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23책 (탈초본 74책) 영조 47년 11월 12일 무신 30/32 기사 1771년  乾隆(淸/高宗) 36년

○ 辛卯十一月十二日午時, 上御集慶堂。朝講,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事金尙喆, 知事韓光會, 特進官蔡濟恭·具善復, 參贊官李興宗, 司諫權穎, 掌令李萬育, 侍講官徐逈修, 檢討官李昌任, 假注書金致顯, 事變假注書金暻, 記事官柳雲羽·李普天, 領議政金致仁, 左議政韓翼謩, 行刑曹判書具善行, 左尹張志恒, 禮曹參判鄭存謙, 校理李命彬以次進伏訖。上講大學經一章, 自子程子曰大學, 止別爲序次如左, 侍講官徐逈修復讀前章訖, 陳文義曰, 新民二字, 其義大矣。民非獨庶民之謂也, 卿大夫亦當統看, 而至於新之之義, 則章句旣云, 去其舊染之汚矣。今日朝廷, 自卿大夫而爲始, 亟軫去舊染之道, 則新民之功, 亦不外此矣, 此臣之所以竊有望於殿下者也。上曰, 所陳民字之義, 今所創聞, 而儘好儘好。領事之意, 如何? 金尙喆對曰, 其義則臣亦創聞, 而其語則最好, 雖使臣而陳之, 何踰於此? 第伏望自上留意加勉焉。檢討官李昌任以知所先後之義, 陳之曰, 物固有本末, 事固有終始, 而惟知所先後, 然後恒無倒行錯施之患矣。伏願懋哉。韓光會以明明德之義, 陳之曰, 明德者, 人己所同得乎天者, 而明明德者, 明己之明德, 體也本也, 明明德於天下者, 新天下之民, 皆明其明德, 用也末也, 可以該大學之體用本末也。唯望聖明之體念加意焉。上曰, 特進亦陳文義。蔡濟恭對曰, 定靜安三字, 孰非學者喫緊工夫, 而其中一安字尤是喫緊中喫緊處也。曰, 欽明文思安安, 又曰, 安汝止, 唐·虞之世, 或形容聖德, 上下相勉, 皆在於安之一字則其義有如是矣, 安之反, 卽膠擾忙急, 而此尤帝王猛省處也。具善復對曰, 臣武臣也, 不習文義, 不敢臆對。上曰, 參贊亦陳文義。李興宗對曰, 侍講·檢討·經筵·特進之對, 皆已盡之矣, 臣則無更陳者矣。講旣罷, 領議政金致仁, 左議政韓翼謩, 右議政金尙喆以藏樂過中之意, 有所陳達曰, 今此肇慶廟創建, 實千古所未有之慶也。以閭巷之禮言之, 若有此等慶事, 則必子孫張樂宴會以相賀矣。臣等愚未敢知殿下孝思, 何據而至此也? 上曰, 予之所執, 豈不是乎? 往於溫陵復位之日, 予亦行素三日矣。致仁曰, 此則異於今日事矣。上曰, 予語及肇慶廟, 每不禁飮涕矣。頃日江頭, 予亦涕霑而回矣, 不知者以予爲過矣, 於予心則千有餘年, 若陟降之臨照于此矣。上曰, 全羅道今年結錢, 特欲蕩減, 大臣之意, 何如? 致仁曰, 今此肇慶廟之營建也, 全用扶安·邊山及大場里等栗木, 而搬運之際, 民力頗費矣。其在酬勞之道, 全州等赴役十一邑則結錢依下敎蕩減, 而舊還之今年當捧者, 則通一道蕩減, 似好矣。上曰, 結錢則只減十一邑乎? 致仁曰, 然矣。舊還旣竝蕩減, 則民之蒙惠, 亦不爲不均矣。上命書傳敎曰, 嗚呼, 今番肇慶廟事, 千有餘年海東盛事, 而然·本道, 用民多矣。嗚呼, 陟降, 豈不悶下乎? 人子以親心爲己心, 況國初先祖心乎? 初意沿途諸邑, 欲減結錢。且幾千材木水陸運來時, 木豈自來? 且生木運轉, 其弊不貲, 一木運轉, 其用幾十軍民乎? 且及期欲運, 焉知無不至於近百乎? 