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59책 (탈초본 76책) 영조 51년 1월 29일 정축 24/26 기사 1775년  乾隆(淸/高宗) 40년

○ 乙未正月二十九日巳時, 上御集慶堂。大臣·備局堂上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申晦, 左議政李思觀, 右議政洪麟漢, 刑曹判書具善復, 左參贊鄭弘淳, 行司直韓光會, 行司直李章吾, 戶曹判書具允鈺, 吏曹判書李潭, 行副司直李潤成, 行副司直尹泰淵, 行副司直尹得養, 行副司直金華鎭, 漢城右尹洪趾海, 刑曹參判權噵, 吏曹參判徐命善, 行副司直李瀰, 大司諫朴師海, 掌令具修溫, 校理李商岳, 同副承旨李崇祜, 假注書朴天行, 事變假注書洪相益, 編修官鄭謙濟, 記事官宋銓, 以次進伏。上命崇祜讀奏公事。至讀具庠疏, 上曰, 今已久矣, 其必悔過矣, 其事誰爲之乎? 曰, 李東顯也。命書批答。批答見日記軸  讀白師殷疏, 命書批答。批答見日記軸  仍命讀奏公事訖。曰, 昨日因江華留守李徽之陳疏, 有備局許施之敎矣。其中京畿統禦使移屬事, 事係大變通, 有難輕議。新城繼築後, 用餘錢木, 修補器械, 而所入數爻, 自備局摘奸, 間年輪回, 無或中廢事, 除撥木用餘木三十餘疋, 付料用餘米三十六石及箭竹十六浮除出, 逐朔試射分等賞格, 若値閏朔, 則論報備局, 別請米三石·木三疋不足之數, 以爲激勸武士事, 此二件事, 竝依特敎施行。而至於空名帖, 所請一百張, 數雖不多, 若非一道大賑, 則不得輕許, 曾有定式, 雖如此, 旣有成命, 一體施行乎? 敢達。上曰, 依爲之。官制事, 予未覺察, 聞所奏果然, 此一件置之, 可也。允鈺曰, 本曹銀貨, 他無出處, 自前只有如干店稅, 而近來別將輩, 徒費囊橐, 不以實報, 故稅納漸縮, 事歸無實, 此豈當初設店之意乎? 臣意則差送別將之規, 自今革罷, 各處銀店, 隨其殘盛, 往復道臣, 酌量定稅, 一倂付之於本官, 使之照檢, 從實收納, 而若或有不善擧行, 如前無實之弊, 則當該地方官, 隨現論罪之意, 定式施行, 何如? 上曰, 此果無弊之道乎? 領議政申晦曰, 地部所屬銀店, 皆在於兩西, 多至數十處, 自度支下送差人, 以爲收稅之地, 而所謂差人, 皆是私人, 故全無納稅之事, 反多作弊之端。臣在兩西時, 熟知其弊, 有所酬酢於戶判, 今其所陳如此矣。左議政李思觀曰, 臣亦素知此弊, 私送差人, 有弊而無益, 戶判所達, 乃是除弊之道, 而無生弊之慮矣。上曰, 右相之意, 亦然乎? 右議政洪麟漢曰, 臣亦在外相議, 而有弊無益, 誠如重臣所達, 若自地部, 往復道臣, 從實納稅, 則庶可爲一分除弊之道矣。上曰, 依爲之。曰, 目前因大司憲李溎所啓, 有枳廢人別單書入之命, 而今若以枳廢書入, 則一入此單, 便同定奪。臣意則不必以別單書入, 而年久沈滯之類, 自臣曹漸次檢擧, 似好, 故惶恐敢達矣。上曰, 所奏是, 依爲之。曰, 向來以祭官事, 多有被罪者, 而其中或在外, 或初未見名帖而混入云, 如此之人, 宜有分揀之道矣。