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27책 (탈초본 74책) 영조 48년 4월 15일 경진 19/20 기사 1772년  乾隆(淸/高宗) 37년

○ 壬辰四月十五日未時, 上御集慶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 御史同爲入侍時, 領議政金相福, 左議政申晦, 右議政李溵, 行兵曹判書蔡濟恭, 戶曹判書李思觀, 禮曹判書元仁孫, 吏曹判書朴相德, 仁陽君李景祜, 行副司直李章吾, 刑曹判書李翼元, 行副護軍張志恒, 大司憲兪彦述, 大司諫沈墢, 御史李養遂, 左副承旨林鼎遠, 假注書李柱延, 事變假注書玄在默, 記事官申禹相·李基崧, 以次進伏訖。相福曰, 聖體, 若何? 寢睡·水剌之節, 亦何如? 上曰, 一樣矣。相福曰, 中宮殿氣候, 亦若何? 上曰, 一樣矣。相福曰, 王世孫體候, 亦若何? 上曰, 一樣矣。上命進湯劑一貼。申晦請診候。上曰, 置之。上曰, 御史入來乎? 李溵曰, 慶尙道暗行御史入來矣。上曰, 左相之子不來耶? 對曰, 姑不入來矣。上曰, 慶尙御史, 卽命入來也。賤臣承命出來, 與李養遂偕入進伏, 養遂仍讀奏書啓。上曰, 山訟事耶? 對曰, 然矣。上曰, 相訟者何如人耶? 對曰, 皆土班矣。上曰, 鄭復臣爲人何如耶? 對曰, 無識悍毒之人矣。上曰, 落訟之端多耶? 對曰, 以法典訟理論之, 實合落科矣。上曰, 六邑中誰可居最下乎? 對曰, 山淸縣監曺允迪, 最下矣。上曰, 只此一人耶? 對曰, 其外朴恒源, 似可難矣, 而姑觀來效無妨矣。上曰, 今覽御史書啓, 鄭復臣申聞鼓事, 節節可駭, 而御史決折其是, 今無可論, 沿路守令丹城縣監朴恒源, 難望振刷爲目, 山淸縣監曺允迪, 昏憒不能事事爲目, 則何畀百里? 竝罷黜, 此時守令, 豈可曠官? 令該曹, 口傳擇擬, 其令待朝仍辭朝, 餘無可以回啓者, 一倂安徐, 大小斛·大小斗, 御史旣已校正, 亦無可論, 而此後另加嚴飭。且或以斛捧, 或以斗捧, 其雖邑規, 此是謬規, 皆以斛捧, 些少用斗者, 自有常例, 其何禁也? 出傳敎  又命書傳敎曰, 初聞印僞造, 今聞僞造判付, 此萬古所無, 過祭後其誣招勿施, 勿拘日次, 除尋常嚴刑取服後, 依御寶僞造律, 不待時擧行, 摘發以報司官員, 依捕捉例, 特爲加資, 當該隨參各人, 送于捕廳, 周牢嚴問, 直招後自該曹, 永爲黑山島爲奴。相福曰, 今方雨澤, 此是感應所致, 請寢減膳之命焉。上曰, 非我之功, 是乃獻官之功也。仁孫曰, 旣得甘霈而必復膳, 乃事天之道也。上曰, 卿等之力也, 報謝及賞典, 雖不厚, 而至於減膳, 則予當固守矣。上曰, 江上暗行御史申光緝入侍。出傳敎  賤臣與光緝入伏, 光緝讀書啓。上曰, 因悶旱, 令御史廉問江上, 韓宣所爲, 萬萬無狀, 爲先捉囚, 無故日, 令該曹, 嚴刑一次, 三水府定配, 趙正億等三人所爲, 亦涉叵測, 此書啓下該曹, 無故日各嚴刑一次, 南沿散配, 內外米廛人, 甘其年年十餘兩捧錢, 作契此擧, 而今則本事旣消, 可謂毛將焉傅, 而不可不嚴懲, 二廛行首, 無故日勿爲徵贖, 各決杖一百, 都考留置穀物, 分給各廛以賣, 追後來者, 各令任自賣買, 令貢市堂上, 句管嚴禁, 此後復爲若此者, 都考人, 送于該曹刑配。相福曰, 備堂多未還差, 左參贊趙雲逵, 行司直金時默·鄭弘淳, 行副司直洪麟漢·李徽之, 刑曹參判金器大, 竝還差備堂, 有司堂上鄭弘淳·朴相德, 句管堂上慶尙道趙雲逵, 黃海道趙榮順, 江原道閔百興, 咸鏡道金器大, 貢市堂上鄭弘淳·蔡濟恭, 堤堰堂上李重祜竝差下, 何如? 出擧條  上曰, 依爲之。濟恭曰, 二軍色方作闕, 一軍色郞, 又以親病, 呈辭下鄕, 還任姑無期矣, 坐起久不得爲之, 曹務積滯, 一軍色郞, 不可不變通, 故敢達矣。出擧條  上曰, 遞差其代, 口傳差出可也。