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01책 (탈초본 72책) 영조 46년 2월 14일 신유 15/15 기사 1770년  乾隆(淸/高宗) 35년

○ 庚寅二月十四日午時, 上御集慶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致仁, 左議政韓翼謩, 右議政金尙喆, 禮曹判書韓光會, 司直元仁孫, 戶曹判書洪獜漢〔洪麟漢〕, 判尹金時默, 刑曹判書具善復, 司直李章吾, 兵曹判書蔡濟恭, 工曹判書趙曮, 工曹參判鄭存謙, 司直洪趾海, 掌令鄭彦暹, 副校理林鼎遠, 左副承旨李性遂, 假注書崔鈺, 事變假注書金重燮, 記事官兪漢謹·吳鼎源, 以次進伏。致仁進前問候。上曰, 一樣矣。致仁曰, 聖上興感, 日記宣諭舊闕, 實仰盛擧, 而賤疾適苦, 未參陪班, 下情悚缺矣。上曰, 以疾未參, 何傷乎? 投石闕庭而來, 無效可愧矣。上命濟恭進前, 讀奏編輯問答御製及編輯御製小序較正[校正]訖。上曰, 洪纘海, 臥而見之則多髯, 而爲人好矣。致仁曰, 爲人勤幹有氣力矣。上曰, 其父奉朝賀, 聞此編輯, 必以爲好矣。致仁曰, 然矣。上曰, 六月後則必請復樂, 而此月用心處多, 其時豈可許之乎? 致仁曰, 情雖無窮, 禮則有節, 萬萬過矣。且以來頭事, 豈可預煩聖慮乎? 上曰, 若以八月當復樂, 則可謂過矣, 而六月卽爲復樂則難矣。命讀奏知事南泰齊箚子。上曰, 問難幾條乎? 對曰, 五條矣。上曰, 儒生浮囂輩, 必多騷動, 宜卽賜批矣。命書批答。批答見日記  命讀奏濟州牧使狀聞。上曰, 噫, 耽羅運米, 夙宵用心之中, 頃聞臭載, 豈特爲濟民? 寒心。湖沿數百石, 吾民艱辛之米, 沈於風濤中, 聞此, 玉食奚甘? 然此何關於船格? 該牧使雖因格式盤問, 風濤中, 僅生活之民, 何若是深問? 卽放, 他船回送, 旣有丁卯前例, 未拯者何待回啓? 亦爲蕩滌。頃者狀聞下語, 欲飭而未果, 于今此狀, 此非大同, 則宜請備局, 稟處, 而請其該廳, 其涉不察, 當該牧使推考。今覽狀聞, 爲本島, 令聞此報不效, 韓弘何心, 稱𧏮退處乎? 以此心, 豈能賑民? 判官韓尙裕, 施以不敍之典, 其代令該曹卽爲口傳擇差, 今日內, 除署經給馬下送。出傳敎 致仁曰, 以濟州平役廳補賑米事, 濟州御史朴師崙, 有以革罷奏啓, 而臣意則以爲依前勿罷, 似好矣。上曰, 不然。此事罷之, 可也。命性遂書之曰, 因濟州御史朴師崙所請, 以前領相所奏, 問于本牧, 今者筵中, 以其數小, 雖請仍置, 初覽其單, 予以爲苟且, 雖他處, 無古之事, 爲民宜除弊, 況本州乎? 以中間彌多今減, 近而觀之, 島民之弊可知, 況連歲荐飢者乎? 且及今不除, 必將復濫, 依朴師崙所請施行事, 分付。以此推之, 今日左相所奏, 正合予意, 此後雖御史·牧使所請, 無古例者, 備局切勿許施, 其若有牧使·守令創開者, 雖一升之穀, 此無異於浚民膏血。吁嗟, 島民, 亦足嗷嗷, 況彈丸海島, 王化遐遠者乎? 近者因編輯, 特敎申飭之下, 亦宜嚴察, 他日御史廉問時, 隨其犯, 勿論牧使三令, 當施禁錮之律, 一體嚴飭。頃者欲下敎而猶漏, 涼臺驄髯, 許民買賣, 可也。一經遞易, 滿載先正漁父詞, 月雖載, 其不過光也, 琴鶴自隨, 雖不可望於此等之人, 以御史補賑者推之, 此貪乎, 廉乎? 一邊請穀, 一邊運此, 其何國體? 此後官供及私商買賣外, 其官載來者, 施以贓律事, 亦爲定式施行, 而此一款, 似已下敎, 若飭, 其勿疊飭。出傳敎 致仁啓曰, 頃日傳敎中, 有一戶內三四人從軍者, 減一人之敎, 從軍之軍, 卽正軍之如關西壯十部, 北關親騎衛, 海西之騎士, 諸道禁御軍, 巡牙兵束伍之類, 而其所減一者, 當以三人爲準乎, 抑以四人爲準乎? 