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49책 (탈초본 75책) 영조 50년 3월 20일 계유 18/18 기사 1774년  乾隆(淸/高宗) 39년

○ 甲午三月二十日午時, 上御集慶堂。藥房入診, 領左相·備局有司堂上, 同爲入侍時, 都提調元仁孫, 提調蔡濟恭, 副提調洪樂純, 假注書朴天衡, 記事官洪國榮·南鶴聞, 領議政金相福, 左議政金尙喆, 有司堂上李潭·金相翊·尹養厚, 行副司直金應淳, 醫官方泰輿等, 以次進伏訖。仁孫曰, 今日早爲殿座, 聖體, 若何? 上曰, 一樣矣。仁孫曰, 中殿氣候, 若何, 而湯劑進御乎? 上曰, 進御矣。仁孫請進御湯劑, 上進御, 命諸醫入診。泰輿等, 承命診候訖, 退伏曰, 脈候左右三部調均, 滑體脾胃脈候, 亦一樣矣。相福等進曰, 今日殿座, 聖體, 若何? 上曰, 頗有思食之念, 可怪矣。相福曰, 脾胃好故然也。尙喆曰, 今日殿座, 臣等仰瞻天顔, 玉色大勝, 前日臣等, 不勝欣忭之忱。上曰, 相去稍遠, 何以見之? 仁孫曰, 不甚遠, 故瞻望之矣。上問應淳曰, 婢貢節目, 果何如? 應淳曰, 臣頃有所仰達, 而婢貢旣減之後, 實有漸失之慮。上曰, 此言, 何如? 相福等曰, 不無此慮矣。上曰, 査報何時當到? 相福曰, 近來不久似來矣。上曰, 査報來後, 當更議之耳。相福啓曰, 鳳山郡守李觀夏到任之後, 邑弊頗蘇, 今若移除濟州, 則邑事誠爲可憫, 仍任, 何如? 上曰, 依爲之。相福曰, 濟州牧使朴聖浹, 薦吏才事, 考之前例, 雖未見之, 而若是無例之事, 必不薦他道之人矣。其數遞, 甚可憫也。上曰, 左相之意, 何如? 尙喆曰, 吏薦前例, 雖未知如何, 而當此之時, 數遞, 誠爲可閔矣。上曰, 右相之意, 何如? 仁孫曰, 頃當吏薦狀啓入來之日, 臣雖以考例爲請, 而若其數遞則誠可閔也。上曰, 緘問, 可也。命書傳敎曰, 濟州新牧使李觀夏事, 本事, 予亦若何? 故下詢入侍大臣, 亦然。鳳山若此, 則況本州乎? 且此人, 予已知之, 特寢前下敎, 李觀夏亦仍任鳳山, 而然於朴聖浹, 亦不可置之䵝昧之科, 前例有無, 不可不問, 緘辭從重推考, 捧緘辭登對以奏。相福曰, 廣州府尹申光緝, 遭其母喪, 今當出代矣。上曰, 今番加資之人, 幾盡追榮, 而趙載俊, 不爲金圈, 渠豈腹空也? 但此是集命之子也, 其父爲蔭官, 而得爲追榮, 則豈不好乎? 相福曰, 好矣。上曰, 載俊爲金圈, 則可用於備局矣。上曰, 韓光綮, 何如? 相福曰, 非常矣。上曰, 韓光肇, 予終未大用, 而思之可惜, 今日唱榜時, 予親寫一句賜之矣。仁孫曰, 聖恩及此, 此人決不負簡拔之聖恩矣。上命書傳敎曰, 予方思其人, 思其任, 大臣旣奏, 今適有窠, 旣下詢, 此時畿甸守令, 豈可曠官? 況本州乎? 承旨趙載俊, 爲廣州府尹, 口傳下批, 其令今日辭朝, 承旨有闕, 代通政韓光綮除授, 房順房。上曰, 張鉉國果不能射, 僅射三四十步, 此人, 將焉用之? 予見其人, 則眞可用之人也。其父則猶有儒態, 而此人則不然矣。以蔭仕, 無礙調用, 何如? 相福曰, 蔭仕則可以爲之矣。上曰, 反文則可以觀文科乎? 仁孫曰, 文科亦可以觀矣。命書傳敎曰, 人君用人, 各當其才, 況三代將臣子乎? 頃者雖因慨然而下敎, 意則深也。昨日親試, 決非用謀, 未能射三十步人, 何以曰武? 宣傳官張鉉國許遞, 旣經宣傳官, 令該曹以蔭路, 陞六調用。若此後, 雖挾名紙入場, 其誰禁也? 樂純曰, 詣臺臺臣來待矣。上命入侍, 持平權坪進伏啓曰, 請還寢罪人張光碩減律定配之命, 依前下敎擧行。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啓曰, 初仕之限年差除, 計仕陞付, 法意有在, 而近年以來, 自上或記念其先故, 或軫恤其疎遠, 每下調用之命, 此雖出於大聖人如天無私之盛意, 而由是京華稚少之輩, 遐方愚蠢之類, 皆有希覬之心, 風俗日渝, 官方大壞, 識者之寒心, 蓋其久矣。請自今以後, 凡有承傳而未滿年, 未準仕者, 毋得備擬, 以杜倖門, 以存政格。上曰, 昨因相奏, 其有大匡之稱, 今者此啓, 意甚切實。聞此, 不覺扣閾, 此雖由於予, 意則深, 官方捷徑, 不可不思, 依啓。上曰, 韓思得致位何品? 仁孫曰, 判敦也。命書師得·光肇致祭祭文。上曰, 今以後, 予於韓氏無憾矣。命書傳敎曰, 雖只登科, 欲爲下敎, 況今爲承旨乎? 且三父子一時緋玉, 可謂罕有, 於韓光肇, 亦有下敎, 豈踰三日? 明日故奉朝賀韓師得, 故參判韓光肇, 祭文製下, 遣禮官致祭, 而其中一人在鄕云, 果然, 此則令本官致祭。又命書傳敎曰, 此下敎, 只表意, 雖祭京鄕, 豈若甄復? 今聞有諸子云, 故參判韓光肇子其最長者, 待闋服, 懸注調用。又命書傳敎曰, 五十其猶陞六, 況七十六十乎? 明日政, 今式年榜中, 年七十六十人, 依例陞六, 從其年, 因付實職。命藥房提調持湯劑, 更爲入侍, 濟恭奉湯劑進伏, 仁孫請進御湯劑, 上進御。仁孫曰, 中殿進御湯劑, 已用五貼, 自明日, 更爲稟定, 何如? 上命諸醫議定, 泰輿曰, 旣用五貼, 當加用五貼, 而蔘劑當依前方, 錢半用之矣。允協等曰, 前五貼, 旣用錢半, 後五貼, 此是調理之劑也。用一錢, 似宜矣。命書中宮殿進御加味六君子湯前方中, 減蔘五分, 自明日煎入事。榻前下敎諸臣遂以此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