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23책 (탈초본 74책) 영조 47년 11월 18일 갑인 74/74 기사 1771년  乾隆(淸/高宗) 36년

○ 辛卯十一月十八日午時, 上御集慶堂, 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金致仁, 左議政韓翼謩, 右議政金尙喆, 判府事金陽澤·李昌誼, 行左參贊申晦, 行司直李昌壽, 行工曹判書金時默, 行副司直韓光會·洪名漢·具善復, 行京畿監司沈鏽, 判尹李景祜, 兵曹判書趙曮, 大提學徐命膺, 左尹張志恒, 左副承旨沈頤之, 司諫權穎, 校理徐逈修, 假注書徐彙, 事變假注書金暻[金璟], 編修官康文祥, 記事官李普天以次進伏訖。上曰, 大臣進前。致仁·翼謩·尙喆·陽澤·昌誼進前伏, 致仁曰, 日氣甚寒, 聖體調攝, 若何? 上曰一樣矣。上曰, 近覺氣衰。致仁曰, 守成之方, 在於方寸, 何必減膳爲也? 翼謩曰, 聖體若此, 請以湯劑爲補。尙喆曰, 減膳六日, 加以四日, 雖出於聖人警災之盛意, 三日減膳, 事已關重矣。上曰, 日昨雷警, 非比凡日, 予之減膳, 所以如此。上曰, 老來之氣, 健者爲難。致仁曰, 右相使行回來後, 顔色勝昔, 可知其氣健矣。上曰, 氣健可嘉。致仁曰, 臣於肇慶廟奉審時, 見李堯八, 其顔色, 不如辛受采矣。頤之曰, 今番受香時, 堯八上來矣。上曰, 其老年仕宦, 以爲滋味, 不亦憎乎? 致仁曰, 頃日臣之奉命在外時, 僚相以夏間書冊買賣被罪諸人事, 陳達, 獲蒙書入之敎, 而旋因他事, 又命置之矣, 專對順成, 上下同慶, 伊時事, 今無可論, 當此霈澤旁流之時, 尤宜同入咸宥之中, 毋論朝士·儒生·冊儈, 凡係以冊事被罪者, 一倂蕩滌, 何如? 上曰, 一倂蕩滌, 可也。出擧條 致仁曰, 褒奬節義, 酬報勳勞, 煞有界限, 昭載典章, 今番忠烈公高敬命之特許不祧, 蓋以曾爲質正之官, 有功宗系之辨故也, 此後儒生輩, 不知法意, 援此爲請, 難保必無, 此宜自上深加留意也。上曰, 左·右相之意, 何如? 翼謩曰, 臣意則異於首相所奏矣。勳臣之許以不祧, 槪出於朝家尙功之典, 然節義超卓者, 何遽讓於一時之勳勞? 今若竝許不祧, 則實有補於勵世樹風之政矣。尙喆曰, 褒忠獎節, 磨礪一世之大政, 樹立赫赫之如張巡·許遠者, 豈可曰無勳業而惜其不祧乎? 似不宜一切論矣。致仁曰, 爲殉節之人, 許不祧之祀, 臣非敢惜之也, 但贈官贈諡, 建祠旌閭, 無非崇奬之道, 而獨於勳臣, 許其不祧者, 是國典也。今若改國典而通許不祧則可也, 不然而無所區別, 一體同施, 則烏在其制法之意乎? 上曰, 領相所奏是矣,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頃者左相旣奏, 今日又奏, 故忠臣李鳳祥, 南延年子孫, 今日政, 懸註備擬。出傳敎 致仁曰, 頃因嶺南審理使林鼎遠所啓, 金海·熊川水陸軍換定當否, 令道臣詳問兩邑, 論列狀聞事, 筵稟分付矣。卽見監司李命植狀啓, 則枚擧兩邑所報, 以爲, 金海之民, 本以晴川·新門兩鎭納布之軍, 移充櫓軍, 世服其役, 故必欲圖免, 願爲換定, 而熊川之民, 則素知櫓役之苦重, 且厭子支之被侵, 擧皆不願, 仍舊置之事, 請令廟堂稟處矣。向來審理使, 以兩邑民俱願, 相換陳達, 至有更問道臣之擧, 而今見道臣狀聞, 則熊川民之不願, 無異金海民之圖避, 移此與彼, 有乖一視, 殊非所以救弊之意, 依狀辭置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曰, 貢人遺在, 自前固有隨時蕩減之規, 而立廛則非遺在也, 卽自地部, 前期逢授, 與貢人遺在逈異, 而今番召問市民時, 敢以遺在仰奏, 至有折半蕩減之敎, 市民所爲, 誠極無據, 臣意則還寢蕩滌之敎, 改以減給徭役, 似宜矣。上曰, 人無信不立, 卽蕩滌置之。致仁曰, 旣以無信不立爲敎, 臣不敢更請, 而此後則分付地部, 切勿預給市民之敢以遺在仰達者, 直令攸司從重科治之意, 一體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藥果加排, 貢人, 有或稱冤乎? 