議, 今此道臣狀請, 誠爲得宜, 依此分界分授, 使之各別禁養, 前頭備局郞廳摘奸時, 如或執頉, 則隨其界限, 繩以重律之意, 一體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鳳漢曰, 判中樞李益炡病情, 雖不大段, 累月彌留, 姑難責以奔走之劇務, 備局堂上, 限其調理間許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鳳漢曰, 備局有司堂上有闕, 而久未差下矣, 堂上中鄭弘淳, 仍察,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頃下欲下敎而未果, 蔡濟恭, 特差備堂, 可也。以上出擧條  上曰, 判府事李益炡備局堂上許遞事, 及漢城左尹蔡濟恭備局堂上差下事, 及本司堂上鄭弘淳有司堂上差下事。出榻敎 尙喆曰, 諸臣流民, 若是軫恤, 而臣方句管湖西, 敢此仰稟矣。壬午年則設賑以後, 抄飢數爻, 穀物所入, 死亡有無, 有逐朔狀聞之命, 故臣亦待罪嶺藩, 有所奉行矣。今年本道之賑事, 與壬午差有間焉, 何以爲之乎? 上曰, 所奏誠是, 一道自一道, 一面自一面, 人君視民, 豈可弛張多小? 依前擧行事, 分付諸道。鳳漢曰, 義州府尹洪樂純之母, 思子爲勞, 病勢沈重, 且其年紀, 又當七旬, 法典姑勿論, 私情誠可矜, 累次呈狀, 亦難强迫, 姑爲許遞其任, 使之及時歸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義州府尹洪樂純許遞事。榻前下敎 鳳漢曰, 今當新年, 縷縷聖敎, 及於尊年, 臣感歎之餘, 有可仰達者, 故縣監洪禹諧妻, 卽相臣之女, 重臣之子婦, 今年洽滿九十, 兩子俱沒, 獨與一孫量海爲命, 而量海, 因一微事, 至於定配矣。凡親年九十, 則從政者許其解職, 從征者使之歸養, 今此禹諧之妻, 正當其子解職歸養之年, 而承重之孫, 與子同也。今於孝理之下, 匹婦情懇, 不可謂以微細而置之, 敢此隨聞以達, 量海編配, 旣已經年, 似當有參恕之典矣。上曰, 特爲放送, 可也。出擧條 鳳漢曰, 修撰李宅鎭生父, 前水使金養浩, 又年踰七十, 今當歲翻, 依前例加資, 正合宜矣。上曰, 政事, 當日爲之, 牌招開政。出傳敎  上曰, 今聞大臣所奏, 修撰李宅鎭生父, 今年七十, 云, 特爲加資已有前例, 加資前水使金養浩, 以昔年宣傳官年踰七十不參於昨年加資中云, 一體加資, 竝今日政下批。出傳敎  上曰, 文侍從臣父年七十人, 今日下敎人年八十, 依例陞資於今政, 旣已啓下, 而曾經閫帥父蔭武, 未及聞而不參, 今日下敎, 意蓋在矣。雖非開政之日, 單子書啓, 口傳擧行, 下批之後, 政院請寶安印, 以示予意。上曰, 年七十人, 今命加資, 況崇品重臣之母乎? 噫。以淸風孫婦年近百歲, 其豈聞也? 可謂稀矣。令該曹, 衣資食物, 不待歲饌, 卽爲輸送, 以示予意。上曰, 今日次對進言之命, 一則尊年, 一則爲民, 特命當日開政, 意蓋此也。歲首侍從臣父年七十人, 卽爲啓下, 今日政擧行, 宗臣堂上以下年七十人文·蔭·武職在二品, 今年爲七十者, 一體加資, 亦於今日政下批。