濟恭曰, 靑坡·蘆原兩驛, 本甚凋殘, 今番北漢動駕時, 許多人馬奔走飢餒之狀, 誠爲矜憐, 不可無顧恤之道, 在前如此之時, 皆有惠廳米戶曹太題給之例, 今番何以爲之乎? 上曰, 依所奏題給, 而石數多寡, 當何如耶? 濟恭曰, 或有米·太各五十石題給之例, 或有各二十五石題給之時, 今番則從略爲之似好矣。出擧措[出擧條]  上曰, 從略施行可也。思觀曰, 左相以爲曾有越俸, 不敢受祿, 而去月祿牌, 不爲出給於倉官, 大臣祿俸, 事體自別, 一向淹稽, 亦甚未安, 玆敢仰達矣。上曰, 越俸蕩滌, 依例令倉官輸送可也。申晦曰, 臣旣有越俸, 則戶判之如是陳達, 未知其可矣。若以大臣祿俸事體自別爲言, 則奉朝賀洪鳳漢, 敍下之後, 尙今惶悚不敢受祿云矣。出擧條  上曰, 過矣, 一體令倉官輸送可也。相德曰, 工曹判書趙曮, 特授副學, 正卿之兼帶副學, 有資憲副學柳希春之古事, 且有故判書鄭經世兼帶之前例, 而此是近來稀闊之事, 工判亦當依古例而不遞本職乎? 不可不稟定, 故敢達。上曰, 大臣陳之。相福曰, 古例雖有一二別格, 而近世則無之矣, 當之者似欲逡巡矣。申晦曰, 正卿副學, 國朝以來, 只有二人, 而皆以經術進, 趙曮之不欲當其任, 恐無足怪矣。李溵曰, 正卿兼帶, 雖有國朝故事, 此旣近世所無者, 領·左相之言, 恐似然矣。出擧條  上曰, 疑從二品, 下敎, 謝恩, 後聞卽正二品, 稀有之事, 以偶然特除, 其宜審也, 旣聞三公之言, 其若撕捱, 莫若今處, 趙曮副提學, 特爲許遞可也。大司憲兪彦述所懷, 前管城將具顯謙, 爲人儱侗, 日昨北城行幸回鑾時, 不爲祗迎於城外, 已極可駭, 而及當糶糴下詢之時, 所對又復糢糊, 致勤聖敎, 其在警責之道, 不可汰去而止, 臣謂前管城將具顯謙, 譴削之典, 斷不可已。上曰, 依啓。大司憲兪彦述·大司諫沈墢·校理鄭好仁所懷, 臣等謂南海縣安置罪人金致仁, 依前旌義縣荐棘宜矣。措辭見上  上曰, 業已詳諭, 亟停勿煩。上曰, 兵曹一軍色郞廳改差, 與二軍色郞, 口傳擇差。出榻敎  上曰, 兼副提學趙曮許遞。出榻敎  上曰, 奉常正, 一體口傳擧行。出傳敎  上曰, 戶判·秋判更爲入侍。出榻敎  上曰, 雖在減膳中, 旣已下敎, 已有前例, 過祭後無故日, 依例開坐事, 分付各該司。出傳敎  上曰, 備堂趙雲逵·金時默·鄭弘淳·洪麟漢·李徽之·金器大還差, 有司堂上鄭弘淳·朴相德, 嶺南句管堂上趙雲逵, 海西句管趙榮順, 關東句管閔百興, 北關句管金器大, 貢市堂上鄭弘淳·蔡濟恭, 堤堰堂上李重祜竝差下。出傳敎  上曰, 注書誰也? 鼎遠對曰, 李柱延矣。上曰, 其爲誰? 對曰, 故判書李之億之族姪也。上曰, 是然矣。上曰, 李柱延昨日蹲退, 今復爲入來耶? 對曰, 然矣。上曰, 善爲入來矣。上曰, 禮房承旨入來可也。賤臣承命出來, 與安兼濟偕入進伏。上命書傳敎曰, 噫, 大寒之餘, 必有陽春, 陽春之後, 亦無其旱。嗚呼此寒, 由予太康, 五紀在明, 爲民用心, 何拘常例? 心切憧憧, 初次沾濕, 已是料表, 再次其洽, 亦豈夢想? 一則神祗恤我元元, 二則獻官恪勤其誠, 粵昔殷湯, 桑林親禱, 於今衰君, 臥而命攝, 若此若此, 能得此雨, 旣報謝于神, 何闕賞於臣? 初次祈雨祭獻官, 各兒馬一匹, 監察以下諸執事, 各弦弓一張, 於再次, 其亦異矣, 何云異乎? 宗伯·度支之能得雨也, 獻官各半熟馬一匹, 監察諸執事各兒馬一匹賜給。又命書傳敎曰, 近者雲監官員皆無形, 直於禁漏, 則更鼓任意操縱, 直於本監, 則測雨亦不看審, 是豈他哉? 本監不能勸奬之致, 當該提調, 從重推考, 另加申飭。上曰, 內局持湯劑入侍。出榻敎  上曰, 宣傳官二員入侍。出榻敎  上曰, 兵判以劇務許遞, 則吏判亦同, 且引儀多闕, 而尙未備擬, 故下詢乃覺, 吏判兼帶內局許遞, 仁陽君爲內局提調。出傳敎  上曰, 藥房提調, 持湯劑更爲入侍。出榻敎  上命退, 諸臣遂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