致仁曰, 聞諸太常都提擧, 一年所享, 幾何? 貢人難支云矣, 上曰, 問貢人, 心竊爲駭, 故今日下敎及此, 今聞相臣所奏, 不無所據云, 本寺都提擧·提調·禮戶堂相考以稟, 予嘗有莫知者, 前則雖有一殿加進排者, 貢價輒加, 因所奏, 本貢有裕, 不必加下云, 其後無加貢之事, 意謂其雖有裕, 此後其無掣肘之端云矣。今者六立加排, 有此稱冤, 況一位祭物, 無限節乎? 亦令太常·春曹·度支, 一體相考以奏, 因此以聞, 太常都提擧, 尙未塡代云, 大臣體重, 其何口傳? 政官牌招, 開政擧行。出傳敎 致仁曰, 臣於頃日筵中, 以全州武士, 宜加優恤之意, 仰達, 至承好矣之敎, 而但本營, 無別驍士·鄕騎士·別武士等, 作隊名色, 則創設都試, 非所可論, 而今有一道本州威鳳別將, 本甚殘薄, 京軍門將校, 當久勤者, 皆不願赴, 若以此窠, 屬之完營, 毋論營本府將校, 自千別將至哨官, 凡係軍門者, 令道臣設場試射, 取其優等三人, 一以矢數次第, 備擬三望, 上送騎曹, 受點下批, 每當作窠, 永遵此規, 則其於慰悅勸奬, 兩得其宜, 故敢達矣。上曰, 所奏誠是矣,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曰, 日昨殿庭呼訴之事, 實是無前之變怪, 敎誘之其兄, 雖命邊配, 攔入之元犯, 罪止決棍, 誠恐此後此等事, 又將接踵而起, 臣謂金得千不可不嚴加處分, 以懲後日也。上曰, 湖沿充軍, 可也。出擧條 致仁曰, 秋曹劇務也, 而參判柳脩自遭臺言, 至今引入, 本曹事, 誠可悶也。所論, 雖非見職, 廉隅宜欲一伸, 今姑許遞,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曰, 訓將李章吾所遭臺言, 雖不尋常, 亦旣陳疏承批, 日前纔有申飭之敎, 而昨曉候班, 今日次對, 又不進參, 事體殊涉未安, 罷職,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訓將李章吾罷職。出榻敎  上曰, 一弛一張, 文武之道, 滌舊甄用, 王政之所先, 心雖惶蹙, 何敢若是章皇? 兼弼善兪彦鎬, 特施不敍之典, 捧納承旨遞差。出傳敎  上曰, 頃已申飭, 莫知大司成尙未差, 代今聞相奏, 爲多士可悶, 大司成學敎授, 代今日政備擬, 待下批牌招察任, 亦令自明日課試。出傳敎 尙喆曰, 臣於西行去來之路, 看審南塘城役, 有所商度, 而領左相同入, 今始仰達矣。蓋其土城新築之後, 初因基址之未及堅實, 多致雉堞之頹圮, 雖有中間石築之論, 所入財力, 將至六七萬兩, 故廟堂亦未得斷決區劃矣, 第其土築, 已成形體, 今何可毁已築之城, 而費有限之財乎? 今仍舊築, 繕完女墻, 則事半功就, 可期訖役, 而卽今帥臣, 與他人尤異, 必當繼其事, 而卒其功, 況向來築役後, 物力尙有餘儲, 更可無別般措劃之事, 以此分付, 使之盡心完了, 恐合事宜矣。上曰, 所達最好, 依爲之。出擧條 致仁曰, 頃因京畿水使狀啓, 德積鎭松田犯斫事, 更加嚴査狀聞之意, 覆奏分付矣, 該水使金範魯査狀, 今又來到, 以爲, 監官金德允, 山直宋莫山, 捧錢許斫, 罪實首犯, 舡漢等所犯, 由於監官輩許斫, 宜有首從之別, 而舡漢廉處一等七名, 卽其時逃躱, 故今方嚴飭跟捕云矣。今觀査狀, 自當分首從擬律, 而雖監官·山直, 旣非關係一律, 則不必自廟堂覆奏, 分付攸司, 考律嚴處, 逃躱舡漢, 亦爲嚴飭跟捕, 施以當律,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咸鏡道臣放未放啓本, 其稟中元則揆, 此等陽復之時, 其若放焉, 其爲民乎, 爲豪强乎? 道臣推考勿放。韓命恒, 無異則揆, 令仍只放者, 卽令擧行, 而其仍中, 若有參酌者, 該堂持奏, 若無依啓聞施行事, 分付該曹。出傳敎  上曰, 大臣旣奏, 柳脩本職許遞。出傳敎  上曰, 承旨下敎, 代前承旨李壽鳳除授, 牌招察任, 房順房。出傳敎  上曰, 禁府時囚人, 竝放送事, 分付。出傳敎  上曰, 洪麟漢處義, 其涉太過, 況此任乎? 