上曰, 噫。今年追憶丁丑, 此心一倍, 慈聖同氣, 只有贈參判金後衍兄弟, 左尹尹勉敎夫人弟兄, 而貞夫人尹氏今年七旬, 朴氏年近七十, 左尹尹勉敎年近八十, 何待歲饌? 令該曹, 衣資食物輸送, 以表予意。以上出傳敎  上曰, 求禮縣監, 今日政擇差, 當日辭朝。出傳敎  上曰, 此時守令, 不可遲滯, 大政新除守令·兩司, 待下批牌招, 署經後, 其令卽辭朝, 其中不爲署經者, 皆令今日內辭朝。出傳敎 鳳漢曰, 元景淳之母, 又篤老矣。上曰, 然乎? 上因又曰, 噫, 其尙恬雅之操, 曾有陞擢之命, 身當大賑, 殫竭濟民, 仍以成恙, 今作古人, 予庸傷惜, 尤可惻者, 堂有鶴髮, 二道專養, 今成一夢也。凡諸等事, 令該曹卽爲擧行, 以示予意, 其母, 令該曹衣資食物題給, 仍令存問, 其子, 待闋服調用。出傳敎  上曰, 弼善元義孫, 正言李致中, 副司果尹師國, 竝御史治裝。上曰, 噫。歲首下敎旣諭, 而三陽回泰之時, 吁嗟元元, 將仰哺於賑政, 思之及此, 若恫在己, 已命五御史治裝, 今日又命三御史治裝, 莫云九重之深邃, 亦莫知繡衣之何日來, 着意設賑, 莫令君之赤子, 一人轉于溝壑事, 令備局更爲嚴飭, 賑政之本, 惟在抄飢, 尤爲着意擧行事, 一體分付。以上出傳敎  上因曰, 此然後, 諸守令當動念矣。鳳漢曰, 至當矣。鳳漢曰, 水田蒙利, 專在於堤堰, 今已歲翻, 解凍不遠, 各別修治儲水之意, 更爲申飭, 前頭摘奸時, 如或執頉, 不但當該守令之施以重律, 道亦難免其責, 以此意一體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堤堰之利, 其利不少, 其在有備無患之道, 宜乎申飭, 況今年乎? 予有宣傳官, 當抽栍摘奸, 若有不勤, 當該守令重繩, 不飭堤堰之堂, 亦豈無飭? 另嚴飭。鳳漢曰, 北道開市節目, 使宰臣趙明政照管刊布之意, 曾已稟定, 而明鼎, 不但其間坐罷, 謂以北道事不欲參涉, 其雖過矣, 亦難强之, 本道句管堂上洪啓禧, 今方無故, 則本道事, 不可捨此人, 使之詳加校正, 斯速刊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鳳漢曰, 諸臣還穀, 在在罄竭, 而至於沿海, 尤爲甚焉。故昨年別爲裒多益寡之法, 沿海穀物, 勿論某處所管, 非報備局則毋得擅用之意, 筵稟分付矣。今當歲翻還分之時, 更爲嚴飭分付, 何如? 尹東度曰, 折半留庫之法, 竝爲嚴飭, 似好矣。上曰, 依爲之。鳳漢曰, 扶安, 卽尤甚設賑之邑, 而該縣監李聖師, 奉公善治, 賑事庶可無憂矣。卽見完伯之報於臣者, 聖師, 以稅船添載, 將未免拿問, 本邑事, 誠爲可慮云。又聞判金吾之言, 則畢竟照律, 卽笞五十, 而亦當以功減等云, 然則在聖師, 不過一番就囚, 而當春賑事之狼狽則極矣。姑爲安徐, 待畢賑後擧行, 法固無撓, 民可有賴矣。上曰, 依爲之。鳳漢曰, 向者朴志源·李晉圭等罪名, 蓋由於自上未及俯燭其本情也。其時諸人, 次第收敍, 而獨兩人之尙未擧論者, 似涉斑駁, 今已歲翻, 宜蒙恕諒矣。