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66책 (탈초본 70책) 영조 43년 4월 13일 병오 23/25 기사 1767년  乾隆(淸/高宗) 32년

○ 四月十三日辰時, 上御集慶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致仁, 左議政韓翼謩, 兵曹判書李昌誼, 吏曹判書申晦, 禮曹判書鄭弘淳, 行副護軍鄭汝稷, 刑曹參判韓光會, 戶曹參判金時默, 校理鄭昌順, 持平李東遇, 左副承旨洪趾海, 假注書柳焵, 事變假注書崔鈺, 記事官姜俒·鄭好仁以次進伏訖。上曰, 靜攝中只是爲民一念, 而昨日終朝雨勢, 實慰此心, 終未快洽, 民事可憫矣。致仁曰, 臣於昨日, 聞外人所傳, 牟麥則快爲周洽云矣。翼謩曰, 今年則有閏月, 節候差晩, 不須加聖慮矣。上曰, 郭山失火狀卿輩見之乎? 致仁曰, 此乃平安監司朴相德狀啓也, 以爲郭山邑內民家失火, 五百八十七戶燒燼, 許多公廨錢穀什物, 幾盡延燒, 極爲驚慘, 燒燼錢穀, 全數蕩減, 烟薰穀除耗改色, 民人等處會付耗米, 考例題給, 勅庫燒燼錢九百九十二兩之充給, 支勅時鋪陳屛帳庫舍改建之物, 自臣營勅庫, 磨鍊出給, 勅米燒燼之代, 依勅需變通時關文, 以別餉米區劃事, 竝請令廟堂稟處矣。今此郭山郡火災之慘, 殆有甚於平壤, 衙舍·客舍外, 許多民戶公廨錢穀, 竝入燒燼, 其爲驚駭, 有不可勝言。本郡處在直路要衝, 其所顧恤, 視他宜別, 穀物蕩減, 改色耗米題給等事, 竝令考例擧行, 被燒民人身役, 限一年特爲除減, 此外慰撫安接之方, 令道臣另加指揮措處, 勅庫錢米與鋪陳屛帳庫舍改建之費, 旣有本庫節目, 竝依狀請施行, 而量其容入, 毋或濫下之意, 一體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郭山火災, 聞之實爲矜惻, 況是直路要衝? 若不先顧恤, 而勅行, 匪意或出來, 則何以待之? 仍命承旨書之曰, 平壤·郭山燒燼, 或過五百戶, 或近六百戶, 狀聞若是疊至, 顧我元元, 此心何言? 平壤, 今則濟活之道, 其能着意擧行, 耕牛農糧, 已皆顧助乎? 其令狀聞於郭山, 依此申飭而擧行, 形止, 一體狀聞事, 下諭道臣, 其他等事, 今日次對, 旣爲稟處, 亦卽擧行事, 分付。致仁曰, 林川漂民鄭太文等敗沒船具, 換送銀兩事, 盛京禮咨一道。付送於今番節使之回矣, 回咨卽令撰出, 依例定禁軍, 給馬下送灣府, 使之入送盛京, 而濟州漂民愼必昌等出送咨文一道, 又自北京禮部, 追後出來, 此回咨, 當以伸謝之意撰出, 同爲下送, 使之轉送北京, 亦以無方物謝表一起, 順付於來頭使行事, 分付儀曹,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曰, 槐院提調, 間經坐罷, 未啓下者多矣。知事李益炡, 行司直洪象漢, 左參贊李益輔, 判敦寧李昌壽, 行吏曹判書申晦, 漢城判尹趙雲逵, 禮曹判書鄭弘淳, 行副司直趙明鼎, 戶曹判書李思觀, 刑曹參判韓光會, 行副司直鄭光忠·李得宗·徐命臣, 戶曹參判金時默, 大司憲趙榮進, 禮曹參判徐命膺, 漢城左尹金尙重, 吏曹參判趙曮, 行副司直鄭存謙, 竝還差, 行副司直成天柱·鄭尙淳·兪漢蕭, 亦爲差下, 使之察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曰, 凡大臣新拜與敍付西樞, 若在外, 則自政院啓稟下諭, 例也, 判府事徐志修, 被敍置處, 幾近一旬, 而全然忘置, 臣等囚治院吏之後, 