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13책 (탈초본 73책) 영조 47년 1월 20일 임술 24/25 기사 1771년  乾隆(淸/高宗) 36년

○ 辛卯正月二十日辰時, 上詣崇政殿殿庭。香祗迎入侍時, 行都承旨具庠, 左承旨李在簡, 右承旨李碩載, 左副承旨蔡緯夏, 右副承旨宋載經, 同副承旨林鼎遠, 假注書李魯述·任玉, 記事官吳鼎源·李在學, 以次侍立訖。上具翼善冠·袞龍袍, 以乘輿出通陽門, 降輿麗春門內, 詣板位祗迎訖。上步詣崇政東挾門外, 仍乘輿入崇政正門住輿。上曰, 禮房讀祭報府。李碩載讀祭報府訖, 上曰, 今者朝參, 意何在乎? 專由於侍從堂下慢蹇之致, 則祈年時, 兩日望社壇, 今日親祗迎, 則大祝以只侍從人苟差, 此豈具三獻之意乎? 當色郞廳, 亦食祿之臣, 其祿亦旣米矣。當該郞廳, 限麥秋越俸, 大祝以儒臣李世奭差定, 其令卽爲進詣。出傳敎  上仍詣金商門內殿座, 朝參入侍時, 左議政韓翼謩, 右議政金尙喆, 領府事金相福, 判府事金陽澤·李昌誼, 掌令李台鼎, 校理金魯淳·李鎭衡, 副校理李蓍廷, 副修撰柳義養, 司僕正洪景顔, 副司果趙昌逵·鄭象仁·李得臣·趙瑍·金夏材·黃榦·李世孝·李範濟, 以次進伏訖。金相福問候。上曰, 氣何諭哉, 而今日不參之臣多, 朝鮮曰有臣乎? 孟子云, 四境之內不治, 則如之何? 其君若有君德, 則其臣豈有若此之道乎? 我國文臣, 可謂驕蹇矣。頃者舊闕下敎如何, 而爲臣子敢若此乎? 李彦衡·南泰著, 亦可謂不敎其子矣。仍命林鼎遠曰, 舊闕宣諭文持來。又命兩銓堂開政曰, 吏兵曹政色胥吏及政院首吏·都使令懸之, 徐命膺極爲古談矣。鼎源持宣諭文入伏。上曰, 讀之。鼎源讀畢。上曰, 承旨進前, 仍命東西班堂下侍從皆進前, 又命催促開政。上曰, 李潭不進, 亦用謀也。翼謩曰, 李潭其父母俱存矣。上曰, 許遞而其父母年歲幾何? 翼謩曰, 李潭之父, 年今六十九矣。其母年雖不知, 而似亦隨而不少矣。且李潭乃禮參, 非吏曹參判也。上曰, 然乎? 下敎雖寢, 豈無孝理之道乎? 金尙喆曰, 近來見李潭, 多老熟之事矣。上曰, 參判李潭之尋鄕, 其涉數, 故欲爲下敎。今聞相奏, 此人子之道也, 旣伸禮於兩庭, 爲兩親而尋鄕, 情禮可謂得矣。且意謂吏堂, 今聞果禮堂, 下敎雖寢, 旣稱子道, 亦無孝理, 年未滿於其歲, 人君御下, 亦豈拘常例? 特令本官, 其兩親特賜衣資食物, 以示予意。出傳敎  上曰, 吏曹郞廳越捧下敎置之。出傳敎  上曰, 今日臨門有意, 雖禁軍樂工, 有民瘼皆奏之, 而欲奏者伏地, 仍命近仗軍士, 高聲呼而使知之。尙喆曰, 倉卒無奏言, 故無一人奏所懷矣。蔡緯夏讀奏兵批政望畢。上曰, 莫重朝參, 二品·下大夫·侍從, 三等下敎, 意蓋深矣。至於堂下, 則實職軍職, 皆令進參, 而其只十餘人, 此不可使聞於隣國, 違牌人一竝敍用, 其皆付軍職, 明日當隆武堂五巡朔試射, 皆令進參, 而講經人試射分揀, 非原在外, 而若有稱頉者, 皆捧禁推傳旨, 過來月朔試射後勘律。出傳敎 翼謩曰, 賷咨官之回, 帶來犯越罪人緩決咨文兩度矣。例當有回咨, 令該院依例撰出。正書安寶, 定禁軍騎撥, 下送于灣府, 使之傳于鳳城將, 以爲轉送北京之地,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翼謩曰, 連日朝參·常參勞動之事, 臣等固爲欽仰, 而第日氣常寒, 於保嗇之道, 有不瑕之慮, 故惶恐敢達, 而至於臣下有罪, 不加罪責, 而輒形聲色, 以至於各司書吏懸之之事, 亦爲如何於聖德矣。上曰, 是矣, 好矣。翼謩曰, 凡有廟剡, 必令諸堂議薦者, 法意不偶, 而卽者灣尹薦望, 二十餘籌堂, 擧皆不薦, 揆以事體, 極爲未安。不薦諸堂, 竝從重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承旨持守令薦入來。