검색
상세검색 문자입력기
승정원일기 1364책 (탈초본 76책) 영조 51년 6월 9일 을유 34/35 기사 1775년  乾隆(淸/高宗) 40년

○ 乙未六月初九日午時, 上御集慶堂。大臣·備局堂上, 引見入侍時, 領議政申晦, 左議政李思觀, 右議政洪麟漢, 仁陽君李景祜, 行司直朴相德·李章吾, 行副司直趙重晦, 戶曹判書具允鈺, 禮曹判書尹東暹, 行副司直李潤成, 兵曹判書金鍾正, 吏曹判書鄭尙淳, 行副司直洪趾海·尹泰淵, 工曹參判尹得養, 行副司直權噵, 吏曹參判徐命善, 行副司直尹養厚, 大司諫朴相老, 執義李東郁, 掌令尹慶龍·尹謐, 校理鄭景仁, 左副承旨李崇祜, 假注書延東憲, 事變假注書池德斌, 記事官宋銓·李益運, 以次進伏訖。曰, 聖體, 何如? 上曰, 一樣矣。痰候, 何如? 上曰, 一樣矣。曰, 湯劑進御, 俄已稟矣, 聖心雖出於至孝, 何必如是? 思觀曰, 爲宗社保聖躬之道, 昨日已過, 今不必如是。提調趙明鼎曰, 今至幾日, 焦勞聖心, 實是千萬望外。上曰, 右承旨, 誰耶? 曰, 金思穆。上曰, 肅拜耶? 曰, 俄已肅拜矣。麟漢通于備局堂上, 齊聲請進御。上曰, 昨日進御, 猶甚冥然, 至于今日, 生亦何爲? 世邸欲扶起, 曰, 世邸至孝, 何不念此? 麟漢曰, 不亦貴乎? ·之時, 恐亦未有此事, 書出此擧, 後有光矣。東暹曰, 止孝止慈, 聖人有言, 伏願殿下, 推其止孝, 以念止慈之道。世邸扶起, 上曰, 諸臣與世邸, 皆以此爲金丹, 此關係宗國乎? 皆曰, 然。上曰, 予初不知世邸免冠矣。大臣以下皆免冠固請, 上曰, 實愧屋漏矣。遂進御曰, 此則釣名, 爲人子之道, 豈可爲親釣名? 命入上疏。啓曰, 咸鏡監司韓光會, 慶尙監司金載順, 黃海監司洪述海, 全羅監司徐浩修放未放啓本也, 本司所管定配罪人等仍秩未放秩, 或係潛商犯越, 或係松田放火矣。所坐不輕, 雖經赦典, 今不可遽議放釋, 竝依啓聞施行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又啓曰, 卽見摠戎使具善復所報, 則以爲, 本廳餉穀, 入於十分一蕩減之中, 其代, 以兩西添餉條劃給事爲請矣。本廳軍餉本來不敷之中, 元穀旣如是減縮, 則其代不可不區劃, 添餉條關西小米二千石, 海西小米一千石, 特爲許劃, 以爲充補之意, 分付, 何如? 上曰, 依爲之。上命書傳敎曰, 中官事體截嚴, 而俄者大臣近入侍故掩戶, 於今異於前, 而無下敎而掩戶, 此中官不爲俯伏, 探君擧措自現。頃者特資中官二人, 一則庚子年中官子, 一則其孫, 故予下敎, 近觀一則關西人, 一則湖西人, 小人之態, 難兄難弟, 故方下敎, 聞出此擧, 無異於蔡京直。視日中官此習, 其不嚴飭, 何可勝言? 當該中官問名內府, 亟施不敍之典。曰, 褒貶時急。廣州府尹李得宗, 從速下直事, 分付, 何如? 上曰, 李得宗待開門辭朝。曰, 前判書趙曮, 久在永宗謫所, 特放, 何如? 上曰, 飭已施, 趙曮特放, 仍爲給牒敍用。