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30책 (탈초본 74책) 영조 48년 9월 11일 〈계묘〉 19/19 기사 1772년  乾隆(淸/高宗) 37년

○ 壬辰九月十一日申時, 上御集慶堂。藥房入診入侍時, 都提調元仁孫, 提調李潭, 副提調尹東昇, 記事官鄭元始, 記事官李基崧·柳榮鎭, 醫官方泰輿·慶絢·鄭允說·徐命緯·李以材·李翊臣, 以次進伏訖。元仁孫曰, 夜間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寢睡·水剌之節, 亦何如? 上曰, 睡則一樣, 而水剌則難矣。奉進湯劑, 上進御後, 請診候。上曰, 置之。提調出去, 更爲監煎以入, 可也。上命詣臺臺臣入侍, 賤臣, 承命出去, 與三司諸臣偕入。大司憲李福源, 大司諫朴師海, 執義李萬育, 應敎尹師國, 持平鄭澤孚, 獻納元啓英, 校理鄭好仁, 正言姜彝福, 修撰李致中, 修撰李顯永, 所啓。荐棘罪人金致仁, 以兩世元輔, 國家之依毗, 何如, 而不體聖上調劑之苦心, 背馳乃父承佐之舊規。植黨濟私, 自爲領袖, 其負國忘先, 壞亂世道之罪, 可勝誅哉? 益男之平日言行, 雖甚妖惡, 而年前一疏之後, 致仁之不顧嫌怨, 挺身請討, 可見其縱恣無嚴之一端。移棘之啓, 尙未蒙允, 當請之律, 至今稽遲, 輿情益激, 公議愈沸。況今平蕩之治, 已成, 一初之政, 方勵, 日昨大處分之後, 鋤治黨魁, 尤不容少緩。其在峻堤防嚴懲討之義, 決不可荐棘而止。請南海縣荐棘罪人金致仁, 依律處斷。上曰, 亟停勿煩。大司憲李福源, 執義李萬育, 持平鄭澤孚所啓, 請還寢東呂·址淳等還配之命, 更令王府, 嚴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一行刀割 又所啓, 請大靜縣定配罪人丁潤愼, 亟命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黑山島定配罪人鄭世柱,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宋明欽·趙觀彬之罪狀, 人孰不知, 而韓必壽·尹勉升, 身爲臺官, 旣登前席, 親承聖敎, 而終不發啓, 以致聖心之激惱。帳殿親問之下, 游辭發明, 情節巧惡, 今此絶島爲奴之命, 雖出於我聖上好生之德, 揆以邦憲, 有難曲貸。請爲奴罪人韓必壽·尹勉升, 竝亟停[正]邦刑。上曰, 勿煩。又所啓, 觀厚·胤命, 陰譎凶悖之狀, 已悉於渠之疏中, 旣賜嚴處, 臣等實不勝欽仰。第宋明欽所引春秋之事, 絶悖無倫, 論其罪犯, 不下於觀厚·胤命之輩, 請追奪罪人明欽, 亟施當律。上曰, 勿煩。又所啓, 觀厚·胤命孥籍之請, 實出輿憤, 而以受敎問答中, 勿爲追施逆律事, 不爲允從。此固出於我聖上好生務寬之政, 而兩賊之窮凶絶悖, 萬古所無, 法有時而屈伸。凡逆律之禁追施者, 以其賊生前不露逆節, 而死後始著者也。今此兩賊, 生前旣已刑治, 未及正法, 此當時之失刑也。請觀厚·胤命子, 亟施孥籍之典。上曰, 勿煩。又所啓, 新除授持平成大中, 時在京畿抱川地, 請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上曰, 依啓。持平鄭澤孚所啓, 臣於日前, 旣有溺職之失, 且逭應被之罰, 昨登籌筵, 猥有引避勿辭之批, 遽下格外。惶隕踧踖, 不敢更瀆, 冒沒廉愧, 朝復詣臺, 卽伏見傳敎下者, 有晩到臺諫喝導懸罰之命。諸臺之中, 臣是末至, 嚴敎之下, 震悚無地, 何敢一刻蹲冒於職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昨勿退待, 今何晩來? 其在臺體, 勢難例批, 依啓。大司諫朴師海, 獻納元啓英, 正言姜彝福所啓, 請還寢鍾城府爲奴罪人天大酌處之命,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仲義,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一行刀割 又所啓, 觀厚·胤命孥籍之事, 仰請而伏承答批, 以受敎問答中勿爲追施逆律事, 不爲允從。