且歲首陳賀時, 不參侍從, 有譴削之命, 而其中有入來進參者, 闕中之人, 亦或相見云, 此則捧現告時, 不善擧行之致, 如此之人, 亦宜有分揀之道矣。上曰, 此等弊果有, 而今已飭勵, 其何更察? 竝敍用, 投畀人特放給牒。出擧條  命晉州軍器摘奸備邊郞入侍。出榻敎  備邊郞柳文植進伏。上命讀奏手本, 奏訖, 命退, 命書傳敎曰, 耽羅溺色御史, 尙無投畀消息, 萬古豈有挾妓定配? 其雖命寢, 不當渡而渡者, 來後宜付道臣。此等守令, 將焉用哉? 若此故, 耽羅消息, 數朔無聞, 此何國體, 此何紀綱? 不可一任駭然, 令備局申飭監營, 其令卽爲狀聞。師海啓曰, 請固城縣充軍罪人咸道亨, 依本律處斷。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啓曰, 聖算彌高, 益懋自强, 董率群下, 恢張言路, 言官以疏以啓, 有懷必陳, 其言豈皆有槪於聖心, 而以大聖人擇芻蕘之意, 言有僅可, 一例允可, 虛受之聖意, 孰不欽仰? 第念旣恢來疏之路, 而無用言之實, 則不過爲紙上之空言, 寧不歎惜? 臣屢登筵席, 雖未知前後疏啓, 幾事已經稟裁, 而亦必有未及回啓者, 請令廟堂, 未回啓者, 勿論便否, 一一稟處焉。上曰, 昨日都憲之章, 予曰是矣, 今當媕婀之時, 其雖嘉奬, 錚錚於此, 予亦審愼, 豈可孟浪施恩? 薇垣長此請, 意亦是, 今問臺臣許多請, 尙未回啓云, 依此請, 令備局卽爲稟處焉。又啓曰, 維持國脈, 全在紀綱, 顧今聖明在上, 振刷紀綱之道, 靡不用極, 只緣科場痼弊, 不得釐革, 一經科試, 紀綱一墜, 再經科試, 紀綱再墜。以科場一事論之, 則紀綱之墜墮, 無復餘地。大小科場擧子, 不由正門, 毁撤棘圍, 恣意攔入, 由是而科場內外, 無所限隔, 百般奸弊, 無所不有, 試官·禁亂官, 亦不得措手於其間, 若有墻垣, 則其弊决不至於此極。且當出榜日, 秘封未拆之前, 泮隷已撤棘圍, 雜人亂入, 不成試院, 事極寒心, 此亦無墻垣之致也。每當科場, 棘圍所費, 旣甚夥然, 而該曹應下, 無以救貢人難支之弊, 墻垣一築, 則每年之經費可省, 貢人之積弊可革, 奸弊可杜, 科場可嚴。有司之臣, 則以築墻事力之浩多, 必有出納之吝, 而紀綱之墜墮, 大關國家, 所築之費, 雖多何惜? 無墻垣之故, 士子每犯撤圍攔入之罪, 試官亦冒不嚴科場之罪, 亦非細故。築墻永固, 則事力一費之後, 每科許多之費, 自歸省減。大體科墻不可不嚴, 紀綱不可不肅, 區區事力, 有不足恤。請令有司, 一二所墻垣, 趁今修築, 以嚴科場焉。上曰, 弊則甚矣, 而此非霎時下敎者, 更量以諭。又啓曰, 新除授獻納沈命德, 時在全羅道都事任所, 請斯速乘馹上來事, 下諭。上曰, 依啓。修溫啓曰, 臣於見職, 已是自劃之地, 而鄕廬省覲之日, 除旨忽下, 馹召繼降, 義分所在, 不敢久淹, 蒼黃登途, 竭蹶承命, 而向來人言, 至今追思, 尙切愧恧, 仍因蹲冒, 斷無是理, 臣何敢一刻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勿辭。同副承旨李崇祜啓曰, 掌令具修溫, 再啓煩瀆, 請令退待物論。上曰, 知道。諸臣以次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