上曰, 特爲蕩滌, 可也。鳳漢曰, 然則自在敍用之中矣。上曰, 然矣。鳳漢曰, 前大司憲李奎采, 頃日諸臺敍用時, 獨爲見漏, 似當一體收敍矣。上曰, 依爲之。鳳漢曰, 金鍾正, 向日罷職之命, 蓋爲其俾申私義之地, 今已歲翻, 特爲敍用,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以上出擧條 沈鏽曰, 禁牌事, 依再昨傳敎奉行, 而癸未年傳敎中, 有上元後開印之敎, 故上元前, 各司皆廢坐矣。今番則何以爲之乎? 上曰, 今番則開印, 可也。曰, 然則無故日依例開坐乎? 上曰, 依爲之。曰, 禁刑一事。上曰, 禁刑, 則爲之, 可也。曰, 禁牌則勿論紙牌·木牌, 竝禁之, 而其間若有殺獄與時急敺打, 則何以爲之乎? 上曰, 依例擧行, 可也。出擧條 鳳漢曰, 湯劑又待令矣。上曰, 藥房提調, 持湯劑入侍。出榻敎 李之億持湯劑進伏, 上御湯劑後, 鳳漢曰, 夕間當又待令矣。上曰, 苦莫甚焉。之億曰, 濟州方物, 昨年有停進之特敎, 而遠島未能詳知, 元朝方物, 如前封進, 何以爲之乎? 上曰, 已到者, 捧之, 可也。出擧條 鳳漢曰, 大司諫入侍, 使之傳啓, 何如? 上曰, 爲之。KC01300進伏曰, 天大事。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KC01300又曰, 大司憲李應協措辭見上  聖敎之下, 當避不避, 揆以臺體, 勢難仍在, 請大司憲李應協遞差。上曰, 依啓。KC01300又曰, 新除授獻納黃最彦, 時在江原道鐵原地, 正言安兼濟, 時在平安道大關察訪任所, 請竝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上曰, 依啓。KC01300又所懷曰, 中和二字, 學問之極功, 聖人之能事也。殿下之所以自期, 群下之所以仰勉, 不越于此二字, 惟我殿下, 雖過從心不踰矩之齡, 益篤望道如未見之念, 今於三元之初, 聖志奮勵, 進定次對, 講究民事, 臣實欽仰贊歎, 而繼自今益加聖念, 涵養省察, 交致其功, 以至於喜怒之際, 克盡其和, 賞罰之間, 懋得其運之於方寸隱微之地, 措之於萬機酬應之時, 則庶可爲弭災之第一義, 而將見化育之功, 囿一世於春風和氣之中, 太平萬世之基, 其在是矣。伏願殿下, 益加體念焉。上曰, 中和二字, 略而盡, 當自勉矣。以上出擧條  上曰, 噫, 三陽回泰, 萬品咸新, 而卽予一心, 追慕昔年, 祝有元元, 今日晝講, 講無羊章, 衆維思矣, 實維豐年, 予心自慨。噫, 無德無能, 四紀臨御, 於民無一惠澤, 於年莫聞報登, 瞻彼諸道, 無熙皞之像, 再昨年僅濟小民, 而昨年穡事, 又違初料, 三陽雖新, 嗟, 予元元, 困窮莫伸, 雖講此章, 吁嗟, 諸道, 賑政將開。噫, 七十一歲, 其猶萬萬料表, 其況添一乎? 追憶丁丑, 五內若隕, 顧瞻諸道, 尤何甘玉食? 噫, 國依於民, 民依於農, 民者國之本, 農者民之本也。君無民, 何以爲君, 民無農, 何以爲民? 