林鼎源[林鼎遠]持守令薦讀奏, 上命拔去守令薦一丈。鼎源[鼎遠]曰, 入啓文字, 事體至重, 而永興府使柳鎭夏之守令·邊將薦單中, 所薦人職名, 漏落不書, 致有薦單勿施之敎, 推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具庠讀吏批政望。上曰, 李宜哲何以入都憲望而未敍用之? 柳志養亦入正言望乎? 此望勿施。上曰, 噫噫, 文廟從享, 事體何等, 而且國是旣定之後, 鄕儒雖無狀, 位在國子長, 焉敢挾雜? 其所特放, 意在參酌, 而因小人之倖, 其亦敍用, 頃者之望, 已涉駭然, 則況都憲乎? 若此國之飭礪, 不在君而在於銓官乎? 當該銓官, 從重推考。出傳敎  上曰, 權禛·李秉鼎, 擬入文學司書首望, 是惹起戰場也, 古談亦有用處矣。上曰, 無端撕捱, 已涉駭然, 臨政擧措, 旣被撥飭, 豈特此也? 予雖暮, 何可苟且彌縫? 曰樹綱乎? 雖無此政, 予欲諭, 今不可默默而起, 吏曹判書徐命膺, 特施不敍之典。出傳敎  上曰, 注書出持吏曹官案來。小臣, 承命持入, 上曰, 關係紀綱, 豈可禁推而止? 前校理南柱老, 重林察訪差下, 兼司書李養遂, 桃源察訪差下, 令當日辭朝。出傳敎  上曰, 吏判誰無撕捱者乎? 元仁孫李溵, 似無撕捱矣。上命左右相就坐後, 上曰, 判尹李溵爲吏曹判書, 牌招察任。出傳敎  上曰, 臺臣進前。李台鼎曰, 請還寢東呂·址淳等還配之命, 更令王府, 嚴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台鼎請還寢定配罪人金柱泰減等之命。措辭見上  上曰, 其勿復煩。台鼎曰, 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台鼎曰, 請大靜爲奴罪人仲義,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台鼎曰, 請崔百男邊遠定配。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台鼎曰, 近來紀綱解弛, 科場不嚴, 誠爲寒心。雖以崔大中防口錢之說, 昨冬合製攔入之事觀之, 奸弊之多端可知。來頭大小諸科, 防奸之道, 不可不嚴。請申飭試官及禁亂官, 嚴加糾禁, 俾無如前雜亂之弊。上曰, 劉三吾之皮, 皇朝故事, 豈特此也? 以鳳煥事聞之, 可勝寒心, 此後若有此弊, 豈特擧子? 此非在試官, 在擧子可悶者。擧子·試官, 一體充軍事, 奉承傳施行。台鼎曰, 稅船臭載, 未有甚於近來。昨年沿邑護送之令, 歲初有司晩載之飭, 非不申嚴, 而敗船之患, 專由於沙格之弄奸, 而弄奸之弊, 實緣於國法之不嚴。今當漕運之時, 別加嚴飭然後, 可無如前之弊。此後稅船臭載者, 一一嚴査, 如有情跡現露者, 請依國典特施一律, 以爲懲一勵百之地。上曰, 所奏誠是, 依啓。凡事令久則解弛, 地方官看護, 晩載人懲勵, 豈可施於一年? 今年亦依此嚴飭, 而不謹守令, 十年禁錮事, 亦爲分付。出擧條 金魯淳·李鎭衡·李蓍廷·柳義養曰, 臣等有區區所懷仰達矣。歲初親臨舊闕, 宣諭之後, 連行常參·朝參, 今日又有朝參之擧, 我聖上自强勉勵之盛意, 在廷臣隣, 孰不欽仰? 雖尋常絲綸之間, 每以紀綱日墜爲慮, 前後勅敎屢下, 而未見其效。大抵紀綱之不立, 實爲大可悶矣。然立紀綱, 亦自有道, 臣等請以先正臣李珥之言奏之。立紀綱, 如養浩然之氣, 今日行一善事, 明日行一善政, 擧措得宜, 衆志咸服, 則紀綱不期立而自立, 其用工則只在於勿忘勿助之間而已。此是先正之所陳於筵席, 而今日臣等, 誦其言而又陳之, 伏願殿下, 深留意焉。上曰, 先正所奏, 雖百載之下, 不覺欽歎, 而今日則非時, 儒臣之奏, 予則靦然矣。出擧條  上還入大內後, 諸臣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