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19책 (탈초본 73책) 영조 47년 7월 9일 정미 19/21 기사 1771년  乾隆(淸/高宗) 36년

○ 辛卯七月初九日辰時, 上御崇政殿。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致仁, 左議政韓翼謩, 行司直李昌壽, 刑曹判書沈鏽, 左參贊鄭弘淳, 右參贊李景祜, 行司直元仁孫·具善復·李章五, 吏曹參判李潭, 行副護軍張志恒, 副司直金孝大, 大司憲兪彦述, 大司諫朴師海, 校理李昌任, 右副承旨李廷壽, 假注書金峙默, 事變假注書韓鼎運, 記事官李在學, 以次進伏訖。金致仁曰, 日間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上曰, 卿見風泉錄小序乎? 致仁曰, 奉見矣。上曰, 不知獻陵忌辰祭齋戒, 而初命晝講, 精神索漠。致仁曰, 此守禦使金漢耆今秋合操取稟狀啓也。每當合操之年, 則三道動兵, 擧措甚大, 更觀秋農, 待春擧行似宜, 以此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此忠淸兵使李永輔狀啓, 而今秋巡操, 各鎭營巡點, 依例擧行事, 請令廟堂稟旨, 分付矣。湖西亦經春操, 毋論巡操·巡點, 依他道, 使之一體停止,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此平安兵使李殷春今秋淸北習操取稟狀啓也。詰戎本重, 邊塞尤異, 依例擧行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此咸鏡監司宋文載狀啓也。枚擧會寧府使沈義希牒呈, 以爲今年開市時牛馬料, 依例以茂山耳麥, 限九百石移劃本府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本府會付耳麥已盡, 移劃於隣近諸邑, 近成已例, 今亦依狀請許施,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頃因北道烽燧看審武臣張志恒書啓, 各鎭堡土卒兼役事, 有令道帥臣商確狀聞之命矣。卽見北兵使趙𡷗狀啓, 則以爲西北等二十鎭土卒之兼役者, 合爲一千三百九十九名, 計除衛軍兼役者, 則所餘土卒, 或七八十名, 或三四十名, 或十餘名, 或六七名, 或無一名餘存者, 以些少餘軍, 其何以責立於各處防戍乎? 千餘名軍丁, 一時移額, 有難輕易仰請, 而其中西水羅等二十鎭, 猶有自其中推移之路, 依前置之, 造山三名, 黃拓坡十名, 永達二十四名, 移額於各其地方官, 柔遠, 以沿江獨鎭, 徒有名而尤不成樣矣。以土卒三百九十一名之數, 較量於軍摠五百二十一名之額, 則其所兼役, 勢所必然, 不足軍額中八十六名, 移額於主鎭官穩城府, 其餘四十四名, 自該鎭推移充丁, 漁游澗等五鎭堡二百八十一名, 竝爲移額於主鎭官鏡城府事, 請令廟堂稟處, 而監司宋文載狀聞辭語, 亦同於此矣。一千累百名兼役, 旣無由一時移額, 則惟當就其最甚處, 先爲變通, 而帥臣論列, 儘有商量, 竝依其請施行, 使絶塞土卒, 知有朝家德音,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文·蔭·武曾經二品以上實職者弔祭, 載於法典, 而其下註, 以嘉善同樞曾經水使·摠管·同敦寧者, 一體弔祭云云, 蓋存其防限也。近日故知事李普寅, 故同知安鍇, 皆未經上項等職, 而弔祭致賻, 連爲啓下, 君上之弔祭臣隣, 是何等重典, 而法例之所不許, 不啻明白, 則該曹之請依法例, 做錯大矣, 喉院之矇然捧納, 不察甚矣。事關典章, 不可仍置, 李普寅·安鍇弔祭致賻勿施, 當該禮堂·捧納承旨, 竝罷職, 何如? 上曰, 所奏是矣, 依爲之。李普寅追憶養正齋, 予心愴然, 另加顧恤事, 分付。