勸農之敎, 每下歲首, 而以言敎, 故徒作一張文具, 方伯·守令, 亦是常例, 亦不過高閣中休紙, 可勝歎哉。可勝惜哉。雖然, 千千萬萬夢想之外, 暮年復政, 已過三載, 又添一年, 其雖衰憊, 夙宵一念, 惟在元元, 道臣·守令辭朝日宣諭, 言雖簡, 意則深, 勸農·勸課之政, 都在於此, 咨方伯·守宰, 將此文體予意, 懋哉懋哉。噫, 水旱之來, 由於其君之不德, 農之勤慢, 都在道臣·守令申飭之如何, 田畯之敎, 其猶推思否, 況尤甚邑飢民, 僅僅安集, 日夜企望, 惟在今春賑政, 吾民濟不濟, 亦在守令勤不勤。噫, 以百里之赤子, 畀我一人, 一人莫塡溝壑, 此何異於君之赤子塡於溝壑也? 思之及此, 心何敢弛, 而吾君赤子, 塡於溝壑, 將何心謂海東臣庶乎? 予有繡衣, 賑政勤怠, 自當有聞, 莫曰, 九重之深邃。吁嗟彼蒼, 付元元於涼德, 不勤自現, 乾道昭昭, 其敢欺誰? 法講纔畢, 其聞除夕起居之聲, 嘻, 冥然到今, 今日又聞此聲, 遙望西郊, 心尤難耐, 入侍如干重宰·承旨·儒臣, 宜參此班, 今日予心, 豈在此哉? 朝將動駕展禮, 少伸微忱, 故預爲呼寫, 其令元朝頒布, 欽體此敎, 莫替暮年申申之意。噫, 今日諸臣, 其君歲首勸農之敎, 豈可比於前日乎? 予今勸農之敎, 仰體昔年御詩, 祝有年於海東, 其宜名言在玆事, 下諭于八道道臣·兩都留守。上曰, 大學絜矩章, 豈不云乎? 雖常時, 羲經坤卦曰,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婚禮, 人之重者, 其宜勸婚, 況國婚揀擇方張之時。吁嗟, 士庶, 其或過期, 此豈絜矩之道乎? 今覽東伯狀聞, 關東卄餘郡中, 只高城一郡, 有二人, 他皆以報無, 決無是理。噫, 南郡成婚, 北縣過期, 豈無向隅之歎, 亦豈與歲俱新之道乎? 來頭予有繡衣, 或有遺漏者, 當該守令, 宜重繩更爲査問, 若有其令, 今月內助婚以成狀聞事下諭, 以有更報, 前過宜恕, 一向掩匿, 此等之事, 欺君焉敢爲? 字牧一體下諭, 亦以此申飭諸道。以上出傳敎  上曰, 兵判批下, 待開門牌招察任。上曰, 頃年昌德守直中官, 旣已皆放, 而六鎭編配守直軍, 不爲下敎, 一體特放事, 分付該曹。上曰, 中官洪瑞龜, 令該府處之, 下敎置之。以上出傳敎  上曰, 其日隷儀相値, 朝參三嚴, 以午正三刻爲之, 建明門入直軍兵犒饋, 以十一日擧行。出傳敎 鳳漢曰, 臣等, 有區區所懷, 故敢達矣。聖壽彌高, 又逢此年, 臣等之慶忭, 曷有其極? 太祖朝已有前例, 伏願殿下, 下念臣等區區之懷, 亟賜允從焉。上笑曰, 是何言也? 卿等之卽此擧措, 吾已料之矣。然而以予否德, 壽躋八耋者已怪矣, 豈敢受此宴乎? 東度曰, 聖敎如此, 臣等之抑鬱, 姑無可言, 而今逢太平世界, 不爲此宴, 則雖書出史冊, 必非聖世美事矣。相福曰, 領·左相之言, 一國公言也。如此之慶, 往牒亦豈有之乎? 聖上若靳兪, 則亦非待臣等之道也, 伏望聖上, 更加三思焉。諸臣以次陳達, 上大笑曰, 今日又逢此苦景像矣。仍又曰, 噫, 不肖不孝, 冥然到今者, 莫非陟降之攸助, 我豈忍獨受此宴乎? 其不可者一也。