此固出於我聖上好生務寬之政, 而兩賊之窮凶絶悖, 萬古所無, 法有時而屈伸。凡逆律之禁追施者, 以其賊生前, 不露逆節, 而死後始著者也。今此兩賊, 生時旣已刑治, 未及正法, 此當時失刑之甚也。請觀厚·胤命, 亟施孥籍之典。上曰, 勿煩。又所啓, 宋明欽·趙觀彬之罪狀, 人孰不知, 而韓必壽·尹勉升, 身爲臺官, 旣登前席, 親承聖敎, 而終不發啓, 以致聖心之激惱。帳殿親問之下, 游辭發明, 情節巧惡, 今此絶島爲奴之命,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揆以邦憲, 有難曲貸。請爲奴罪人韓必壽·尹勉升, 竝亟正邦刑。上曰, 勿煩。又所啓, 觀厚·胤命, 陰譎凶悖之狀, 已悉於渠之疏中, 旣賜嚴處, 臣等實不勝欽仰。第明欽所引春秋之事, 絶悖無倫, 論其罪犯, 不下於觀厚·胤命之輩。請追奪罪人明欽, 亟施當律。上曰, 勿煩。大司諫朴師海所啓, 臣於向日, 伏見傳敎下者, 乃以兩司長官以七十六十之人, 苟充備擬。至有銓堂問備之擧, 則其在銓官之道, 宜不敢復爲檢擬, 而今臣犬馬之齒, 六十二歲, 飭敎屬耳, 又復苟充備擬, 事甚非矣。當該銓官, 所當請罪, 而事關臣身, 嫌不敢論。臣之冒沒行公, 則有乖廉防, 臣何敢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其所下敎, 不過申飭, 旣無復檢擬之敎, 則以此撕捱, 其涉太過, 勿辭, 亦勿退待。獻納元啓英所啓, 臣於昨日乞遞之章, 只以區區慮國事之心, 敢附冬至正使改差之論矣。及承批旨, 以無已過乎風聞浪傳爲敎。臣於是, 不勝悚恧之至, 臣雖居在鄕曲, 見聞孤陋, 而順義君烜, 行己鄙悖, 居家謀利之習, 素所孰[熟]聞, 此非公然加之之語也。燕行時, 見侮異國, 被打胡將之說, 喧傳一世, 至騰於其時憲長宋瑩中之彈, 則此不可謂白脫, 亦不可謂風聞矣。若以莫重專對之策, 復寄於如此之人, 則臣竊恐君命有再辱之慮, 彼國生輕侮之心, 故敢有所仰陳。不惟不賜兪音, 反以臣爲過, 此莫非臣言淺誠薄, 不能上孚之致, 而昨因日暮, 今始引嫌。臣罪至此, 益無所逃, 臣何敢晏然仍冒於言地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豈特此事? 首言貪鄙, 則末端所論, 今雖白脫, 原頭譏貪, 其果風聞而自服乎? 其在臺體, 大叚矛盾, 暮年飭勵, 其何囫圇, 自墜臺風? 依啓。上曰, 予靜思之, 朴取源之頃日入侍時, 啓草似必持來二件矣。元仁孫曰, 聞亦然矣。仍命書傳敎曰, 夫子曰, 過猶不及, 豈特此也? 其時所陳者卽相臣, 而意謂都憲, 都憲之請太寬, 再次下敎太過。且合辭府啓畢後, 都憲其何留傍? 已涉訝之, 更思雖有擧下端之敎, 其在臺體, 有何若是忽略? 無乃兩件持來云矣。今聞一則非都憲, 卽相臣也。一則果若所料云, 一則聲音莫辨, 一則其雖偶中, 若此而一日二日, 何云萬機? 不覺歉然, 捨本事旣引孔訓, 其何默也? 朴取源再次下敎勿施, 初次下敎, 其亦過矣。旣知大臣所請, 仍此請, 加施不敍之典。上曰, 朴取源向年召試事非矣, 彼提調則果善矣。蓋臣之事君, 不出於正直二字也。仁孫曰, 下敎誠然矣。李潭持湯劑入侍, 上進御後。仁孫曰, 臣極爲惶悚, 而昨日與領·左相同聲仰請, 未蒙允許矣。再明日, 不得仰瞻天顔, 在下情, 豈不缺然之甚乎? 伏願召接於臥內, 是臣等區區之望也。上笑曰, 誠苟且矣。·東昇, 齊聲仰請。上曰, 十四當爲望祭祗迎, 其時見予可也。都提調元仁孫所啓, 關東御用蔘, 以獨頭封進之意, 頃年故奉朝賀金在魯, 爲都提調時, 有所關飭, 而近來以來, 因蔘政之絶難, 每以糊付者封進, 事體未安。今後則依前獨頭封進, 本院纔已發關知委, 而出擧條, 更加申飭,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