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287책 (탈초본 71책) 영조 44년 12월 26일 경진 21/22 기사 1768년  乾隆(淸/高宗) 33년

○ 戊子十二月二十六日午時, 上御集慶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行司直鄭宲, 德源府使李泰遠同爲入侍時, 領議政洪鳳漢, 左議政金陽澤, 右議政金尙喆, 右參贊申晦, 行司直李昌壽, 戶曹判書趙雲逵, 禮曹判書具允明, 刑曹判書南泰會, 知敦寧鄭弘淳, 行副司直韓光會·洪麟漢, 副護軍具善復·李章吾, 同敦寧趙曮, 左尹金鍾正, 戶曹參判鄭存謙, 工曹參判閔百興, 獻納李蓍廷, 修撰趙載俊, 行司直鄭宲, 德源府使李泰遠, 左副承旨鄭昌聖, 假注書尹勉升, 事變假注書金景行, 記事官李德師·李師濂, 以次進伏訖。鳳漢曰, 日寒如此, 聖體若何? 上曰, 一樣矣。寢睡·水剌之節, 亦何如? 上曰, 寢則寢矣, 食亦食而厭矣。鳳漢曰, 寢睡·水剌, 近來似勝, 血氣調勻[調均]而然矣。上曰, 七十六入丹門可怪。陽澤曰, 每下如此之敎, 誠悶迫矣。鳳漢曰, 此湖南御史徐浩修別單也, 以爲, 儲置法意至重, 而近來奸竇層出, 不可不及時釐正, 此後限三年一改色事定式, 至於營主人進上價, 五六年或七八年條預下, 故逋欠多, 或爲千餘石。自今, 申飭用舊蓄新之法, 營主人上下之數, 亦爲限翌年出給事, 作爲法式爲請, 而有備局消詳, 稟處之命矣。儲置用舊蓄新之法, 本來甚嚴, 臣於年前, 又有建白定式之事, 苟使道臣, 嚴加, 申飭, 守令有所畏憚, 則立法未滿數年, 豈有此弊? 更令本道, 詳考前行會, 惕念擧行, 俾無前頭摘奸時, 有所現發, 大段嚴繩之患, 營主人所下者, 亦無得引年預下, 自歸於違令而抵罪之意, 分付該道監司, 使之管束遵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進伏, 上曰, 年則參差, 而君與臣皆老矣, 向者特除吏判有意, 卿勿下去, 老君臣同在, 可也。曰, 不待聖敎, 豈敢遠離, 而西出三年, 逖違先壟, 賀班後當往省矣。上曰, 速爲往來, 此下敎後, 卿若不來, 不可矣。仍命書之曰, 旣已入侍, 前吏判鄭宲, 仍爲備堂差下。出傳敎 鳳漢曰, 吏曹三堂皆闕矣。上曰, 卿其薦之。鳳漢曰, 趙雲逵·申晦·李昌壽·鄭弘淳, 皆可合矣。上曰, 鄭弘淳入來, 貴矣。然姑置之, 戶判則渠已信予, 不可負矣。上曰, 申晦不偶然, 且習政格。仍命書之曰, 歲末銓曹三堂俱闕, 左參贊申晦, 判書除授, 卽爲牌招開政。出傳敎  上曰, 申晦入侍。進伏, 上曰, 諭鄭之言, 似聞之矣。卿必以予爲野俗, 而特除有意, 卽日行公, 可也。曰, 臣於此任, 固已屢叨, 非敢爲逡巡之計, 而近日則精神消亡, 鑑識不明, 恐負委寄之聖意也。上曰, 今得吏判矣。鳳漢曰, 然矣。上命出去開政, 上曰, 吏兵批政官入侍親受, 今日入來差員入侍, 差員及高陽郡守, 仍爲下直。出榻敎 鳳漢曰, 黃海水營, 聞有不可不變通者, 靈城君朴文秀之黜爲水使時, 請得公貨六七千兩, 仍與本營所在之錢, 合而散債, 每年取殖, 作銀儲置。又其餘數, 作爲本營支用之資, 行之近三十年, 作銀之數, 比本錢果爲累倍, 而給債之數, 比初漸加, 仍作臥債, 利上加利, 空中影數, 殆不知幾萬。甕津一邑之民, 無非爲負債之民, 富者倒懸, 貧者四散, 海防重地, 弊端至此, 人和得力, 更何可望? 以聖上軫念元元之德, 倘一俯聞, 必有赫然蕩減之命, 而卽今民間難捧之數, 此外營用可代之道, 明白料量, 然後始可議爲, 分付帥臣, 議于道臣, 條別狀聞後, 稟處何如? 上曰, 所奏誠是, 頃年關西, 命宰臣李日躋, 旣行馮驩事, 今聞所奏, 非徒關西, 諸道皆有下敎云, 依此令監水營消詳, 歲初卽爲狀聞之意, 分付。出擧條 鳳漢曰, 頃者違牌臺臣處分時, 李正吾, 特補奉常判官矣。今則被罪諸臣, 皆已召還, 李正吾循例臺擬, 前任宋述孫, 依遞付例, 施行,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鳳漢曰, 前翰林柳焵·南柱老·洪周萬, 始因嚴敎, 芸閣施行, 旋有還付槐院之命, 旣還槐院, 則自當復入翰林, 而新舊次序之間, 實多大段掣礙者, 此三人, 依他前例, 竝陞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鳳漢曰, 賀禮在前, 侍從臣堂上堂下罷散人員, 一竝敍用, 使之參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豈徒賀班, 一歲藏樂之餘, 將詣丹門, 敍用後, 令該曹皆口傳付軍職。出擧條  上曰, 李基敬在外何久? 鳳漢曰, 有病而年且六十, 故不得上來, 而如有强起之勢則必來矣。