且皇兄之恩, 莫報萬一, 而吁嗟, 予季之音, 無路承聞, 思之及此, 涕沾于衫, 其不可受者二也。慈聖寶算七旬, 欲奉崇陵之祝, 而體慈聖之至道, 莫伸微忱, 至今思之, 寧欲無知, 其不可受者三也。且予臨御四十載, 無一惠於民, 民受其困, 予何心受此宴乎? 其不可者四也。且酒禁, 王政之大者, 而予不能禁, 其亦不德之所致, 思之及此, 不覺歉愧, 其不可者五也。且年事, 大違初料, 萬姓嗷嗷倒懸, 追思昔年聖德大業, 若負大何, 又何心受此宴乎? 其不可者六也。且朝著乖亂, 無寅協之效, 顧今世道, 其興乎亡乎? 其不可者七也。且暮年復政以後, 苦心猶在於民國, 而民幾塡于溝壑, 君獨受乎慶宴, 其可乎? 其不可者八也。且上有望八其祖, 下有沖年其孫, 祖依於孫, 孫依於祖, 顧今國勢, 不勝凜綴, 雖豐登之歲, 決不可受此等之宴, 況今年乎? 其不可者九也。且不顧國事, 不顧民事, 强從卿等之請, 則蒼蒼陟降, 謂我何乎? 其不可者十也。有一於此, 亦不可受, 況十者乎? 決不可從, 其止之。鳳漢曰, 聖上以十事下敎, 臣等, 不勝慼慼之心, 而蓋其區區之忱, 則實有在焉, 伏望聖上, 亟賜允從焉。諸臣以此陳達, 上曰, 雖十日請之, 決不可從, 其止之。鳳漢曰, 今日不得準請而退, 莫非臣等之誠未孚而然也。但當逐日陳達, 得請而後已矣。啓禧曰, 殿下親讀無羊章, 以寓新年之意, 又於節南山之詩, 下敎諄複, 鑑戒深切, 臣竊爲之歎服也。敎有益於治國, 若取則於關雎麟趾之篇·鵲巢騶虞之詩, 則周先王之至治, 可以追蹤矣, 抑戒一詩, 卽衛武公九十五歲箴警於國中者也。聖算猶未及於武公之年, 惟願以武公之所箴戒者, 爲晩年工夫也。節南山一詩, 其戒語懇至, 殿下旣察桓王師尹之可戒矣。然若於古人格言, 只一番讀過, 一番贊歎而止, 則只是一場話說, 而與自己不相關涉矣。古人謂若有得於節用而愛人一節, 則亦可以治國, 躬自厚而薄於人一句, 亦爲變化氣質之資, 若果眞切存戒, 則此一篇, 亦足矣。幸勿以家父之戒, 視作古人過去之言, 而着實用力, 猶恐一政一令之髣髴於其所戒也。臣於殿下俄者下敎, 不勝感歎, 仍效獻戒之忱, 伏願殿下, 留念焉。上曰, 依法講時下敎, 當體念矣。勉憲曰, 重臣之陳達累矣, 伏願殿下, 益加猛省焉。上曰, 儒臣亦若是眷眷, 心用嘉尙, 可不勉焉? 諸臣以次退出, 上曰, 承旨少退, 可也。移時之後, 復命入侍, 上曰, 明日晝講停止。出榻敎  上曰, 下直守令, 竝入侍。出榻敎  賤臣承命出去, 與結城縣監柳薰進伏, 上曰, 汝以吏郞爲之乎? 曰, 然矣。上曰, 汝以侍從出守, 異於他人, 須體暮年恤民之意, 亦毋孤特簡之心, 可也。曰, 聖敎至此, 曷不𨃃盡心力乎? 上命使退去, 上使賤臣, 促諸守令入侍, 賤臣又卽復命曰, 諸守令, 或在門外, 或在城內, 今未及待令云矣。上曰, 未及入來守令, 明日辭朝事。出榻敎  賤臣蒙點, 麒麟察訪出來, 事變假注書康文祥, 追後入侍。上曰, 今日旣已問候, 日次, 自今日計日爲之, 分付。出傳敎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