從重推考, 其令察任。出傳敎  上曰, 旣已有功料表遭彈, 予甚惜之, 況當賞者乎? 前全羅監司尹東昇, 特爲敍用, 同是道臣, 亦知彈過, 前黃海監司洪良漢, 一體敍用。出傳敎  上曰, 備堂進前。·昌壽·時默·光會·名漢·善復··景祜··命膺·志恒進前伏, 曰, 臣得接各邑所報, 請許代穀, 而今及狀聞, 今適入侍, 敢此仰達矣。今秋沿邑田穀, 間多失稔, 至於豆·太, 全無所收, 而太尤甚焉, 糴政方張, 準捧無路云, 其中最難捧處, 參量代捧, 則可紓目下民力矣, 此有已施之例, 下詢大臣而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致仁曰, 今年豆·太, 誠難以本色準捧, 只於沿邑稍實邑四分一, 之次邑三分一, 依他道例, 許以代捧, 似宜矣。翼謩曰, 民間形勢如此, 不可不許, 必依準折代捧, 待明秋還作本色, 宜矣。上曰, 依爲之。出擧條  上曰, 今聞畿伯所奏, 無異於頃年, 舡漢亦無異於頃者崔大中。噫, 角觝不過弄事, 而轉輾若此, 此正可矜者, 傅輕者, 衆杖毆打, 張三李四, 亦何分辨? 且因此互相推諉, 受刑者多云, 問其本, 卽時太, 依大中特減一律, 而諉以內農圃人啓下二字, 刻於號牌, 其問三世相傳, 其稱渠亦然也。況一子, 爲中官婢夫, 不可不嚴懲, 令本官當日嚴刑一次後, 北靑府限己身充軍。頃者有靑衣中官, 囑其奴, 殿庭登聞, 已爲嚴處, 則今番內農圃下人, 有此擧, 當該句管次知中官, 亟施刋名之典, 稱以啓下號牌, 令兵曹一倂取來, 卽刋其面, 不能檢飭, 慫慂此諸擧首奴, 亦令騎郞從重決棍, 以懲日後, 此後市場角觝毆打, 若有此弊, 勿論殺人與否, 令自其官, 嚴杖一百, 俾無此弊。曾聞平壤上元日石戰云, 杖打猶然, 況石塊乎? 此亦刑期無刑之意。噫, 此日何日, 而因此其或有致命之弊, 則可勝言哉? 分付關西道臣, 此後嚴禁此弊, 京中京外, 端午角觝時, 此弊臘冬歲春, 亦有石戰云, 此則分付捕廳, 犯此者, 勿論士子·常漢, 從重決棍, 以懲此弊, 令京兆以此預先知委各道, 俾無此弊。出傳敎  上曰, 令節已過, 意謂辭朝, 今聞海伯陳章欲辭陛而不爲云, 其涉過矣。政院勿爲呼望, 亦得其體, 若此爲金玉, 爲藩閫者, 亦將人皆若此乎? 不可不防微, 海伯李在簡, 其令當日內辭朝。出傳敎  上曰, 臺臣進前。司諫權穎進前伏啓曰, 罪人五得, 其所負犯, 關係至重, 揆以王章, 自有當律, 酌處之命, 雖出好生之聖德, 而三尺至嚴, 不可容貸。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又啓曰, 罪人天大之窮凶情節, 昭載於乙亥鞫案, 至今全保首領, 終是失刑之大者, 旣拿旋配,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此等凶徒, 決不容一向涵貸。請還寢鍾城府爲奴罪人天大酌處之命, 依律處斷。上曰, 旣諭勿煩。又啓曰, 仲義之罪, 可勝誅哉? 倉卒拾得, 雖異故犯, 關係莫重, 宜卽現納, 而懸賞之後, 始爲自首, 棍問之時, 乃吐情實, 論其罪犯, 不可酌處而止。請大靜縣爲奴罪人仲義依律處斷。上曰, 勿煩。又啓曰, 益男之事, 萬萬妖惡, 而其弟百男以同氣之親, 居在同室, 則綢繆情節, 萬無不知之理, 而未及究竟, 遽然白放, 其在重鞫體之道, 不可放逐田里而止。請崔百男邊遠定配。上曰, 勿煩。三行刀割又啓曰, 臣伏聞殿庭呼訴人金得千, 有湖沿酌處之命云, 殿庭事體, 何等深嚴, 而乃敢突入呼訴, 萬萬驚駭。如此之類, 若不別樣嚴處, 則日後之弊, 有難言者, 決不可湖沿酌處而止。請金得千絶島定配。上曰, 指揮者甲山定配, 癡騃使喚者若此, 無乃國法倒置, 旣處分, 不允。又啓曰, 古人以馬字一點之誤書, 至稱死罪, 臣俄者聽瑩, 莫重啓達之辭, 誤奏地名, 何可晏然於職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勿辭亦勿退待。出擧條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