命書傳敎曰, 頃聞濟州監牧官所奏, 以獻馬功承襲云, 莫知果然, 今聞本牧使所報, 詳知果是受敎, 何待回啓? 依狀聞單付給貼事, 分付該曹。大司諫朴相老, 執義李東郁, 掌令尹慶龍·尹謐所啓, 請黑山島圍籬安置庶民罪人李迪輔, 亟令王府, 拿鞫嚴問, 快正王法。上曰, 已諭勿煩。朴相老又所啓, 咸道亨事。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殿最之法, 專在考績, 近來百度解弛, 文具爲事, 今當貶月, 各道殿最, 想已封啓, 至於京司衙門, 錢穀詞訟之地, 尤宜嚴明, 期日不遠, 董飭之政, 不容少緩。請申飭各衙門, 核實考績, 不顧顔私, 限內封啓, 無至稽滯, 以明黜陟之典。上曰, 所奏得體, 依爲之。又所啓, 每當大政, 輒下飭敎, 不憚勤勞, 親操鑑衡, 聖意藹然, 孰不欽仰, 而振拔淹滯, 裨補政化, 曾未見實效, 此莫非前後掌銓者之不善奉承, 臣於此事, 尋常慨然。今當都政不遠, 尤宜預加飭勵, 請另飭兩銓, 痛革循私蔑公之習, 俾著爲官擇人之效。上曰, 所啓誠是, 依啓。又所啓, 褒尙忠節, 有國令典, 關係風勵, 在所詳審, 日昨有金景瑞旌閭·贈謚, 依金應河例擧行之命, 臣竊以爲過矣。解甲投降, 明有文蹟, 大節一虧, 餘無足觀。雖云有所猷爲, 遇害弘立, 向國之心, 有足可取, 而其不可比擬於忠義卓然之應河則審矣。若使李陵, 欲得當報國, 被殺於衛律輩, 則在漢家褒賞之典, 寧可與韓延年一例同稱乎? 伸冤贈職, 於分足矣, 褒忠奬節, 無乃過乎? 況事在於百有餘年之前? 言出於一二鄕儒之疏, 固當博考古蹟, 廣詢群議, 備得事實, 務歸至當, 請還寢金景瑞旌閭·贈謚之命, 更令博攷故事, 以重褒忠之典。上曰, 本事雖未知, 而聞大略, 果然則欠典矣。命讀其章下敎, 今聞臺啓是矣。若此特放充軍, 於渠足矣, 三昨下敎, 一倂勿施, 可也。又所啓, 臺啓未發落之前, 雖大臣不爲分疏, 蓋以嚴筵體而重臺啓也。臣以金景瑞事, 有所仰陳, 未承批之前, 大僚先爲分疏, 臣竊慨然, 此莫非臣人輕言微, 不能見重之致, 其何敢晏然於臺次乎? 請命遞斥臣職。上曰, 大臣·臺臣筵席相可否, 卽是古規初擧, 首相大臣體重, 故一司不敢論斥, 亦例也。俟其畢, 欲爲下敎, 曰以慨然, 終以爲嫌, 雖以此有異, 擧措苟且, 亦關後弊, 其將下敎云, 何待其嫌? 命書傳敎曰, 薇垣長所奏, 其涉苟且, 而問其本, 仍領相三昨所奏而然, 心非此事, 强引未發落, 旣云苟且, 末世豈無擧直措枉之政? 當該臺臣, 特遞其職。又書傳敎曰, 次對臺臣同入, 舊法深矣。今者申聞二度中, 李基祖申聞, 放恣莫甚, 而予則雖命勿施, 意待臺臣規警, 兩司皆默, 薇垣長末稍所奏, 予則曰此事云, 皆若此, 此猶若此, 人何忌憚? 事雖一事, 關係則重, 今日入侍臺臣, 一倂遞差, 以存國體。執義李東郁, 掌令尹慶龍·尹謐所啓, 梁成卜事。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又所啓, 咸道亨事。措辭見上  上曰, 勿煩。仍命退出, 諸臣遂退出。