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32책 (탈초본 74책) 영조 48년 11월 28일 기미 16/17 기사 1772년  乾隆(淸/高宗) 37년

○ 壬辰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時, 上御集慶堂。藥房入診, 判府事·畿伯, 同爲入侍時, 都提調金陽澤, 提調洪麟漢, 副提調徐命善, 記事官鄭元始, 記事官南履寬·林蓍喆, 判府事元仁孫, 京畿監司沈鏽, 醫官方泰輿·鄭允協·慶絢·金孝儉·白文昌, 以次進伏訖。金陽澤曰, 日候極寒,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寢睡·水剌之節, 亦何如? 上曰, 一樣矣。奉進湯劑, 上進御後。上曰, 雖飮建功, 行步之艱則一樣。何益之有? 陽澤曰, 不知不覺之中, 自然有效矣。請診候, 上許之。方泰輿曰, 脈候右右三部度數調均, 滑體亦一樣矣。諸醫所對, 與首醫同。上曰, 提調出去, 更爲監煎以入。上曰, 以今日之神氣觀之, 頃日能行禮, 誠異矣。上曰, 判府事進前。上曰, 卿以省墓受由乎? 元仁孫對曰, 連以朝家有事, 未敢請暇, 今姑往省爲計矣。陽澤曰, 領左相, 以問候來待矣。上曰, 入侍。賤臣承命出去, 與領議政申晦, 左議政李溵偕入。申晦等進前問候曰, 冬至便同新年, 而昨日不得入見, 臣等抑菀矣。上曰, 趙榮順苟且處分矣。安知更無榮順耶? 曰, 此後則必無矣。上命畿伯進前。京畿監司沈鏽所啓, 災邑民情, 擧皆遑汲, 來春形勢, 可以預料, 目下粒米之辦出, 無異龜背之毛。在前如此災歲, 春秋收米, 亦有停退之例矣。尤甚十二邑中, 今年收米, 或有略干已納者, 或有全未納者。至如仁川·富平·安山·衿川·交河·豐德等邑, 春秋所納, 限明秋許其停退, 長湍·坡州·通津·金浦·果川·南陽等邑, 只春等, 限明秋亦許停退, 則窮民倒懸, 尤有奠安之望, 而事係特恩, 臣不敢仰請矣。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道內還穀, 元數不敷, 巡還種糧, 每年應分, 不過每戶一石餘斗, 口食種子, 萬無計給之勢, 故臣於春間待罪本道時, 具由筵稟, 仰請移轉矣。明春事勢, 誠甚悶慮。賑救之政, 旣有朝家處分, 謹當竭力奉行, 而至於還穀, 係是窮民仰哺作農之資, 春夏排巡, 雖在常年, 猶患不足, 況如明年應分旣縮, 還戶倍增, 今此賑資, 亦出於還穀之中。此時或有一民之饑饉廢農者, 實非聖上愛恤元元之至意, 故臣於到界以後, 反覆裁度, 酌量民穀, 則限數萬石, 以他道穀物, 趁今許劃, 然後民種糧, 庶無絶巡之患, 下詢大臣而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領議政申晦曰, 重臣曾按本道時, 有所陳達, 擧條尙在本司, 而海西管餉穀, 減縮之後, 實無好樣變通之道, 未果區劃矣。今又有陳請, 道內還穀之不敷, 誠如所陳, 湖西楊津貢津倉所在米太, 限三千石, 使之移轉, 何如? 左議政李溵曰, 湖西穀物, 亦甚不敷, 今米太三千石外, 恐難加劃, 而畿民種糧繼給, 終若不足, 則姑觀來頭, 量宜加請, 亦無不可矣。上曰, 以此先爲區劃, 可也。曰, 然則明春勢將更爲稟達矣。上曰, 依爲之。又所啓, 前道臣分等尤甚十二邑中, 或有全一邑設賑處, 或有面里設賑處, 之次邑及鎭堡驛路, 亦有量察民勢而救急者, 穀物預先區劃, 然後可以擧行矣。蓋沿邑之今年被災輕重深淺, 邑各不同, 一邑之中, 面里不同, 統而言之, 無異於壬午甲申, 若不當賑而賑, 當賑而不賑, 則有非綜核之政, 故臣與災邑長吏, 十分商量, 且送可信褊裨, 詳探坊曲, 則賑邑都數, 比壬申雖差少, 民間形勢, 則反有甚焉。來頭抄飢, 將不知爲幾許, 而參量兩年已行之例, 從略磨鍊, 則營賑穀五千石, 常賑耗五千石, 空名帖一千張, 爲先劃給, 則庶可以分排接濟, 下詢大臣而處之, 何如? 上曰, 大臣之意, 何如? 領議政申晦曰, 畿甸與他道有異, 旣無生穀之道, 則自朝家勢將區劃以給, 而道臣之所欲請得之數, 亦不太濫, 依此數劃給。至於空名帖, 續典中, 以非全一道設賑則不許。有所定式, 而年前本道若而邑設賑時, 有許施之事矣。旣有前例, 則有難防塞, 限五百張成給, 何如? 左議政李溵曰, 僚相所陳, 無容更議, 依此劃給恐宜矣。上曰, 依爲之。空名帖許給八百張, 可也。命書傳敎曰, 旣下敎, 故畿伯今日入侍, 此則當問于大臣指揮, 而噫, 予今暮年, 畿甸若此, 此心豈可一刻弛乎? 歲前設賑雖禁令, 從便濟民, 惟在守令, 云邦畿千里, 維民所止。