始請下諭, 事極未安, 不可無飭, 當該承旨, 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曰, 近來金吾堂上不備, 滯囚可悶, 在外同義禁韓師直許遞, 竝與未差之代, 而待後政差出,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翼謩曰, 臣於昨日本司坐起出令, 欲仍行槐院揀坐, 籌堂鄭汝稷·韓光會外, 無一人書進, 旣不得備員, 許多槐院提調, 率皆稱病, 揆以事體, 極爲未安。衆所共知有實故人外, 一倂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以予之衰, 憫旱其猶强作, 況昨日六件自飭之時, 焉敢若此? 且於重宰, 予有旣稱之諭, 今日欲爲下問, 日昨本司坐起, 僅能成樣云, 此則其猶令前, 依請重推, 揀擇坐起, 槐院提調, 無一人進參云, 此豈體君飭躬之道乎? 此豈他? 君衰而然, 不進諸堂, 一倂越俸一等, 其雖殿座相値, 卽爲擧行, 未付者亦爲啓下, 一體擧行。出擧條 弘淳曰, 密陽居故學生朴慶始李氏呈狀, 以爲夫歿無子, 取族人慶益第二子於農爲養, 娶婦生子, 亦旣有年矣, 而夫弟慶一, 以禮斜文書中於農, 誤以儉同爲錄, 不可仍置, 脅奪斜文, 至於燒火, 以此呈官報營, 道臣, 以宜從啓下文書施行爲決, 而二十年母子之倫, 一朝變改, 情理所不忍, 乞以於農, 仍前勿罷矣。曾因李氏慶一呈文, 本曹令本道行査, 則當初李氏, 不議慶益, 圖出禮斜, 而儉同, 卽慶益之長子, 故慶益, 以次子於農許養, 仍不更成斜文, 此爲名字錯誤之曲折也。慶一之爲此悖擧, 則專出於奪宗爭財之計, 故道臣嚴査刑治, 使之罷養於農, 更取儉同, 雖出於重禮斜之意, 而李氏之不忍罷遣於數十年定倫之後, 有此仍前勿罷之哀懇, 亦出於人理之所不能已者, 旣是士族, 且關人倫, 自下不敢擅便, 下詢大臣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致仁曰, 當初斜文中名字雖換, 其爲第二子則不錯, 李氏呈文, 似是實狀, 況二十年母子倫義已定, 到今猝令罷遣, 有所不忍矣。翼謩曰, 名字相左, 不過一時之差誤, 以排行次第之相符見之, 可驗其實狀, 二十年母子之倫, 今不可變更, 惟在上裁。上曰, 此不過婦人一時做錯之事, 二十年爲子者, 其何更之? 特許立後。出擧條 致仁曰, 此義州府尹鄭光漢漂海人問情狀啓, 而以爲大靜縣漂人換來弓角, 數雖零星, 旣係禁條, 姑爲留置, 以俟處分, 監司朴相德謄啓中, 亦以此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海外愚氓, 不識法禁, 換來弓角, 不必爲罪, 而然事係禁條, 有難仍給, 分付灣尹, 使之準價買取, 俾爲本府軍器之用, 似好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命趾海, 讀漂海人供辭後, 上曰, 漂海人爲幾人? 趾海曰, 靈巖居民一人, 全州居民三人, 濟州大靜居民, 爲二十四人矣。上曰, 噫, 昔周盛時, 無烈風不揚波, 越裳獻貢, 此則謂中州文王一西伯, 而虞芮讓田, 國有大小, 政則一也。噫, 涼德無能, 今又益衰, 以近年之旱觀之, 頃已諭, 是誰之愆? 若此之際, 吾民豈無此弊? 其雖使行, 日以萬里, 況十日飢餒, 漂到極南而僅活, 今至我境, 想像景色, 可謂慘忍, 湖南·關西, 或慰諭, 或恤典之時, 聞此漂人之領來, 且其中有全州人云, 此民無乃府西之民耶? 