上曰, 李普寅, 予於養正齋, 以丁卯生, 召見而撫其背矣。安鍇之名, 亦甚熟。致仁曰, 其子三人, 立朝故然矣。李普寅·安鍇弔祭致賻單子捧納承旨及禮曹該堂, 竝罷職事。出榻敎 沈鏽曰, 折草廛都沽人, 有勘律以奏之下敎, 取考律文, 則或有杖八十, 或有杖一百, 或有徒三年之文矣。上曰, 其數, 幾何? 曰, 二十餘人矣。上曰, 其數甚多, 只可散逐, 何必窮治? 曰, 此專出於權利之計, 不可不嚴治矣。致仁曰, 此等權利之習, 嚴治然後, 可以懲戢矣。翼謩曰, 不但折草廛, 各廛皆有都沽, 民生失業, 專由於此矣。上曰, 御將進前。張志恒進伏, 〈上曰〉, 近來烽燧何如云耶? 志恒曰, 初果有效, 近來漸不如初矣。翼謩曰, 臣有狗馬之疾, 不得隨諸臣同請矣。上曰, 何事? 翼謩曰, 下情所達, 不可不聽從矣。上曰, 忘食忘寢, 張樂受賀, 是豈孝乎? 致仁曰, 事件異矣。上曰, 何謂異也? 致仁曰, 各有所重矣。上曰, 所重何在? 予身爲重乎? 若思卄五, 則復臨此殿, 誠是料表, 卿等之請, 則固宜矣。大司憲兪彦述所啓, 臣之被論於僚臺, 有非一時特敎問備可以行公之比, 故略入文字, 敢申自引之義, 及承聖敎, 誨責備至, 臣慙惶踧踖, 實不知置身之所。玆不得不復違恩召, 恭俟嚴譴。伏見昨下傳敎, 怵分畏義, 他不暇顧, 冒沒登筵, 而其在廉義, 終不可仍冒於臺次,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頃見憲啓, 心竊訝惑, 今日筵中, 至問大僚, 其雖果然, 所非在下, 於我何嫌? 以此撕捱, 亦近疲軟, 勿辭, 亦勿退待。翼謩曰, 今年處分之人, 皆蒙曠蕩之典, 至於鄭存謙·金相翊, 俱得蒙敍, 李最中, 亦宜有輕減之道矣。上曰, 李最中, 怪心不減矣, 何其急乎? 於此予有所守矣。致仁曰, 尹冕東·兪彦容所坐同, 而日昨處分時, 冕東見放, 彦容獨漏矣。上曰, 何事也? 致仁曰, 軍政事也。上曰, 然則一體放, 謫兪彦容放送事。出榻敎  命大臣·備堂先退。上命元仁孫留在。上曰, 注書出去, 玉堂上下番持召對冊子, 使之入侍。臣峙默承命出來, 與之偕入, 校理李昌任, 修撰金尙集進伏。上講大學衍義, 自曰若稽古止所厚者薄。上曰, 晝講·召對, 講聲各異, 曾聞於昔年, 故如此下聲矣。李昌任〈自〉曰若稽古止於變時雍。金尙集讀自古之欲明明德止所厚者薄。上曰, 各陳文義, 可也。昌任曰, 百姓昭明, 非百姓之所自明也, 克明峻德而後, 百姓自明矣。春間聖上, 以明明德留念爲敎, 請更加勉焉。上曰, 頃者之言, 有能言之譏, 可不體念? 尙集曰, 新民二字, 非大學之極功, 而非明明德, 則無以致新民之效, 新民二字, 伏願留念焉。上曰, 眞西山曰, 堯典爲大學之祖宗, 所奏切當留念焉。上曰, 注書出去, 陟岵風泉章持入, 可也。臣峙默承命持入。上講訖曰, 翰注分讀, 而注書讀陟岵章, 上下番讀匪風下泉章, 可也。上曰, 注書, 誰也? 元仁孫曰, 金峙默也。上曰, 予視昏, 不能見年少臣之面目矣, 其貌狀, 何如? 仁孫曰, 三兄弟中, 最類故重臣矣。上曰, 然乎? 其目圓而長乎? 仁孫曰, 然矣。上曰, 然則與金時默似異矣。時默, 年益多而漸肖其父矣。仁孫曰, 然矣。命儒臣先退。命書三日內懷萬倍御製, 命編次人元仁孫校正訖。上曰, 注書出去, 正史光宗卷持入, 可也。臣峙默承命持入。命仁孫讀奏, 讀至數行, 上曰, 姑先退去, 更爲持入於診筵, 而李如松·田尙書列傳, 亦爲持入, 可也。命李奭培入侍, 下問年紀後, 仍命退出。命召入濟州民。上曰, 牟麥, 何如? 對曰, 豐年矣。上曰, 謂之則海島之民, 應不知也。仍曰, 恩彦君下陸乎? 對曰, 來到果川云矣。上拍案曰, 見抗衡大臣而無一言, 臺臣皆銜枚矣。上曰, 汝等當加給回糧, 出而受去, 可也。濟州陪持等處回糧, 比前加給事。出榻敎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