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42책 (탈초본 69책) 영조 41년 4월 23일 무진 24/24 기사 1765년  乾隆(淸/高宗) 30년

○ 乙酉四月二十三日午時, 上御景賢堂, 編次人·大司成, 率儒生入侍時, 左承旨鄭尙淳, 假注書權坪, 記事官林鼎遠·韓栐, 編次人蔡濟恭, 大司成徐命膺, 諸臣以次進伏。上曰, 儒生亦皆進前。藥房提調南泰會, 持湯劑進伏。上進御後, 上命王世孫, 進講綱目第十卷, 自王莽劉歆, 至什百之相遠哉。上問文義曰, 此八者, 何者爲重? 世孫對曰, 農爲重矣。上又問曰, 董仲舒何以賢乎? 世孫對曰, 正其誼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 所以賢矣。講訖。世孫還入大內。上曰, 世孫讀書之隙, 必習字, 可見其爲學之勤課也。至若宮中花發之時, 世孫, 以童心必當出玩, 而一不閑遊矣。諸臣, 同聲起賀曰, 此國家無疆之休也。上命進士朴光輔等, 以次進講周易剝卦及月講箴銘頌, 各一篇。諸生, 不能善講, 亦不能善對文義。上曰, 汝等, 全不講習矣。光輔對曰, 大司成, 近不設行月講, 故如是耳。上曰, 此雖大司成之責, 而汝等亦豈無責矣? 此言非矣, 汝輩必於今日內, 習誦然後, 入夕食堂, 可也。明日當更爲召見矣。上命四學掌色進前, 朴右源·金德基·朴宗默·鄭㬘等進伏。上曰, 鄭㬘, 誰也? 對曰, 故參判臣彦儒之姪也。上曰, 右源, 誰也? 右源對曰, 故判書臣弼載之從孫也。上曰, 是皆表表者也, 汝輩誰爲差出? 右源等對曰, 湖南儒學梁濟霖, 差出矣。上命承旨書之, 上曰, 噫, 百隷雖怠官, 太學, 賢士所關。噫, 師道在下已久, 心常慨歎, 況四紀臨御, 尤以否德, 何望濟濟之效? 雖然, 今講近思錄, 行高必自卑, 亦聖訓也。噫, 以月講箴銘頌, 豈云濟濟, 而雖然專意於講讀, 吟詠於箴銘頌, 於此之際, 浮囂之議, 躁競之心, 庶可抑故也。今日召見, 頃者所講卦下, 尙不讀一卦, 雖由於大司成不爲行公之致, 於諸生之道, 守其聖廟, 旣有課條, 決不若此。已爲面飭諸生, 明日復講, 後若今日, 此自有處分。賢關與四學色掌·掌議, 四祖無顯官, 然後以差事, 昨冬已飭太學。掌議朴光輔, 四祖不過一蔭官, 而大司成稟奏, 故命仍四學掌議, 皆是前套奏, 光輔何差于此乎? 此大司成不審之過, 而亦不過循望而爲者, 不可循例推考而止。越俸一等, 以示予嚴定式之意。望報儒生, 問名, 卽湖南幼學梁濟霖云, 以遐儒, 不遵飭規, 敢欲輕法, 事之可駭, 莫此爲甚。限四年停擧, 其令更差, 明日一體來待。出傳敎  又命承旨書之, 上曰, 明日儒生講經後, 當試講, 童蒙敎官, 率諸童蒙入侍。出傳敎  又命承旨書之, 上曰, 法講命下, 朴師海校理除授, 牌招入直。出傳旨 命膺啓曰, 今此館學掌色, 以四祖無顯官者差出之定式, 臣有區區所懷, 不敢自隱, 處分之下, 雖甚惶悚, 而敢此仰達矣。大抵齋任, 乃是士林之執綱, 執綱必須得人, 然後多士可以矜式。今若不問其人之賢否, 而但取其四祖無顯官者, 裒然爲多士之首, 以致矜式無所, 則聖上雖欲盡敎迪之道, 臣等雖欲盡奉承之道, 其於執綱之不能矜式, 何哉? 此後勿論四祖顯官之有無, 而但擇其爲人之可合者, 差出掌議·色掌, 何如? 上曰, 所奏誠是, 亦得務實之道, 依爲之。而但不以京華子弟差出, 可也。上曰, 升補通講, 尙不爲云, 大司成必於今月, 盡爲設行過去月條, 可也, 此後連次爲之。命膺曰, 五六月炎熱極盛之時, 若連爲設行, 則年少擧子, 恐有所傷, 盛暑間姑停之, 何如? 上曰, 望八人君, 猶且自强, 逐日開講, 而升補通讀, 申飭之下, 大司成徐命膺, 敢陳盛暑間姑停之意, 事極非矣, 推考可也。出擧條 命膺, 率儒生退出。上曰, 編次人進前, 編次人蔡濟恭進伏。上親製近思錄序文, 命承旨書之, 命濟恭校正之, 校正訖。上謂濟恭曰, 予有近來所製者矣。〈上〉命賤臣, 持年代考·讀書錄以入, 命濟恭讀之。上問曰, 何如? 濟恭對曰, 年代考一篇, 百代帝王之龜鑑, 讀書錄, 大有補於後之人君矣。上命濟恭先退出。濟恭退出, 上命承旨, 讀奏湖南道臣稅船漂沒査啓訖。上命書之。上曰, 今覽湖南道臣査啓, 其中靈巖船二沙格, 漂到小落月島, 引索以救之事, 若見其狀。噫, 僅活二赤子, 其所加刑, 王政所不忍, 此二囚囚禁, 以待結末, 此專由乎一則風浪, 一則濫載, 覽其諸供, 初擬過重, 道臣結語, 可謂該備。若此而强施一律, 亦非王政。噫, 近萬石之穀, 雖惜之, 百人之命, 亦豈少哉? 無異通津臭載者, 其所一律, 今無可論。令備局, 登對時稟處, 勿待罪事回諭。出傳敎 尙淳, 又讀奏濟州人漂沒狀啓。上曰, 書之。上曰, 頃者有若此者, 下敎, 今覽耽羅狀聞, 予心豈弛? 三南沿海, 期於尋訪, 若或漂來, 以爲狀聞, 令備局, 分付三道·本牧, 更爲探問其回泊, 卽爲啓聞。妻孥爲先其間存恤事, 自政院回諭。出傳敎  書訖,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