今雖生還, 其或此民, 豈不慘目? 噫, 聞耽羅人之所對, 此豈他哉? 深仁盛澤, 恰於海島, 故今者此稱, 非謂予也, 卽昔年也。噫, 全州慰諭, 旣云懷中赤子, 此民, 亦非予赤子僅活而來者乎? 全州, 不過遣御史慰諭, 而此輩當到京中, 其於問情, 道臣旣詳陳, 更何循例問情, 此無異於父母之見其子·其子之見父母。噫, 人君視民, 諸道何異, 而至於耽羅, 雖靜攝之中, 爲彈丸海島, 其所眷顧, 涼德, 亦仰覩, 其問情中歸見父母之語, 至于再次, 予不覺涕潸, 西銘豈不云大君宗子, 而亦不云民吾同胞乎? 其雖否德, 亦此民父母也。今聞生活, 亦是異事, 先令關西, 加給糧資護送, 亦以此令本道, 先爲分付本州, 回來民人姓名居住其皆生還之意, 卽爲分付, 行關全州·靈巖·濟州, 而本道之民, 其雖先知, 候風海島, 何能卽聞? 亦何知來到我境, 其望海呼號之狀, 若見于眼, 居住姓名分付者, 亦此意也。卽爲分付狀聞, 而其親戚妻孥, 兼示顧恤, 其令安心, 以示予意。噫, 予七十三歲, 漂海之赤子, 七十四歲, 料表得聞二十八名來京, 卽日當臨興化門, 親以慰諭, 仍賜糧米及衣資, 當日起送, 以此預爲分付該曹該廳。出傳敎 昌誼曰, 今此回還漂人入京後, 旣有興化門殿座之敎矣, 遲速姑難的知, 而節目將爲磨鍊, 侍衛一款, 何以擧行乎? 上曰, 以入直擧行, 可也。出擧條  上曰, 戶判之撕捱, 其涉過矣, 仍命書榻敎曰, 戶曹判書違牌, 勿爲呼望。致仁曰, 戶判, 前旣一次見遞, 則今不可一向撕捱矣。上曰, 度支重任, 豈可久曠? 頃者之事, 旣遞見任, 何可一向撕捱? 連日違牌, 無意膺命, 事體寒心, 戶判李思觀, 從重推考, 卽爲牌招察任。出傳敎  上曰, 終無雨意, 此皆由否德矣, 命注書出外, 持入畿內邑雨澤狀啓, 賤臣出外, 持狀啓復命。上命承旨讀之曰, 近畿諸邑, 偏被旱災, 皆予之咎也。致仁曰, 兩南亦王土, 而纔聞雨水霑足, 多有豐徵云, 聖上此敎, 實爲過謙矣。上曰, 九年之水, 七年之旱, 史氏所錄, 無乃太過乎? 致仁曰, 若九年皆雨, 七年皆旱, 則民無保生之理矣, 臣意亦以爲, 只是年事未登, 故有此言矣。翼謩曰, 天災如此, 而民不渙散, 可見·愛恤之德矣。趾海進前, 讀奏禁府囚徒案, 上曰, 金吾多滯, 時囚五人, 竝放送。出傳敎  上問致仁曰, 解見任與遞差律名, 果有間乎? 致仁曰, 解見任律名, 較重於遞差, 遞差則後政卽爲檢擬, 而解見任, 則過一政後, 始乃擬望矣。上曰, 予則解見任, 謂輕於特遞, 翰林至命放送, 承旨不諭, 靜而思之, 予則意在, 而解見任, 卽律名也, 較重於特遞云, 其下敎置之。出傳敎  上曰, 予欲試七十以上製述, 而雖許直赴, 其能待明年唱榜, 有未可期, 然而赴擧者, 亦似不多矣。昌誼曰, 可至四五十人矣。上曰, 若是其多乎? 以予所料, 不滿十人矣。昌誼曰, 臣忝在西銓, 累次開政, 而老職同知, 每政注擬者, 爲五六人, 以此知老人之多矣。上曰, 彼人, 將不知我國有大臣矣, 今年則原任中, 必擇差上使好矣。致仁曰, 原任大臣, 如皆無故, 則擇差無妨, 而且前有此例, 行之固好矣。東遇曰, 請還寢緣坐罪人金柱泰減等之命。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啓曰, 請還寢東呂·址淳等還配之命。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啓曰, 請還寢定配罪人者斤萬酌處之命。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