以此爲民用心, 今聞領相所奏, 大覺, 況前例一殿事役, 動五十餘州民丁云, 若此之際, 焉知無防納之弊乎? 其本爲民, 聞此, 一倍于心。全州等十一邑結錢選武布特減, 湖南舊還今年當捧者, 亦爲蕩滌。嗚呼, 頃者三千結加給事, 已有下敎, 今者此敎, 予豈爲民? 誠揄揚千有餘年始祖盛德。傳不云乎? 周雖舊邦, 其命維新。不肖涼德, 維新無可言, 今日此擧, 朝鮮今日, 皆聖祖垂德累仁而然, 況·遺民乎? 其令湖南一道民, 瞻望肇慶廟, 仰惟盛德事, 令道臣宣布五十三州民, 亦令備局, 今日內三懸鈴卽爲分付, 而舊還中若或有先捧者, 此正徯我后者也。還給近野, 以新還中計減, 結錢蕩減者, 亦依新定式, 以新還穀計減事, 分付, 而噫, 戊辰年後, 羽旄之美, 管籥之音, 於今再矣, 畿甸·湖西輦過諸邑, 今年結錢, 一體蕩減, 新還穀計減事, 令備局一體三懸鈴, 分付。全州之民, 旣在十一邑中, 而慶州之民, 獨漏結錢, 蕩減新還穀計減事, 一體擧行事, 同爲分付。於文於武, 雖示同慶, 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 古人旣云, 其於京中, 一則市民, 一則貢人, 舊遺在與徭役, 依近例擧行。嗚呼, 呼寫及此, 涕隨聲下, 莫云小民, 至愚而神者, 民也, 其令京外, 元元咸知此慶焉。又命書傳敎曰, 嗚呼, 昔我獻陵登司馬與大科, 聖祖志喜之敎, 尙今流傳, 問其本卽太學也。旣施惠於貢市人, 況本館典僕乎? 朔雖小, 其宜一視, 自今日至來朔晦日, 懸房贖錢, 特爲蕩減事, 分付。致仁曰, 臣欲與禮判同入稟定矣, 禮判昨又承命下去, 有難等待, 故敢達矣。肇慶廟奉安後, 守僕禁火軍, 當依慶基殿例差定, 而慶基殿守僕二百十名, 禁火軍一百名, 數旣優多, 廟殿相連, 只隔一墻, 祭享又不在同時, 則雖使本殿守僕·禁火軍兼爲擧行, 宜無苟艱之慮, 而略爲加定, 通融擧行, 似好, 何以爲之乎? 上曰, 無異前後殿, 而元數旣優, 不必加定, 使之兼爲擧行, 可也。出擧條 致仁曰, 慶基殿忠義曾無定額, 故卽今案付, 至於五百八十五人之多, 蓋其爲役, 不過三日輪回之番次, 而以無定額之故, 因緣冒入, 濫雜殊甚, 似不可不及今酌定矣。上曰, 何若是, 多也, 定以幾人則好耶? 致仁曰, 廟殿各定一百五十人, 通爲三百, 似好矣。上曰, 三百亦多而依爲之, 出擧條 致仁曰, 慶基殿參奉, 旣自監營殿最, 則肇慶廟參奉, 宜無異同, 一體殿最事, 分付道臣,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鄭存謙曰, 日昨傳敎中柑橘上來後, 一依太室例, 元進上中下送本道薦新事, 命下矣。凡宗廟薦新物種, 奉常寺官員, 例爲陪進矣。今此肇慶廟薦新柑橘下送本道時, 亦令奉常寺官員, 陪往乎? 上曰, 今番則以奉常寺官員陪進, 此後定例前則令忠義陪進, 可也。存謙曰, 肇慶廟薦新柑橘數爻, 依太室薦新例封進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存謙曰, 貢物名色, 有柑子·唐金橘·唐柚子·乳柑·洞庭橘·靑橘, 而隨其月令, 陸續封進, 靑橘則旣有安徐之命矣。今年則靑橘外, 隨其來到, 亦令次第陪往乎? 上曰, 只柑子·洞庭橘·唐柚子封進, 可也。出擧條 存謙曰, 今此冬至諸道方物物膳, 以向日所封別方物物膳, 仍施行事, 命下矣。