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三月十三日酉時, 上御集慶堂。藥房入診入侍時, 都提調元仁孫, 提調蔡濟恭, 副提調洪樂純, 假注書朴天衡, 記事官洪國榮·南鶴聞, 醫官方泰輿等, 以次進伏訖。仁孫曰,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仁孫曰, 中殿其間, 有所進御乎? 上曰, 進湯元味矣。仁孫曰, 元味勝於米飮矣。上曰, 然矣。仁孫請進湯劑, 上進御。仁孫曰, 中殿寬譬之道, 惟在不用聖慮, 惟願保護聖躬, 以爲慰譬之道。上曰, 女貢事, 今得名正言順, 提調之意, 何如? 濟恭曰, 今日處分, 孰不歆[欽]仰, 而但給代區劃之道, 廟堂不得其道, 是可悶也。仁孫曰, 重臣之言, 是矣。均廳決不可犯手, 常賑穀, 是國家備水旱盜賊之資, 亦難犯手, 區劃之道, 臣亦已言, 其難辦矣。今則女貢, 旣已減下, 給代之道, 雖以常賑耗爲言, 而臣等當更爲講究消詳矣。上命書傳敎曰, 噫, 今番事, 豈予意? 卽繼述名正言順, 豈有若是者? 於今善區處然後, 可有辭于後世, 寧爲今縮, 其何貽弊? 況此事, 十分講究, 無弊於後, 豈可以曰已彌縫, 曰了當乎? 古人云磨鍊, 當如百鍊金, 豈可以此, 草草彌縫? 今予下敎, 非本事也, 卽區劃消詳也。今右相所奏是, 差定其堂, 講定節目, 明日三公·有司堂上入侍事, 分付備郞。上曰, 重臣以此事, 爲名正乎? 濟恭曰, 其事則豈不名正乎? 上曰, 此無甲乙之議乎? 濟恭曰, 臣則以謂甲乙之議有之矣。上曰, 乙者之議, 予亦知之, 必以爲東國永久之法, 不可猝改云矣。濟恭曰, 非特此也, 寺婢之減貢, 實天地生成之德, 果無甲乙之議, 而至於驛婢, 則別無呼冤之事, 故以爲不當減云矣。上曰, 重臣之言, 是也。上命書傳敎曰, 北道放未放狀聞中, 稟者特放, 竝與放者, 卽爲分付。雖仍中, 有可稟者, 該堂持稟。諸臣遂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