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69책 (탈초본 71책) 영조 43년 7월 10일 임신 19/20 기사 1767년  乾隆(淸/高宗) 32년

○ 丁亥七月初十日辰時, 上御集慶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致仁, 左議政韓翼謩, 行司直具善行, 刑曹判書洪重孝, 行司直鄭汝稷, 禮曹參判洪樂性, 司直徐命膺, 戶曹參判趙曮, 大司諫沈鑧, 校理閔弘烈, 持平林德躋, 左副承旨洪樂純, 假注書李濟萬, 事變假注書金重赫, 記事官鄭好仁·李克生, 進伏訖。致仁·翼謩進曰, 聖體調攝, 若何, 痰候,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亦若何? 上曰, 一樣矣。翼謩曰, 中宮殿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翼謩曰, 世孫宮氣候, 若何? 上曰, 一樣矣。致仁曰, 累日靜攝, 一夜勿藥, 誠奇幸矣。致仁曰, 昨以孔巖津路事, 有下敎, 而臣退更詳聞, 則沙泥之所堆積, 水派之所分流, 津路大變, 船行甚險。公私行之, 捨孔巖而由楊花, 蓋出於勢不獲已云。今若猝令改路, 則反恐有病涉之弊, 故敢達矣。上曰, 今聞卿所奏, 事勢固然, 大小行作路, 依近例施行。出擧條 致仁又曰, 此永宗防禦使李啓祥狀啓, 而今秋水陸操設行事, 請令廟堂, 稟旨, 分付矣。詰戎事重, 依例擧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又曰, 此平安兵使元重會狀啓, 而今秋淸北各邑鎭, 巡操擧行事, 請令廟堂, 稟旨, 分付矣。詰戎之政, 西北尤重, 依例擧行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又曰, 此濟州牧使南益祥狀啓也。備陳本島近來涼藿絶貴之狀, 仍以爲丙戌移轉條白米三千二百七十八石零及甲申乙酉轉運條白米二千二百二石零, 以涼藿準捧, 出送羅浦, 而丙戌移轉皮牟三千九百八十五石零, 租二千一百八十七石零, 從民願, 以本邑穀, 待秋收捧, 會錄本島糶糴取耗, 以除前頭轉運之弊事, 請令廟堂, 稟旨, 分付矣。狀請旣據近例, 轉運實爲巨弊, 固當從民顧許施, 而但牟租兩色, 其數過多, 反恐貽害於島民。租二千一百八十七石零, 竝白米準捧, 涼藿出送, 只以皮牟三千九百八十五石零, 特許其會錄本島糶糴取耗, 而此是調賑所須, 關係甚重。雖値儉歲, 必爲準捧, 俾無升合未收之意, 一體嚴飭, 分付, 何如? 上曰, 左相之意, 何如? 翼謩對曰, 本州移轉捧留, 前後何限? 每當儉歲, 輒請移粟, 今欲多數許施, 不但前事可戒, 反有糴多傷民之慮。首相所奏, 誠得宜。只許皮牟, 必令加意糶糴, 毋至耗縮, 似好矣。上曰, 諸宰各陳所見, 可也。重孝曰, 多送穀物, 恐有後弊, 而本島每患數歉, 又有難捧永失之慮, 大臣所奏, 誠好矣。汝稷曰, 穀物過多, 而糶糴之際, 若値儉歲, 則反爲島民之弊, 大臣所奏, 恐好矣。樂性曰, 依所請許施, 雖爲目前之幸, 穀物過多, 則糶糴之際, 反爲民弊, 大臣所奏, 好矣。善行曰, 此是島民口吻中物, 則其來其去, 似無利害之可論, 而民無恒心, 隨時濫僞, 難保必無, 大臣所奏, 出於遠慮, 恐合事宜矣。命膺曰, 利害便否, 臣實未能詳知, 然朝廷旣以海外孤島, 委畀於守臣, 而遠外之事, 亦末可遙度, 則依守臣所請施行, 恐好矣。