曾前雖或有方物停封之時, 至於京作貢物種, 則爲軫貢人之弊, 連爲封入, 此乃已行之事, 故敢此仰達矣。上曰, 依前爲之。出擧條  藥房提調, 持湯〈劑〉更爲入侍。出榻敎  上曰, 高敬命事, 昨雖下敎, 大臣·諸臣之意, 何如? 致仁曰, 臣於向來左相陳達時, 亦有所奏, 而大抵節義與勳勞有異, 自前不祧之許於勳勞, 而不論於節義者, 自有意義, 先臣曾以故相李廷龜不祧事, 陳請, 而此則故相於宗系事及壬辰以後, 實有大功勞, 而獨漏於策勳故也。韓翼謩曰, 高敬命三父子殉節, 節義卓然, 實鮮其比, 故臣於年前, 果有所陳矣。宋象賢旣以爲國殉節, 許其不祧, 則今於敬命, 一體許施, 似好矣。金尙喆曰, 不祧之許於勳勞, 不論節義云者, 首相所奏, 誠有所據, 至於高敬命忠節之赫赫照人耳目, 不下於宋象賢, 前此象賢, 若以節義, 許其不祧, 則獨於敬命, 何可惜之乎? 令禮曹詳考, 宋象賢事, 有所處分, 則好矣。蔡濟恭曰, 節義與勳勞有異, 故不祧之獨許於勳勞, 而不許於節義, 其意不偶, 然如高敬命之卓犖忠節, 國家雖施之以不祧之典, 臣意則無所慳惜, 而況旣有宋象賢前例, 則一體許施, 恐無不可矣。具善行〈曰〉, 臣知識淺短, 何敢與議於此等, 而曾聞不祧之典, 只在於勳勞而已, 此外無敢仰對矣。韓光會曰, 臣於年前, 歷過錦山, 目見高敬命三父子殉節基址, 其節義卓異, 誠百世不泯, 而至於不祧, 則只許於勳勞, 不許於節義者, 自是朝家典禮, 而旣有宋象賢前例, 則一體許施, 恐無不可矣。具善復曰, 高敬命之三父子爲國殉節, 忠義卓異, 不可無褒揚之道, 詳考宋象賢例, 許施, 似好矣。張志恒曰, 高敬命節義與宋象賢無異, 而糾合義旅, 竭力討賊, 三父子殉國則雖不得大捷, 亦不無勳勞矣。李興宗曰, 高敬命節義卓然, 而至於不祧, 則若無宋象賢前例, 恐難輕議, 而旣有其例, 似宜一體許之矣。李命彬曰, 高敬命·宋象賢節義俱卓卓, 而敬命殉節之外, 又有倡義之功, 象賢旣命不祧, 則於敬命, 恐宜一例許之矣。權穎曰, 臣之五世旁祖與高敬命, 同事同死, 故臣亦稔聞敬命父子倡義殉國節義之炳煥, 與宋象賢不可軒輊也。但與勳勞有異, 不祧之當否, 臣未能知之, 而若象賢, 果許以不祧, 則敬命似當無異矣。李萬育曰, 高敬命節義與宋象賢無異, 宋象賢若親盡不祧, 則高敬命亦依此例, 一體許其不祧, 恐合事宜矣。上曰, 昨日儒疏, 雖下敎, 高敬命節義, 非比尋常, 故今日更詢, 意蓋此也。相臣所奏, 略而盡矣, 令禮官宋象賢前例詳考, 後日登對時以奏。出擧條 翼謩曰, 故忠臣李鳳祥子孫零替, 人皆爲之傷歎, 今聞其曾孫成立已久, 其人亦佳云, 宜有錄用之典, 敢達。上曰, 錄用, 可也。出擧條  上曰, 訓將今日次對, 亦不入來耶? 致仁曰, 臣方欲陳達矣, 訓將旣陳疏承批, 武將事體有異, 則至今引義, 殊涉未安, 訓將李章吾推考, 後日次對, 則申飭進參,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曰, 昨冬因慶尙前右兵使申大顯狀請, 諸道停操之年, 官門聚點, 略倣操鍊之儀, 俾知進退之法事, 定式分付矣。卽見江華留守兪彦民狀啓, 則以爲, 今年秋操, 雖命停止, 旣行春操, 則與兩操俱廢有異, 而本營當點軍兵一萬一千餘名, 散在諸島, 裹糧遠赴, 不無其弊, 今年點兵當否, 請令廟堂稟旨分付矣。