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癸巳四月十四日辰時, 上詣延和門外。香祗迎入侍時, 行都承旨具㢞, 左承旨尹坊, 右承旨沈頤之, 左副承旨尹光紹, 右副承旨朴思亨, 同副承旨李漢一, 假注書沈基泰·尹行晉, 記事官宋東胤·卜台鎭, 以次侍立訖。上具翼善冠·黑團領袍, 以乘輿出通陽門, 至延和門外降輿, 板位祗迎。上曰, 左承旨誰耶? 㢞曰, 尹坊。上曰, 禮房承旨, 馳詣太廟及祈雨祭所, 奉審以來, 入侍以奏。出榻敎 上乘輿詣建明門殿座後, 五部坊民, 使之待令出榻敎 上曰, 秋曹囚徒, 左副持入。上曰, 儒臣鄭元始入侍。出榻敎 行晉出來, 校理鄭元始, 召入進前。上曰, 汝往江上, 探問冤氣以來。上曰, 召入進前。上初問坊民曰, 旱氣若此, 各穀, 何如? 民等曰, 此旱卽糞田旱, 而少無貽害於農事云。上命承旨書之曰, 嗚呼, 今日乾道昭昭, 益可見矣, 願察其影。古人豈欺? 再昨柳焵都堂被圈, 自翰林見薦, 故曰必爲喜, 此猶若此, 況兪恒柱乎? 再昨因宗簿提擧求對, 意謂史庫御製未及奉安若何, 令取史閣曝哂記, 命讀, 其中有風泉錄·永垂百世錄。予何記焉? 竝命持來, 令讀。此二名, 心常訝之, 令持來, 尤異於一名, 先令讀焉, 乃覺前年春事, 六十餘人所懷皆錄, 此昨諭可勝於嚴辨錄, 而因此聞二人名, 亦莫知何事。凡事豈可悤悤? 又取政院日記, 命讀, 大覺, 其豈偶然? 都堂錄做錯, 豈由於本事已妥帖, 毛將焉傅云? 其或予亦忘焉。況大官莫察而然, 且付於臺臣, 予則默焉, 於今事已到此, 其何終默? 此所謂乾道昭昭者也。噫, 今予一心憧憧憫旱, 而昨夕見欲雨之漸, 今曉也聞雨聲, 朝者亦見霏霏之雨, 於今太陽照焉, 此亦願察其影者也。嗚呼, 翰圈·注圈館錄堂, 暮年意深, 翰注圈已有葛藤於此錄, 處之者, 不過不當參而參者, 何礙於本錄, 而於今事已到此, 不諭云何? 其或莫知, 容或恕也。嗚呼, 名曰永垂百世錄, 纔踰年蕩然, 雖一刻能垂, 何思之晦也? 因此及覺韓鼎裕, 莫知準點與否, 問於政院, 其果準次點, 初命政院, 問其前例, 不答, 故問入侍大臣, 此等事, 予何知也? 初問者, 領相爲領事, 故其子不行玉堂, 故例故有此問, 昨日乃知曾有二例云, 而此非準點, 故亦點, 心又訝之, 再召大臣而問焉, 其意先定後圈焉。昔則只用次點, 亦予申飭, 勿論準點, 次點用準點, 至於領相則皆已五點, 首不點何言? 且聞所奏, 初由未滿一點者云, 予惑滋甚, 雖若此, 其外豈不準點乎? 四點三點, 可謂此也。六堂中五人, 皆五點, 則準點已先見, 何云不點? 雖中夜思之, 欲爲下敎, 而雖然以簠簋不飭之意, 欲以爲領相免圈下敎, 於今事已到此, 其何苟且? 今雖拔, 豈無他日? 韓鼎裕特拔圈, 以嚴圈事, 昨聞大臣言, 果有二事, 古人云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予則自量, 於予當之, 當從古相李浚慶。嗚呼, 暮年, 雖一毫有慨, 而如今臺閣爲世含默乎? 雖然此已下敎而其猶末如何, 名曰永垂百世錄, 翌年若此, 趙榮順今方明朝, 將批副學乎? 此亦猶節目間事也。嗚呼, 此錄, 藏於史庫, 頒布國中, 而若此, 嗚呼, 他日大訓·昭鑑·裕昆錄類, 皆若此, 翰圈將復爲翰薦, 注薦亦將復古於此時矣, 其將國爲國, 君爲君乎? 頃者參圈三公, 一竝免相, 參圈諸臣, 竝施以不敍之典。