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30책 (탈초본 74책) 영조 48년 9월 19일 〈신해〉 35/35 기사 1772년  乾隆(淸/高宗) 37년

○ 壬辰九月十九日午時, 上御集慶堂。藥房入診入侍時, 都提調元仁孫, 提調李翼元, 右承旨任瑎, 記事官鄭元始, 記事官南履寬·柳榮鎭, 醫官方泰輿·鄭允協·慶絢·李翊臣·李以材·金養善, 以次進伏訖。元仁孫曰, 夜間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寢睡·水剌之節, 亦何如? 上曰, 一樣矣。奉進湯劑, 上進御後, 請診候。上曰, 只兩廳首醫爲之, 可也。方泰輿曰, 脈候左右三部, 度數調均, 滑體亦一樣矣。鄭允協所對, 與首醫同。上曰, 提調出去, 更爲監煎以入, 可也。承旨誰也? 仁孫曰, 都承旨疏批未下, 故不得入來, 禮房, 以代房入侍矣。上曰, 李溎之爲人, 直而且深沈矣。仁孫曰, 果然矣, 爲守令時, 善居官矣。仍命書傳敎曰, 明日致詞, 書下唱榜時, 沖子同禮, 沖子致詞, 百官致詞, 其令依此以書。又命書傳敎曰, 只設布帳, 儒生預備雨具許入。又命書傳敎曰, 都承旨元章以給, 解由勿拘, 牌招察任。上命讀正言金東淵疏, 上曰, 言則是矣。上曰, 闕中藍輿, 古則有大君故有之, 而今則旣無大君, 而衛將皆乘藍輿而巡更云, 故命廢之矣。仁孫曰, 下敎誠然矣。上曰, 近來長壽者多故, 六十之人, 無異少年矣。仁孫曰, ·之世, 民亦享壽, 我朝實賴皇天祖宗之默佑, 聖壽億萬年無疆, 下至黎庶, 擧皆享壽, 可謂壽域春臺也。上曰, 試官有違牌者乎? 仁孫曰, 元在外三人外, 皆爲入來矣。上曰, 貴矣。沒數齊進, 近來所無。仁孫曰, 申飭之下, 豈不擧皆入來乎? 上曰, 凡事申飭貴矣。上曰, 大提學圈點, 雖未經提學, 入於圈點耶? 仁孫曰, 判府事金陽澤, 未經提學而入於圈點, 館規然矣。上曰, 聞澤堂李植家, 多出大提學矣。仁孫曰, 其家李植·李端夏·李畬, 皆爲之, 其前李荇, 亦經大提學矣。命書傳敎曰, 再明日, 前大提學命招, 使之圈點, 當圈諸臣, 一體命招。命詣臺臺臣入侍, 賤臣承命出去, 與三司諸臣偕入。大司諫朴師海, 執義李萬育, 司諫盧聖中, 應敎尹師國, 掌令成胤儉, 持平成大中·任宗周, 獻納李秀逸, 校理金履禧, 正言姜彝福, 修撰李致中所啓, 荐棘罪人金致仁, 以兩世元輔, 國家之倚毗, 何如? 而不體聖上調劑之苦心, 背馳乃父承佐之舊規, 植黨濟私, 自爲領袖, 其負國忘先, 壞亂世道之罪, 可勝誅哉? 益男之平日言行, 雖甚妖惡, 而年前一疏之後, 致仁之不顧嫌怨, 挺身請討, 可見其縱恣無嚴之一端, 而移棘之啓, 尙未蒙允, 當請之律, 至今稽遲, 輿情益激, 公議愈沸。況今平蕩之治已成, 一初之政方勵, 日昨大處分之後, 鋤治黨魁, 此時尤急, 其在峻堤防嚴懲討之義, 決不可荐棘而止, 請南海縣荐棘罪人金致仁, 依律處斷。上曰, 業諭, 亟停勿煩。大司諫朴師海, 司諫盧聖中, 獻納李秀逸, 正言姜彝福所啓, 請還寢鍾城府爲奴罪人天大酌處之命,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仲義,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一行刀割 又所啓, 宋明欽·趙觀彬之罪狀, 人孰不知, 而韓必壽·尹勉升, 身爲臺官, 旣登前席, 親承聖敎, 而終不發啓, 以致聖心之激惱, 帳前親問之下, 游辭發明, 情節巧惡。今此絶島爲奴之命, 雖出於聖上好生之德, 揆以邦憲, 有難曲貸, 請爲奴罪人韓必壽·尹勉升, 竝亟正邦刑。上曰, 再昨旣諭, 而尹勉升此律, 予猶以爲過, 況韓必壽乎? 擧措可駭, 其雖處分, 靜以思之, 決不聞敎而然, 同爲置法, 豈王者綜核之政乎? 況爲奴之人, 其何加律? 自今先拔必壽原啓, 亟停勿煩。上曰, 尹勉升, 不聞三百赤芾之句, 則何以知僖負覊之名乎? 極無據矣, 韓必壽則似不聞下敎而然矣, 今番亦有樹立矣。大司諫朴師海曰, 聖敎雖縷縷至此, 旣發之重論, 自下無奉承之理, 先拔必壽, 雖承下敎, 臣不敢奉承矣。上曰, 臺體得矣。又所啓, 觀厚·胤命, 陰譎凶悖之狀, 已悉於渠之疏中, 旣賜嚴處, 臣等實不勝欽仰, 第明欽所引春秋之事, 絶悖無倫, 論其罪犯, 不下於觀厚·胤命之輩, 請追奪罪人明欽, 亟施當律。上曰, 旣諭, 決非爲此人, 欲守者定法也。若此則其果有萬萬無狀之人, 壓烙之刑, 其可復也, 帳殿結縛, 亦若依前乎? 