或三或四間, 明承下敎然後, 可無眩於擧行之慮矣。上曰, 從多爲之, 可也。出擧條  又啓曰, 松田, 有國所重, 非百餘年長養, 無以成材, 而各道舟艦之新造改槊, 相續不已。以慶尙右道昨年所斫成冊見之, 其數至於六千餘株之多, 一處如此, 諸道可知, 以有限之松, 資無已之用, 是豈可繼之道乎? 思之, 誠可寒心。凡船隻新造改槊之時, 許斫株數, 曾有定式, 而詳聞[問]其容入之實, 則定式之數, 未免太濫, 每造一船, 輒多餘材云。旣知之後, 不可仍置, 分付諸道帥臣, 各樣船隻新造與改槊所入之材, 區別大中小, 一從實入, 更爲磨鍊, 修成冊報于備局, 而若是, 申飭之後, 如或因循濫定, 不以實報, 則當該帥臣, 自有其罪, 以此一體嚴飭, 何如? 上曰, 所奏是, 嚴飭, 可也。出擧條  又啓曰, 李正吾, 以帶臺職在鄕, 卽其地定配, 鄭福煥, 以召試前未及上來, 所到處定配, 而聞福煥則纔入城而處分下, 未果應試云。今旣經年, 飭亦已行, 竝宜有參恕之道矣。上曰, 一體分揀, 可也。出擧條  又啓, 五道癘祭, 旣令設行, 而畿內時氣, 又方熾蔓云, 亦於道內中央, 一體虔誠擧行之意, 另加申飭, 何如? 上曰, 一體爲之, 可也。出擧條 獜漢啓曰, 因京畿監司金華鎭狀聞, 日前有王哥等, 以奴爲名者, 代口免賤, 而請以代口者許給, 不然者米布間代給事, 命下矣。當待道臣査出往復後擧行, 而至於米布代給, 則數爻元無已行之可據前例, 筵中稟定, 有所煩瑣, 從當就議廟堂後擧行, 何如? 上曰, 所奏大體誠是, 依爲之。出擧條 時默啓曰, 明年乃式年, 而帳籍庫, 已充滿無可積處, 預爲通變然後, 可無臨時窘急之患, 且本府無添造之餘地, 可悶矣。致仁曰, 本府籍府, 旣已充滿, 又無添建之餘地, 則勢須有及時變通, 保民司今方空閑, 略加修葺, 推移用之, 似好矣。上曰, 依大臣所奏, 置於保民司, 可也。出擧條 致仁曰, 秋曹劇務, 而判書具善復, 將以兩陵役處看審事出去, 又帶將任, 似宜有許解之道矣。上命書之曰, 秋判具善復, 大臣旣奏, 特爲許遞, 口傳付軍職。出傳敎 致仁曰, 向來臨門召見侍從時, 不來者初不扺罪, 而鄭昌順等四人入來, 反爲被罪, 而已經年, 似宜收敍, 洪檢·朴相老亦在未敍中矣。上命書之曰, 鄭昌順·李養遂·沈觀之·李益烍·洪檢·朴相老竝敍用。出傳敎 光會曰, 臣以獻官, 入參太學釋菜, 而方外儒生, 全不入參, 事體寒心。臣意則擇差掌議, 申飭京儒然後, 似無今番未濟濟之弊矣。上命書之曰, 今聞釋菜獻官所奏, 可謂寒心, 儒冠儒衣, 莫重國學釋菜, 若此, 豈曰靑衿? 予雖衰也, 宜飭具綱。頃者禮房承旨, 欲問執事儒生而若此, 必有希覬之事, 故默默, 其時設有此敎, 其若有希覬之事, 此非爲釋菜也。以啓倖心。頃年釋菜時御苑見之, 清齋儒生, 充於丕闡堂, 亦可見世衰處。且聞編輯, 皆抄三國與前朝, 其皆遣子入學, 觀今擧措, 不可使聞於隣國, 當該大司成, 爲先從重推考。出傳敎 致仁曰, 金吾首堂在外, 坐起久未爲之, 滯囚可悶矣。上命書之曰, 該府口供者, 令次堂, 過國忌後, 卽爲擧行事, 分付。出傳敎 鄭福煥·李正吾放送事。出榻敎  上曰, 朴師崙敍用乎? 僅僅回生之人, 豈置於罪中乎? 命書之曰, 前獻納朴師崙, 特爲敍用, 若有其時同處分者, 一體敍用。出傳敎  府前啓, 以國忌齋戒姑停。備堂先退。命讀奏祭報府後, 命書之曰, 憶再昨年親耕·親蠶, 若昨日, 明當延和門祗迎, 禮房知悉, 時刻待下敎, 只入正時。出傳敎  又命書之曰, 耽羅貢人回糧, 令該廳卽爲題給。出傳敎  又命書之曰, 其雖請由入直, 自可須資, 翰林金夏材, 令該曹口傳付職。出傳敎  命讀奏兵曹啓目訖。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