嗚呼, 此何景像? 兩歲之內, 爲元輔者幾次乎? 爲大臣望, 以理陰陽順四時, 況其君乎? 予雖涼德, 決不效齊宣之顧左右言他矣。今已諭, 予何亦默? 予則雖不覺, 爲臺臣, 永垂錄皆闔眼乎? 若闔眼, 卽非今日臣子也, 而聽其讀聞下敎無啓, 語僅能成樣, 此豈黨乎? 爲國體, 一人雖不能啓, 許多兩司, 俱無慨然所懷, 昨日入侍諸臺, 其宜嚴處, 而若然, 朝鮮豈有文臣? 略略竝施遞差之典。出傳敎 上曰, 秋曹囚徒讀奏。漢一讀訖, 上命承旨書之曰, 噫, 今番審理, 豈特爲民? 予意深焉, 而噫, 一年每冬至, 囚徒其猶三覆。昔唐太宗亦已自戒, 若此, 故鵲巢囹圄, 以此曰見審理, 豈曰精乎? 銓部直入之命, 蓋由於此, 而噫, 昔鄭益河, 雖非疏決之時, 覆奏者多。今番二囚外, 果有一囚而遺漏, 若無此擧, 渠雖無謂, 亦人也, 亦無向隅之歎。其若此, 豈特此? 予亦罔量, 中夜興思, 不覺追慕。昔辛卯年三覆時外, 方有一事, 後妻欲殺前妻之子, 其令飽食其子, 心欲令刈柴而來, 使其夫追蹤戕殺者也。可謂殘忍, 猶其時, 以一人殺三命, 作妻其夫, 予聞一時中官尙今悚然。此事異於此, 朴好大·若大兄弟, 與金成雲兄弟, 邂逅相逢, 若大失柳成之際, 其弟幾乎物故, 故其兄成雲, 道傍見好大, 其弟凌辱, 亦被好大之跼蹴, 以至於此。此曾見文案, 若有審理, 欲爲下敎而未果, 昨聞文案, 仍命例擧。中夜憶此事, 慘歎矇然, 昔時事猶然, 況玆事, 俱無欲殺之心。聞其事, 其亦邂逅, 而彼二人此二人, 俱皆兄弟, 而彼此其弟一則被打而不能, 一則因此而酌處兩弟, 今旣決末, 今只有彼此兩兄, 一則被殺者已物故, 一則尙存者爲一次, 萬古豈有此等事? 好大其若物故, 此亦傷三人命。昨夜聞狀, 則將爲死人囚, 承旨所奏, 大覺若大非物故而定配云, 然則雖非死人, 靜臥記憶前丁卯, 玆事若默焉, 豈追慕之意? 況本事比諸辛卯, 其輕太輕。噫, 三覆例囚, 其猶欽恤求生之意, 況惜昔年憫旱審理乎? 且此事, 若本末倒置者, 何則? 當然起鬧, 卽若大與成雲之弟, 而成雲之弟, 重被打於若大, 故成雲不勝其憤, 道傍見好大, 爲其弟而叱, 其好大, 亦因此起憤跼蹴。以檢狀聞之, 堅硬不過一處, 以此觀也, 先下手若大, 先殺人者若大, 而此則已酌處, 好大爲元犯, 若此其弟殺人, 同受一次者。以若大言之, 昔珠崖人兄弟相爭之事, 雖不可謂之, 將此人之陷其兄於桎梏, 渠則揚之, 倫理斁矣。朴好大, 以古聖王欽求生之意, 書經推輕之道, 特爲參酌定配, 若大, 不可循例酌處而已, 海島定配, 因此有慨然者。昔則啓覆, 其子殺人而參錯者, 不過一二人。昨聞入於啓覆, 印信僞造一人外, 近二十人, 皆御寶僞造, 萬古豈有此等事? 噫, 此與名帖有異, 渠若登科, 自可唱榜, 所謂買得其心, 予則曰其心倍於假造者。若無持其利而求之者, 豈有是事? 不過充軍, 旋卽放焉, 故不畏國法, 若是放恣。其若端本, 豈有是事? 噫, 軍官輩, 欲貪玉圈, 窮搜極覓, 一人僞造, 且持萬人受弊, 蔓延推把, 諸道受弊。嗚呼, 暮年宜自端本, 若無求者, 行滋味而陷此一律? 此後若有此事, 其買者爲先嚴刑, 海島定配。何其三族? 限己身莫敢赴擧。此正刑期無刑, 其名歲首懸法之意也。此後紙牌敎諭者其人, 其若於納, 非徒勿問, 希功軍官加資, 始於此人哉, 承傳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