曰, 穀物過多, 則糶糴之際, 恐或有弊, 依大臣所奏, 宜矣。上曰, 依領相所奏爲之。勿論本州涼藿, 此則島中口吻之物, 若有用處而不實, 當該牧使, 當重繩, 俾無遺穀涼藿之間, 虛實相蒙之弊, 以此分付。出擧條 致仁又曰, 驛官[譯官]雖卑微, 亦衣冠之人, 行儐使, 事體何如? 而猶不許擅施棍笞者, 法意有在, 則況私室私事乎? 聞樂林君埏, 因一微事, 多發奴隷, 捉去驛官[譯官]之已科者, 乘憤用杖云。事殊可駭, 不可無飭。樂林君埏, 罷職, 何如? 上曰, 聞甚駭然, 施以不敍之典。出擧條 致仁曰, 李章吾, 今日次對, 公然不參矣。武將事體自別, 而請申飭, 勿復撕捱, 好矣。上曰, 摠戎使所遭, 與他有異, 今日次對, 不爲進參, 事或然矣。政院之辭章不捧, 專由於予之申飭。噫, 雖與無端有異, 本事落空, 何待陳章與否? 莫重將任, 何敢若此? 摠戎使李章吾, 從重推考, 卽爲牌招察任。出傳敎  上曰, 噫, 望八其君, 盛暑次對, 其豈樂爲? 實爲宗國, 然不飭亦難預料, 故昨夜下敎, 一則國體, 一亦曲軫, 而今日次對, 兩銓長, 違牌不進, 此何分義, 此何道理? 若此不已, 大官其當袖手傍觀, 推緘滿囊, 將用於何? 況騎判違牌, 其涉過矣。且吏判當初旣不深嫌, 昨日承批之後, 豈忍若此? 國禮所在, 決不若此。兵判趙雲逵, 推考, 卽爲牌招察任, 吏判南泰齊, 從重推考, 一體牌招察任。出傳敎  上曰, 李昌壽, 今日不來乎? 致仁曰, 固欲仰達矣。昌壽旣無告歸之疏, 而直出江外, 極非矣。上曰, 今番春曹, 事過後許遞, 豈爲其人? 深意在焉, 若是處分之後, 其若因爲在外, 噫, 白首暮年, 將用何人? 前判書申晦, 判敦寧除授, 其令卽爲入城。前判書沈鏽, 予知其過, 本事亦無可論, 而因此撕捱, 今聞處於江郊云。此豈予意? 亦令卽爲入城。前留守李溵, 噫, 古相之孫, 重臣之子, 頃者所遭, 許遞本職, 爲其伸廉隅, 豈可以此? 若此撕捱, 適中其意, 不思其君, 亦飭上來。前判書鄭弘淳, 豈云被斥? 此等詬辱, 予乃初聞, 當之者豈不若此, 而雖數十年前, 其猶過矣, 況望八其君乎, 豈徒過乎? 是誰之子? 位至卿列, 國士報之, 正此人準備之言也, 豈可只自潔焉? 不顧分義, 今聞投章過江云。此豈思其父之義乎? 雖縣道封章, 勿捧, 其令卽爲上來。噫, 予之嗟惜者, 卽重臣尹汲也。噫, 彼觀周, 有何血怨, 而其鋒至及於白首耆社之臣乎? 況此人, 與他有異, 同遊耆社, 他職雖撕捱, 何謝耆舊? 此則予則曰義理較然, 若此不已, 耆社亦許解乎? 決無是理, 申飭, 其令卽日入來, 縣道之章, 絶勿更捧。出傳敎 致仁曰, 李昌壽, 則自上別樣處飭然後, 可以入來矣。上曰, 噫, 自古被讒者何限, 而豈有若李奎緯李昌壽乎? 此關係倫彞。曰, 五品不遜。奎緯則其所不遜, 作爲首倡, 陷人罔測, 此豈奎緯無狀? 其君若能導率, 豈有此乎? 雖然, 重臣撕捱, 予則曰可笑, 其時入侍, 聞此先爲起立, 予雖挽止, 此則予不爲過, 而因此撕捱, 有何意義? 此則較量千百, 決無意義, 因一時之故, 不思虧君臣之大義, 事雖微矣, 予則曰重矣。宗伯有窠, 將欲下敎, 今聞單懸在外云。此何分義? 頃者旣諭, 往者涕無從之心, 今忽而然乎? 輕重倒置, 分義寒心, 若此不已, 白首暮年, 將用何人? 判敦寧李昌誼, 爲先推考, 禮曹判書除授, 其令入城謝恩, 使君臣分義, 團圓於靑丘。出傳敎  書訖,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