本營點兵, 異於各邑之官門聚點, 許多屬邑萬餘名軍兵之累日聚會, 其爲弊無異於操鍊, 守臣狀請, 似不爲過, 今番點兵則特爲許停, 俾休民力, 宜矣。上曰, 依所請置之。出擧條  今番神輦陪進水剌間所屬, 依近仗軍士例, 令該曹米布賞給。出榻敎 致仁曰, 道臣雖在罷職之中, 凡於狀啓文字, 依前擧行, 例也, 而乃者黃海道之以都事替行, 有違格例, 此後則另加申飭, 何如? 上曰, 予則泛看, 而所奏, 是矣。命書傳敎曰, 初未覺察, 今聞大臣所奏, 非矣。已回啓者勿論, 此後新伯赴任前, 都事狀聞者, 政院直爲下送, 其令道臣狀聞。又命書傳敎曰, 今者江原監司放未放啓本中稟中一人, 旣放與放者, 一體卽爲擧行事, 分付。仍中詳審, 若有可放者, 登對時以稟。又命書傳敎曰, 關西放未放啓本中, 其放者卽爲擧行事, 爲先分付, 其仍中詳審, 若有可放者, 一體登對以奏。司諫權穎啓曰, 罪人天大之窮凶情節, 昭載於乙亥鞫案, 至今全保首領, 終是失刑之大者, 旣拿旋配,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此等凶徒, 決不容一向涵貸。請還寢鍾城府爲奴罪人天大酌處之命, 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出擧條  又啓曰, 仲義之罪, 可勝誅哉? 倉卒拾得, 雖異, 故犯關係莫重, 宜卽現納, 而懸賞之後, 始爲自首, 棍問之時, 乃吐情實, 論其罪犯, 不可酌處而止。請大靜縣爲奴罪人仲義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出擧條  又啓曰, 益男之事, 萬萬妖惡, 而其弟百男以同氣之親, 居在同室, 則綢繆情節, 萬無不知之理, 而未及究竟, 遽然白放, 其在重鞫體之道, 不可放逐田里而止。請崔百男邊遠定配。上曰, 勿煩。出擧條 三行刀割 又啓曰, 罪人五得, 其所負犯, 關係至重。揆以王章, 自有當律, 酌處之命, 雖出於好生之聖德, 而三尺至嚴, 不可容貸。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出擧條  掌令李萬育啓曰, 物故罪人得輿, 以告者, 徑斃杖下, 則東呂·址淳之窮覈, 自是次第事, 而酌處之命,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意, 其在鞫體, 不可不嚴覈。請還寢東呂·址淳等還配之命, 更令王府嚴鞫得情。上曰, 勿煩。出擧條  又啓曰, 金柱泰, 卽賊之子, 只施定配之律, 在渠亦云幸矣, 今此減等處分, 雖出於霈澤同流之聖意, 減等則爲徒年, 而徒年則遇赦卽放, 此後國有赦典, 則應入放秩, 以之子, 而猶爲無故平人, 使之晏然行世, 寧有如許道理? 請還寢定配罪人金柱泰減等之命。上曰, 其勿復煩。出擧條  又啓曰, 罪人五得所犯, 實是前古所無之變, 偸取情節, 萬萬凶獰, 酌處之命, 雖出於我聖上好生之德意, 論以國法, 不可容貸。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出擧條  又啓曰, 罪人吳益祥奉命摘奸, 何等嚴重, 不以實狀歸奏, 究其情節, 萬萬叵測。請巨濟府充軍罪人吳益祥依律處斷。上曰, 旣諭勿煩。出擧條 三行刀割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