幾年之後, 已施其法, 從此以後, 君君臣臣之義, 快正於海東, 何必違定制施法後已乎? 須看問答, 亟停勿煩。大司諫朴師海曰, 近來連日入侍傳啓, 而下批之際, 每多措辭下敎, 下敎雖如此, 自下無奉承之理, 而徒煩聖慮, 有妨保嗇, 臣切憂悶, 臣有區區所懷, 敢此仰陳。上曰, 善哉, 此言, 可謂剛也。傳啓所懷, 猶爲得體, 況此啓乎? 朝廷有如此之臣, 實可喜也。仍命書傳敎曰, 今者兩司, 唯謄傳故紙, 無骨鯁之風, 若此而君何忌憚, 臣何畏戢? 嗚呼, 恒以日復一日之心, 於今氣益薾心益暮, 故今者數啓, 不可不竭諭予意故, 再昨旣諭, 今日復諭, 韓必壽答, 其若時體, 不過唯唯而去, 聯啓而已, 而其能復難, 其後亟施當律之啓, 其後奏者, 不覺懶中蹶然。大抵仰聞于昔, 多年聯啓, 有不若前之難敎, 近者謄傳故紙而已, 故一啓將至十餘人之多者, 心常慨然矣。近者韓必壽, 能停多啓, 予今初聞, 故其猶嘉焉, 今者薇垣長此啓所奏, 徒煩聖慮四字, 可謂骨鯁。昔漢盛世, 千金之賜, 猶不惜也, 況此人能不孤頃者特拜銓堂之意, 耳目皆若此, 予當高枕, 何惜一匹馬? 特賜外廐馬一匹於差備門外, 其令親受。大司諫朴師海進伏曰, 臣極知惶恐, 而君臣猶父子, 臣子之衷情, 或有所未盡下矚, 而徒抱抑鬱之懷, 默默而退, 則死而爲不瞑之鬼矣, 冒萬死敢復仰達。俄者聖上, 以近者謄傳一啓, 至於十餘人之多, 爲慨然, 以韓必壽收殺多啓爲嘉, 臣意則以爲, 執法之臣, 則力爭不已, 期於得情, 爲當然底道理, 而許多啓辭中, 或有卽宜允從之事, 或以好生之聖心, 有或持難, 不卽允從, 不害爲聖德之光。臣身爲法官, 非不力爭而審愼之, 聖意則未嘗不欽仰, 臣非敢以一例允從爲請也, 只以連日下批, 縷縷措辭, 徒煩聖慮, 有妨保嗇, 區區下忱, 不勝憂悶, 而有所仰達矣。今此下敎, 恐未俯燭臣本情, 故不避煩瀆, 敢復仰陳矣。上笑曰, 固執又怪剛矣。又所啓, 觀厚·胤命孥籍之事仰請, 而伏承答批, 以受敎問答中, 勿爲追施逆律事, 不爲允從, 此固出於我聖上好生務寬之政, 而兩賊之窮凶絶悖, 萬古所無。法有時而屈伸, 凡逆律之禁追施者, 以其賊生前不露逆節, 而死後始著者也, 今此兩賊, 生前旣已刑治, 未及正法, 此當時失刑之甚也, 請觀厚·胤命, 亟施孥籍之典。上曰, 業諭, 亟停勿煩。執義李萬育, 掌令成胤儉, 持平成大中·任宗周所啓, 請還寢東呂·址淳等還配之命, 更令王府, 嚴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一行餘刀割 又所啓, 請大靜縣定配罪人丁潤愼, 亟命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此是孤雛腐鼠, 故雖勿多諭, 此正豺狼當塗, 焉問狐貍者? 勿煩。又所啓, 請黑山島定配罪人鄭世柱,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與潤愼同, 其勿復煩。又所啓, 宋明欽·趙觀彬之罪狀, 人孰不知, 而韓必壽·尹勉升, 身爲臺官, 旣登前席, 親承聖敎, 而終不發啓, 以致聖心之激惱, 帳殿親問之下, 游辭發明, 情節巧惡。今此絶島爲奴之命, 雖出於我聖上好生之德, 揆以邦憲, 有難曲貸, 請爲奴罪人韓必(必)·尹勉升, 竝亟正邦刑。上曰, 業諭院啓, 亟停勿煩。又所啓, 觀厚·胤命, 陰譎凶悖之狀, 已悉於渠之疏中, 旣賜嚴處, 臣等實不勝欽仰, 第宋明欽所引春秋之事, 絶悖無倫, 論其罪犯, 不下於觀厚·胤命之輩, 請追奪罪人明欽, 亟施當律。上曰, 亦諭院啓, 亟停勿煩。又所啓, 觀厚·胤命孥籍之請, 實出輿憤, 而以受敎問答中, 勿爲追施逆律事, 不爲允從, 此固出於我聖上好生務寬之政, 而兩賊之窮凶絶悖, 萬古所無。法有時而屈伸, 凡逆律之禁追施者, 以其賊生前不露逆節, 而死後始著者也, 今此兩賊, 生前旣已刑治, 未及正法, 此當時之失刑也。請觀厚·胤命子, 亟施孥籍之典。上曰, 業諭, 亟停勿煩。又所啓, 臣等於傳啓之際, 有做錯之失, 其何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等之職。上曰, 其涉過矣, 勿辭, 亦勿退待。上曰, 趙武靈王, 始朝服而群臣風行草偃, 予則五紀苦心於蕩平, 而若是之難, 今則雖未曰功成, 而可謂略伸此心矣。仁孫曰, 丁未以前, 落落難合, 丁未以後, 漸漸和合, 至於今番而功成, 此莫非殿下調劑之功效也。李翼元, 持湯劑更爲入侍。上進御後, 仍命退。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