嗟哉, 暮年畿甸之民, 若流丐他道, 若恫在己, 亦歇後語也。欲損宣米而救濟, 其數不敷, 申飭設賑縣守令, 歲前官雖飢也, 民無捐瘠, 惟在守令, 若體暮年憧憧, 臥而申飭之意, 則斯過半矣。予有抽栍探問之道, 歲前若或有一民捐瘠, 一民流丐之事, 則當該守令, 當禁錮終身, 道臣今方入侍, 另加申飭。上命徐命善, 讀奏公事, 至讀睦祖永擊錚啓目。上曰, 駭然矣。命書傳敎曰, 大抵凡事, 開一條路, 則百人生意。噫, 今番蕩滌者, 前則辛壬以後黨論中釀生者, 今年事, 其誠千千萬萬料表, 而蕩滌下敎, 皆諭以此, 故今又有睦祖永。噫, 庚子事, 非敢提論於今日者。噫, 甲戌傅生, 卽是盛德事, 而以其矣供辭聞之, 倖得其生, 已不可掩, 則其於給牒, 近百年未能, 在渠何敢生意? 此無異於金聖鐸之救李玄逸也。今者所供, 亦無異於聖鐸之章, 何敢因此機會, 乃有此擧? 昔年內竪金重一, 以睦後立事登聞, 其幾次, 而只令勿施, 此爲先故也。今者睦祖永亦類此, 若此不已, 李玄逸亦給牒乎? 其來近百年, 關係亦莫重, 予雖衰矣, 此則當守, 其何循例判付? 此供辭勿施, 昔重一亦不問, 其宜仰體, 而直放, 則亦非嚴堤防之意, 削職以放。上命讀奏朔祭祭報府。命書傳敎曰, 明日受香, 今已向夕, 殿司·宮闈令·贊謁者, 尙未塡差, 若此而何時淸齋? 其涉駭然。當該殿司贊謁者, 從重推考。不塡差宮闈令·府有司, 亦爲從重推考。宮闈令與大祝等, 則焉敢若此? 當該府掌務汰去。上曰, 詣臺臺臣入侍。賤臣承命出去, 與兩司諸臣偕入。大司憲朴道源, 行大司諫鄭昌聖, 執義李秀逸, 掌令宋霮, 持平李世奭·柳雲羽, 獻納洪彬, 正言金翊休·鄭宇淳所啓, 今番邦慶, 實是無前, 凡在臣民, 孰不歡忭? 而賀禮纔罷, 不顧所重, 急急投疏, 欲售舊習。況於蕩平科之後, 復提黨論, 甘自歸於不忠不孝之科。雖以我聖上好生之德, 特貸一律, 渠旣遲晚, 則不可以遠配而止。請慶興府定配庶民罪人趙榮順, 按律處斷。上曰, 業已諭, 勿煩。大司憲朴道源, 執義李秀逸, 掌令宋霮, 持平李世奭·柳雲羽所啓, 請還寢東呂·址淳等還配之命, 更令王府, 嚴鞫得情。措辭見上  上曰, 初則本事孟浪, 以亟停勿煩爲答。今聞事件較重, 而予亦疑焉。其令政院, 其時文案考奏。又所啓, 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行大司諫鄭昌聖, 獻納洪彬, 正言金翊休·鄭宇淳所啓, 請還寢鍾城府爲奴罪人天大酌處之命,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大靜縣爲奴罪人仲義,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請黑山島爲奴罪人五得, 依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正言金翊休所啓, 今番賀禮, 擧國同慶, 凡在從班, 孰不𨃃蹶? 而前持平趙鎭衡, 身帶臺職, 晚到於陳賀之日, 未參乎呼嵩之列, 事當引義自處, 而不此之爲, 恬然度日, 混入於未肅拜解見任之中, 其在事體, 誠極駭然。掌令金夢華, 賀班纔罷, 除旨旋降, 而敢稱在外, 至請下諭, 其所不參, 據此可知。不可以程道之稍遠, 有所容貸。請前持平趙鎭衡, 掌令金夢華竝削職。上曰, 依啓。又所啓, 當此衛武扶抑之日, 益懋周王勤政之德, 而籌司諸臣, 不能仰體聖心, 以致日昨傳敎, 有賜枕之命。此雖出於我聖上不治而治之, 以愧其心之聖意, 而其在責勵之道, 不可無飭。請備堂中無故不爲參坐人, 竝從重推考。上曰, 其所下敎, 不在於備堂, 其雖百人, 不令而何赴? 此正毛將焉傅者, 不允。又所啓, 臣見識魯莽, 言議巽軟, 本不合於淸朝耳目之寄, 而薇垣除旨, 適下於大論方張之日, 章皇出肅, 隨參合辭, 而以備堂事, 有所論列矣。及承聖批, 臣之未能詳審, 率爾論啓之失, 於是著矣。其何可一刻仍冒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予嘉者佼佼錚錚, 未詳本事, 其勢固然, 何嫌之有? 勿辭, 亦勿退待。徐命善曰, 日前以章奏事, 臣縷縷仰奏, 而猶未快蒙允許矣。一日二日, 國體損傷, 伏望更加三思, 亟命收還焉。上曰, 予意有在, 其止之。命善曰, 下敎雖如此, 臣等旣在出納之地, 決難奉承矣。咸鏡監司宋瑩中, 辭疏到院, 當稟而入啓矣。命書傳敎曰, 今聞承宣所奏, 北伯辭章來到云, 本事旣已妥帖, 此亦毛將焉傅者。殿最在近, 此章下送, 其令卽爲察任。命左副承旨, 持東呂·址淳等文案日記入侍事。榻前下敎  命退, 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