上命書之曰, 若金奉朝賀, 夢見思一人, 欲爲下敎, 今因大臣所奏, 乃覺, 及今不諭, 以予之衰, 亦將忘矣。噫, 君臣之間, 朝則用而暮則莫知去處, 九經亦不云乎, 柔遠人亦然, 況曾經近密者乎? 李基敬之其君莫見, 今已幾年, 其臣莫見, 亦幾年乎? 噫, 日益衰老, 更何遲待, 自政院, 申飭, 其令卽爲上來, 縣道封章勿捧。出傳敎 鳳漢曰, 鄭彦忠之特除亞卿, 在彦忠則爲榮極矣。在羅民則失望多矣, 卽今可合字牧者, 蔭官則不患無人, 而至於文官, 則以廉勤見稱者少, 如値難治劇邑之窠, 則將無以猝然充差, 人雖有抱負, 試可而後知。分付銓曹, 另擇善治之材, 預爲儲養, 以爲次次擬用於州牧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昌聖讀大司諫李惟秀上疏, 上曰, 循例辭職乎? 昌聖曰, 親病疏也。上命書批答, 上曰, 領相箚下段, 不緊矣。鳳漢曰, 親査事, 不得不言, 昌聖讀咨文。上曰, 有司堂上出去, 監候罪人事, 知奏。鳳漢曰, 蝟島漂海人, 從其願水路還送, 以此意咨付節使, 伊後更漂于康翎, 故僚相以此撰咨更付之意, 纔已稟定, 而又其後, 其漂人自康翎纔發, 而旋泊甕津, 自甕津而又泊于白翎矣。一番漂到外, 再次還泊之狀, 曾無更咨之例, 而此漂人則累發累還, 大異於前, 康翎漂到之由, 雖不可不破格以咨, 甕津·白翎, 不過乍發乍還, 不必每每擧論, 分付槐院, 只以前稟定者, 撰咨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鳳漢曰, 此江原監司宋瑩中狀啓也。備陳賑資及還穀不足之狀, 仍請可興·楊津兩倉米萬石移轉, 空名帖五百張加劃事, 令廟堂, 稟處矣。可興·楊津之穀, 前後移轉於關東者, 非止一再, 今則元數甚少, 有難更議, 而該道形勢, 萬分切迫, 捨此移轉一條路, 則無以救此東民之急, 兩倉米中二千石, 特爲劃給。令湖西關東, 各定差員, 以爲護送督運之地, 雜費計除於元劃之外, 空名帖, 不待所請, 纔已加給, 此則置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本道事勢, 不可不顧, 所稟外加給一千石。出擧條 鳳漢曰, 今因湖西前伯李惟秀陳章, 有可仰達者矣。其時方伯之被譴, 今無可論, 至於成歡察訪朴弼淳, 聞以試官, 不在本郵云, 監營狀啓之中路稽滯, 非其罪也, 所被之罰, 宜可分揀矣。上曰, 分揀, 可也。出擧條 百興進前奏曰, 初緩決則有謝恩, 再次則循例回咨云矣。德源府使李泰遠, 高陽郡守金載岳, 德山縣監金載七進伏, 各奏職姓名, 年事及新舊還捧未捧事, 上竝命退出。陽澤曰, 向者金尙默等之事, 疏語雖欠擇發, 大體則以言獲罪, 而其人地可取, 終非久棄者, 歲又將改, 宜施渙釋之典矣。上曰, 罪名云何? 陽澤曰, 放逐鄕里矣。鳳漢曰, 徐有隣·尹承烈, 皆無大段所奏而赦罪矣。陽澤曰, 兩人所奏, 不過一時提達, 而初不大段矣。上曰, 徐有隣過, 甚矣, 尹承烈同被其律, 過矣, 分揀。出擧條 允明曰, 今番陳賀, 有物膳置之之敎, 而方物箋文, 旣爲許進, 則六曹政府物膳, 不可無也。上曰, 不緊矣。鳳漢曰, 與外方方物有異, 不過隨表裏而進者, 如此然後, 下情可伸, 儀文可飾也。上曰, 難矣, 仍命書之曰, 初三賀卽正朝賀, 豈作兩件, 而因禮官之奏, 大臣固請, 雖强許。傳曰, 君子遠庖廚, 三日之內, 又進雉鮮, 此近庖廚也。除雉鮮獐, 只封實果事, 分付。此政府六曹故雖許, 京畿物膳亦貢人也, 其若因此而混封, 豈予意乎? 京畿物膳, 勿封事, 分付。出傳敎  上曰, 濟州貢人入來矣。昨諭若父待子之意, 而自然流涕矣。鳳漢曰, 眞盛德事也。鳳漢曰, 今日卽歲未次對也, 諸備堂使之進前, 一次瞻望好矣。上曰, 皆進前。泰會進伏, 命入囚徒案, 放輕囚九人。進伏, 上曰, 予問於卿矣, 一年藏樂之餘, 賀儀將擧, 卿兄長欲入處乎? 曰, 臣分與下情, 入不入無間, 而臣病十餘日, 不見臣兄久矣, 姑未講定矣。鳳漢曰, 其兄則以不仕爲計, 而其二弟則無論夷險, 必思報效之道, 已有講磨云矣。昌聖曰, 政望單子有落漏處, 當該吏曹堂郞, 推考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蓍廷曰, 罪人天大之窮凶情節, 昭載於己亥鞫案。至今全保首領, 終是失刑之大者, 旣拿旋配,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此等凶徒, 決不容一向涵貸, 請還寢鍾城府爲奴罪人天大酌處之命, 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出擧條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